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六十六

宋 徐天麟 撰

方域三

宫苑杂録

高帝七年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毋令後世有以加也上说

武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宫名在槐里】南猎长杨东游宜春丞相御史知指乃使右辅都尉徼循长杨以东後廼私置更衣从宣曲以南十二所中休更衣投宿诸宫长杨五柞倍阳宣曲尤幸於是上以为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廼使大中大夫吾丘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二人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鄠杜之民吾丘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臣闻谦逊静慤天表之应应之以福骄溢靡丽天表之应应之以异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丽不高也弋猎之处恐其不广也如天不为变则三辅之地尽可以为苑何必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为之变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汉兴去三河之地至霸产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秔稻棃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今规以为苑絶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荆棘之林而长养麋鹿广狐兔之苑大虎狼之虚又坏人塚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经而营之垣而圃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又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不胜大愿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是日因奏泰阶之事上廼拜朔为大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云【东方朔传】

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饮之可以长生宫室之修自此日盛【郊祀志】

元封二年公孙卿曰僊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僊人好楼居於是上令长安则作飞亷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廼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僊之属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郊祀志下】

太初元年柏梁台灾越人勇之言於武帝曰粤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於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商中楼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文瀛洲壶梁象海中神仙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立神明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郊祀志】

元帝延翼奉问以得失奉以为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曰孝文皇帝躬行节俭外省繇役其时未有甘泉建章及上林中诸离宫馆也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凰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温室承明耳孝文欲作一台度用百金重民之财废而不为其积土基至今犹存又下遗诏不起山坟故其时天下太和百姓洽足德流後嗣愿陛下迁都正本衆制皆定亡复缮治宫馆不急之费岁可余一年之蓄【翼奉传】

初元元年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纪】

五年罢上林宫馆希御幸者

成帝建始元年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二十五所元延二年十二月羽猎扬雄从以为昔在二帝三王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国家殷富上下交足故甘露零其庭醴泉流其唐凤凰巢其木黄龙游其沼麒麟臻其囿神雀栖其林昔者禹任益虞而上下和草木茂成汤好田而天下用足文王囿百里民以为尚小齐宣王囿四十里民以为大裕民之与夺民也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穿昆明池象滇河营建章凤阙神明馺娑渐台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莱游观侈靡穷妙极丽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然至羽猎田车戎马器械储偫营御所崇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又恐後世复修前好不折中以泉台故聊因校猎赋以风【扬雄传上】

省中【昭纪长公主共养省中伏俨曰蔡邕云本为禁中门合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行道豹尾中亦为禁中孝元皇后父名禁避之故曰省中师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皆当察视不可妄也】

掖庭【武帝改永巷为掖庭】

文石之陛赤墀之涂【梅福传愿一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应劭曰以丹淹涂泥殿上】法坐【梅福传师古曰法座正坐也犹言法宫法驾也】

内中【武纪甘泉宫内中师古曰谓後庭之室也】

行内【孔光传供养行内师古曰行内行在所之内犹言禁中也】

行在所【武纪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故言行在所耳】

公车【东方朔传公车上书者所诣】

赤墀青琐【元后传孟康曰青琐以青画户边镂中天子制也】

青蒲【以青规地曰青蒲非皇后不得至此见史册传】

罘罳【文纪未央宫东阙罘罳灾师古曰罘罳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罘音浮】

珍台闲馆旋题玉英【甘泉赋应劭曰题头也榱椽之头皆以玉节】

阑入【成纪阑入尚方掖门应劭曰无浮籍妄入宫曰阑】

街市

长安四市【百官表冯翊属官有长安四市长丞】

长安西市【惠帝六年起长安西市见本纪黄图云长安九市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东市【晁错传朝服斩东市】

柳市【萭章居城西柳市本传】

章台街【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张衡西京赋云参涂夷庭野涂相经?里端直甍宇齐平】

稾街【陈汤传蛮夷邸在槀街】

华阳街【刘屈氂妻枭首华阳街】

乡里

大率十里一亭一乡县大县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凡县道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百官表】

中阳里【高祖居丰中阳里汉旧仪云中阳里名】尚冠里【宣帝在民间时居尚冠里本纪】长安戚里【万石君石奋家长安戚里】  陵里【万石君传】

关中【关中谓咸阳秦所都也东函谷关南嶢关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故咸阳曰关中】

沛公初入关武说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可急使守函谷关【纪文頴曰是时关在弘农县】

武帝元鼎三年徙函谷关於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本纪应劭曰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於是徙关於新安志弘农三百里】

武关【高纪应劭曰秦南关也通南阳文頴曰武关在析西百七十里】

嶢关【应劭曰嶢山之关李奇曰在上洛北蓝田南武关之西】

散关

萧关【李广传匈奴大入萧关如淳曰孔安定朝那县】

玉关【西域传云在炖煌西界】

阳关【同上】

天井关【成纪应劭曰天井关在上党高都】

五阮关【应劭曰在代郡】

壶口关【成纪应劭曰壶口在关】

壶关【壶关见三老上】

文帝十一年除关无用传【纪】

景帝四年复置诸关用传出入【纪】

武帝大初四年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纪】

霍光曰函谷京师之固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魏相传】

城塞

汉二年缮治河上塞【高纪又邓通传注云东北谓之塞西南谓之徼也】

六年令天下县邑城【纪】

惠帝元年正月城长安【纪】

三年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纪】

五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九月长安城成赐民户爵一级

文帝时晁错请募民徙塞曰以为便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无下千家为中周虎落【本传师古曰虎落者以竹篾相连遮蔽之也】

武帝元朔三年城朔方城

大初元年筑塞外受降城【纪】

三年遣光禄徐勲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卢朐疆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

昭帝元凤六年募郡国徙筑辽东玄菟城【纪】

传置

乘传【高纪五年田横乘传诣洛阳如淳曰律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乘传一马二马为轺传急者乘传师一乘师古曰传者若今之驿古者以车谓之传车以後又单置马谓之驿骑传音张恋反】

传置【文纪二年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吏记正义曰乐产云传置一也谓乘传者以传受君命乘置者以置马取用也续汉书云驿马三十里一置广雅云置驿也】

传马【昭纪元凤二年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

传车【郊祀志与方士传车】

一封轺传【平纪如淳曰律诸当乘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乘传参封之参三也有期会累封两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也乘置驰传五封之两端各二中央一也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也师古曰以一马驾轺车而乘传】

一乘传【郊祀志陈宝祀每见雍太祀以大牢遣候者乘一乘传驰诣行在所】

四乘传【司马相如谕蜀使者驰四乘之传见本传】

四马传【韩延寿传】

六乘传【文纪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师古曰传车六乘出】

七乘传【昌邑王传贺乘七乘传诣长安邸】

驰传【陈平传平乘驰传载周勃代樊哙将】

轺传【申公传弟子一人乘轺传从】

疾置【刘屈氂传】

骑置【李陵传因骑置以闻】

驿骑【赵充国传】

廐置【田詹传尸乡廐置】

置亭【冯奉世传】

传舍【郦食其传师古曰传舍者人所止息前人已去後人复来转也 传一音张恋反谓传置之舍也其义两通】

县次传【汲黯传匈奴叛其主降徐以县次传之】

假轺传【梅福求假轺传诣行在所】

亭障

高祖为泗上亭长【师古曰秦制十里一亭亭长者主亭之吏也亭谓亭留宿食之所高纪】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百官表】

武帝元光六年南夷始置邮亭【史记大事记按是时唐蒙通西夷南治夜郎道始成故置邮亭比内郡焉】

元鼎中天子行猎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於是诛北地太守以下【食货志】

武帝征四夷开西域自炖煌西至盐津往往起亭【西域传】武帝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於道於是汉列亭障至玉门矣【西域传元封六年事】

武帝军旅数起女子乘亭障【贾捐之传】

大初三年匈奴入定襄云中坏光禄诸亭障【纪】

狄山乘一障【张汤传居一障间师古曰鄣为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障蔽以扞寇也】宣帝神爵元年赵充国奏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败坏者以前部士入山伐木六万余枝在水次臣愿罢兵屯田以闲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传】

邮亭乡官【黄霸传师古曰邮行书舍谓传送文书所止处亦如今之驿馆矣乡官者乡所治处也】都亭【司马相如传往舍都亭师古曰临卭所治都之亭】

元帝时羌虏燔烧置亭

平帝置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请以闻【纪】

斥候

西边北边之郡斥候望烽燧不得卧【贾谊传】

赵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传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扬雄解嘲】

大鸿胪属官有郡邸长丞【师古曰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按郡国皆有邸所以通奏报待朝宿也】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後属大鸿胪【表】武帝封禅诏诸侯治邸泰山下【郊祀志】

蛮夷邸【元纪师古曰若今鸿胪客馆黄图云蛮夷邸在城外稾街】

西汉会要卷六十六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二十一·赵尔巽
  卷二十二见闻琐事杂记·刘若愚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佚名
  ◎东岳大帝之后·李定夷
  小 引·许寿裳
  天官书第五·司马迁
  王昕传·李百药
  萧正德传·李延寿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七十一·佚名
  兵七·徐松
  卷四十·孔毓圻
  卷五·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一·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二 越王侗【字仁谨炀帝之孙元德太子昭之子美姿容性寛厚大业三年立为越王十三年帝幸江都侗留守东都宇文化及弑逆遂即位改元皇泰寻为王

  • 卷九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陶邕州小集陶弼字商翁永州人以军功补官两知邕州善为诗山谷志其墓许可之其诗尤善言风土蜡茶诗至五十韵事母孝谨少时尝聚徒讲授六经以奉甘防年三十乃从军

  • 卷三十二·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二裴坦坦,字知进,望出闻喜,大和八年进士,入宣州幕,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历楚州刺史、职方郎中、知制诰,进礼部侍郎。会昌间为江西观察使。咸通间出镇襄阳,迁华州刺史。干符初入相,旋卒。 【(《全唐诗》无裴坦诗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武宗一·宋濂

        ◎武宗一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剌之长子也。母曰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以宁远王阔阔出总兵北边,怠于备御,命帝即军中代之。四年八月,与海都

  • 契丹國志卷之十一·叶隆礼

      天祚皇帝中   己亥天慶九年。宋徽宗宣和改元,金天輔二年。春,有赤色,大三四團,長二三丈,索索如樹。西方有火五團,下行十餘丈,不至地而滅。   夏,金人攻陷上京路,祖州則太祖之天膳堂,懷州則太宗德光之崇元殿,慶州則望僊、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弘治十四年四月戊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先是以天寒有旨命百官朔望暂免朝 皇太子至是始复朝○先是兵部尚书马文升会同司礼监太监陈宽英国公张懋等阅试各营侯伯都督骑射韬略及把总等官骑射能否既而试之往

  • 杨云翼传·脱脱

    杨云翼,字之美,他的祖先是赞皇檀山人,六代祖杨忠客居平定的乐平县,于是就将家安在那里。他的曾祖杨青、祖父杨郁、父亲杨恒都被朝廷任用为官。杨云翼天资聪明,刚开始学说话便在地上划字,每天能背诵几千字的文章。明昌五年(1

  • ●自序·高宇泰

    (以上原阙)起兵。夫大臣世戚,义与位副,复何庸言!予正取夫可规避就而不规□□□而不计者,于冥顽域中,孤行一意。百人愚之,能无一人怜之乎!十人怜之,能无一人愧之乎!得怜且愧者十百于亿万人之中,人心所由而不泯。故曰「一脉张,不可谓

  • 卷五十二·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五十二明 黄训 编工部【虞衡 屯田】遵化县铁厰志【邵寳】工部分司在县东六十里铁厰中永乐间俱以各卫指挥领其事宣德末始委虞衡司官董之分司正綂九年

  • 秘书志卷第一·王士点

      职制世皇观天文以制历授时,观人文以尊经化民,乃立秘书监,储图史、正仪度、颁经籍。设官有员,郎吏承授,以至司天兴文之隶属,废置增损之岁月。录其故,俾来者考。   立监至元九年十一月,太保刘秉忠、大司农孛罗奉圣旨,设立

  • 十四年·佚名

    (癸卯)十四年大明成化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午,上率百官,行望闕禮,又賀大王大妃、仁粹王大妃、仁惠王大妃殿,進表裏。○御勤政殿,受賀。○上進宴于三殿。命召宗親一品、六曹判書以上,賜酒樂,又命武臣正二品以上及入直諸將、

  • 卷十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八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八><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八>宵衣【染之以黑】士昏禮女次純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姆纚笄宵衣在其右特牲禮主婦纚笄宵衣

  • 卷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三>狐白裘狐青裘【豹褎】黄衣狐裘詩曰羔裘逍遥狐裘以朝

  • 提要·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本义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诗本义十六卷宋欧阳修撰是书凡为説一百十有四篇统解十篇时世本末二论豳鲁序三问而补亡郑谱及诗图总序附于卷末修文章名一世而经术亦复湛深王宏撰

  • 佛理要略·太虚

    一 因缘生法──向上增进心 甲 破无因及邪因 乙 正因缘法 &n

  • 御制官箴·朱瞻基

    御制官箴,一卷,明宣宗朱瞻基撰。朱瞻基,明朝第五个皇帝,在位十年,年号宣德,事迹详明史本纪。官箴,凡三十五篇,前列圣谕及目录,后附御制广寒殿记。圣谕称:「凡中外诸司,各着一篇,使揭诸厅事,朝夕览观,庶几有儆。」盖宣宗时皆颁行之。

  • 灵枢经·佚名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灵枢》,古又称之为《针经》、《九卷》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著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为《内经》的组成部分。本书之成书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后也又

  • 玉笥集·张宪

    元诗别集。10卷。张宪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传世善本,有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经鉏堂抄本等多种清抄本,并曾编入《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又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行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