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

弘治六年九月壬辰朔户部以南京赃罚丁字二库诸物缺少损坏者多请行南京原委查盘官会奏究治从之

○山东郯城县地震有声

○甲午卯刻南京木星昼见于己位

○乙未 孝恭章皇后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杨伟祭 景陵

○初晋府庶人美圠等十四人月给食米三十石至是止存九人户部议裁减其数 上命仍旧给之

○丙申复以辽东苑马寺卿李温为太仆寺卿先是监察御史王嵩等劾奏温及学士程敏政等敏政致仕温调外任敏政后以锦衣卫千户叶通奏雪得复职温考满至京因援例以请吏科参驳温贪冒陈乞吏部据以覆奏 上特命复原职

○丁酉命云南有司转运腾冲金齿仓粮六万余石贮之陇川南甸等处并开中云南盐课提举司弘治三年四年存积盐课十八万一千余引召□上纳银米以备军饷以孟密土官思楪稔恶不服将用兵于其地故也

○以旱灾免狭西西安等七府弘治六年夏税有差

○云南孟琏长官司土官舍人刀派罗死时其妻招曩猛年二十五守节二十八年无玷云南都指挥使司奏其事礼部覆奏以为宜出常例不俟核实即与旌表以顺夷情 上曰朕以天下为家方思弘名教以变夷俗其有趋于礼义者恶可不加奖励孟琏刀派罗妻招曩猛贞节既可嘉宜即令所司显其门闾庶使远夷益加向化

○戊戌升大理寺右寺副孟准为狭西按察司佥事

○己亥太监韦泰传旨行取四川光相寺番僧国师领占竹来居大慈恩寺

○庚子重阳节免宴○河南桐柏县天鸣声如雷

○壬寅升大理寺卿冯贯为南京工部尚书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董越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以旱灾免直隶河间保定二府弘治六年夏税有差

○铨注锦衣卫带俸都指挥同知王锐金吾左卫带俸都指挥佥事苏泰于狭西都司令在宁夏领军操备

○癸卯礼部尚书倪岳等言四川光相寺国师领占竹先于成化二十三年给事中韩重监察御史张毂等俱尝劾奏已蒙发遣原土今又行取来京臣等查无行取番僧国师事例且道途万里骚扰驿递惊骇耳目况当时同遣回四川狭西诸处国师番僧不下二百余人幸门一开夤缘效尤不可杜塞则于 皇上初政之清明不无亏损伏望暂寝新命免令行取得旨尔等既以为言领占竹令自备脚力来京沿途不必应付

○命于甘肃开中两浙运司弘治三年常股盐八万引四年存积盐七万五千九十六引福建运司四年额办盐九万四千九百余引两淮运司六年存积盐五万引召□上纳粮草以备军饷复命户部运太仓银六万两并改拨秦平临巩附近州县粮料各五万石以济之其军民人等有愿纳银米受正七品以下散官者听从巡视兵部侍郎张海奏以庄浪等处有警且备土鲁番之患故也

○是日卯时木星昼见于己位

○甲辰蜀王申凿薨王定王庶第三子母妃王氏天顺三年生成化七年封通江王八年进封蜀王至是薨年三十五讣闻辍朝三日遣官谕祭命有司治丧葬谥曰惠○赐宁府辅国将军宸潣嫡第三子名曰拱榅楚府通山王庶第五子名曰显槎第六子曰显枓怀仁王府镇国将军仕土□威庶长子曰成钞嫡第二子曰成金□妥韩府西德王庶第七子曰旭桃秦府辅国将军诚氵□幕庶第一子曰秉楒代府潞成王第七子曰聪满沈府辅国将军诠铸第三子曰勋澳

○升狭西布政司右参政王哲为浙江右布政使

○虏入密云塘山军士往探遇虏而走跌死者二人命罚分守右参将王志及提调指挥佥事张龄俸各一月其分守太监田亮姑宥之

○先是荆王见潚有罪命降为庶人居之西内之高墙既而见潚复奏其弟樊山王见澋不法事见澋因再发其不轨事命太监韦宁大理寺右寺丞王嵩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陈云往核之宁等具奏见潚多置弓弩筑土山操演船马广积生铁收器械其子祐柄相济为恶见澋亦有淫虐诸事 上曰见潚戕害诸弟逼奸弟妇棰死弟母灭绝天理伤败彝伦又潜蓄异谋其诸不法事不可悉数穷凶极恶天地所不容国法所不宥即令自尽内使宋贵等逮问如律其祐柄见澋事仍会皇亲等官议处以闻于是英国公张懋等奏见澋及祐柄罪有轻重 上以见澋发见潚异谋潜削荆楚大害功亦可嘉且光已减岁禄三之一今小过姑宥之以祐柄义不得复为世子并其余子女俱从降革安置于武昌城内有司照例餋赡敕楚王严加约束 上以荆王见潚既革爵命礼部检辽庶人革爵后事例以闻礼部因按辽王贵烚降为庶人后朝廷特封其弟贵火受为辽王以请 上曰见潚并其子祐柄等已降为庶人荆靖王次嫡孙都梁王祐橺宜进封荆王以奉国祀

○丙午皇亲庆云侯周寿请承买宝坻县官地一千二百顷得旨令不必承买准于内拨五百顷与管业余七百顷仍留别用

○丁未广西思明府并万承州各差官族贡马朝觐赐彩叚绢钞有差

○四川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军民宣慰使司暖巴等寨都纲沙剌言千等四川威州保县金川等寺演化禅师遣剌麻番僧来朝贡佛像马匹赐宴并彩叚钞锭有差

○升巡抚山东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霁为大理寺卿

○戊申停临清钞关折支粟米收银解京以山东旱灾尝借其米赈济今岁既稔抚臣为之请也

○己酉以旱灾免狭西西安左等二十五卫所弘治六年屯粮有差

○复命户部差官属领苏州九江等处钞关南京户部差官属领淮安扬州等处钞关其折徵银钞解内府供用以前此改委府县佐贰官收受船料其弊多而岁课日损故也

○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韩文之孙德清为国子监生从其请也

○命南京右军都督府故都督同知王铨之子雄袭为锦衣卫副千户带俸

○庚戌升狭西按察司佥事陶琰为本司副使

○壬子朝鲜国王李娎遣陪臣工曹参判安琛等来贺 皇太子千秋赐彩叚衣服等物如例

○升山西按察司按察使熊冲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命故广平侯袁辂之子夔仍袭长陵卫指挥佥事辂曾祖洪在洪武时以功升左都督祖容尚公主 太宗时封广平侯子祯袭无子庶弟瑄袭长陵卫指挥佥事后援天顺元年诏例得袭侯瑄卒弟琇请袭侯吏部言当袭指挥佥事未授而卒辂琇弟瑾之子也夤缘复袭侯时科道言辂爵当革得旨辂准诏例许袭侯一世子孙仍止袭指挥佥事至是辂卒故有是命

○癸丑升应天府府丞冀绮为南京太仆寺卿

○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范瑾卒瑾正统中袭世职为大同卫指挥使以功累升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天顺八年充左参将分守大同成化初充游击将军征延绥有功升都督佥事未几进同知以侍郎叶盛荐镇守宁夏寻移镇大同成化十六年以功升右都督再转左召回管中府事十九年充左参将往大同御寇明年出镇甘肃又二年召回提督三千营弘治五年乞回大同展祭遂卒于大同讣闻赐祭葬如例瑾为游击时会边方有警颇建功伐后镇大同虏每深入不能防御为言者所劾然久习边事由下僚拜大将亦为流辈所推云

○甲寅以旱灾免河南开封等府弘治六年夏田税粮之半

○乙卯 皇太子千秋节赐百官宴于午门天下诸司及外夷庆贺官员人等宴于阙左门

○丙辰夜北方流星大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自北斗杓东北行至郎炸散

○丁巳赐淮府镇国将军祐枇祐棶诰命冠服如制

○赐淮府兰溪县主并仪宾杨志学诰命冠服如制

○先是监督徐州粮主事徐逵言旧徐州修仓夫匠二百名其下班者每季各徵料银一两今岁比不登请暂停免户部议量减其半从之

○戊午礼科左给事中夏昂等劾奏四川国师领占竹先因献顶骨数珠骷髅法盌叨冒升赏 皇上御极之初已革职遣回原寺远近称快今又行取来京礼部以为惊骇耳目骚扰驿递虑乘机干进幸门复开而 圣旨许其自备脚力以来夫礼部岂为区区应付惜哉特以邪正向背之机寔治忽兴废之原世教所关不可不严为之防恐累 圣德而损初政耳伏望 皇上俯从群议亟止其来使左道害政者无觊觎之心又钦天监李正华本以庸流夤缘转升幸蒙恩宥许令致仕今者又取入内灵台教习占验其老不知耻如此纵使术业精通亦不当复用伏望收回成命永绝传奉之端庶小人不得售其奸又苑马寺卿李温原任南京太仆营求北任屡被弹劾过蒙宽宥外调今考满到京复自乞复前任诚奔兢无耻之人伏望放归田里庶幸进者知戒又光禄寺厨役刘轩等受南京工部作头徐谦等银百余两隐下所解红罗销金袱等物数多不以纳官虚出实收近为缉事校尉所获不知本寺卿胡恭所司何事而漫不察觉如此恭不无学术窃禄日久屡被弹劾老不知休伏望明正其罪罢归田里以为欺罔不职者之戒时监察御史张祯等亦以为言 上命领占竹仍自备脚力来京途次不许扰人华仍旧致仕温姑留供职恭俟刘轩等问结后处之

○戊午先是勋臣庄田子粒命有司代收至是安昌伯钱承宗祖母王氏奏乞自收乃命通行司府州县遇业主愿自收者听仍申禁管庄人等毋得暴横为非

○己未法司会官审录重囚三十八人命情真者处决诉冤者重鞫情可矜疑者发边远充军不孝有父母息词者即其门枷项一月杖一百释令餋亲○庚申带管广东岭西道湖广按察使陶鲁奏凡征剿猺獞山巢多用狼兵而土官多推避不肯效力请立赏罚之法以励之兵部谓凡起调土兵其土官能躬率兵向敌擒斩首级功多者如知县请升流官知州知州升知府知府升参政俱仍旧管事其应袭舍人有功者先与冠带候袭时即许管事若土官不亲督兵止令族目代领或兵不及数或征剿未毕先自潜回者革去冠带俟有功方许复职土舍不亲督兵者勿与冠带或总镇量加惩治庶劝惩并举而得其实用从之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终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沈约
  卷一百0九 晉紀三十一·司马光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雍正
  第一百五十四回 养交涉遗误佛郎案 巧解释轻回战将心·蔡东藩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一·陈厚耀
  卷之三十六上·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叙·文秉
  卷三十八·温达
  纥石烈执中传·脱脱
  附録五·佚名
  卷五十一·陆宗楷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卢炳·唐圭璋

      炳字叔阳,自号丑斋。嘉定七年(1214)时,守融州。被论凶狠奸贪,放罢。有烘堂词一卷。   西江月   残雪犹馀远岭。晚烟半隐寒林。溶溶春涨绿波深。时有渔人钓艇。   倚岸野梅坠粉。蘸溪宫柳摇金。凭栏凝伫酒初醒。

  • 卷九·丁绍仪

    【乐府古辞】【相和歌辞】〖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晋荀勖采旧辞施用於世。谓这清商三调歌诗。即沈约所谓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者也。唐乐志云。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

  • 提要·翁卷

    《西岩集》一卷,宋翁卷撰。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四灵之三也。尝登淳佑癸卯乡荐,终于布衣。叶适序其诗,称为自吐性情,靡所依傍。刘克庄《后村集》亦有赠卷诗云:“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rdqu

  • 卷一百八十二·徐世昌

    周绍昌周绍昌,字霖叔,灵川人。光绪甲午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大理院推丞。和郑斋同年落叶诗高柯交戛万年枝,无榭荒凉九曲池。满地月痕人去后,一天秋色雁来时。辞根蓬转真无奈,候管葭吹会有期。惆怅御沟流不尽,题

  • 卷七十八·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七十八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杨廷枢【二首】廷枢字维斗吴县人崇祯庚午乡试第一有古柏轩诗集【徐孝若云维斗吾党之李元礼房伯武也见义当前突怒无畏近读其遗诗人之云亡遂成千古之憾悲夫】【静志居诗话

  • 卷七十五·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七十五李商隠商隠字义山懐州河内人幼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嵗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

  • 卷一百十四·志第六十七·礼十七等·脱脱

        ◎礼十七   ○巡幸 养老 视学 赐进士宴 幸秘书省 进书仪 大射仪 乡饮酒礼   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觐、考制度之仪,《开宝通礼》因之。   太祖幸西京,所过赐夏、秋田租之半。真宗朝诸陵

  • 第八十八回 见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伤功臣邀赐盖·蔡东藩

      却说华歆弑了伏后,并戮伏氏家族,然后复报曹操,操当然心喜,录为首功,寻且表歆为军师。说起华歆履历,本来是有些名望,曾与北海人管宁邴原,为同学友,时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但歆佯为高尚,阴实贪惏。宁尝在

  • ●序·王恽

    中统建元之明年辛酉夏五月,诏立翰林院于上都,故状元文康王公授翰林学士承旨。已而,公谓不肖恽曰:“翰苑载言之职,莫国史为重。”遂复以建立奉院为言,允焉,仍命公兼领其事。时不肖侍笔中书两院,故事,凡百草创,经营署置

  • 卷一·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一 纪年 太祖武元皇帝上 太祖武元皇帝元名阿古逹後改名旻杨格太师之长子也【按金史太祖乃世祖和里布之第二子】其先堪布五世至呼兰【按金史自始祖堪布至景祖呼兰已六世此云五世者不

  • 耽罗传·宋濂

    耽罗,高丽之邻国。世祖征服高丽后,因耽罗是去南宋、日本的要冲,也加以注意。至元六年(1269)七月,遣明威将军都统领脱脱儿、武德将军统领王国昌、武略将军副统领刘杰视察通往耽罗等处的道路,诏告高丽国王派官引导护送。这时

  • 叙·冯梦龙

    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悲愤莫喻,不忍纪,亦不忍不纪。余既博采北来耳目,草《纪事》一卷,忠逆诸臣,别为《绅志略》,私备遗忘,敢云传信。友人借观,竟以灾木,方愧多事,贻诮识者。未几,得程进士《孤臣纪哭》;又未几,得无名氏都城日记;最后得陈

  • 卷五·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或问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五      宋 吕大圭 撰桓公  公防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盟于越【元年】或问左氏以为易祊田经以为璧假何也曰言假则非易言易则非假向也来归祊则郑以此

  • 难三·韩非

    一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这后,君贵子思

  • 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丹霞子淳

    嗣法小师 庆预 校勘师於政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在唐州大乘山慧照庵受随州大洪请。拈疏云。还会么。骊珠未剖价难酬。灼烁寒光映碧流。罔象未能知去处。更凭子细说端由。读疏罢。师升座示众云。好诸禅德。萧索茅庵草乱

  • 雅堂文集·连横

    近代文集。4卷。连横著。初版本未见。1964年12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该集成稿于清末民初。共收文104篇。其中卷1收论说18篇、序跋31篇。卷2收传状12篇、墓志6篇、杂记17篇、哀祭7篇、书启7篇。卷3收笔记4篇

  • 春秋经传阙疑·郑玉

    四十五卷。郑玉撰。郑玉字子美,歙(今安徽歙县)人,元代经学家、教育家。郑玉博究六经,尤精《春秋》,教授于乡,门人甚众,学者称“师山先生”。至正间征拜翰林待制,奉议大夫,托病不赴,日以着述为事。后自缢以殉元。郑玉着述,除此书

  • 广百论本·提婆

    全一卷。又称四百论颂、广百论。圣天(提婆)造,唐代玄奘译。约成书于三世纪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书由五言之二百偈颂组成,内容分八品,即破常品、破我品、破时品、破见品、破根境品、破边执品、破有为相品、教诫弟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