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帝系三

◎皇太子洪武元年正月,立世子标为皇太子。(《本纪》。 )

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诸王传》。 )

永乐二年四月甲戌,立子高炽为皇太子。帝初起兵,高煦常从战有功,帝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谋夺嫡。及议建储,邱福等言:“高煦有功宜立。”独金忠力争以为不可。帝召解缙问之。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皇孙瞻基也。复问黄淮、尹昌隆;对与缙同。帝意乃决。

二十二年,仁宗即位。十月壬子,立子瞻基为皇太子。明年五月,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太子方谒孝陵,即日就道。时南京颇传凶问,又传汉王高煦谋伏兵于道,邀太子。群臣请整兵卫,或请从间道行。太子不可,曰:“君父在上,谁取干之。”驿道驰还,入宫发丧,越十日即位。

宣德三年二月戊午,立皇长子祁镇为皇太子。时胡皇后未有子,而孙贵妃有宠,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帝以长子生,大喜。甫八日,群臣上表请立为太子。皇后亦屡表请早定国本。贵妃佯惊曰:“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帝不允。贵妃子遂立。(已上《三编》。 )

正统十四年八月己巳,皇太后诏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

景泰三年五月甲子,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四年十一月辛未,皇太子见济薨,谥“怀献”。天顺元年三月己巳,复立长子见深为皇太子。

成化七年十一月甲寅,立皇子极为皇太子。八年正月薨,谥“悼恭”。(已上《本纪》。 )

十一年十一月癸丑,立皇子樘为皇太子。时皇子潜养西内,已六年。是年五月,遣使至安乐堂迎皇子。越数日,帝召阁臣问曰:“皇太既出,将何以处之?”商辂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遂定名,颁诏中外。(《三编》。 )

弘治五年三月戊寅,立皇子厚照为皇太子。

嘉靖十八年正月庚子朔,立皇子载壑为皇太子。乙卯,幸承天,太子监国。(年四岁。 )二十八年三月丁亥,皇太子薨,谥“庄敬”。隆庆二年三月辛酉,立皇子翊钧为皇太子。(已上《本纪》。 )

万历二十九年十月辛卯,立皇长子常洛为皇太子。时太子年二十,群臣屡请册立、冠、婚并行。沈一贯草敕,请下礼官具仪。而廷议有欲先冠、婚,后册立者。一贯不可,曰:“不正名而苟成事,是降储君为诸王也。”帝意亦悟,命即日举行。既而复令改期,一贯封还谕旨力争,乃立为皇太子。(《三编》。 )

太子慈,庄烈帝第一子,崇祯二年二月生,九月立为皇太子。京师陷,贼获太子,伪封宋王。及贼败西走,太子不知所。由崧时,有自北来称太子者。验之,以为驸马都尉王孙王之明者伪为之,系狱中。南京士民哗然不平。袁继咸、刘良佐、黄得功辈皆上疏争。左良玉起兵,亦以救太子为名。一时真伪莫能知也。(《诸王传》。 )

洪武元年正月辛巳,中书省都督府请仿元制,以太子为中书令。帝以元制不足法,令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设少师、少傅、少保、詹事、率府使、谕德、赞善、宾客等官,以李善长兼领之。谕之曰:“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之,嫌隙易生。朕所以特置宾客、谕德者,欲辅太子德性,且选名儒为之,职此故也。昔周公教成王克诘戎兵,召公教康张皇六师,此居安虑危,不忘武备。盖继世之君,生长富贵,昵于安逸,不谙军旅。一有缓急,罔知所措。二公之言,其并识之。”(《洪武圣政记》。 )

十一月辛丑,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徵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选才俊之士充伴读。上时临幸,评论古今。尝御文楼,太子侍,问近与诸臣读何史?对曰:“汉七国事。”问曲直安在?对曰:“曲在七国。”上曰:“此讲官一偏之说。景帝为太子时,以博局杀吴世子;及为帝,又轻听晁错,黜削诸侯。七国之变,实由于此。若为诸子,则宜言‘藩王当上尊天子,毋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矣。”(《三编》。 )

十年六月丙寅,命群臣,大小政事,先启皇太子,裁决上闻。谕曰:“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咸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鲜不谬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兴宗传》。 )

永乐二年三月,《文华宝鉴》成,上御奉天门,召皇太子授之。又顾大学士解缙等曰:“朕皇考训戒太子,尝集经传格言为书,名《储君昭鉴录》。今朕此书,稍充广之。昔秦始皇教太子以法律,晋元帝授太子以非圣之书,帝王之道,废而不讲,所以速亡。朕此书皆大经大法。卿等兼辅东宫,从容闲暇,以此陈说,庶几成其德业,他日不失为守成令主。”(《昭代典则》。 )

成祖数北征,命太子监国,裁决庶政。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北征还,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悉徵宫僚黄淮等下狱。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明年,黄俨等复谗太子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氵荧奉命察之,密疏诚敬孝谨七事以闻。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本纪》。 )

永乐十二年,北征还,悉徵东宫官属下狱。以金忠勋旧不问,而密令申察太子事。退言“无有”。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无废。(《金忠传》。 )

十八年十二月,皇太子奏:“前过山东境内,遇民饥,即令布政使放粟赈之。”帝曰:“是也。昔范仲淹之子犹能举麦舟济其父之故旧,况百姓吾之赤子乎?”(《大训记》。 )

景泰三年四月,赐阁臣陈循、高白金各百两,江渊、王一宁、萧、商辂半之。上自即位后,久欲易皇太子,以己子见济代之,而难于发言,迟回久之。太监王诚、舒良为上谋,先赐阁臣以缄其口,然犹未发也。会广西土目黄胡罪下狱,遣其党千户袁洪至京师行赂。有教之上书迎合帝意者,乃倡“易储议”以上。上曰:“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趣下廷臣议。于是更封太子为沂王,立见济为太子。(《三编》。 )

四年,怀献太子既薨,中外望复沂王于东宫。御史锺同与礼部郎中章纶早朝,语及沂王,皆泣下,因约疏请复储。同上疏抗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其略曰:“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万世无疆之休。”(《钟同传》。 )

五年七月,南京大理寺少卿廖庄上疏,略曰:“太子者,天下之本,上皇之子,陛下之犹子也。宜令亲儒臣,习书策,以待皇嗣之生。使天下臣民晓然知陛下有公天下之心,岂不美与?盖天下者,太祖、太宗之天下。仁宗、宣宗继体守成者,此天下也。上皇北征,亦为此天下也。今陛下抚而有之,宜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廖庄传》。 )

天顺二年四月,太子始讲学于文华殿。(即所谓左春坊也。 )

八年正月乙卯,帝不豫,卧文华殿。胡间太子于帝者,帝密召李贤告之。贤顿首地曰:“此国本也。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已上《三编》。 )

宪宗一日视内藏,见累朝金窖俱尽,谓太监梁芳及韦兴曰:“糜费内藏,实由汝二人。”兴不敢对。芳曰:“建显灵宫及诸祠庙,为陛下祈万年福耳!”帝不怿曰:“吾不汝瑕,后之人将兴汝计矣。”芳大惧,遂说贵妃,劝帝废太子而立兴王。会泰山屡震,占者言:“应在东朝。”帝惧乃止。(《梁芳传》。 )

弘治七年正月,马文升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如卫圣杨夫人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若内庭曲宴、钟鼓司承应、元宵鳌山、端午竞渡诸戏,皆勿令见。佛才之教,尤宜屏绝,恐炫惑心志。帝深纳之。(《马文升传》。 )

隆庆五年二月甲午,廷臣及朝观官谒太子于文华左门。(《本纪》。 )

万历十年八月丙申,皇长子常洛生,恭妃王氏出也。十四年,郑贵妃生子常洵,遂进封;而王妃生皇长子已五岁,不益封。而王妃生皇长子已五岁,不益封。中外藉藉,疑帝将立受。户科给事中姜应麟抗疏言:“欲别嫌明微,莫若册立元嗣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帝怒,贬应麟广昌典史。已,吏部员外郎沈、刑部主事孙如游继言之,并得罪。两京申救者,疏数十上,皆不省。自后言者蜂起。(《姜应麟传》。 )

二十二年,皇长子常洛已十四岁。帝手谕阁臣,令议出阁讲学礼仪,免御门庆贺,用辅臣侍班,侍臣六人侍讲读,俱如东宫仪。大学士王锡爵言:“皇长子出阁,辅臣每日一员侍班,此虽隆庆年新例;但今天颜尚不得时观,而于皇长子进见频数,似涉嫌疑。请自初讲二日以后,间十日输侍。”从之。(《三编》。 )

三十一年,获妖书,郑福成为问答。郑福成者,谓郑之福王当成也。言帝必易东宫,词极诡妄。帝大怒,敕锦衣卫A3捕甚急。久之,乃得生光者,坐极刑。四十三年,梃击事起。主事王之采疏言张差狱情,词连贵妃宫内侍庞保、刘成等。朝议汹汹。贵妃闻之,对帝泣。帝曰:“须自求太子。”贵妃向太子号诉。帝召见群臣,令太子降谕禁株连。于是张差狱乃定。(《后妃传》。 )

◎皇太孙

洪武二十五年夏四月,皇太子标卒。帝御东角门,召对群臣,恸哭曰:“太子不幸至此!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意欲立燕王,何如?”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帝意遂决。九月,立孙允敉为皇太孙。(《三编》。 )

二十六年七月戊申,选秀才张宗等,随詹事府官分直文华殿,侍皇太孙。

初,太祖命太子省决奏章。太子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至是以命太孙,亦复佐以宽大。尝请于太祖,遍考《礼经》,参之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畸轻者七十三条。(已上《本纪》。 )

帝命太孙裁决庶务。逻者获盗七,太孙目之,言于帝曰:“六人者盗,其一非是。”讯之果然。帝问:“何以知之?”对曰:“《周礼》听狱,色听为先。此人眸子嘹然,顾视端详,必非盗也。”帝曰:“治狱贵通经,信然。”(《三编》。 )

永乐九年十一月,立长孙瞻基为皇太孙。

皇太孙始冠,自是巡幸征讨皆从。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已上《本纪》。 )○追谥太子

哀冲太子载基,(世宗第一子,母贵妃阎氏。 )嘉靖十二年八月生,十月薨,追册谥。

宪怀太子翊钺,(穆宗长子,母庄皇后李氏。 )嘉靖三十四年生,三十八年薨。初赠裕世子,隆庆元年,追册谥。(已上《山别集》。 )

怀冲太子慈然,(熹宗第一子。 )悼怀太子慈育,(熹宗第二子。 )怀献太子慈炅,(熹宗第三子。 )皆殇。(《诸王传》。 )

猜你喜欢
  ●卷七·徐锡麟
  前言·恽逸群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一 隐逸传四·纪昀
  七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六十六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志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八十二·郑麟趾
  十国春秋卷六十五·吴任臣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邢君牙传·欧阳修
  许谦传·宋濂
  ●皇朝通典卷九·佚名
  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职官七九·徐松
  157.颜杲卿骂贼·林汉达
  周公言·苏辙
  卷第三·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厯代诗话卷四十三·吴景旭

      已集杜陵谱系上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杜预四子锡跻耽尹襄阳杜氏出自预少子尹晋农太守二子綝弼綝生袭袭生标标生冲冲生洪泰二子祖悦颙颙生景仲又公作姑万年县君墓志云曾祖某隋河内郡司功防军获嘉县令王父某皇朝

  • 第十出 流徙分途·王世贞

    〔副末上〕〔菩萨蛮〕晋诛赵盾情何刻。楚逐伍员须灭迹。寃泪逐江流。闲花满地愁。客散西堂别。燕语空梁月。患难去相投。何人是孔褒。我朱裁随夏老爷到京。指望终身倚靠。不想我老爷为收复河套。因与严家不合。被他

  • 楔子·佚名

    (正末上,云)小生袁逊。自从弃舍了功名,寻访于此山中,与修公禅师座下,听讲此经文佛法,倒大来耳根清净。小生恰才斋食已罢,在此僧房中闲玩此经文咱。(行者上,云)小僧行者便是。奉师父法旨,着我请袁秀才来日法堂中听讲。可早来到

  • 卷二百七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四菱芡类五言古采菱曲         【梁】简文帝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采菱曲         【梁】陆 罩参差杂荇枝田田竞荷宻转叶任香风舒花

  • 第二十一出 陈三扫厅·佚名

    (生)深潭(深漂)若卜无金鲤,谁肯只处下钓钩(钓钓)。伯卿当初锦袄换镜担,谁知今旦镜担换扫帚。只是自作自当通说乜。【一封书】秋风起,雁南飞。手举(★(??举))扫帚珠泪垂。到今旦乜受亏,致惹一身乜受累。我是官员有荫

  • 卷一 周紀一·司马光

      起著雍攝提格(戊寅),盡玄黓困敦(壬子),凡三十五年。   [爾雅: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是為歲陽。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佚名

    弘治八年四月甲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寿王出府○太常寺卿齐章卒章字廷璧□安县人成化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升礼科都给事中转鸿胪寺丞进少卿太常寺卿卒赐祭葬如例章虽家于都邑能以俭约自持不随时习靡尝

  • 卷之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六十一·佚名

      顺治八年。辛卯。冬十月。乙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颁顺治九年时宪历  ○丙午。以都察院右都御史房可壮管左副都御史事升通政使司左通政傅景星为通政使太常寺卿管大理寺少卿

  • 沈约传·姚思廉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他的父亲沈璞,元嘉末年被杀,沈约年纪很小,偷偷跑掉了,逢大赦,被赦免。因此成为孤儿,家庭贫穷。沈约专心好学,日夜兼读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用功过度而生病,经常把油灯的油少放些好让他早些睡觉。沈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云贵广西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钦遵 谕旨斟酌陈覆事案准吏部咨开广东道试监察御史

  • 因显第二十·佚名

    夫火以吹爇生焰,镜以莹拂成鉴。火不吹则无外耀之光,镜不莹必阙内影之照。故吹成火之光,莹为镜之华人之寓代,亦须声誉以发光华,犹凡火镜假吹莹也。今虽智如樗里,才若贾生,居环堵之室,无知己之谈,望迹流于地,声闻于天,不可得也。柳

  • 第四章 26·辜鸿铭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游)说:“在为国君效力的时候,如果不断地指出国君的错误,必然导致遭到羞辱;如果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朋友,这样必定会同朋友疏远。”

  • 如理实见分第五·朱棣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宝积如来解曰】如来真身。本无生灭。湛然常住。托阴受形。同凡演化。入神母胎。擐(胡贯切)此凡相各别。故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颂曰。凡相灭时性不灭。真如觉体

  •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善导

    沙门善导集记  奉请四天王  直入道场中  奉请师子王  师子亦难逢  奋迅身毛衣  众魔退散去  回头请法师  直取涅槃城   序曰。窃以娑婆广大火宅无边。六道周居重昏永夜。生盲无目慧照未明。引导无

  •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五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五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地藏经云。复次有刹帝利旃陀罗乃至长者旃陀罗人。于其所为四方僧众造立寺舍园林台观。资畜田土给侍人等。饮食衣服卧具

  • 耕禄稿·胡锜

    诏曰民以食为天食不可缺则民不可惰尧敬授禹粒乂盘庚曰力穑乃有秋此古者驱民之农使着本而食其力我国家躬籍以供祀典制地以行仁政诏寛减赋租勉率亦云至矣比年以来叹愁转徙壮者不縁南亩而无常心岂斧斤夺其时欤繇役分其力

  • 无崖际总持法门经·佚名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与《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法门陀罗尼经》同(咒作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