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三

宗室三

封拜三

皇伯宗谔加恩制郊祀

门下。朕载禋紫坛。先见清庙。举柴扬燎。以格上帝之歆。归祚受厘。以孚同姓之爱。越敷丕号。申诏大廷。皇伯、具官宗谔。庄重醇深。简温直亮。传谋彝鼎。奉栒邑之雕戈。视秩衮衣。赐韩侯之赤舄。属我圜丘之祀。眷言伯父之贤。协成宗祈。预有显助。方普均于惠术。宜肆衍于徽章。于戏。对天地之休。敢不恭于严祀。推骨肉之义。敢不粲于至恩。其懋壮猷。以膺宠命。可。

皇伯宗旦复崇信军节度使知大宗正事如故制熙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门下。法始于贵。所以殴驭于群臣。恩展于亲。所以敦叙于九族。眷惟伯父。右我王家。方授钺以率官。宜告廷而发号。皇伯、推诚保顺功臣、降授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持节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知大宗正事、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二百户、食实封二千五百户宗旦。诚忱庄厚。肃哲粹和。躬忠义不疚之资。履爵齿兼尊之宠。洊分帅阃。浸衍井封。隐若翰藩。外以承宁于方镇。端如圭表。内以纠正于宗支。繇狂孽之干诛。絓典刑而褫服。属更肆眚。首用疏荣。俾还西将之严。载抚东随之旧。斋旄故在。诏綍惟新。于戏。粲骨肉之恩。式孚于朕志。长富贵之守。当慎于尔终。往肩宠光。以永终誉。可。

皇伯祖承选特授依前检校工部尚书充保大军节度使加食邑食实封余如故熙宁十年二月二日

门下。帝尧睦族。将以变黎民之和。成周尚亲。盖以御外侮之至。永惟列圣之矩。参用先王之模。崇建宗枝。收功于作捍之际。付畀斋钺。厌难于未然之前。肇临颁命之辰。播告在廷之听。皇伯祖、彰武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承选。器闳而识远。体庄而用周。裒术学以裕其心。斥玩好以抗其志。承贤王之后。早闻善继之声。处留务之荣。洎无负贵之累。终始一节。周全十年。宜旌拜于将坛。用严庄于帅律。既衍爰田之入。又陪真户之输。维嘉老成。兹茂宠数。于戏。爵以德授。宁资汗马之劳。国以宗强。实赖拥旄之辅。祗膺殊渥。益懋壮猷。可。

皇伯宗谊特授依前检校右散骑常侍充昭化军节度使加食邑食实封余如故制熙宁十年二月二日

门下。国家若稽先王。统御重器。观舜族之睦。则广敦叙之仁。念周京之强。则崇屏翰之势。故能宴衍而德泽洽。维持而王功成。涣发至恩。诞敷群听。皇伯、淮康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五百户宗谊。智虑肤敏。器怀闳深。乐诗书浩博之求。斥舆服侈靡之好。逮事先帝。已峻廉车之荣。暨予冲人。进膺留务之拜。信厚一节。岁华十周。乃眷宣劳之多。未加褒礼之渥。宜图茂烈。稽合陟文。转淮西之旌旗。总汉阴之节钺。既衍爰田之入。复陪真户之输。并疏宠光。庸示优异。于戏。礼重伯父。盖推宗属之贤。史美宗英。实首多闻之学。勉蹈前绩。以迪吉祥。可。

皇伯祖承裕特授依前检校工部尚书充宁武军节度使加食邑食实封散官勋封如故制熙宁十年八月一日

门下。教民睦者。莫如宗族之爱。安王室者。必先形势之强。永惟五圣之抚。若稽三代之制。崇建屏翰。付畀节旄。以折天下之冲。以成天下之化。皇伯祖、定武军节度观察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八千二百户、食实封二千七百户承裕。器怀闳旷。业履粹纯。孝友自其性成。道术得之学力。越升留务。屡易岁阴。有天属之尊。而处之不骄。飨禄赐之重。而守之以约。籍列汉亲之近。望高秦邸之英。宜进陟于帅坛。俾夹隆于王业。既衍爰田之入。兼陪真食之封。公族多贤。固如麟趾之厚。元戎对掌。益茂棣华之荣。于戏。戚而不见殊。无以昭仁孝之美。贵而不能降。无以保爵禄之崇。勉图淑声。钦服休命。可。

皇伯宗朴进封濮阳郡王制熙宁十年九月甲戌

朕绍帝统绪。思皇本支。以仁展亲。盖厚善藩之卫。以礼合族。矧惟伯父之贤。尊之欲其同于家。贵之欲其异于国。涣发大号。明扬广朝。皇伯、推诚保顺翊戴功臣、彰德军节度、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上柱国、濮国公、食邑六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宗朴。行履温恭。资函信厚。阅天下之谊。敏而多闻。求河间之书。慎以寡过。肃将金钺之重。参视衮衣之华。德誉弥充。世宠宜绍。是用锡左貂之新服。兼著隆名。彻磐石之旧疆。且班崇爵。爰田茂衍。真赋载加。无封尔邦。不显予命。于戏。齿滕侯以长。示无周后之盟。约刘氏而王。永有汉存之国。其共乃位。以服朕言。可特授依前检校尚书左仆射、兼侍中、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彰德军节度、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进封濮阳郡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四百户。

皇伯宗谊拜使相封濮国公制熙宁十年十月癸巳

周用宗而强。过历之休孚于永。汉以族为辅。异姓之势不能陵。朕躬大器之承。宪前王之度。思进褒于尊属。俾翼卫于王家。扬于大廷。诏尔群听。皇伯、昭化军节度、金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金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宗谊。质粹而履顺。居安而节和。自乐诗书之闻。泊无富贵之习。拥妫城之钺。已宣屏翰之勤。考濮邸之藩。益茂忠嘉之望。宜膺宠数。用穆师言。进加上宰之章。申锡陪京之壤。有华其佩。视揆路之班。载淑其旂。侈元戎之贵。衍之多邑。益以真封。泽虽甚蕃。德亦惟称。于戏。追累圣之烈。知亲亲之不可忘。念贤王之勋。知承承之不可忽。勉图永誉。以迪多祥。可特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金州诸军事、金州刺史、昭化军节度、金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封濮国公、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皇伯宗晖淮康军节度使濮国公制元丰元年二月甲寅

御侮尚亲。先王未之或改。折冲授钺。天下所以久安。眷惟尊属之贤。蚤有皇支之誉。具敷褒律。以告治廷。皇伯、邕州管内观察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邕州诸军事、邕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宗晖。器宇闳深。履尚方重。诗书自乐。慕汉邸宗英之闻。孝友夙成。有濮园天性之爱。爵隆而无负贵之累。禄厚而怀约己之风。升拜廉车之崇。益增公族之重。是用畴庸躐等。辨域展图。付名部之整军。奉贤王之明祀。维衮及绣。视上公之仪。锡山与田。壮元戎之寄。兼陪真赋。庸示宠章。于戏。亲亲主恩。非异数无以昭其意。继继在德。维嗣训可以孚于休。更恢远猷。以称茂渥。可特授依前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淮康军节度、蔡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封濮国公、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皇伯宗谔检校司空移镇进封豫章郡王制元丰元年四月乙丑

为人主者。广骨肉之爱。有天下者。先形势之强。长万夫而易旄。冠二等以疏爵。大褒迩属。孚告明廷。皇伯、推诚保德翊戴功臣、集庆军节度、亳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亳州诸军事、行亳州刺史、上柱国、虢国公、食邑九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宗谔。资厚体庄。履和蹈顺。遐哉神灵之胄。展矣肃哲之风。夙总戎旃。身愈隆而能降。参纡宰韨。位益高而不危。斋钺未更。瑞圭既告。其保宏父。以帅南方。且宝玉之分于周。厥亲者曰伯。矧土疆之制于汉。其大者惟王。茂图尔能。丕显予命。既陪敦于邑赋。复增实于邦租。兹惟隆名。不曰异宠。于戏。毋独斯畏。翰虽在于大宗。岂无它人。佽莫如于同姓。惟懋以蕃王室。惟慎以承天休。钦哉汝谐。允若朕训。可特授司空、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行洪州刺史、充镇南军节度、洪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进封豫章郡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四百户。

皇伯宗晖拜使相制元丰二年七月庚辰

朕若稽前王。慎柬列位。亲贤并建。所以强本支。内外相维。所以壮形势。眷我伯父。是惟宗英。扬于大廷。诏尔群听。皇伯、淮康军节度、蔡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濮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宗晖。谦恭而有常德。沉静而无流心。乐闻诗书。多阅义理。处易佚之地。而不以居养移其性。怀易盈之气。而不以富贵骄于人。好礼得东平之风。慕贤踰江夏之美。淮康仗钺。誉望著于蕃宣。濮国奉祠。勤劳见于夙夜。宜甄成德。丕锡殊休。进联揆路之荣。增视宰衡之峻。敦加多邑。兼衍真封。庸穆佥言。并昭异数。于戏。惟礼义可以固重禄。惟忠信可以保令名。勉迪善猷。益隆隽望。可特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濮国公、淮康军节度、蔡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班固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张廷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七·李心传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六·乾隆
  元史纪事本末卷三·陈邦瞻
  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佚名
  ●叙·文秉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九·刘时举
  世家卷第十九 高丽史十九·郑麟趾
  一二 办公事·周作人
  隐太子李建成传·刘昫
  ●皇朝通典卷九十五·佚名
  第三十二章 清党与宁汉分裂·李宗仁
  沈燕谋·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傍讶·洪昇

    【中吕过曲·缕缕金】〔丑上〕欢游罢,驾归来。西宫因个甚,恼君怀?敢为春筵畔,风流尴尬,怎一场乐事陡成乖?教人好疑怪,教人好疑怪。 前日万岁爷同杨娘娘游幸曲江,欢天喜地。不想昨日娘娘忽然先自回宫,万岁爷今日才回,圣情

  • 卷十六·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六赵迁迁,大历间为左领军卫兵参军、翰林待诏,不空俗弟子。撰《不空行状》。诗二首。 【(《全唐诗》无赵迁诗)】故功德使凉国公李将军挽歌词二首业盛唐尧际,功成文子军。累承三帝宠,六比五臣勋。画角悲寒吹,

  • 卷一百四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二劒类五言古劒           【魏】文 帝越民铸寳劒出匣吐寒芒服之御左右除凶致福祥寳劒          【梁】吴 均我有一寳劒出自昆吾谿照人如照水切玉如

  • 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欧阳修

    郭孝恪,许州阳翟人。少有奇节,不治赀产,父兄以为无赖。隋乱,率少年数百附李密。密喜,谓曰:“世言汝、颍多奇士,不谬也。”使与李勣守黎阳。密败,勣遣孝恪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诏与勣经略武牢以东,所定州县,委以选补。窦建

  • ◎职官三·徐天麟

    ○三辅京兆尹。(师古曰,京,大也,兆者众数,言大众所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

  • 通鉴续编卷七·陈桱

    【甲申】四年【契丹重熈十三年】春三月诏天下州县立学【诏曰儒者通天地人之理明古今治乱之原可谓博矣然学者不得骋其说而有司务先声病章句以拘牵之则吾豪杰竒伟之士何以奋焉士以纯明朴茂之美而无斆学养成之法使与不肖

  • 卷七·叶盛

    ●水东日记卷七后人把滑沐敬抗直玉堂赏花集交址伪学士夸诞欧公再壻之谬陈登谑语欧公与侄帖不信克择陈僖敏宽厚司马欧阳两公荐士欧公撰范文正碑诗有唐气黄少保才识大臣思宠之盛书简后具礼图记张云

  • 提要·宋葛洪

    【臣】等谨案涉史随笔一卷宋葛洪撰洪字容甫自号蟠室老人婺州东阳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嘉定间官至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卒諡端简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前有自序大畧谓防官洎布衣求进谒于庙堂者自匄进乞怜外往往讫无他説是直相与

  • 无名氏后汉书·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一吴汉为大将军,为人质厚少文,无造次之能,不能以言自达,诸将多荐举者。召见其后,勤不离公门,上亲信之。先进故将皆怨曰:「吴将军昼夜不离左右,殊不可为也。」〔一〕──书钞卷五一 〔一〕此引与范书吴汉传有异,

  • 侯景传(附王伟传)·姚思廉

    侯景字万景,朔方人,有的说是雁门人。少年时横行不羁,乡里人都怕他。长大后,性格勇猛又有强健的体力,善于骑马射箭,因此被选做北镇戍兵,逐渐立有战功。北魏孝昌元年(525),有怀朔镇兵鲜于修礼在定州作乱,攻陷郡县;又有柔玄镇兵吐

  • 卷一百九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求言周厉王时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 十五年·佚名

    (庚申)十五年大明嘉靖三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丁卯朔,正言李仲虎啓曰:「臣伏見昨日傳敎,不勝惶恐。臣雖無識,豈不知不可促其發落也?但臣曾聞,承傳色等,雖臺諫所啓,中間稽滯,或不卽入啓,或不卽出傳,而數三日來,出納尤遲緩,疑其或有此弊

  • ○优毕叉颂第六·玄觉

      夫定乱分政。动静之源莫二。愚慧乖路。明闇之本非殊。群迷从暗而背明。舍静以求动。众悟背动而从静。舍暗以求明。明生则转愚成慧。静立则息乱成定。定立由乎背动。慧生因乎舍暗。暗动连系于烦笼。静明相趋于物表

  • 偶阅理想与文化的随感·太虚

    颓朽的闲心,得一书以放观,有如鱼徐游水中之乐。卫立民送来理想与文化的创刊号和第二期,展阅竟不忍释手,乃把随阅随感到的写一些。唐君毅创刊上的“道德之实践”,和第二期上的“世界之肯定”,当是其“人生之路”一书中一贯的

  • 第九十一章 婆罗兹加玛普奢等四王·佚名

    此[王]殁后,于此婆罗兹加玛普奢(普罗加玛婆夫第五世)与贤明之奇玛婆夫(奇玛婆夫第四世或三世)有此等二人之王。(一)由此于摩诃提河畔,美乐名高之倍罗睹尼都,于奇加玛婆夫王之时代,称为阿罗伽库那罗,于义利族出身,于威光信仰之所饰,愿

  • 卷七·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七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儒流赤文绿字本绝筌蹄白马玄龟自离闻见授之阙里之堂授彼儒童之迹。孔子尝云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语见列子。华严演义云儒道深妙不越三玄周易

  • 榕村集·李光地

    四十卷。清李光地撰。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读书笔录》共一卷,《春秋大义》、《春秋随笔》共一卷,《尚书句读

  • 凤凰台记事·马生龙

    笔记。明马生龙撰。一卷。作者原署三湘(湘潭、湘阴湘乡)人,仕履不详。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集中记洪武初年朱元璋于金陵建都筑城及其微行巡察诸传说,颇有“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叹,故以名书。内容约可分三部分。开首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