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卷八八
南宋纪
理宗皇帝
目 辛酉,二年,春正月,诏皇太子释奠孔子;加张栻、吕祖谦伯爵,并从祀。
目 帝手诏曰:“虎闱齿胄,太子事也。此礼废久矣,如释奠、释菜之事,我朝俱未尝废,然享师敬道,又不可拘旧制,可令太子谒拜。”太子既还,上奏曰:“先圣之道,至我朝而后有以续孟氏之传。然诸说并驾,未知统一。迨朱熹、张栻、吕祖谦志同道合,切思讲磨,择精语详,开牖后学,人心一正,圣道大明。今熹已秩从祀,而栻、祖谦尚未奉明诏,臣窃望焉。”帝从之,遂封栻华阳伯,祖谦开封伯,并列从祀。
纲 二月,朱熠罢。夏四月,以皮龙荣参知政事,沈炎同知枢密院事,何梦然签书院事。
纲 以俞兴为四川制置使。
纲 蒙古听儒士被俘者赎为民。
纲 五月,蒙古以史天泽为中书右丞相。
纲 蒙古以姚枢为太子太师,窦默为太子太傅,许衡为太子太保;皆辞不拜。
纲 六月,潼川安抚副使刘整以泸州叛降蒙古,制置司参谋官许彪孙死之。
目 初,贾似道之出督也,尝憾高达、曹世雄之轻己,令吕文德捃摭其罪,逼世雄死,达亦废弃。整闻之惧,会俞兴帅蜀,整素与兴有隙,而似道方会计边费,兴遣吏下整,整诉于朝不得达,心益不安,遂籍泸州十五郡、户三十万降于蒙古,蒙古以整为夔路行省,兼安抚使。整,骁将也,蒙古既得之,由是尽得国事虚实,而似道不以为虞。整之将叛也,命制置司参谋官许彪孙草表,彪孙不屈,合门仰药死。
纲 秋七月,窜吴潜于循州。
纲 八月,俞兴讨刘整败绩,诏罢兴,以吕文德兼四川宣抚使。
纲 以江万里同签书枢密院事。
纲 贾似道杀湖南制置副使向士璧。
目 先是贾似道忌功,欲污蔑一时阃臣,且怨士璧尝侮己,讽侍御史孙附凤等劾罢之,送漳州安置。又遣官会计边费,于是赵葵、史岩之等皆坐侵盗掩匿,罢官征偿,而士璧所费尤多,至是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征之,潭人闻之有垂涕者。信州谢枋得,以赵葵檄给钱粟募民兵守御,及会计者至信,枋得曰:“不可以累宣抚。自偿万缗,余不能办。”乃上书似道,有云“千金而募徙木,将取信于市人;二卵而弃乾城,岂可闻于邻国!”遂得免征余者。似道又忌王坚,出知和州;坚郁郁而卒。
纲 冬十月,沈炎罢。
纲 蒙古主忽必烈击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败走之。
纲 十二月,以何梦然参知政事,马光祖知枢密院事、兼知临安府。江万里罢。
纲 壬戌,三年,春正月,赐贾似道第宅、家庙。
纲 吕文德复泸州。
目 刘整率所部入朝于蒙古,文德遂入泸州;诏改为江安军。
纲 蒙古修孔子庙。二月,皮龙荣罢。
纲 临安饥。
目 诏赈恤贫民。时马光祖知荣王与芮府有积粟,三往见之,王以他辞;光祖乃卧于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谁不知储君为大王子!今民饥欲死,不以此时收人心乎!”王以廪虚辞,光祖探怀中出片纸曰:“某庄、某仓若干。”王语塞,遂许以三十万。光祖遣吏分给,活饥民甚众。
纲 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以京东来归。诏封璮为齐郡王,复其父全官爵。三月,蒙古杀王文统。
目 璮自忽必烈即位,便有南归之志。至是召其子彦简于开平,修筑济南、益都等城壁,遂以涟、海三城来归,献京东郡县,请赎父过。诏授璮保信、宁武军节度使,督视京东、河北路军马,封齐郡王,改涟水为安东州。蒙古王文统使其子荛通好于璮,事觉被诛。
纲 以孙府凤签书枢密院事。
纲 夏五月,马光祖罢。
纲 蒙古史天泽围李璮于济南。六月,遣提刑青阳梦炎将兵救之,不至而还。
纲 封陈光昺为安南王。
纲 故相吴潜暴卒于循州。
纲 以杨栋同签书枢密院事。
纲 秋八月,蒙古陷济南,李璮死之。蒙古以董文炳为山东经略使。
纲 九月,蒙古以阿朮为征南都元帅。
纲 冬十月,以杨陈签书枢密院事,叶梦鼎同签书院事。
纲 蒙古命阿合马领中书左右部,专理财赋。
纲 十一月,窜丁大全于新州,道死。
纲 癸亥,四年,春正月,蒙古以姚枢为中书左丞。
纲 二月,诏买公田,置官领之。罢翰林学士徐经孙。
目 贾似道以国计困于造楮,富民困于和籴,思有以变法而未得其说。知临守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献买公田之策,似道乃命殿中侍御史陈尧道、右正言曹孝庆、监察御史虞毖、张希颜上疏言:“三边屯列,非食不饱;诸路和籴,非楮不行。既未免于廪兵,则和籴所宜广图;既不免于和籴,则楮币未容缩造。为今日计,欲便国便民而办军食、重楮价者,莫若行祖宗限田之制。以官品计顷,以品格计数,下两浙、江东、西和籴去处,先行归并诡析,后将官户田产逾限之数,抽三分之一,回买以充公田。但得一千万亩之田,则每岁可收六七百万石之米,其于军饷沛然有余,可免和籴,可以饷军,可以住造楮币,可平物价,可安富定,一事行而五利兴矣。”帝从之,诏买公田,置官田所,以刘良贵提领,通判陈訔为简阅,副之。
良贵请下都省,严立赏罚,究归并之弊。独徐经孙条具其害,似道讽御史舒有开劾之,罢归。经孙尝举陈茂濂,至是为公田官,分司嘉兴,闻经孙去国,曰:“我不可以负徐公!”亦谢事,终身不起。
未几帝手诏曰:“永免和籴,无如买逾限之田为良法。然东作方兴,权俟秋成续议施行。”似道愤然上疏求去,复讽何梦然、陈尧道、曹孝庆抗章留之,且劝帝下诏慰勉。帝乃趣似道出视事,似道复具陈其制,帝悉从之。
纲 三月,蒙古始建太庙。
纲 夏六月,论买公田功,进知临安府刘良贵等官。
纲 秋七月,置榷场于樊城。
目 刘整言于蒙古曰:“南人惟恃吕文德耳,然可以利诱也,请还以玉带馈之,求置榷场于襄阳城外。”蒙古从之,至鄂请于文德,文德许之。蒙古使曰:“南人无信。安丰等处榷场,每为盗所掠,愿筑土墙以护货物。”文德不许。或谓文德曰:“榷场成,我之利,且可因以通好。”文德为请于朝,开榷场于樊城外,筑土墙于鹿门山,外通互市,内筑堡壁。蒙古又筑堡于白鹤,由是敌有所守,以遏南北之援,时出兵哨掠襄阳城外,兵威益炽。文德弟文焕知为蒙古所卖,以书谏止;文德始悟,然事已无及,惟自咎尔。
纲 蒙古以廉希宪为中书平章政事,商挺参知政事。
纲 甲子,五年,春三月,增公田官于平江诸路。
纲 何梦然罢。夏五月,以杨栋参知政事,叶梦鼎同知枢密院事,姚希得同签书院事。
纲 秋七月,彗星出。中外上书乞罢公田,贾似道力求去位,诏勉留之。
目 彗星出柳,光烛天,长数十丈,自四更见东方,日高始灭。诏避殿、减膳,许中外直言。台谏士庶皆上书,以为公田不便,民间愁怨所致,于是似道上书力辩,乞避位。帝曰:“言事易,任事难,自古然也。公田之说,公私兼济,所以决意行之。今业已成矣,若遽因人言罢之,虽可快一时之异,如国计何。卿既任事,亦当任怨,‘礼义不愆,何恤人言’!”由是公论顿沮。
纲 黥配临安府学生叶李等于远州。
目 叶李、萧规应诏上书,诋贾似道专权,害民误国。似道命刘良贵捃摭以罪,黥配李于漳州,规于汀州。
纲 蒙古阿里不哥自归于上都,蒙古主释不治,其党不鲁花等伏诛。
纲 杨栋免。
纲 八月,蒙古以刘秉忠为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纲 蒙古入都于燕。
目 刘秉忠请定都于燕,蒙古主从之,诏营城池及宫室,仍号为中都。
纲 九月,窜建宁府教授谢枋得于兴国军。
目 枋得考试宣城及建康,摘贾似道政事为问,且言:“权奸擅国,敌兵必至,赵氏必亡。”漕使陆景思上其稿于似道,于是左司谏舒有开劾枋得怨望腾谤,大不敬;诏窜之。
纲 作银关。
目 贾似道以物贵由于楮贱,楮贱由于楮多,乃更造银关,每一,准十八界会之三,自制其印如“贾”字状行之,出奉宸库珍货,收币会于官,废十七界会不用。银关行,物益贵,楮益贱。
纲 冬十月,帝崩,太子禥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
度宗皇帝
纲 乙丑,度宗皇帝咸淳元年,春正月朔,日食。
纲 二月,以姚希得参知政事,江万里同知枢密院事,王爚签书院事。
纲 三月,葬永穆陵。夏四月,加贾似道太师,封魏国公。
目 帝以似道有定策功,每朝必答拜,称之曰“师臣”而不名,朝臣皆称为周公。理宗山陵事竣,径弃官还越,而密令吕文德诈报蒙古兵攻下沱急,朝中大骇,帝与太后手诏起之,似道乃至。
纲 闰五月,以江万里参知政事,王爚同知枢密院事,马廷鸾签书院事。
纲 秋八月,蒙古以安童为中书右丞相。冬十月,命许衡议省事,衡辞,不许。
目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年二十一矣。蒙古主以其幼未更事,召许衡于怀孟,俾议中书省事,衡至,以疾辞,蒙古主不许。安童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
纲 十一月,以留梦炎签书枢密院事。
纲 丙寅,二年,春正月,江万里罢。
目 贾似道以去要君,帝至拜留之,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似道不知所为,下殿,因举笏谢万里曰:“微公,似道几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谋逐万里。万里亦四上疏求退,乃以资政殿大学士奉祠。
纲 夏四月,姚希得、王爚罢。
纲 五月,以王爚参知政事,留梦炎同知枢密院事,包恢签书院事。
目 恢所至,以严为治,破豪猾,去奸吏,治蛊狱,政声赫然。理宗朝,尝因轮对曰:“陛下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者,外戚近习耳。”
纲 秋七月,蒙古以张德辉参议中书省事。
目 初,德辉在史天泽幕下,蒙古主在藩邸闻之,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皆武弁世爵,虽用一二儒臣,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然则金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蒙古主然之,呼其字而不名。德辉又尝与元裕上谒,请蒙古主为儒教太宗师,蒙古主悦而受之。既即位以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遂入议政。
纲 丁卯,三年,春正月,立皇后全氏。
目 后,会稽人,理宗母慈宪夫人侄孙也。宝祐中,父昭孙没于王事,理宗以母故,常召后入宫,问曰:“尔父没于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后对曰:“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帝异之,语大臣曰:“全氏女言辞甚令,宜配冢嗣以承宗祀。”遂纳为太子妃。
纲 帝释菜于孔子,以颜回、曾参、孔伋、孟轲配,列邵雍、司马光于从祀。
目 又升颛孙师于十哲,追封雍新安伯。
纲 蒙古许衡谢病还怀孟。
目 衡陈时务四事,书至万余言,且谓:“孔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以责难陈善,乃为恭敬。臣之所守如此,而大约以大学‘修身’为之本。”蒙古主嘉纳之。衡多病,蒙古主命五日一至中书,至是始听归怀孟。
纲 二月,以贾似道平章军国重事,三日一朝,治事都堂。
目 似道上疏乞归养,帝命大臣侍从传旨固留,日四五至,中使加赐日十数至,特授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三赴经筵,三日一朝,治事都堂;赐第西湖之葛岭,使迎养其中。似道于是五日一乘湖船入朝,不赴都堂治事,吏抱文书就第呈署,大小朝政,一切决于馆官廖莹中、堂吏翁应龙,宰执充位而已。似道虽深居简出,凡台谏弹劾,诸司荐辟,及京尹畿漕一切事,不关白不敢行。正人端士,斥罢殆尽。吏争纳赂求美职,图为帅阃、监司、郡守者,贡献不可胜计,一时贪风大肆。兵丧于外,匿不以闻,民怨于下,诛责无艺,莫敢言者。
纲 三月,以程元凤为右丞相,枢密使,叶梦鼎参知政事,王爚知枢密院事,常挺签书院事。元凤、爚寻罢。
纲 夏六月,以马光祖参知政事。
纲 秋八月,进封嗣荣王与芮为福王。
纲 以叶梦鼎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固辞,不许。
目 利州路转运使王价子愬求遗泽,梦鼎以为合与,似道以恩不出己,罢省部吏数人。梦鼎怒曰:“我断不为陈自强。”即求去。似道母责似道曰:“叶丞相安于家食,未尝求进,汝强与以相印,今乃牵制至此;若不从吾言,吾不食矣。”似道曰:“为官不得不如此。”会太学诸生亦上书言似道专权固位,似道乃悔悟求解。梦鼎请去益力,帝不许。
纲 冬十二月,以吕文焕知襄阳府。
纲 蒙古阿朮、刘整谋入寇,遂城白河口。
目 刘整言于蒙古主曰:“襄阳,吾故物,由弃弗戍,使宋得窃筑为强藩。若复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平也。”蒙古主从之,诏征诸路兵,命阿朮与整经略襄阳。
阿朮驻马虎头山,顾汉东白河口曰:“若筑垒于此,以断宋饷道,襄阳可图也。”遂城其地。吕文焕大惧,遣人以蜡书告文德,文德怒且骂曰:“汝曹妄言邀功赏,设有之,亦假城耳。襄、樊城池坚深,兵储支十年,令吕六坚守;果整妄作,春水至吾往取之。比至,恐遁去耳。”议者窃笑之。
纲 戊辰,四年,春正月,留梦炎罢。
纲 夏四月,夺观文殿大学士惠国公谢方叔官爵。
目 方叔以尝为东宫官,自豫章以一琴、一鹤、金丹一炉献帝。似道疑其观望再相,讽谏官赵顺孙等论其“不当诱人主为声色之好”,欲谪之远郡。吕文德请以己官赎方叔罪,乃止夺官爵。
纲 秋九月,蒙古阿朮、刘整围襄阳。
目 刘整与阿朮计曰:“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乃造船五十艘,日练水军,虽雨不能出,亦画地为船而习之,得练卒七万,遂筑圜城以逼襄阳。
纲 冬十一月,常挺卒。
纲 行义役法。
纲 十二月,包恢罢。
纲 己巳,五年,春正月,以李庭芝为两淮制置大使。
目 兼知扬州。时扬州新遭火,公私萧然,庭芝大筑城壁,募汴南流民二万余人以实之,号武锐军。修学赈饥,民德之如父母。
纲 叶梦鼎上疏乞致仕,不待报而去。
目 梦鼎扼于贾似道不得行,乃引杜衍故事,上疏乞致仕,单车宵遁。诏判福州,梦鼎不拜。
纲 以马廷鸾、江万里参知政事。
纲 蒙古遣史天泽益兵围襄阳。
目 蒙古括诸路兵以益襄阳之师,遣史天泽往经画之。天泽至,筑长围,起万山,包百丈山,令南北不相通。又筑岘山、虎头山为一字城,联互诸堡,以立久驻必取之基。
纲 二月,蒙古行新字,加号西僧八思巴为大宝法王。
纲 三月,蒙古军围樊,遂城鹿门,京湖都统张世杰将兵拒之,战于赤滩圃,败绩。
目 世杰,柔之从子,从柔戍,有罪来奔,阮思顺见而奇之,言于吕文德,文德召置麾下,累功至都统制。
纲 以江万里、马廷鸾为左、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光祖知枢密院事。夏五月,光祖罢。
纲 秋七月,夏贵袭蒙古阿朮于新城,败绩。
纲 冬十二月,吕文德卒。以范文虎为殿前副都指挥使。
目 文德以许蒙古置榷场为恨,每曰:“误国家者,我也。”因疽发背,乞致仕;诏授少师,封卫国公,卒。贾似道以其婿范文虎总禁兵。
纲 庚午,六年,春正月,以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樊。
纲 起复孙虎臣为淮东安抚副使。
纲 江万里罢。
纲 蒙古廉希宪罢。
目 蒙古主尝令希宪受帝师戒,希宪对曰:“臣已受孔子戒矣。”蒙古主曰:“汝孔子亦有戒邪?”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纲 以陈宗礼签书枢密院事,赵顺孙同签书院事。
目 宫中饮宴,名曰排当。理宗朝,排当之礼多内侍自为之,一有排当,则必有私事密启。帝即位益盛,至出内帑为之。宗礼为给事中,尝上疏言:“内侍用心,非借排当以侵羡余,则假秩筵以奉殷勤,不知费几州汗血之劳,而供一夕笙歌之乐!请禁绝之。”不报。
纲 蒙古立尚书省,以阿合马平章正事。
纲 二月,蒙古以许衡为中书左丞,衡固辞,不许。
目 时阿合马势倾中外,其子忽辛有同签枢密院之命,衡执奏曰:“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蒙古主曰:“卿虑其反邪?”衡曰:“彼虽不反,此反道也。”蒙古主以语阿合马,由是怨衡,亟荐衡为左丞,欲因以事中之。衡屡入辞免,蒙古主不许。
纲 夏四月,罢直学士院文天祥。
目 贾似道以去要君,帝勉留益坚,命学士降诏。天祥当制,时内制相承,必先呈稿于相,天祥不从。似道意不满,讽别院改作。天祥亟求解职,迁秘书监,似道使台官张志立劾罢之。
纲 秋八月,诏贾似道十日一朝,入朝不拜。
目 时襄、樊围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作半闲堂,延羽流,塑己像其中,取宫人叶氏及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肆淫乐。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戏之曰:“此军国重事邪!”酷嗜宝玩,建多宝阁,一日一登玩。自是或累月不朝,有言边事者辄加贬斥。一日帝问曰:“襄阳之围已三年矣,奈何!”似道对曰:“北兵已退,陛下何从得此言?”帝曰:“适有女嫔言之。”似道诘其人,诬以他事赐死。由是边事虽日急,无敢言者。
纲 冬十月,诏范文虎总中外诸军救襄阳。
纲 十一月,蒙古城万山。
纲 十二月,陈宗礼卒。
纲 辛未,七年,春二月,大饥。
目 是岁淮、浙、江西皆饥,命官赈货。知抚州黄震,大书“闭粜者籍,强籴者斩”!不抑米价,劝分有方,全活甚众。
纲 夏五月,蒙古兵分道寇嘉定诸路。
纲 六月,范文虎帅师至鹿门而遁,李庭芝自劾请代,不许。
纲 蒙古以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目 衡上疏论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诸事,不报,因谢病请解机务。蒙古主不许,且命举自代者。衡奏曰:“用人,天子之大柄。臣下泛论其贤否则可,若授之以位,则断自宸衷,不可使臣下有市恩之渐。”乃拜衡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即燕京南城旧枢密院设学。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因请征其弟子王梓、耶律有尚、姚燧等十二人为斋长。时所选弟子皆幼穉,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如君臣。其为教,因觉以明善,因善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少者则令习拜跪、揖让、进退、应对,或射、或投壶,负者罚读书若干遍。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
纲 冬十一月,蒙古改国号曰元。
目 取易“乾元”之义,从太保刘秉忠请也。
纲 壬申,八年,春正月,元罢尚书者。
纲 夏五月,李庭芝使统制张顺、张贵将兵救襄阳,与元军战,败绩,皆死之。
目 襄阳被围五年,援兵不至,吕文焕竭力拒之,幸城中稍有积粟,所乏者盐、薪、布帛尔。至是,诏李庭芝移屯郢州。庭芝闯知襄阳西北一水曰清泥河,即其地造轻舟百艘。出重赏募死士,得襄、郢、山西民兵之骁悍善战者三千人。求将,得民兵部辖张顺、张贵,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号贵曰“矮张”,顺曰“竹园张”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乘顺流发舟百艘,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号,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元兵布舟蔽江,无隙可入。顺等乘锐断铁,攒栰数百,转战百二十里,元兵皆披靡以避其锋。黎明,抵襄阳城下。城中久绝援,闻顺等至,踊跃过望,勇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甲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则顺也,身中四创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之。贵入襄阳,文焕固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持蜡书赴范文虎于郢求援。元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破围冒进,元兵皆辟易。既出险地,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兵以为郢兵来会,喜跃而进,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元军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元兵得逃卒之报,先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与战而困,且出于不意,所部杀伤殆尽。贵身被数十创,力不能支,遂被执,见阿朮于柜门关。阿朮欲降之,贵誓不屈,乃见杀。元令降卒四人舁贵尸至襄阳城下,曰:“识矮张都统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纲 六月,窜资政殿大学士皮龙荣于衡州,道卒。
目 龙荣,旧宫僚也,知贾似道忌之,家居杜门不预人事。一日,帝偶问“龙荣安在?”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刑李雷应诬劾以事,徙衡州居住。龙荣恐不为雷应所容,未至,饮药卒。
纲 以章鉴同签书枢密院事。
纲 秋九月,有事于明堂,大雨,帝还宫。贾似道去位,诏出贵嫔胡氏为尼,似道乃还。
目 祀明堂,似道为大礼使。礼成,幸景灵宫,将还,遇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辂,胡贵嫔之兄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宫。帝曰:“平章得无不可?”显祖绐曰:“平章已允。”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固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嫔为尼,似道始还。
纲 冬十一月,马廷鸾罢。
目 廷鸾扼于贾似道,力辞相位,乃授观文殿大学士,知饶州。入辞,帝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廷鸾对曰:“臣死亡无日,恐不得再见君父。然国事方殷,强圉孔棘,天下安危,人主不知;国家利害,群臣不知;军前胜负,列阃不知,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日。”泣拜而出。
纲 十二月,召叶梦鼎入相,固辞不至。
目 诏加梦鼎少傅,入相。梦鼎引疾力辞,使者相继促行,扶病至嵊县,疏奏:“愿上厉精寡欲,规当国者收人心,固邦本。”扁舟径还。使者以祸福告,梦鼎曰:“廉耻事大,死生事小,万无可回之理。”贾似道大怒,乃令致仕。
纲 癸酉,九年,春正月,樊城陷,守将范天顺、牛富死之。
目 樊城被围四年,范天顺、牛富力战不为衂,富又数射书襄阳城中,期吕文焕相与固守为唇齿。未几,阿里海涯得西域人所献新炮法,乃进攻樊,破外郛,张弘范为流矢中其肘,束创见阿朮曰:“襄在江南,樊在江北,我陆攻樊则襄出舟师求救,终不可取。若截江道,断救兵,水陆夹攻,则樊破而襄亦下矣。”阿朮从之。
初,襄、樊两城,汉水出其间,文焕植木江中,以铁,上造浮桥以通援兵,樊亦恃此为固。至是阿朮以机锯断木,以斧断,燔其桥,襄兵不能援。乃以兵截江而出,锐师薄樊城,城遂破。天顺仰天叹曰:“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即所守处缢死。富率死士百人巷战,元兵死伤者不可计,渴饮血水,转战而进,遇民居烧绝街道,富身被重伤,以头触柱赴火死,裨将王福见富死,叹曰:“将军死国事,吾岂宜独生!”亦赴火死。
纲 二月,吕文焕以襄阳叛降元。
目 襄阳久困援绝,文焕每一巡城,南望恸哭而后下。告急于朝,贾似道累上书请行边,而阴使台谏上章留己。樊城既陷,复申请之,事下公卿杂议,监察御史陈坚等以为“帅臣出顾襄,未必能及淮;顾淮,未必能及襄;不若居中以运天下”。帝从之。未几,阿里海涯帅总管唆都等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阳,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阿里海涯身至城下,宣元主所降招谕文焕诏曰:“尔等拒守孤城,于今五年,宣力尔主,固其宜也,然势穷援绝,如数万生灵何!若能纳款,悉赦勿治,且加迁擢。”文焕乃出降,且陈攻郢之策,请己为前锋。阿朮入襄阳,阿里海涯遂阶文焕朝燕,元主以文焕为襄汉大都督。事闻,似道言于帝曰:“臣始屡请行边,陛下不之许,向使早听臣出,当不至此。”
纲 三月,诏城清口。
目 刘整故吏罗鉴自北复还,上整书稿一帙于四川制司,有取江南二策,其一言先取全蜀,蜀平,江南可定;其二言清口、桃源,河、淮要冲,宜先城其地,屯山东军以图进取。帝亟诏淮东制司往清口,择利地筑城备之。
纲 元主立其子真金为太子。
目 真金,蒙古主之长子,初封燕王,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刘秉忠荐中山王恂以辅之,蒙古主以为太子赞善。真金问恂以心之所守,恂曰:“尝闻许衡言:‘人心犹印板然,板本不差,虽摹千万本皆不差;本既差矣,摹之于纸无不差者。’”真金曰:“善。”至是立为皇太子。
纲 李庭芝免。夏四月,以汪立信为京湖制置使,赵溍为沿江制置使。
纲 六月,降范文虎一官,职任如故。窜俞兴子大忠于循州。
目 给事中陈宜中言:“襄、樊之失,皆由范文虎怯懦逃遁。乞斩之。”贾似道不许,止降一官。汪立信言:“臣奉命分阃,延见吏民,皆痛哭流涕,言襄、樊之祸皆由范文虎及俞兴父子。文虎闻难怯战,仅从薄罚,犹子天顺守节不屈,犹可少赎其愆。兴奴隶庸材,务复私怨,激叛刘整,流毒至今。其子大忠,挟多资为父行贿,且自希进;今虽寸斩,未足以快天下之忿。乞置重典,则人心兴起,事功可图。”诏除大忠名,循州拘管。
纲 秋七月,元许衡乞罢,许之。
目 阿合马等屡毁汉法,诸生廪食或不继,衡请还怀孟。元主以问翰林学士王磐,磐对曰:“衡教人有法,诸生行可从政,此国之大体,宜勿听其去。”元主又命诸老臣议其去留,窦默为衡恳请,乃听衡还。刘秉忠、姚枢及磐、默等复请以赞善王恂摄学事,衡弟子耶律有尚、苏郁、白栋为助教,庶几衡之规矩不致废坠;从之。
纲 九月,以章鉴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同签书院事。
纲 冬十一月,以李庭芝、夏贵为淮东、西制置使,陈奕为沿江制置使。
纲 甲戌,十年,春正月,贾似道母死,诏以卤簿葬之。遂起复似道入朝。
纲 元以伯颜为中书左丞相。
目 伯颜事宗王旭烈于西域,尝入奏事,蒙古主见其貌伟言厉,曰:“此非诸侯王臣。”遂留与议国政,自右丞进左相。
纲 二月,赵顺孙罢。
纲 秋七月,帝崩,子嘉国公显即位,太后临朝称制。
目 帝崩,年五十三。贾似道入宫议所立,众以建国公昰长,当立;似道主嫡,乃立嘉国公显,时年四岁矣。谢太后临朝称诏,号帝庙曰度宗。
纲 封兄昰为吉王,弟昺为信王。
纲 诏贾似道独班起居。
纲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纲 罢京湖制置使汪立信。
目 立信移书贾似道,谓“今天下之势,十去八九,诚上下交修以迓续天命之几,重惜分阴以趋事赴功之日也。而乃酣歌深宫,啸傲湖山,玩岁愒月,缓急倒施,以求当天心,俯遂民物,拱揖指挥而折冲万里者,不亦难乎!为今日之计者,其策有三:夫内郡何事乎多兵,宜尽出之江干,以实外御。算兵帐见兵,可七十余万人,老弱柔脆,十分汰二,为选兵五十余万人。而沿江之守,则不过七千里,若距百里而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其尤要害处,辄参倍其兵。无事则泛舟长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刁斗相闻,馈饷不绝,互相应援,以为联络之固。选宗室大臣忠良有干用者,立为统制,分东西二府以莅,任得其人,率然之势。此上策也。久拘聘使,无益于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请礼而归之,许输岁币以缓师期。不二三年,边运稍休,藩垣稍固,生兵日增,可战可守。此中策也。二策果不得行,则天败我,衔璧舆榇之礼,请备以俟。”似道得书,大怒,抵之地,诟曰:“瞎贼,狂言敢尔!”盖立信一目微眇云。寻中以危法,废斥之。
纲 以朱禩孙为京湖、四川宣抚使。
纲 八月,大霖雨,天目山崩。
目 水涌安吉、临安、余杭,民溺死者无算。
纲 元以博罗欢为中书右丞。
纲 元太保刘秉忠卒。
目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终日澹然,不异平昔。至是卒。元主惊悼、谓左右曰:“秉忠事朕三十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不得与闻也。”赠太傅、赵国公,谥文贞。
纲 元史天泽、伯颜大举入寇。天泽有疾而还。
目 阿朮自襄、樊既下,奉命略淮东而还,与阿里海涯同请南侵,且曰:“臣久在行间,备见宋兵之弱;失今不取,时不再来。”刘整亦言:“襄阳破则临安摇矣。若以水军乘胜长驱,则大江必非宋有。”元主可其奏。史天泽、姚枢复上言:“如求大将,非安童不可。”元主遂下诏,数宋贾似道背盟拘执信使之罪,命天泽、伯颜总诸道兵,与阿朮、阿里海涯、吕文焕行中书省于荆湖,博罗欢、阿答海、刘整、塔出、董文炳行枢密院于淮西,兵凡二十万。天泽至郢,病笃,召还,诸军并听伯颜节制。
纲 九月,元吕文焕以伯颜趋郢州,刘整以博罗欢趋淮西。
纲 冬十月,元伯颜攻郢州,张世杰力战御之。伯颜遂潜兵入汉;屠沙洋,陷新郢,守将边居谊死之。
纲 十一月,以陆秀夫参议淮东制置司事。
目 李庭芝在淮南,闻秀夫名,辟置幕下,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东为第一,号“小朝廷”。秀夫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
纲 以王爚、章鉴为左、右丞相,兼枢密使。爚固辞,不许。
纲 十二月,元伯颜攻阳逻堡,夏贵帅师拒之。伯颜使阿朮袭青山矶,遂渡江。
纲 元伯颜拔阳逻堡,夏贵弃师还,伯颜遂会阿朮趋鄂州。
纲 朱禩孙将兵救鄂,不至而还。
纲 鄂州降元,伯颜使行省右丞阿里海涯戍鄂,遂引兵东下。
纲 诏贾似道都督诸路军马,开府临安。似道以孙虎臣总统诸军。
目 鄂既破,朝廷大惧。三学生及群臣上疏,以为非师相亲出不可。似道不得已,始开都督府于临安,以黄万石等参赞军事。
纲 诏天下勤王。
纲 以高达为湖北制置使。
纲 陈奕以黄州叛降元。
纲 李庭芝遣兵入援。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一 王杰 王勇 宇文虬 宇文盛 弟丘 耿豪 高琳·令狐德棻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汪楫 卷第二百五十八·胡三省 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四·佚名 附录·顾璘 皇王大纪卷三十八·胡宏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九 隐逸传二·纪昀 一八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办遗书及干碍书情形折·佚名 徐有贞传·张廷玉 齐令周最使郑·佚名 周纪二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司马光 第六十二章 竞选副总统的动机与筹备经过·李宗仁 同治九年五月初四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