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六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六

宋 宋敏求 编

典礼

省侍

元和元年正月辍朝侍膳勅

元和十一年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勅大中元年积庆皇后寝疾权不听政勅大中二年太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勅咸通六年太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勅

服纪

代宗再行期服诏

义安太后服制勅

陵寝上

营卜

九峻山卜陵诏

充奉

厚奉建陵诏

大行太后山陵修奉事勅

扈从灵驾

太祖允百官表请不亲至山陵诏

随灵驾赴陵所诏

亲至和陵勅

答百僚不赴陵勅

省侍

元和元年辍朝侍膳勅

勅朕闻为子之道莫大於宁亲顺色之方必先於养志此文王之孝曾氏之心每聆遗风常所景行伏以太上皇帝怡神闲馆追想大庭将以保静延休涤虑宁体初阳变候旧恙愆和寝食之间有不安节夙夜忧灼岂遑宁居而内奉庭闱冀承安否尝药视膳且不暇於衣冠一日万机固有亏於听览庶政关决遂阙躬亲恐中外具寮未悉予志起今月十八日以後权不听政故兹宣示当体朕怀【正月】

元和十一年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勅

朕闻事亲之礼问安虽限於晨昏为子之心就养在勤於左右斯实虞帝明训周王遗风朕率而行之不敢有坠伏以皇太后母临万国子惠兆人存神保和养素全道属韶阳改候濡露感恩旧恙有加常膳顿减夙夜惶惕不知所宁今当专奉庭闱躬尝药饵脱冠解带且无暇於寝兴负扆临轩安能亲於听断起今月三日以後权不听政故兹宣示宜体朕怀【三月】

大中元年积庆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勅

门下朕闻恭孝之道人伦大经省奉之仪臣节攸重况发自诚恪稽诸典谟庶叶礼文式遵前宪伏以积庆殿皇太后坤元降秀皇极居尊道冠母临训彰壼职属时当濡露感切於孝思气爽保和恙生於寒暑自春历夏有加无瘳焦忧匪遑旦夕增灼岂尚安於听断且欲专於候问恐中外具寮未谅予意起今月十四日以後权不听政故兹宣示宜体朕怀【四月】

大中二年太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勅

勅朕闻孝发乎因心服勤於遗体周典着问安之范戴经存就养之文垂为格言式示达礼惟朕小子敢废前修伏以太皇太后母临六宫子育羣品清净养性恬和保神属时暑小侵违裕不安寝膳未复忧灼靡宁日欲亲於药饵情岂安於听断凡有事务且委司存恐中外具寮未悉予意起今月二十日以後权不听政故兹宣示宜体朕怀【五月】

咸通六年太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勅

门下朕闻孝养之道发於因心诚敬之文着在前典平居以问安自慰寝疾则省侍宜专太皇太后玉衣兆祥瑶齐启圣母仪天下德被寰中春秋既高饮酒微减朕亲自迎奉移居永安期?恙就平勿药有喜而精诚未感良医无效情方切於焦忧政岂遑於听断日须躬问以冀平和恐中外具寮未谅予意起今月三十日以後权不听政故兹宣示宜体朕怀【十一月】

纪服

代宗行再朞服诏

三年之丧天下达礼苟或变革何以教人朕遘此悯凶攀号罔极公卿固请俾听朝暮斩焉縗絰痛费心灵岂可更议公除便移谅闇昨见所司仪注以今月十三日大祥十五日从吉仰凭遗旨又欲抑予切惟哀荒深谓未可其百寮并宜以此日释服朕将此武丁之道成素冠之诗恭守再周不忍权释凡厥在位宜悉哀怀【羣臣三表请公除从】

义安太后服制勅

皇帝为义安皇太后制服重轻事

权知礼部侍郎陈商等状伏观义安皇太后遗令皇帝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者皇帝遵奉遗旨将欲施行臣等商量事贵得中礼从顺燮伏以宣懿太后常奉太皇太后之令追尊徽名附配庙室今云议礼合有等差伏请皇帝降服朞周行以日易月之制十三日释服其内外臣寮便以其日除释至於所奉陵寝制度法物一事以上即请准旧例无更降授谨具如前公卿等议大行皇太后丧礼状

中书门下奏今月十一日大行皇太后遗令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除服者伏见陛下以因心之孝弘博爱之仁辍视万机形於四海非臣等愚浅敢窥圣德然酌於羣议恐未得中伏思殷周之礼年代古远史传所记简而未详自两汉以降文籍大备未有兄弟相友三叶重光如圣朝之礼所以母后之制罕闻故事考礼经之训时为大体次之顺次之称次之宜次之臣等奉太皇太后令已命宣懿太后升祔祢宫昭配之礼既存令典尊亲之义必在正名皇帝服宜有所降期年之制羣臣随君而服亦从降礼其山陵制度及礼仪法物并如太皇后故事一无所降虽屈巳申情陛下动循於礼法而酌宜定制羣臣难抑於义心伏希圣明必赐察纳谨具如前

勅朕恭承遗令既遵易月之文而公卿庶寮愿举酌中之典徵引古义发挥旧章闳兹敷陈良用酸恻朕嗣缵鸿业岂以自私勉副羣情倍深感切所请降服及山陵制度并依【会昌五年正月十五日】

陵寝上

营卜

九嵕山卜陵诏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夀者修短之常数故生有七尺之形夀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於自然不可以分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是以礼记云君即位而为椑庄周云劳我以形息我以死圣人之至鉴通贤之深识着之典诰贻之话言显说正词曾无隐讳末代以来明辟盖寡靡不矜黄屋之尊虑白驹之过并多拘忌希慕遐龄谓云车易乘曦轮可驻轨同趋并其弊甚矣有隋之季海内横流豺狠肆暴吞噬黔首邑里凋残鞠为丘墟朕投袂发愤情深拯溺扶翼义师用济涂炭赖苍昊降鉴股肱宣力提剑指麾天下大定氛祲清殄区宇平一反浇弊於淳朴致王道於中和此朕之?志於斯已毕犹恐身後之日子子孙孙尚习流俗犹循常礼加四重之榇伐百祀之木劳扰百姓崇厚坟陵今预为此制务从俭约於九嵕之山足容一棺而已积以岁月渐以备之木马涂车土桴苇龠事合古典不为世用又佐命功臣义深舟楫或定谋帷幄或身摧行阵同济艰危克成鸿业追念在昔何日忘之使逝者无知咸归寂寞若茔魂有识还如畴曩居止相望不亦善乎汉代时使将相陪陵又给以东园秘器笃送终之义恩意深厚古人之志岂异我哉自今以後功臣密戚及德业尤着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赐以秘器使窀穸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称朕意焉【贞观十年二月】

充奉

厚奉建陵诏

人子之道存乎色养穹苍不德钜创诚深朕触目哀荒攀号无计终天永诀先远有期欲报之心不任罔极务崇兆宅庶竭哀怀应缘山陵监护卤簿等事宜令有司备具厚礼不得节减尽库之所有成迁厝之大仪公卿百寮宜悉朕意

大行太后山陵修奉事勅

盖闻天地至德常存煦育之仁皇王大孝克念述遵之义朕纂承丕构每务躬行而衅祸相延再罹?疾大行太后慈顺永远仙驭莫追遗旨丁宁俾亲庶政祗奉号咽不知所措?怀风树之感俯追龟筮之期以复土方兴役车未已虑失农桑之候或贻冻馁之忧恻然悯伤思获均济缘山陵所要车牛夫役等除官中自有外并须和雇仍先折本户夏税钱讫度支以不折估疋段充填如本户所折税钱已尽即所司给付无令损折仍委山陵使与所司切加勾当不得辄令侵欺【元和十一年三月】

扈从灵驾

太祖允百官表请不亲至山陵诏

朕永怀罔极实愿匍匐园陵今汝等既以宗社事重固相敦廹敬依所请倍增号絶

随灵驾赴陵所诏

伏以山灵卜兆追号罔极日月遄流先远将至且如追慕之痛感在因心终天之丧思遵达礼来月十一日灵驾发引朕侍从亲赴陵所宜令有司随事供拟

亲至和陵勅

勅朕祗荷丕图惟仰先训方追号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将展孝思宜亲营护皇太后义深鸣凤情极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陵寝庙务尽追摧之道用终哀敬之仪其大行皇帝发引日朕当从皇太后亲至陵所宜令中书门下准此指挥【天佑二年三月】

荅百僚不赴陵诏

朕以痛深创钜园陵有期冀当复土之辰以慰终天之报而公卿大臣敷陈典故援引今古以为一日万机不可斯须而旷既执礼而愈切难顺情而有违深抑荼蓼之哀怀俯徇股肱之谠议爰因晨省已启慈顺倍极摧伤勉从来请【天佑二年正月】

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六

猜你喜欢
  外国列传二·薛居正
  卷二百二十七·表第十八·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李心传
  卷七·王夫之
  ○贺昌运·许指严
  绎史卷七十一·马骕
  厍狄伏连传·李延寿
  郑獬传·脱脱
  苏天爵传·宋濂
  卷二·佚名
  卷七 宋帝北迁·李有棠
  《章实斋先生年谱》(至四十岁)·胡适
  奏谳书二十·佚名
  王百雷·周诒春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公许·唐圭璋

      公许字季与,一字希颍,号沧州,叙州(今四川省宜宾)宣化人。生淳熙九年(1182)。嘉定四年(1211)进士。理宗淳祐二年(1242),将作少监、秘书少临、太常少卿。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权刑部尚书。有尘缶集。   念奴娇   中秋玩

  • 第四折·马致远

    (旦扮卜儿上,云)老身终南山人氏。在此在家出家,盖了一座团标,前后并无人家。我有个孩儿,虽是出家人,性子十分躁暴,每日在山中打猎为生。孩儿去了也,我安排下些茶饭,等他回来吃。(洞宾引俫上,云)自家吕岩。自从卖了阵,迭配无影牢

  • 玉澜集补钞·吴之振

    朱槔大食饼窳质谢天巧,风轮出鬼谋。入窑奔阏伯,随舶震阳侯。独鸟藏身稳,双虹绕腹流。可充王会赋,漆简写成周。

  •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

  • 晋臣传第十七·欧阳修

    ○桑维翰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着《日出扶桑赋》

  • 卷二十 越语上·左丘明

    1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乃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

  • 卷九十九·毕沅

      ◎宋纪九十九 ∷起强圉协洽七月,尽八月,凡二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秋,七月,己丑朔,诏:“诸路常平司见在金银,并起发赴行在。”   自宣和末,群盗蜂起,其后勤

  • 第六十八回 权门势倒祸及儿曹 王府银归途逢暴客·蔡东藩

      却说御史邹应龙,因得了梦兆,专劾东楼,拜本上去,当由世宗展览,疏中略说:  世蕃凭借权势,专利无厌,私擅爵赏,广致馈遗,每一开选,则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以致选法大坏,市道公行,群丑竞趋,索价转

  •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成化十四年十二月戊子朔 上视郊祀牲○己丑发太仓银三万两赈兖州府饥民仍命本府以是岁该运口外军需米四万二千四百余石每石折银六钱豆五千九百石每石折银五钱通计所省转运之费以足赈济从户部奏请也○庚寅巡抚福建右佥

  •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少保文渊阁领阁事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总裁正红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

  • 第六章 神、鬼、人·林语堂

    縱然蘇東坡才華熠煜,在仕途上他仍須由低級而上升。在仁宗嘉佑六年(一0六一),朝廷任命他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有權連署奏摺公文。在唐朝,因行地方分權之制,形成藩鎮割據,國家頗蒙其害,最後釀成叛亂,陷國家於危亡,而藩鎮大員

  • 第50章 大骂呈报河南旱灾的蒋介石·冯玉祥

    河南大旱,是人人都知道的。这次旱灾是以叶县为中心,周围七八百里,草根树皮都被饥民吃光了。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遍地皆是,无法算计。就在这样惨痛之下,蒋介石还叫河南征粮。那位河南主席实在没有办法,大胆地向蒋介石说:&ldquo

  • 《靖海志》及《海上见闻录》合校记·彭孙贻

    记中《靖海志》简称曰《志》,《海上见闻录》简称曰《录》。录之页行数系据本丛刊第廿四种刊本。《录》一页一四行&ldquo;吏部黄道周》,《志》作&ldquo;礼部尚书黄道周。&rdquo;按《明史》卷二百五十五本传,道周在福王时&

  • 春秋长历卷九·陈厚耀

    右谕德陈厚耀撰长历退两月谱【自隐元年至桓十八年止】隐元年【己未】正小庚辰二大己酉三大己卯四小己酉五大戊寅【辛丑二十四日】六小戊申七大丁丑八小丁未九大丙子十小丙午【庚申十五日】十一大 乙亥十二小乙巳

  • 大智度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總説如是我聞第三   如是我聞今當總說。問曰.若諸佛一切智人自然無師不隨他教不受他法不用他   道不從他聞而說法.何以言如是我聞。答曰.如汝所言佛一切

  • 卷四·心圆

    揞黑豆集卷四 心圆居士 拈别 火莲居士 集梓 六祖下第三十三世 常州府宜兴龙池一心幻有正传禅师 溧阳李氏子。年二十二。投荆溪静乐院乐庵芟染。庵示以本分事。师遂矢志曰。若不见性明心。决不将身倒睡。一夕闻瑠璃

  •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佚名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简称《聚玄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宋代。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为占卜书,属六壬遁甲术,而杂以道教符箓。全书分二十四部,以四言写成。首先论述八卦九宫乘除变化,其次分述诸星协赞、

  •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张继先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北宋末正一天师张继先撰述,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集。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张继先诗文集,收录文章九篇,诗词歌颂二百余首。诗文内容大多为论述修道理论和修炼方法。卷一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