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五

  元丰四年、夏大安七年春二月,以计间延将刘绍能。

  绍能世为诸族巡检,忠勇第一。秉常尝以计招诱并其副李德平,皆拒不应,乃设疑间之。边臣以闻,神宗手诏云:“绍能战功最多,为夏国所畏,欲害之耳。”绍能捧诏,感泣不已。

  三月,月犯东井。

  入于钺。

  将军李清谋以河南地内附,梁氏杀之。

  秉常以爱行汉礼为梁氏所恶,梁乙埋等皆不悦。将军秦人李清说秉常以河南地归宋,秉常从之。将使入奏,梁氏知其事,与幸臣罔萌讹谋置酒诱清,执而杀之。

  按:“清本秦人,入夏之由史不可考,然能不忘故国,说其主籍土归朝,事虽未成,志则可取。书官、书“杀”,皆予之也。

  梁氏幽其主秉常,复视国事。

  梁氏既杀李清,幽秉常于兴州之木寨,距故宫五里许。令乙埋与罔萌讹等聚集人马,斩断河梁,不通音耗。于是,秉常旧时亲党及近上用事诸酋各拥兵自固。乙埋数出银牌招谕,不从,国内大乱。

  按:秉常,梁氏子,书“幽其主”,绝梁氏于秉常也。秉常误听清言,杀清绝之,于事已定,梁氏必幽之而夺其政,直借以行其私耳,岂真为宗社计哉?书“复视国事”,诛其心也。

  夏四月,环州来索叛蕃,执还之。

  慕家族首领迎逋黠狠难制,与梁乙埋谋,数纵兵侵掠。知环州张守约、走马承受陆中勒兵与战,擒之及其党三十六人,余众二百遁匿夏国。守约驻兵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韦州监军都移尽械以献,斩于环州市。

  五月,统军禹藏花麻移文熙州,请讨梁氏。

  花麻素不悦梁氏,见秉常失位,移文熙州,称夏国母子不协,杀其重臣,上下汹汹,若发兵来讨,请举族以应。神宗诏知州苗授谕使人云:“诸路探报夏国变乱,所说不一。今河南北阻隔,人情去就,尔次第写一文字计会。”因厚赉遣还。

  六月,保安军移牒来诘。

  延总管种谔奏:“秉常被囚,宜兴师问罪。”神宗召谔入对,谔大言曰:“秉常孺子,往持其臂而来耳!”神宗壮之,决意西讨。命宣州宣庆使李宪为经制使出熙河,行营经略使高遵裕出环庆,副总管刘昌祚出泾原,签书经略使事内侍王中正出河东,谔出延。先令保安军以经略司命牒宥州曰:“夏国世世称藩,朝廷时与岁赐。比年以来,遵奉誓诏,谨修职贡,恩义甚至。今闻国主为强臣所制,不能专命国事,亦未能悬测存亡。今朝廷将差降赐生日及仲冬国信使入界,未审至时何人承受,及本国见今何人主领,请速具报,以须闻达。”盖以尝夏国应答之辞也。梁氏不报。

  秋七月,太白昼见。

  经天行,识者指为兵象。

  以兵袭西蕃西罗谷。

  西罗谷,西蕃斫龙城所属,在守巴堡南。梁氏以国中内乱,恐西蕃窥其隙,令三头项人直抵西罗谷劫制蕃部。西平节度使董毡使养子阿里骨率兵击之,斩三百级,降百二十三人。

  八月,遣使至绥德,索降人。

  初,中国下诏招纳,西人颇多降附。酋长或下令禁止,或逼之远徙,使不得近边。蕃部讹麦等十余人、家属百口潜从大理河北内投。梁氏令人数至绥德索之。种谔帅所部驻绥德城外,遣诸将招接降人。乙埋盛兵决战,不胜。

  遂犯临川堡。

  乙埋复以二万余众渡无定河,攻临川堡,走马承受杨元孙力战拒之。

  复掠丰州。

  执弓箭手沈兴等数人,河东经略司请移牒理索。神宗以“业已兵讨,更勿行牒”,命降敕榜招谕夏国曰:“眷兹西夏,保有旧封,爰自近世以来,尤谨奉藩之职,恐奸臣之擅命,致弱主之被囚,迨移问其端倪,辄自堕于信约,暴驱兵众,直犯塞防,在神理之莫容,固人情之共愤。方切拯民之念,宜兴问罪之师,已遣将臣诸道并进。其先在夏国主左右并嵬名诸部族同心之人,并许军前拔身自归,及其余首领能相率效顺,共诛国仇,随功大小,爵禄赏赐,各倍常科,仍许依旧土地住坐,子孙世世常享安乐。其或抗拒天兵,九族并诛无赦。盖天道助顺,必致万灵之归;王师有征,更无千里之敌。咨尔士庶,久罹困残,共坚向化之心,咸适更生之路,敢稽朕命,后悔何追!”

  禹藏花麻走兴庆府,部酋讹勃哆等以西使城降于熙河经制使李宪。

  禹藏花麻闻李宪出熙河,已与西蕃首领洛施军笃桥阿公等将兵入境,率所部出战,佯败西走。讹勃哆等三人及首领厮都罗潘二十余人、兵万余举西使城降。乙埋遣兵数万出女遮谷援之,知城已失,登山逆战,大败,退伏垒中,半夜潜走。

  李宪兵破龛谷。九月,入兰州。

  女遮之败,残卒退保龛谷。龛谷城坚,多窖积,夏人号为“御庄”。闻李宪兵至,戍守奔溃。宪发窖,取谷及弓箭之类,进兵取兰州。令新顺首领巴令谒三族分所部攻撒逋宗城,破之,遂上言:“兰州古城,东西约六百余步,南北约三百步,距西使城约百五十余里,将至金城,有天涧五六重,仅通人马。自夏人败衄之后,所至部落皆降,今招纳已多,请筑城建帅府,以固羌夏之心。”神宗从之。版筑方兴,夏人隔河而营,宪令死士绝河斫之,遂引退。

  按:昔人谓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居戎夏,攸系陇右安危哉?晋元康后,河陇多事,金城左右岁无宁宇;隋唐盛时,驰逐河湟,未尝不以兰州为要害;广德以后,州没吐蕃,而西凉不复为王土;大中间,虽尝收复,亦仅羁縻。宋兴,兰州不入职方。至是,宪始复之,筑城以建帅府。后元初,夏人求复此地,朝议欲割以畀之,孙路言:“自通远至熙州总通一径,熙之北已结夏境。今自北关辟土百八十里,濒大河,城兰州,然后可以捍蔽。若捐以与敌,则一道危矣。”穆衍言:“兰州弃则熙州危,熙州危则关中震动。唐失河湟,西边一有震动,惊及京师。今若委兰州,悔将何及?”遂不果弃,夏人卒无以逞。则宪城兰州,断西界之要冲,壮北门之锁钥,正不得以人而废其功也。

  遣梁永能帅师援米脂寨,败绩。冬十月,米脂守将令介讹遇以城降,石州亦不守。

  梁氏闻汉兵四出,分遣诸监司兵,委大帅梁永能总领拒之。永能析作三溜:一以当战;一以旁伏;一以俟汉兵营垒未定,伺隙突出。又于通道堑绝山谷,设为阻险,守备甚谨。及中国师期屡改,永能屯御,久不得一战,使人持书投延境上激之。种谔遂率本部及畿内七将、兵九万三千出绥德路,攻米脂。甫三日,永能兵八万赴援,谔张左右翼奋击,永能大败,兵士相蹈藉于无定河,水为不流。城中将令介讹遇犹坚守,谔密遣谍,说降东壁守将,衣以文锦,导行城下,讹遇乃出降,献戎乐四十二人,谔送之京师。进围石州,州将弃积年文案、簿书、器械,引众遁。

  清远军守将嵬名讹兀降于环庆经略使高遵裕。遵裕取韦州。

  清远扼群山之口,当塞门之冲。咸平中,继迁攻陷之,垂八十兀知不敌,举城降。遵裕入据之,进抵韦州,州已空城。遵裕令勿毁官寺、民舍,以示招怀。

  梁永能遣兵攻德靖寨。

  永能从米脂败后,知德靖弓箭手尽随种谔自东路出界,乃潜遣兵从西路入犯德靖。知延州沈括以兵拒却之。

  按:是时官军屡捷,夏宜自守不暇,乃潜师以袭德靖,则知列城之下,力非不足,特诱使深入,以攻不备耳。宋之诸将不能破其诈谋,预防饷道,致有后日之溃,真无识哉!

  夏州知州索九思遁,延经略副使种谔据之,遂破银州。

  枢密使都按官麻与首领女吃哆等七人,米脂之战为种谔所擒。谔以其熟知兴灵道路、粮窖所在及十二监军司兵数,使补三班借职,与蕃官刘良保、麻乜讹赏为军前向导。抵夏州,九思已遁。谔入城,留一宿,率兵趋银州。遣官麻等以利害说守将,降之。又使部将曲珍领兵通黑水、安定等堡,夏兵御之,不胜。至蒲桃山反斗,又败,于是诸路皆敛兵退保。

  宥州溃,河东兵入屠之。

  先是,王中正献策,言泾原、环庆会兵取灵州,进捣兴州。麟府、延先会夏州,取怀州,渡河会兴州。及所部河东兵六万出麟州,辞言“臣中正代皇帝亲征”。才行数里,即奏已入夏境,屯白草平九日始渡无定河,循水北行,地皆沙湿,士马多陷没,遂继种谔趋夏州。粮糗不继,月余始抵宥州。守城兵弃城走河北,城中所遗残敝五百余家,中正入而屠之。夏兵千骑屯城西左村泽保守窖粟,中正击败之,皆弃窖走。

  遣兵拒李宪军,败于高川、石峡。宪至天都山,尽焚南牟诸宫殿。

  梁氏闻兰州破,令民尽起诸路窖粟,悉众走高川、石峡,据险以待。及宪兵至,拒战而败。宪兵进取屈吴山,营于打罗城川侧。酋豪禹藏郢成四率旺家族大首领六人并蕃部及母、妻、男三十余人,各赍铜印、告身请降。宪令郢成四随军行,由天都山趋南牟城。南牟,国主游幸处,内建七殿,极壮丽,府库、官舍皆备。宪入,悉焚之。酋首嵬名、统军仁多丁引众争之,丧失甚多。

  遣使乞援于辽。

  辽国数年来,岁常三、四以拜礼佛塔为名假道兴州,窥阚径路,梁氏患之。至是,恐其夹攻,遣使贡驼马结好,因告宋肇兵端,志在荡夷西北,乞赐应援。

  复潜兵袭顺宁,不克,遂弃浮图城及吴堡、义合诸寨。

  夏兵屡败,残卒缘路啸聚、杀掠行人,道路埂塞。梁氏令万骑招集溃散,合围顺宁。官军欲闭壁入保,沈括谓示弱骄敌非策也,使前锋将李达以三千人出城,具十万人食;又使骑将焦思耀兵绥德城,佥曰大军且至,夏众惧而退。于是浮图城及吴堡等寨戍卒皆空壁散。

  都统军梁乙埋以大军扼磨移隘,与泾原副总管刘昌祚战,败绩。十一月,灵州被围。

  梁氏听谍者言,知环庆、泾原合兵择利进取。环庆路阻横山,必从泾原取葫芦大川出塞,故悉河南之甲以支泾原。刘昌祚率本路蕃、汉兵五万入界,距堪哥平十五里,乙埋督十万众扼磨移险隘以拒。昌祚先遣牌子军渡葫芦河决战,荡跳闪烁,振以响环。夏士马惊溃,遂失隘口。乙埋督亲军复战,又败,奔二十里,大首领没罗卧沙、监军使梁格嵬等被杀,乙埋侄讫多埋等二十二人悉为所俘,丧失二千余级及铜印一。官军次赏移口,口有二道:“一北出黛黛岭;一西北出鸣沙州,路稍迂,然系积粟所,国人谓之“御仓”。昌祚乘胜取之,得窖粟百万,进薄灵州。城中惟僧道数百人,昌祚先锋夺门几入,高遵裕忌其功,驰使止之,乃按甲勿攻。遵裕至,仁多崖丁率数万众赴援,前锋羌酋乘白马,奋驰突阵,为昌祚骁将郭成所斩。官军争发神臂弓,昌祚又自出阵射之,崖丁中矢走,失器甲无算。遵裕益忌昌祚,尽夺其兵,自将攻城。军中无攻具,亦无知其法者。遵裕令采木为之,皆细小不可用。令人周呼城上曰:“何不速降?”城上应曰:“我未尝叛,亦未尝战,何谓降也?”。

  按:夏人以一方之力应五路之师,横山劲羌不敢一战。灵州距清远不三百里,城中惟僧道数百居之,知环州张守约请裹十日粮为捣虚计,果若此,则灵州可复。灵州复则兴州可得,银、夏等州皆可守矣。诸将功几成而失之,遵裕之罪可胜诛哉!

  礓砟寨蕃官香都举寨内附。

  梁氏遣人追礓砟寨兵三千余人入卫,香都乘戍卒单弱,尽焚本寨楼橹,与妻屈名举寨内降。环庆经略司令副将傅谏收其地,遣兵戍之。

  遣兵袭泾原,馈运于鸣沙州。延军溃,复决河灌环庆军,遂解灵州围。

  初,诸路兵不胜,梁氏问计于廷臣。诸将咸请战,一老将独曰:“不须拒之,但坚壁清野,纵其深入,聚劲兵兴、灵,而以轻骑抄其馈运,诸军无食,可不战困也。”梁氏从之,尽调十二监军司及龛谷、桃堆诸寨精兵十余万,并驻兴州要害以为捍卫。已,闻灵州被围,种谔自黑水降横河平人户,破石堡城,驻军夏州索家平,候粮运,乃遣兵于清远军、韦州烽火平诸处把截。又以兵潜至鸣沙州,掩击泾原总兵鲁福、彭孙护饷兵,三战尽夺之。谔众次盐州,会大雪,以无食先溃,入塞者才三万人。王中正由奈王井至牛心亭,粮亦尽,士卒死亡已二万,亦退归。遵裕围灵州方十八日,梁氏令人决黄河七级渠水灌其营,军士冻溺死,余万三千人走免。

  泾原军殿,逐之,至韦州而还。

  高遵裕既败,将吏任成、俞平等战死。刘昌祚以泾原兵殿后,渡葫芦河。昌祚手剑坐水上,待众济然后行,夏众追及,挥骑攻击。昌祚力战累日,抵韦州。士众争入寨,夏师乘之,大溃。李宪大兵至满丁川,嵬名统军复以众御,宪击败之。既闻诸军溃,亦引归。司马光曰:“是役也,卒疲食尽,失亡甚多。夏人知中国兵力所至,自此益有轻慢之心。”

  按:西夏道途险厄,自熙宁寨经磨移口至兜岭,皆大川,通车无碍。自岭以北,多山少水,辎重难行。故大兵未出,识者忧之。乃李宪兵至龛谷,言掘“御庄”窖粟数万;刘昌祚于鸣沙州得积谷百万、巾子岌粟豆万斛、草万束;种谔取米脂,亦称收藏粟万九千五百余石;取德静镇,收七里平粟十万石;继获降人阿牛儿,引发桃堆平积窖,密排远近,约可走马一直,所得又不下数百万。何以时未三月,遽称粮匮,诸路溃还?噫嘻!资粮于敌,自古难之。况以宪、谔等言诞而夸,兵行鲜序,宜其入夏人彀中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班固
  杜谗邪第二十三·吴兢
  读礼通考引用书目·徐乾学
  卷六·昭梿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农商部·费行简
  一四八六 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何偃传·沈约
  刘寻阝传·欧阳修
  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三·胡传
  永宪录卷全续编·萧奭龄
  卷七、多尔衮摄政及诸王内讧·黄鸿寿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吕思勉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林公避兵·王世贞

    【传言玉女】〔小生上〕乍折秋香。疑似蟾宫初降。步云衢扶摇直上。行看那咫尺玉阶仙仗。这阶梯经史如何撇漾。〔南乡子〕人乐艳阳天。百啭莺声醒醉眠。树杪斜阳影裏挂秋千。隔水遥闻笑语喧倦倚绿窗前吟就新诗又断联。

  • 卷一百·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目录【起一百五十五字至二百四十字】宝鼎现赵长卿康与之前调【又一体】无名氏前调【又一体】张元干前调【又一体】刘辰翁怨朱弦王世贞三台【又一体】万俟雅言抛球乐【又一体】柳永哨徧

  • 日涉园集巻十·李彭

    宋 李彭 撰七言絶句老坡自海外归为书简寂观云卿閤榜今为煞风景者毁之笔防飓风吹海波牓悬郁郁照岩阿十年呵禁烦神物奈尔焚琴煮鹤何戯书虐雪饕风春事晚轻红未放入夭桃即看倚杖花经眼便许堆盘黍雪毛晴檐已复聴提壶浊酒

  •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陈寿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袁宏汉纪曰:滂字公熙,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

  • 卷十五·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五 【起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尽壬午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凡十七年 【丙寅】十六年【金皇统六年】春正月行籍田礼 【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嘉靖六年六月丙午朔提督两广军务都御史姚镆乞致仕许之赐驰驿归廷臣会推王守仁代镆上报允寻谕辅臣杨一清曰等曰姚镆朝廷特不言其罪只就伊辞章准之卿等之意乃为还有郑润与朱麒耳以他每三人同事何止罢镆一个今时虽曰镇巡

  • 序·缪荃孙

    地理郡国,史皆有志。唐宋州域,限以江淮。有清之始,沿明南直,仍曰江南。其后分省,江苏、安徽,各得其半。不以南北,而以东西。洪党既平,有建议者,欲分江淮,湘乡坐镇,颇惮更张,遂仍旧制。雍正重民,析县稍多,苏松常太,增县十余。徐州为府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纪昀

    列传唐 【二十七】○唐二十七刘幽求 锺绍京 崔日用 【日知】 王琚王毛仲 【陈元礼】刘幽求锺绍京崔日用王琚王毛仲△刘幽求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厯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二张而不

  • 谢弘微传·李延寿

    谢密字弘微,晋朝西中郎谢万的曾孙、尚书左仆射谢景仁的侄子。祖父谢绍,是车前司马。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谢弘微十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堂叔谢峻,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

  • 第七章育婴租·佚名

    (一)养济院:会典直省会城设有养济院,境内鳏寡孤独、残疾无告之人,照额收养。人多于额,以额外收养,在地丁正项银米及耗羡项下分别动支。又通都大邑设有普济堂,除绅士好义捐建者经费,听其自行经理;其动用官发生息银及存公银者,均每

  •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史乗考误四枝山野记云永乐刘行业端父子领乡荐会试下第道遇漂水一女子未没号救刘命援之登舟附载以归道中皎然不涅迨家妇迎问曰买妾乎刘告之故女叩头言本士族今举室塟鱼腹矣感君子再生恩请执婢役以报刘曰

  •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第十九·晏婴

    高子问晏子曰:“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事君,婴闻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心也。且婴之于灵公也,尽复而不能立之政,所谓仅全其四支

  • 卷三十·赞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唐上都大安国寺好直传释好直,俗姓丁氏,会稽诸暨人也。幼不喜俗事,酒肉荤茹,天然不食。因投杭坞山藏师落发。元和初受具于杭之天竺寺。凡百经律论疏钞,嗜其腴润。一旦芒篸策杖,诣洪

  • 第五十八則 趙州五年分疏不下·胡兰成

    第五十八則趙州五年分疏不下舉:僧問趙州禪師: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時人窠窟否?趙州云:曾有人問我,直得五年分疏不下。碧巖錄第二則已是趙州無揀擇,今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三節又來講這個,然而並不是重複。第二則是講的對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七(本)·窥基

    沙门基撰论。已说二十至其相云何。述曰。下第五以半颂。释第六不定心所。初结前生后以发论端。后举颂答。此即初也。论。颂曰至寻伺二各二。述曰。上二字标位总名。次五字烈别名字。下三字显不定义。论曰。至皆不定故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七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七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揵度相应品第四之一七人。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人。八智。三三昧。三根。七觉支。八道支。坚信人

  •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上·灯来

    嗣法门人性统编表贺元旦表(代)伏以元运初回识造化之伊始鸿钧聿转当气数之维新天道渐启夫亨嘉人事继祥于贞善因时庆祝即日依皈信官某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窃惟叨荷君恩忝承贵胤一生宦海苦岁月之迁流半世边疆觉韶华之迈

  • 治河奏绩书·靳辅

    清朝靳辅撰。辅有《奏疏》,已著录。是书卷一为《川泽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卷二为《职官考》、《堤河考》及《修防汛地埽规》,河夫额数、闸坝修规、船料工值皆附焉。卷三为辅所上章疏及部议。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