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上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上

吴元年十二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上御白虎殿,谕群臣曰:自古忠贤之士,大概有三:“辅国安邦,孜孜图治,从容委曲,劝君为善,君虽未听言,必再三,人君感悟而听用之,则朝廷尊安,庶务咸理,至于进用贤能,使野无遗逸,黜退邪佞,处置当法,而人不敢怨此,上等之贤也;博习古人之言,深知已成之事,其心虽忠于辅国,而胸中无机变之才,是古非今,胶柱鼓瑟,而强人君以难行之事,然观其本情忠鲠,亦可谓端人正士矣,屡遭斥辱,其志不怠,此亦忠于为国,乃中等之贤也;又有经史之学,虽无不通,然泥于古人之陈迹,不识经济之权衡,胸中混然,不能办别,每扬言高,谕以为进谏,竟不知何者宜先,何者宜后,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凡其谋事,自以为当,而实不切于用,人君听之则以之自高,不听则谓不能行其言,既无益于国家,徒使人君有拒谏之名,然其心亦无他,不识时达变耳,此下等之贤也。予今论此三者,有识者自见耳。”

甲辰,律、令成,命颁行之。初,命李善长等详定律、令,上每御西楼,召诸议律官及儒臣,皆赐坐讲论,以求至当,谓起居注熊鼎曰:“吾适观群臣所定律令有未安者,吾特以一己意见决之,而众辄以为然,鲜有执论。盖刑法重事也,苟失其中,则人无所措手足,何以垂法后世?”鼎对曰:“主上参于群议,断以睿见,诚为允当,请俟书成,更与廷臣看详,而后颁之。”上然其言,及是始成,上与廷臣复阅视之,去烦就简、减重从轻者居多,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吏令二十,户令二十四,礼令十七,兵令十一,刑令七十一,工令二;律准唐之旧而增损之,计二百八十五条:吏律十八,户律六十三,礼律十四,兵律三十二,刑律一百五十,工律八。命有司刊布中外,善长等赐物有差。上又谕群臣曰:“读书所以穷理,守法所以持身,故吏之称循良者,不在于威严,在于奉法循理而已。卿等既读书于律,亦不可不通,大抵人之犯法者,违理故也。君子守理,故不犯法;小人轻法,故陷重刑。令卿等各有官守,宜知所谨。”

乙巳,大将军徐达等将发益都,遣使往乐安招谕俞胜。时胜兄宝为帐下所杀,胜代为平章,领其众。明日,达师次长山北河,般阳路总管李圭等率军民诣军门降,于是所属淄川、新城等县,皆望风款附,得其军士一千四百一十四人、粮二万一千三百余石。

丁未,上遣使谕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曰:“将军统率将士,鼓行而东下齐、鲁数十城,求之于古,虽韩信功能不过是也。然事机合变之际,不可不虑。今山东诸将,虽皆款附,而未尝遣一人至此,若留诸降将布列旧地,所谓养虎遗患也。昔汉光武命冯异平三辅,营堡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古人之虑患深矣,将军其思之。”

大都督府同知张兴祖率师至东平,元平章马德弃城遁,兴祖遣指挥常守道、千户许秉等追至东阿,元参政陈璧等以所部军民五万余人来降。秉复以舟师趋安山镇,元右丞杜天祐、左丞蒋兴以众降,得船一百五十余艘。

孔子五十六世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闻大军至,率曲阜县尹孔希章、邹县主簿孟思谅等迎见兴祖于军门,兴祖礼之,于是兖州以东州县皆来降。

置尚宝司卿一人,秩正五品;少卿一人,从五品;丞一人,正六品。置侍仪司,秩从五品,设侍仪引进使。置教坊司,秩正九品,掌宴会音乐,以乐工为之,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和声郎二人。

命置内职六尚局。

方国珍遣子明完奉表,谢罪乞降曰:“臣闻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于人无所不容。臣荷主上覆载之恩久矣,不敢自绝于天地,故一陈愚衷,知必有以容臣者。臣本庸才,昧于学术,遭时多故,起身海岛,非有父兄相藉之势,与众驰逐,又非有图成望大之心,不过欲得汤武之君,为之依附而已。向者王师之渡江左,霆击电挥,至于婺城,远近震惊,是以遣子拜师,归心效顺,惟时固已知主上有今日矣,所以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余泽者也。而主上推诚布公,赐手书,归质子,俾守城邑,如钱镠故事,奉遵约束,不敢有违,岂意从子明善不戒,擅构衅端,得罪实深,固不可解。今者守强之吏,驰书飞报,言天兵远临,闻之不胜骇愕,惶惑失措,遂俾守者奉迎王师,然而未免浮海,何也?昔有孝子于其亲,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适与相类,窃自咎十年之间,非主上无以至今日,一旦堕坠,天下后世,必有以议臣者。敢冒斧钺之诛,遣子入侍,伏望复全覆育之恩,更加生成之赐,容归老死,使子侄辈得全余生,以听驱策,寔臣万幸。”上始怒其反覆,览表怜之,乃赐书曰:“昔汝外示归诚,中怀谲诈,吾姑容之,待汝自效,岂意汝行小智,愈肆奸宄,竟背前盟,致劳我师,汝尚不即歛手归命,乃逃于海上,犹欲观望成败。今势穷来归,辞甚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率众来附,悉从原宥。”

戊申,宋迪使山东还,言于上曰:“都督同知张兴祖所下山东诸郡,得士马万计,兴祖能推诚待人,于其降将有可用者,即使领其旧兵,俱以进取。”上曰:“此非良策。闻兴祖麾下降将至有领马军千骑者,若一旦临敌,势不足以相加,因而生变,何以制之?”乃命迪仍往谕兴祖:“今得一降将及官吏儒生,才有可用者,悉送以来,勿自留也。”

大将军徐达等至章丘,元守将右丞王成降。

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

己酉,大将军徐达至济南,元平章忽林台詹同脱因帖木儿闻之,先驱人民引军遁去,平章达朵儿只进巴等以城降,收其将士二千八百五十五人、马四百二十九匹,命指挥陈胜守之,后遣送达朵儿只进巴等赴建康,至洛口,达朵儿只进巴等复杀使者北走。

征南将军胡廷瑞至邵武,元将军李宗茂以城降,得将士五千四百六十余人、马一百二十九匹、粮六万七千余石。

庚戌,都督同知张兴祖率兵取济宁,元将军平章陈秉直弃城遁,我师遂入守之。

辛亥,上遣人谕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曰:闻将军已下齐、鲁诸郡,中外皆庆,予独谓胜而能戒者可以常胜,安而能警者可以常安,戒者虽胜,若始战,警者虽安,若履危。夫屡胜之兵易骄,久劳之师易溃,能虑于败,乃可以无败,能慎于成,乃可以有成,必须周防谨密,常若临敌,忽生懈怠,为人所乘。慎之!慎之!

密州守将邵礼诣徐达降。

方国珍及其弟国珉率所部谒见汤和于军门,得其步卒九千二百人、水军一万四千三百人、官吏六百五十人、马一百九十匹、海舟四百二十艘、粮一十五万一千九百石,他物称是。继而元昌国州达鲁花赤阔里吉思亦来降,得粮六万九千石、马五十匹、船四百八十二艘,送国珍等赴京师。初,国珍之降,非其本意,故往往多变,虽纳款效质,而通元如故,元亦赖其海运之力,累加国珍官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赐爵衢国公;国章行枢密副使;国瑛、国珉、胡善俱累官行省平章。蒋瑛刘震之叛,将由台走福建,国章与战于仙居,国章兵败被杀。

壬子,乐安俞胜遣郎中刘启宗、理问张秉一诣大将军纳款。

癸丑,中书省左相国宣国公李善长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进曰:“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舆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苍生咸仰,红日方升,盖闻以道化民者谓之皇,以德教民者谓之帝。惟首出于庶物,用光建于鸿名。由是继百王而立国家,定四海而总纲纪,事闻在昔,运际当今。钦惟殿下勇智自天,聪明冠世,扫除六合之风尘,拯救兆民于水火,拥楼船而西上,孺子奉玺而出迎;命将军以东征,伪王束身而就缚。由是天下归赴,若江汉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汤之巩固。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人望。冀俯从众,请早定尊称,臣善长等爰合群情,躬伸劝进,对明廷而虎拜,翊圣主之龙飞。发政施仁,参赞两间之化育,制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谨奉表劝进以闻。”上曰:“始吾即王位,亦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劝即帝位,吾恐德薄不足以当之。”群臣皆顿首请曰:“天生圣哲,本以为民。殿下之即王位,天命已有归矣,今又三四年,若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昔汉高帝既诛项籍,群下劝进,亦不违其请;今殿下除暴乱,救生民,功塞宇宙,德协天心,天命所在,诚不可违,臣等敢以死请。”上固却之。明日善长等复请曰:“殿下谦让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计,早徇群臣之请。”上曰:“中原未平,军旅未息,吾意天下大定,然后议此。而卿等屡请不已,此大事当斟酌礼仪而行,不可草草。”

乙卯,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丙辰,上复遣使谕大将军徐达、副将常遇春曰:“闻大军下山东,所过郡县,元之省院官来降者甚多,二将军皆留于军中。吾虑其杂处我军,或昼遇敌,或夜遇盗,将变生不测,非我之利。盖此辈初屈于势力,未必尽得其心,不如遣来,使处我官属之间,日相亲近,然后用之,可无后患,若济宁陈平章、卢平章、东平马平章各官家属,亦发遣来,我将厚待之。”

丁巳征南将军胡廷瑞、副将军何文辉师至建阳,元守将曹复畴出降,得将士三百余人、马二十八匹、粮六万八千四百石,留指挥沈友仁守之。

元蒲台守将荆玉及邹平县尹董纲诣大将军徐达降,达以元降将佥院郦毅守邹平,命指挥张野守章丘,调益指挥唐英守蒲台。

徙方国珍所署伪官左、右丞、元帅刘庸等居于濠州。

戊午,命颁律令直解。先是,上以律令初行,恐民一时不能尽知法意,或有误罹于法者,乃谓大理卿周祯等曰:“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田野之民,岂能悉晓其意?有误犯者,赦之则废法,尽法则无民。尔等前所定律令,除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编,直解其义,颁之郡县,使民家谕户晓。”至是,书成以进。上览而喜曰:“前代所行通制条格之书,非不繁密,但资官吏弄法,民间知者绝少,是聋瞽天下之民,使之不觉犯法也。今吾以律令直解遍行,人人通晓,则犯法自少矣。”

敕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军廖永忠、都督佥事吴祯帅舟师自明州海道,以取福州。上御戟门,与大都督府臣论各处用兵曰:“胡廷瑞已得邵武,今命汤和又从海上取福州,其势必得。既得福建,当留兵守要害,俾由海道取广东,杨璟兵取广西,既克就以其兵下西蜀。中原赤地千里,人民艰食,军马所经,粮饷最急,当令人往徐邳运粮,兵精粮足,所向必克,卿等以为何如?”皆曰:“善。”

己未,广信卫指挥沐英帅师破分水关,略崇安县,克之。

庚申,命凌说为浙东按察使,入辞。上见其衣服垢弊,谓曰:“汝久居通显,犹服弊衣,得无俭不中礼乎?”说对曰:“臣平生好俭素。”上曰:“好俭固是美事,但无似公孙有饰诈之讥。”说惭而退。

辛酉,俞胜自乐安来见大将军徐达于济南,达遣胜还乐安,留其郎中杨子华。

中书左相国李善长率礼官以即位礼仪进:

即位之日,先告祀天地。礼成,就即位于南郊,丞相率百官以下及都民耆老拜贺舞蹈,呼万岁者三。礼毕,具卤簿,导从诣太庙,奉上册宝,追尊四代考妣,仍告祀社稷。还具衮冕,御奉天殿,百官上表称贺。前期,侍仪司设表案于丹墀中内道之西北;设丞相以下百官拜位,于内道上下之东、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位,于表案之西,东向;紏仪、御史二人位,于表案之南,东西相向;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东、西陛下;护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皆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文武班之南;举表案二人位,于引文武班之北;举殿上案二人位,于西陛之下,东向。其丹陛上,设殿前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东,西向;仪荐司官位,于殿中门之左、右;护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俱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列于殿前班之南,北向;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天武将军四人位,于陛上之四隅,皆东西相向。殿上,尚宝司设宝案于正中。侍仪司设表案于宝案之南;文官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位,于殿上之东,西向;武官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之西,东向;受表官位,于文官侍从班之南,西向;内赞二人位,于受表官之南,东西相向;卷帘将军二人位,于帘前,东西相向。是日清晨,拱卫司陈设卤簿,列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旗,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玄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五岳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设五辂于奉天门外,玉辂居中,左金辂、次草辂,右象辂、次木辂,俱并列丹墀,左右布黄魔、伏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豹尾龙头竿、信幡、传教幡、告止幡、绛引幡、戟氅、戈氅、仪锽氅等,各三行。丹陛左、右,陈幢节、响节、金节、烛笼、青龙、白虎幢、班剑、梧杖、立瓜、卧瓜、仪刀、锽、杖、戟、骨朵、朱雀、玄武幢等,各三行。殿门左右,设圆盖一、金交椅、金脚踏、水盆、水罐、圆黄扇、红扇,皆校卫擎执。侍仪、舍人二人,举表案入就殿上。鼓初,严百官具朝服。次,严各依品从,齐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赞礼及宿卫、镇抚等官入就位;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鼓三,严丞相以下武官,以次入,各就位。皇帝衮冕,升御座,大乐,鼓吹振作;乐止,将军卷帘,尚宝卿以宝置于案,拱卫司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北面立。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捧表以下官由殿西门入,内赞唱“进表”,捧表官跪进于案前,受表官搢笏,跪于案东受表,置于案,出笏与退,立于殿内之西,内向。内赞唱“宣表”,宣表官诣案前,搢笏取表,跪宣于殿内之西;展表官搢笏同跪,展表讫,展表官出笏,一人以表复置于案,俱退立于位;宣表官俯伏兴,同捧表以下官出殿西门,降自西阶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山呼”,各拱手加额呼“万岁”者三,乐工、军校齐声击鼓应呼之;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贺毕,遂遣官册拜皇后,册立皇太子,以即位诏告天下。

仍以册立皇后、皇太子册宝制度以进:册,用金册,金字二片,每片依周尺长一尺二寸,阔五寸,厚二分五厘;字则依数分行,镌刻真书。每片侧边,上下有窍,用红绦联贯开合,如今书帙之状;背,各用红锦嵌护,藉以红锦小褥。册盝,以木为之,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用红纻丝衬里,内以经罗销金小夹袱裹册,外以红罗销金大夹袱裹之,五色小绦萦于匣外。宝,用金龟钮,朱绶,文用篆书曰“皇后之宝”。依周尺,方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宝池用金阔取容宝。宝匣二副,每副三重,外匣用木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红纻丝衬里;中匣用金鈒造蟠龙;内小匣,仍用木饰,以浑金沥粉蟠龙红纻丝衬里。小匣置以宝座,四角雕蟠龙,饰以浑金,座上用锦褥,褥上一宝池。用销金红罗小夹袱裹宝。其匣外,各用红罗销金大夹袱覆之。临册之日,册、宝俱置于红漆舆案案顶,有红罗、沥水用担床举之。

癸亥,中书省议科池州、宣徽、太平诸府民布囊运粮。上曰:“国家科差。不可苛细。苛细则民不堪。今库中布不乏,为囊甚易,可用,复取于民。”

猜你喜欢
  卷三·张预
  卷四·沈德符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九·佚名
  名山藏卷之四十三·何乔远
  卷之五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纪昀
  通志卷二十五·郑樵
  一二四二 谕陆费墀革任之处着注册等议处事·佚名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范晔
  盖文达传(附盖文懿传)·刘昫
  吕震传·张廷玉
  第五节 唐末割据(上)·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五调五十六体,起六十二字至六十六字赞成功一体 定风波八体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 破阵子一体又名十拍子 金蕉叶四体 渔家傲四体 苏幕遮一体又名鬓云松令 摊破

  • 卷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四预晏六十四人诗七十二首【四品顶帯】宗室永全【年六十八】甲殿溥琼膏太乙东皇启星从见丙占恩忆成丁始璇源演六戊【臣生戊戌今年六十八共阅六戊】黼衣灿两已惇叙饫庚仪宴接

  • 卷三百九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九十七麟类四言古麟颂          【汉】蔡 邕皇矣大角降生灵兽视明礼修麒麟来孚春秋既书尔来告就庶士子鉏获诸西狩麒麟颂         【吴】薛 综懿哉麒麟惟兽

  • 中兴间气集原序·高仲武

    诗人之所作本诸心心有所感而形于言言合典谟则列于风雅暨乎梁昭明载述已往撰集者数家榷其风流正声最备其余着録或未至正焉何者英华失于浮游玉台陷于淫靡珠英但纪朝士丹阳止録吴人此繇曲学专门何暇兼包众善使夫大雅君子

  • 甲乙集卷第八·罗隐

    馀 杭罗隐昭谏诗夜泊义兴戏呈邑宰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在图经长桥可避南山逺却恐难妨是最灵听琵琶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晤处闻大底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君经来阳今林工部墓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旅魂自

  • 卷三百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川土司二·张廷玉

        ◎四川土司二   △播州宣慰司 永宁宣抚司 酉阳宣抚司 石砫宣抚司   遵义府即播州。秦为夜郎且兰地。汉属牂牁。唐贞观中,改播州。乾符初,南诏陷播,太原杨端应募复其城,为播人所怀服,历五代,子孙世有其地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九·杨仲良

      仁宗皇帝   广蛮区希范内寇   庆历四年二月。广西环州隶宜州羁縻,领思恩、都亳二县。蛮区希范者,思恩人也,狡黠颇知书。尝举进士试礼部,景祐末,与其叔正辞应募,从官军讨安化州叛蛮,既而希范击登闻鼓求录用。事下宜州

  •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颜真卿抗节 击叛帅段秀实尽忠·蔡东藩

      却说李希烈籍隶辽西,性极凶狡,本来是没甚功业,自平梁崇义后,恃功益骄,德宗反说他忠勇可恃,封王拜相,兼数镇节度使,令讨李纳。希烈率部众徙镇许州,屯兵不进,反遣心腹李苴,阴约李纳,结为唇齿,共图汴州,佯向河南都统李勉处假道。

  • 宋史全文卷一·佚名

    宋太祖一庚申建隆元年春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言契丹入寇,北汉兵自土门东下,与契丹合。周帝命太祖领宿卫诸将御之。太祖自殿前都虞候再迁都点检,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数从征伐,荐立大功,人望固已归之,于是主少国疑,中外始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五 【起甲寅梁武帝中火通六年魏孝武帝永熙三年东魏孝静帝夫平元年○止己巳梁武帝太清三年魏文帝大统十五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凡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自宋暨梁代已三易俱

  • ●郑氏史料续编卷七目录·佚名

    二七三、平南将军赵国祚密揭(「海逆」攻围象邑,官兵堵杀获捷)顺治十五年十月初八日(八一三)二七四、福建巡抚刘汉祚残揭帖(奏销造船工料银两)顺治十五年十月二十日(八二三)二七五、浙江巡抚陈应泰残揭帖(奏报海门失守)顺治十五年

  • 读例存疑卷四十七·薛允升

    刑律之二十三捕亡之三主守不觉失囚知情藏匿罪人盗贼捕限主守不觉失囚:凡狱卒不觉失囚者,减囚(原犯之)罪二等(以囚罪之最重者为坐),若囚自内反狱在逃,又减(不觉罪)二等,听给限一百日(戴罪)追捕,限内能自捕得,及他人捕得,若囚已死及自首

  • 二十五年·佚名

    (己卯)二十五年清康熙三十八年 春正月1月10日○庚辰,領中樞南九萬,以年至,再疏請休致,上賜批隆重。略曰:卿之去國,閱四箇月矣。寤寐思想,久而冞深,卿豈獨無係戀之心乎?況丁丑春入對便殿,握手面諭之事,不啻情如饑渴,以卿體國深忠,胡不

  • 《論語十一篇讀》敘·欧阳竟无

    佛學有結集,有毗曇,三藏浩汗,循其統緒而可讀。孔學無是,既扼秦火,又複年堙,于是老師宿儒,曾不能答具體之求,而世無真孔。世既不得真孔,尊亦何益于尊,謗亦烏乎雲謗?苟可取而利用,崇之如天,或不利于其私,墜之如淵,于孔何與哉﹗東海有聖人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尺牘答杭州黃海岸司理(附來書)博山缽袋子久付堂頭,今虎林大眾跂望法雨,正恐一腳踏破洞水逆流耳!無齒大蟲攔街打坐,應有不惜身命漢子奪卻項下金鈴也。萬象渴仰,惟飛錫蚤臨,莫道我無佛法與人便閉門打睡也

  • 二南密旨·贾岛

    五代时期诗论著作。1卷。旧题唐贾岛撰。此书《崇文总目》文史类、《新唐书·艺文志》四及《通志·艺文略》八录为贾岛《诗格》一卷,《宋史·艺文志》八作贾岛《诗格密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作《二南密旨》,当为同

  •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允禄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18卷。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允禄等奉敕修撰。乾隆三十一年命群臣重校。前有乾隆己卯所作御制序及群臣进表等,分祭器、仪器、冠服、乐器、卤簿、武备6类,每类以下再分若干细目。每种器物皆绘制器

  •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千手陀罗尼之念诵法。不出大悲章句,但云真言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