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邦昌传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举进士,连续升任为大司成,因训导失职,贬为崇福宫提举,知光、汝二州。政和(1111~1117)末,由知洪州改为礼部侍郎。第一个请求把崇宁、大观以来出现的特殊的祥瑞感应制成旗帜、器物,被采纳。宣和元年(1119),任尚书右丞,转为左丞,升为中书侍郎。钦宗即位后,升为少宰。

金人进犯京师,宋廷议割三镇,派康王及张邦昌去金营为人质以求议和。恰好姚平仲夜袭金营,斡离不怒责张邦昌,张邦昌以袭金营不是朝廷的意思做答。不久张邦昌升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不久,康王回来,金人又以肃王为人质,仍命张邦昌为河北路割地使。

先前,张邦昌力主和议,不料自己成为人质,等动身时,就请求钦宗亲署御批不改变割地和议的决定,没答应他;又请求给河北发诏书,也没答应。此时粘罕的兵马又来侵略,上书者攻击张邦昌私通金人,是社稷之贼。于是,贬张邦昌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罢去割地求和之议。当年冬,金人攻陷京师,皇上又出城与金议和,留在青城。

第二年春,吴千干、莫俦从金营带着文书回来,让推举异姓堪当皇帝的人到金营接受册封。留守孙傅等不听从命令,上表请求立赵氏。金人怒,又派吴千干、莫俦来督促,胁迫孙傅等召集百官商议。众人不敢说什么,相视很久,无计可施,就说“:今日应勉强听命,应付过去,推举在金营中的一人。”正好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从金营回来,众人问金人的意向,宋齐愈写“张邦昌”三字给大家看,于是就决定推举张邦昌。孙傅、张叔夜不在推举书上签名,被金人抓到营中。

王时雍当时任留守,又把百官召集到秘书省,百官到后就关上省门,用兵把守,让范琼告诉大家立张邦昌为帝,众人只唯唯称是。有太学生提出异议,范琼恐他惑众,就厉声训斥他,让他回学舍。王时雍先在推举书上签名,给百官做榜样。御史中丞秦桧不签名,力争立赵氏宗室,并说张邦昌在徽宗时,专事安逸游乐,党附权奸,蠹国乱政,社稷倾危实是张邦昌所致。金人怒,抓秦桧。吴千干、莫俦拿着推举状到金营。

张邦昌回来主持尚书省,金人劝他称帝,张邦昌开始想推辞,有人说“:相公不先死在城外,现在想使全城受涂炭吗?”正赶上金人带着册宝来,张邦昌向北拜舞后接受了册命,即伪皇帝位,僭号大楚,准备定都金陵。于是登上文德殿,在西面设御位接受朝贺,让..门官传令不要跪拜,王时雍率百官竟跪拜,张邦昌只是面朝东恭敬地站着。

外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以屈节异姓为耻,首先率内亲事官数百人,都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烧毁宅第,计划在金水门外举事。范琼假装与他合谋,让大家丢弃武器,竟从背后袭杀了百余人,捕获了吴革和他的儿子,并杀了他们,又杀了十余人。

当天,狂风大作,遮天蔽日,太阳昏暗无光。百官凄惨颓丧,张邦昌也惊恐失色。只有王时雍、吴千干、莫俦、范琼等欢欣鼓舞,他们认为有佐命之功。张邦昌当即命王时雍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吴千干同知枢密院事,莫俦权签书枢密院事,吕好问权领门下省,徐哲权领中书省。下令说:“近来因朝廷多变故,百官和各部门都失去其职能,从今起要各自恢复职能,依法度办事。御史台监察上报。”张邦昌见百官时自称“予”,手诏称“手书”。只有王时雍每次在张邦昌面前说事时,往往称“臣启陛下”,张邦昌斥责他;又劝张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吕好问争辩后,才停止。张邦昌刚即位,应推恩四方,因道路阻隔,先在京城大赦,选郎官为四方密谕使。

金人将退兵,张邦昌到金营去送别,他身穿皇袍,张红色伞盖,在金人所过之地设香案,言行举止都和平常一样,王时雍、徐秉哲、吴千干、莫俦都跟着他,观看的人无不感伤。二帝被金掠走北去,张邦昌率百官在南薰门遥辞二帝,众人痛哭,有倒地而死的人。

金军已退,张邦昌降手书大赦天下。吕好问对张邦昌说:“人情归你,那是迫于金人的威势,金人已离去,能再有今日的光景吗?康王久居在外,是众心所归,何不推戴他呢?”又说:“为今之计,应当迎回元佑皇后,请康王早登帝位,大概还可保全官位性命。”监察御史马伸也请求迎康王即位,张邦昌同意。王时雍说:“骑虎难下,应深思熟虑,否则,他日遭吞噬,悔之晚矣。”徐秉哲也在旁边表示赞同,张邦昌不听,于是,册封元佑皇后为太后,迎入延福宫。派蒋师愈带书信到康王那自述说:“我所以同意金人的推戴,是出于权宜之计,以纾国难,怎敢怀有他图?”康王询问蒋师愈等,就知道了一切,于是给张邦昌写了回书。张邦昌随即派谢克家献上大宋受命宝,又降手书请元佑皇后垂帘听政,等康王即位。手书下后,朝廷内外的人十分高兴。宋太后开始在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张邦昌以太宰的身份居于内东门资善堂。不久,又派使者带着乘舆服御去南京,很快张邦昌也到,他跪地痛哭请死,康王慰抚他。

康王即位,以李纲为宰相,张邦昌转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被封为同安郡王。李纲上书论奏:“张邦昌久任机务,位高权重,却趁国家破亡之机为己谋利,君主受辱之时窃位求荣。以异姓建国四十多天,等金人退去,才降赦来笼络人心。这种人应枭首示众,作为对乱臣贼子的惩戒。”当时黄潜善也帮助李纲。李纲又说“:张邦昌已是僭逆,怎能留在朝廷,使人们把他看成是先前的天子呢?”高宗就降御批说:“张邦昌僭逆,理应诛杀,但考察他的本意,是出于威胁,可特别给予宽恕,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潭州。”

起初,张邦昌入主皇宫,华国靖恭夫人李氏多次给张邦昌送果品,张邦昌也对她特别厚待。一天晚上,张邦昌醉酒,李氏扶着他说“:陛下,事已至此,还说什么?”于是把胳膊搭在张邦昌身上,扶他进了福宁殿,晚上,把自己的养女陈氏打扮好送给张邦昌。等张邦昌退位回东府,李氏偷偷送他,并责备皇上。皇上听说后,把李氏投入狱中,她服罪。下诏列举张邦昌的罪状,赐死于潭州。李氏处以杖脊后发配到车务营。王时雍、徐秉哲、吴千干、莫俦等早已流放到远方,这时,又杀了王时雍。

猜你喜欢
  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欧阳修
  ●卷十·魏泰
  卷第二百三十九·胡三省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六·倪在田
  一一一六 山西巡抚伊桑阿奏奉旨查明《清凉山志》板片刻本等送京备查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杜大珪
  战国策卷七·鲍彪
  第一章 我的家世·冯玉祥
  元载传·刘昫
  李翱传·欧阳修
  刘一翬传·张廷玉
  陈纪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壬辰、572)·司马光
  卷二十六·佚名
  甲申核真略·杨士聪
  张德熙·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575_1 【鸡鸣埭曲】温庭筠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铜壶漏断梦初觉,   宝马尘高人未知。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盘踞势穷三百年,   朱方杀气成

  • 卷之三·魏庆之

      句 法   有三种句   命属题意,如有神助,归于自然之句;命题立意,援笔立成,归于容易之句;命题用意,求之不得,归于苦求之句。金针   错综句法   老杜云:“红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舒王云:“缲成白雪桑重绿,割

  • 五集卷九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二古今体五十首【甲寅八】留京王大臣奏雨阳应时不致成潦秋收可望诗以志慰廿五此间雨骤电盆似倾纵无害山地恐有碍都城【前月二十五日申酉之交此间大雨倾注势甚

  • 卷十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九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首【起元丰已未五月尽十二月作】 愼按元丰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先生到湖州任七月二十八日中使到湖追摄八月十八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宝训卷之三·刘健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仁政○弘治三年五月丙寅山西潞州卫并沁州守御

  • 读礼通考卷一百一·徐乾学

    变礼一干学案黄勉斋变礼六篇一曰奔丧二曰闻丧三曰并有丧四曰道有丧五曰因吉而凶六曰因凶而吉闻丧奔丧本一事勉斋厘爲二篇反以闻丧次于奔丧又取杂记诸文入于篇中未免割裂今仍用奔丧原文合爲一篇重改作也因吉而凶则如他

  •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十国春秋卷二十六·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十二陈觉 李徴古魏岑 冯延已冯延鲁查文徽【子元方】陈觉海陵人也后海陵升泰州遂为泰州人烈祖辅吴作礼贤院聚圗书万卷及琴弈游戏之具以延四方贤士政事之暇多与讲评古今觉亦预焉烈祖居金陵以次子景迁

  •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范晔

    (张宗、法雄、滕抚、冯绲、度尚、杨璇)◆张宗传,张宗字诸君,南陽鲁陽人。王莽时,做本县陽泉乡佐。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陽泉百姓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帝用张宗做偏将军。张宗看到更始政治紊乱,便将家属客居

  • 薛国观传·张廷玉

    薛国观,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职莱州推官。天启四年(1624)提拔为户部给事中,多有建树。魏忠贤专权,朝廷官员争相攻击东林党。薛国观所弹劾的御史游士任、操江都御史熊明遇、保定巡抚张凤翔、兵部侍郎萧近高、

  • 卷三百二十三·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真宗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论陕西事宜上奏曰臣窃见昨者清远军陷没以来青岗寨烧弃之後灵武一郡援隔势孤贼迁必窥觇城池刼胁熟户兵力伤沮难固垒垣况塞北未

  •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七人物志一百七忠义传十九【蒙古八旗四雍正年中共四十五人】常禄常禄蒙古镶黄旗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多铎和之曾孙也多铎和以战功授一等轻车都尉

  • 双桥随笔卷九·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世人喜谈风水每见钜公名流以及村氓市叟所至皆然惟余不自揣窃以为非然所谓独拍无声徒来一握为笑耳已闻兰江祝子坚先生所见畧同余虽未尝登其堂读其文而神交已久往往依之以自壮焉兹见唐翼修曾遗一札于子坚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印光

    倪文卿印光大师示寂灵岩,其生西瑞相,有护关侍者之《示疾记》。而海内缁素贤豪,纷作诗、文、传、赞,表扬大德。不慧不文[1],奚待赘词[2]?顾(顾虑)有数事,世人或未之知[3],谨泚笔[4]记之。  [1] 不慧不文:不慧,对自己的谦称。不文

  • 卷之十八·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八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治平铁壁慧机禅师法嗣 汾阳觉天灯启禅师 山西汾阳李氏子。世锦衣。脱白。至蜀谒庆忠於平山。依止十年。忽尔开悟。作偈曰。跋涉劳心十载

  • 第十二章 各地方之信心·佚名

    显扬胜者[佛]教彼目犍连子长老,成就结集后观察将来,(一)豫见应树立边境地之教,于迦剌底迦月,派遣彼诸长老于各处。(二)伽湿弥罗,犍䭾罗国派遣末田地长老,摩醯沙慢陀罗国派遣摩诃提婆长老,(三)瓦那瓦沙国派遣罗吉陀长老,同阿波兰陀伽国

  • 震泽集·王鏊

    明代诗文别集。王鏊(字济之)著。初刻于嘉靖间,署名《震泽先生集》,凡36卷。前有嘉靖十五年(1536)霍韬序。《四库全书》即以此为底本著录。万历年间,王氏三槐堂重新刻印,署名《王文恪公集》,并附《鹃音》1卷,《白社诗

  • 大乘悲分陀利经·佚名

    亦称《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大悲分陀利经》、《悲分陀利经》等。佛教经典。三秦失译。八卷。主要叙述释迦牟尼前生离诤王本生,发五十一大愿,誓成无上菩提的故事。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闲居经》一卷(或十卷),已佚;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