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七

雍正二年三月

上谕十五道

初一日

谕礼部等衙门及国学诸生治天下之要以崇师重道广厉泽宫为先务朕亲诣太学释奠

先师礼毕进诸生於彝伦堂讲经论学凡以明道术崇化源非徒饰圜桥之观聼也维

孔子道高德厚万世奉为师表其附享庙庭诸贤皆有羽翼圣经扶持名教之功然历朝进退不一而贤儒代不乏人或有先罢而今宜复有旧缺而今宜增其从祀

崇圣祠诸贤周程朱蔡外孰应升堂附享者并先贤先儒之後孰当增置五经博士以昭崇报均关大典九卿翰林国子监詹事科道会同详考定议以闻再迩年文教广被由我

圣祖仁皇帝寿考作人六十年来山陬海澨莫不读书稽古直省应试童子人多额少有垂老不获一衿者其令督抚会同学臣查明实在人文最盛之州县题请小学改为中学中学改为大学大学照府学额数取录督抚等务宜秉公详查不得徇私冒滥至乡试解额

圣祖仁皇帝屡次增广乙酉戊子等科复於额外加中五经三名至五十六年而罢以其久而滋弊也嗣後各学臣及祭酒司业於录科时先加面试主考閲文果佳本监加中四名直隶各省大小不一某省应加中几名着分别详议定数具奏如无佳文宁缺勿滥会试临时请旨本监贡生监生本科乡试中式着加增十八名朕临雍讲学虽率由旧章然必期於世道文教有益不蹈一切虚文诸生其各钦遵

谕国子监祭酒司业等官朕惟圣人之道昭掲日月弥纶天地万世帝王下逮公卿士庶罔不仰遵成宪率由教

言我国家尊崇

至圣远迈前代缵承大统古训是学惟日孜孜兹雍正二年三月朔日亲诣辟雝祗谒

先师孔子行释奠礼思以鼓励羣英丕隆文治尔监臣宜严督诸生善为诱导尔诸生亦宜殚心肄业实践躬行秉端方以立身敦忠孝以兴谊勿营奔竞勿事浮华文必贵於明经学务期乎济世俾品成诣进以副朕教育至意此尔多士之庥亦惟尔监臣董率之功也愼勿怠荒职业以贻尔羞诸师生其共勉之

初四日博士孔传志候袭博士孔继溥等恭遇

皇上诣学大典来京陪祀听讲礼成谢

召见於

乾清宫奉

上谕尔等皆是圣贤後裔与衆不同然身为圣贤後裔之身必心为圣贤後裔之心方不愧先圣先贤今因尔等远来朕特召见面谕愿尔等愼修厥德以继家声勉之勉之

初五日

谕刑部朕於二月二十八日面谕尔部刑狱上关

天和当钦恤民命牵连之人毋得久覊监禁尔等遵朕谕旨释放数百余人於本月初三日即大沛甘霖远近沾足可见天人之感捷如影响莫谓适逢其会事属偶然嗣後益当恪遵朕旨诸事更加详愼以副朕刑期无刑之至意

又大学士等奏

皇上至诚至敬感协

天心甘雨应时随祷立霈臣等谨合词陈贺奉

上谕诚敬二字朕之所勉但恐未能耳朕诚能先天下之忧而忧诸卿必获後天下之乐而乐也与卿等期共勉之

初六日奉

上谕赌博案内有将该旗大臣官员一并议处之例但步军统领衙门设有捕役缉拏赌博人等而都统等并无捕役其该旗人或於僻处同人赌博伊等从何得知若因一人犯赌遂将该旗大臣官员一并议处似觉无辜此议处条例殊属太重着交吏部兵部刑部会同八旗大臣等再行详定会议具奏

谕吏部兵部朕命各省督抚提鎭将所知官员保题特为要缺欲得贤员之故今见凡陞往别省者概不肯令赴陞任各欲留於本省越次保举题留者甚多夫天下一体岂得各分尔我嗣後如系水师营紧要员缺仍许题请以陞衔留任倘所陞现系要缺而所留之缺并无紧要一概不许题留

初九日

谕吏部兵部三年一次举行大计军政此内有应革职者若俟部议具题奉旨之後方行解任其地方远者为日甚久劣员预知被革恐其恣肆妄为嗣後举行大计军政之时有应革者即令解任若具题之後或有免其革职者仍可再行补授

十二日署江宁巡抚何天培将疎脱旗犯之解役陆升等援赦具题请

旨奉

上谕何天培将疎脱逃犯吴大柱之解役援赦具题此逃犯系何方何旗人何故脱逃并未声明着交与大学士等行文何天培着声明缘由若不灼见其罪之轻重则应否寛免之处如何可定览各省督抚奏章内亦有声明缘由者亦有似此含糊不明者大学士等行文各该督抚嗣後事有类此者务令声明缘由

十八日

谕凖噶尔台吉策妄阿拉布坦尔前者无故侵扰我哈密疆界罪在不赦

皇考圣意止令边地防守虽各路发兵原无剿灭凖噶尔之意也其後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为尔奏恳

皇考欲施恩寛宥所以遣使楚阳托音等谕尔前年尔所遣使垂纳木喀布厓等至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处转至总督年羮尧军前送至京师朕定尔平生功罪开示大义面谕遣囘今尔深省前非归诚请罪遣使根敦同楚阳托音前来奏辞恭顺得遂

皇考初心朕意嘉悦尔奏称惟祈休养生灵阐扬正教为第一要务等语尔台吉不过凖噶尔一部落之主尚欲休养生灵阐扬正教何况朕天下之主普天之下皆朕土率土之滨皆朕臣乎朕特为休养生灵阐扬正教之故遣御前总管京城喇嘛班第副查萨克大喇嘛达尔汉楚阳托音内阁学士衆佛保副都统扎锡喇嘛锡拉卜格春等宣谕若台吉果欲辑寜尔国尚其诚一乃心与朕所遣大臣等申定疆圻诸事顺理妥议归於和顺朕必施恩轸念永远眷顾仍前通市使命往来尔台吉诚能以鲜终为戒其必惟和惟顺无贰无疑披?悃忱以

期永好不特克协於朕休养生灵至意尔台吉游牧地方亦永永无虞安居乐业矣特此谕示兼赐尔各色缎二十七疋

二十日奉

上谕王鼒马咸厚系新科进士非应得即用之人因年已将老朕格外施恩越次选授但年老之人戒之在得务须仰体朕心益加勉励勤慎供职方不负朕特用之意嗣後新科进士选授时即将此旨传知

谕刑部刑狱关系重大必须虚公详愼尽得实情不可疎忽遗漏以致民有寃抑君臣之义本同一体朕视臣下如手足尔等若遇事有可疑而不能决者不妨面奏待朕斟酌至当然後施行既不面奏又以私心揣度巧欲逢迎上意及刑罚不中则退有後言尔等身为股肱大臣而存此等卑汚之心岂不可耻或朕有未当之处亦不妨直陈所见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朕之不吝改过谅尔诸臣素所共知凡有功者加之以赏有罪者加之以刑此乃帝王驭世之大权朕但知因事顺应并不先有成见嗣後尔等皆宜体朕钦恤之意不可自恃己见亦不可彼此推诿拖累罪人和衷协恭平心静气毋得有意逢迎务使用法如衡之平如监之明庶几民不轻犯国无寃狱以共成咸中有庆之治

又刑部议奏护军校五十向伊主逞强照例发遣奉

上谕此事部内审议俱属错谬刑部从前但以五十向伊幼主逞强请革去护军校以便刑讯含糊具奏朕因准令审理今看所审之事并未询问公门度门度知情与否亦未声明又云五十刀砍七儿有嘴唇皮破伤痕刀砍如何只破嘴唇验伤处亦不明白惟据凖保等任意拏送便将五十刑讯揆断拟罪五十系为伊父门度办理家务効力年久之人念豢养之恩见幼主有过直言规谏以致怀恨送部亦未可定此事着交与宗人府大学士公马尔赛会同刑部问明公门度详加审究务得实情具奏再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属下包衣人员俱系累世効力旧人或念伊先世豢养之恩见幼主有过直言规谏或因需索不遂并听小人谗佞之言将効力之人妄加残害借端送部治罪则忠直之辈人人箝口而谗佞小人反得任意横行矣朕君临天下不使一人负寃获罪岂可听下五旗公等任意肆行毒及无辜乎嗣後如此等曾在伊先世効力之人幼主无故寻衅妄行?辱借端送部治罪者准其声明寃抑或赴宗人府或赴都察院呈欣该衙门奏闻详审果系寃情或拨於别旗或拨於他王门下若所诉尽诬当如何加等治罪之处亦着定议具奏

二十三日奉

上谕正蓝旗满州蒙古汉军三旗兵丁不能置备器械者满州佐领八十一分内兵丁二百一十三名蒙古佐领二十分内兵丁九十六人汉军佐领三十二分内兵丁

八十名共计三旗兵丁三百八十九名着照依正白旗满洲例赏银令其置备其余他旗赏银置备器械之处即照依正监旗所奏佐领下人多寡定其数目照数动内库银两赏给此非计其佐领行赏都统等务应身自详查视其实系不能置备之人赏给令其置备其镶白旗满洲兵丁等器械虽经世子弘昇奏称所缺无多已将养马银两那移给与但他旗俱行赏给若不赏给伊旗伊旗下人必怨弘昇矣着仍行赏给或补给拴养马匹之人或给兵丁置备器械或器械已经置讫存贮以充公用之处着弘昇酌量办理今虽赏给银两令其置备器械但於今年十月内点看一时争相置买其价必然倍增未必今年即能备具令於今年十月点看一半明年十月再行全看如此则价值不至腾贵而兵丁等亦易於置办矣但今年点看一半其余一半明年点看其中有那移顶替者亦未可定着於明年点看时即行閲看兵丁或朕躬亲閲或派王大臣閲看之处着八旗都统会同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奏再从前曾经禁止质当盔甲器械等物今再严加禁约交与八旗五城於京城内外当铺中所有盔甲器械着以来年正月为限此时稍寛其期俾得办理完给正月以後朕派侍卫官员乘其不意将各当铺稽察倘经察出务将五城官员及开当铺人质当之人并该管人稽察人等从重治罪不可不预申禁约或有不肖之徒借此讹诈开当铺人

亦未可定并应严行禁止

二十七日礼部奏青海大捷请受朝贺奉

上谕此番平定青海皆系我

皇考所简用之将军育养之官兵感恩効力是以克奏肤功

此特赖

皇考所贻谟烈岂可为朕有乎但朕躬者即

皇考之继体朕亦祗得勉从所请俟告祭诸

陵後择日具奏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七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二·胡三省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吕思勉
  清代割地谈·程善之
  卷七十四·郝经
  第十五卷 宋·缪荃孙
  第三十七册 天聪五年四月·佚名
  九○五 军机大臣奏查核四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校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卷四十二之四·佚名
  纥石烈志宁传·脱脱
  顺宗传·宋濂
  第五章地基租·佚名
  左史吕公家传·吕午
  卷九十一·佚名
  卷二十四·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焘·唐圭璋

      焘字子功,德兴人。元祐七年(1092)生。宣和进士。官兵部侍郎。以上疏力诋和议,忤秦桧,出知成都府。桧死,累迁参知政事。乾道二年(1166)卒,谥忠定。   踏莎行   阳复寒根,气回枯杆。前村昨夜梅初绽。谁言造化没偏颇,半开何

  • 第二十四出 首奸·李渔

    〖醉扶归〗(老旦同旦上)(老旦)瓦铛相对煮蓬蒿,又当围炉省炭烧。(旦)屋上由他雪飘摇,使不得我安贫耐苦的人知道。(老旦)我娘儿两个,自从被盗之后,借了那注狠债回来,不觉已是三冬时候,银子还不曾用完,那讨债的人儿,已曾来过数次了。怕的

  • 菌阁琐谈·沈曾植

    ○黄公词筌守州规轨贺黄公载酒园诗话,与吴修龄围炉诗话,皆标举晚唐,斥王、李者。标新撷秀,清婉动人,实亦竟陵之旁流,彼幽此浅耳。黄公皱水词筌,亦多俊语,而确守州规轨。殊不思卮言所谓宛转绵丽、浅至儇俏者,吴歌佳致,政可

  • 卷三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三十一 宋 陆游 撰 久雨 黄叶雨中尽饥鸿烟际来时艰岁仍恶身死病相催西埭无行路南山有疾雷囊空罢沽酒一醉转悠哉偶得长鱼巨蟹命酒小饮盖久无此举也 老生日日困盐韲异味?鱼与楮鸡敢望槎头分

  • 第四十二场·田汉

    蒲鲁喝 (率残部狼狈上)来此什么所在?粘罕 来此府河口要道。蒲鲁喝 (仰天大笑)哈哈哈!粘罕 元帅为何发笑?蒲鲁喝 本帅只笑中国人不会用兵,若在此处埋伏一支精兵,我等岂有性命回国?粘罕 元帅高见![鼓声,蒲大惊。何鲁 (在内)贼

  • 1916──中華民國五年丙辰·郭廷以

      1﹐1(一一,二六)   (1)袁世凱公布【洪憲元年】度預算。  (2)袁世凱改總統府為【新華宮】。   (3)袁世凱策令孔令貽仍襲封衍聖公,並加郡王銜。   (4)雲南都督唐繼堯誓師討袁。  1﹐2(一一,二七)   (1)策令外交次長曹汝霖儀同特任

  • 卷四十三·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三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 魏臣 刘馥【子靖孙弘】 司马朗 司马芝【子岐】 梁习【王思刘类】张既【徐英】 游楚【父殷】 杨沛 温恢 贾逵 刘馥字元頴

  • ·与施提军论止杀书·丁曰健

    贼众至三十万,此曹可胜诛哉!勿论铤而拒敌,即使安坐偃卧,引领受戮,我军万六千人,以一人斩二十级,亦不胜其烦也。彼亦天地父母之所生,不幸与贼共处此土耳!畏死胁从,知非本愿;或挂名贼党,以保身家。其心岂不愿见太平,重

  • 冯翊太妃郑氏传·李延寿

    冯翊太妃郑氏,名叫大车,是郑严祖的妹妹。原是魏广平王的妃子。东魏迁都于邺城后,神武帝把她收来当妻子,对她宠爱无比,超过其他妃子。生下了冯翊王高润。神武帝攻打刘蠡升时,文襄帝私通大车。高欢回朝后,一个女婢告发,两位女婢

  •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索隐】:颍,水名。地理志颍水出阳城。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正义】: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後,管严之子敬仲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索隐】:吕氏春秋:“管仲

  • 大学衍义卷三十七·真德秀

    齐家之要一重妃匹赖规警之益周宣姜后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于房姜后既出乃脱簮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之乐色而忘徳也夫茍乐色

  • 卷六·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六乡饮酒礼第四之一正义郑氏康成曰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贾疏大案比户口时】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小戴及别録皆第四通

  • 祀义篇第七六·王充

    【题解】迷信鬼神的人“以为祭祀者必有福,不祭祀者必有祸”。他们相信“死人有知,鬼神饮食,犹相宾客,宾客悦喜,报主人恩矣”。王充坚决反对这种观点。他明确指出,“今所祭死人,死人无知,不能饮食”;“人之死也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一·湛然

    三明伏断中二。先正明圆位伏断。次复次下兼明诸位。初文又二。初正明位。次判通别。初文中二。初凡次圣。初凡位中二。先外次内。初外中五先立。次诸教下斥权。三大经下引证。四例如下引例。五今此下辨有无。亦兼斥权

  • 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世尊入三摩地。名一切如来金刚安像三昧。从三昧起。说彼塑画雕造庄严一切佛。及诸贤圣之众。安像庆赞仪轨之法。欲造佛像。先得了知十种法则阿阇梨。复须善

  • 卷第四·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四 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南北朝梁。姓萧。名衍。都建康。自壬午尽丁丑。四主。五十六年。禅于东魏。元氏至孝武。分东西(出宗景明三年)。壬午 四月。武帝受禅登位。时年三十七。改元天监。帝既登

  •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佚名

    题“黄童君注解”。《通志》、《崇文总目》著录。陈国符《道 藏源流续考》认为,通过用韵,不能判断此歌于何时代出世。前 半为七返丹砂诀,述炼汞之术,有注。后半为歌十首,同于《太 清玉碑子》所辑瑶瓶歌,述泥瓶烧丹之术,有注

  • 台阳诗话·王松

    近代诗话。2卷。王松著。初版本未见。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年1月重新印行。卷首有郑如兰《序》、邱菽园《序》、作者《自序》、洪月樵题诗。卷末有林辂存《跋》。该书集中评介清末民初台湾籍诗人。由于作者与评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