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与反侵略的意义

──二十八年十月在反侵略中国分会茶话会讲──

今天承反侵略中国分会邵会长邀请,得到和诸位相叙的机会,很觉荣幸!又承邵先生和陈先生种种过分的称誉,太虚很不敢当!刚才邵先生对佛教宗旨与反侵略意义相符这一点,有扼要的阐明;陈铭枢先生又特别对佛教南洋访问团贡献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可见对于访问团有很深的关切,太虚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意见接受过来,作为访问团的指针。这次访问团的组成,大部份是靠了政府和社会上许多先生们的提倡赞助,太虚只徒负名义,并没有出过多大力量。访问团这次的出国,如果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佛教方面有什么贡献,都是诸位先生提倡赞助的功德,太虚决不敢居功。这一点、也应该乘此机会对热心赞助的诸位先生表示谢意。

佛教南洋访问团,在这个国难很严重而国际情势这么变幻复杂的期间,还能够成行,自然是多蒙各方人士的倡导,也还靠了佛教方面多年来对内对外都有一点广义的关系。譬如刚才陈先生所提到的,要通过佛教侨胞与各地佛教人士或团体发生关系;这种工作,这几年已经行得有相当头绪。就缅甸来说,远在七八年前,我有一位学生叫慈航,到南洋各地游历,最近在缅甸的仰光住下去。因为他是福建人,华侨中又是福建人多,所以他在那里很和当地的佛教人士要好,曾发起组织了一个仰光中国佛学会,作为我们中国佛学会海外的一个分会。自己建的房子,规模相当大。这个团体到现在己成立了五六年,和当地的佛教团体也有很好的联络。慈航已于三年前回国,因为他熟悉那面的情形,所以这回我们特约他参加来到团里,而缅甸的中国佛学会已表示欢迎访问团前去,并说愿意尽力和当地佛教人士接洽一切。

锡兰是佛教的中心,也是佛教一切问题的核心。因此、我们也注意到和锡兰方面佛教的联络。前几年、锡兰曾有一位高僧叫那拉达来华访问,我们曾尽力招待他。在民国廿三年,我们在上海组织过一个锡兰留学团,派了五个青年和尚到锡兰研究它的佛教,作为沟通中国和锡兰佛教两个统系的一种准备。后来有两位去了印度,入国际大学研究梵文,有二位也回国来;还剩一位在那边继续做研究工作。回国的两位中有一位叫惟幻,英法文都学得相当好,这次也约他一起去。

印度最近的过去,可以说没有佛教。因为严格说来,印度的佛教是佛教与印度教的混合。近年来,因为锡兰佛教人士在印度提倡佛学,所以印度的佛教也渐渐又萌芽起来了。我国佛教人士,也在那边建了一所“中华寺”,是由德玉法师提倡起来的。印度国际大学的谭云山先生对佛教很热心,他和印度各方面人士也认识得不少。关于印度方面可以由他接洽,锡兰方面也派有人在国际大学研究,所以也可在那面接洽。我决定到缅甸以后,就约他一起到印度各地。

暹罗方面,也是有神宗(?)的组织,它的领袖土名叫神王(?),是神宗之王的意思。两年前,曾送了一套新印度的“影印宋版藏经”给他,他也曾回信道谢。我们也像对锡兰那样派过五个人去那边留学,做沟通两国佛教体系的工作。现在还有一位在那里继续工作。几年来,他在那面组织成一中国佛学社,和本地的佛教人士联络。此次、我们决定到缅甸后,就约他加入我们的团里,作我们在暹罗方面的向导。我们已请他先和当地佛教团体和人士接洽,据回信说:接洽的结果很满意。

以上是关于佛教南洋访问团各种情形的报告。至于本团这次的出国,除了纯属佛教方面的联络外,对于陈先生刚才的几点指示,在适宜的场合中,当然要尽可能的去谋实现。关于日本在缅甸、暹罗方面对我国所作的反宣传,的确相当厉害。不过我们这次出去,拿事实来证明这些宣传是出于日人的恶意,自然能消除他们的误会,引起他们对我抗战的同情心。

其次、邵先生刚才说到的佛教宗旨和反侵略运动的意义相符,是很对的。佛教的要旨,可说就是我们口头常说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八个字,这八个字。把佛教的全体大用都说了出来。原来佛教的本体就是一种慈悲性。“慈”、就是务使所有人类以至众生都能够享受和平安乐,“悲”、就是拯救因互相侵扰而失掉了和平安乐所起的一切烦恼忧愁忧患。但是光有慈悲性恐怕反而变成纵恶,致善良反被残暴所欺压,所以要以“方便”做个门才行得通。所谓“方便”,包含著「智慧”和“勇力”两个成分。智慧又分静定和活泼的两种。静定的智慧又可以说是真实的智慧,就是行而明察,对于一切事理,都能够察知其本来面目,一切迷惑、错误、罪恶、烦恼,都能够驾驭、征服。活泼的智慧又可以说是巧妙的智慧,对于一切事物,都能够权宜应付得很巧妙,很恰当。“勇”、是一种难舍能舍的牺牲,难守能守的持守,难忍能忍的坚忍,难行能行的勤勇精进;也就是一种大无畏大威力的大勇。具备著这种智勇的方便力,对于佛教的慈悲本旨,才可以实行得通。所谓“方便为门”,就是这个意思。

由上面说的佛教的意义看来,可说和反侵略会的宗旨是很符顺的。我知道反侵略的英法文,原来是维持促进和平的意思。和平是人类幸福所寄托的,推而至一切生物的本身,也无不靠了和合平衡才能够存在,失掉了和合平衡,就要破裂溃败甚至消灭。但是人类中常有强凌弱众暴寡的现象,以致和平被破坏,人类幸福被剥夺。在这个时候,要靠爱好和平的人士集中力量,反对侵略的行为,使侵略者知难而退,然后世界和平才能够维持,人类的幸福才能够增进。这种“和平为体,反侵略为用”,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是完全相符的,也是与我们目前为抵抗暴寇的侵略而抗战的精神完全相符。

这种“和平为体,反侵略为用”,或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换句说话,就是“武力防御与文化进攻”。举个简单的例来说,战国时代的墨子,主张“非攻”,就是反对侵略维持和平。可是他并不是口头上说说的,他有力量去阻止人家的进攻,他能够“守”,使人家的“攻”不生效力。公输子攻宋国,就是他设法打破了公输子的种种计策,使公输子放弃了攻宋国的念头。再就佛教方面来说,最显而易见的是寺里面的佛像,寺门外两旁列著武装的金刚,前殿两旁有武装的四大天王,更后又有朝向正殿的武装的韦陀,这都是表示一种武力的防御,就是表示了能守的佛力。同时、前殿有向外坐的欢喜相的弥勒佛,后殿有向外坐的慈悲相的释迦佛,表出佛教设化救世的精神,更以佛法感化人类,攻去他的暴恶心,唤起他的同情心,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进攻。

反侵略运动就是要集合全世界的和平力量,制止一切侵略的暴行,使侵略者不能不在伟大无比的和平力量之前气馁、反省、安静下来。同时、积极方面,大家来尊重国联盟约,缩减军备,维持世界的和平,也就是要光大发扬东方的和平道德的文化,以达到孙总理所主张的世界大同。这是反侵略会的伟大的使命。

太虚今天很惭愧,没有什么贡献,因听了邵、陈两位先生指示的话,故除了报告一下关于这次佛教访问团出发的种种外,略为把佛教和反侵略运动意旨相符的地方说出来请教,还请诸位先生指正。(余惠霖记)(见海刊二十一卷一期)

(附注)原题“在反侵略中国分会茶话会席上讲词”,今改题。


猜你喜欢
  护法论·张商英
  卷三十三·道世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佚名
  净戒品之馀·佚名
  卷第五·佚名
  五阴譬喻经·佚名
  显扬圣教论 第九卷·无著
  宗镜录卷第二十七·延寿
  大感动品第一·佚名
  卷第六·费隐通容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九·佚名
  卷第七·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八·智升
  教化众生品第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江南新词·向子諲

      ☆满庭芳  月窟蟠根,云岩分种,绝知不是尘凡。琉璃剪叶,金粟缀花繁。黄菊周旋避舍,友兰蕙、羞杀山樊。清香远,秋风十里,鼻观已先参。  酒阑。听我语,平生半是,江北江南。经行处、无穷绿水青山。常被此花相恼,思共老、结

  • 卷二百八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八十二槐类七言古孔林瑞槐歌       【元】纳 延阙里隂隂槐树古百尺长柯挟风雨宻叶盘空拥翠云深根贯石流琼乳苍皮皴蚀纹异常天成篆籕分毫芒防丝萦错科斗乱云气飞动龙鸾翔

  • 纂修凡例·佚名

    据广本补一即位礼仪及赏赉之类备书一追上神宗显皇帝尊号祔庙称宗并上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太后谥号书议上孝元皇后孝和皇后尊号谥号虽不及举行而奉所敕谕皆书一谕封贵妃选侍及停封缓封皆书一谕册立皇太子择日具仪悉书 一

  •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三十八册 崇德元年十二月·佚名

    第三十八册 崇德元年十二月十二月初一日,以南征朝鲜国,外藩各路蒙古王、贝勒各率兵来会於盛京。圣汗亲率大军南征朝鲜,命和硕郑亲王留盛京守国,多罗武英郡王驻牛庄守边关以防敌,多罗饶馀贝勒驻噶海城收集边民防敌。於是各

  • 跋·沈有容

    宛陵沈士弘将军以裨帅握戎于泉之石湖镇,前后竖诸勋甚多。海陬渔商藉诸学士大夫之言,以赠将军,前后亦甚盛。兹既汇而梓之,名之曰「闽海赠言」;行且播之寰宇,而将军之勋名益着。陈子曰:『将军诚有德与功矣!不有立言之君子行之,胡

  • 燕凤传·李延寿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从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博览各种经书史籍,明于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受聘。当大军围困代郡时,昭成帝对城里人说“:燕凤再不肯前来的话,我准备让兵士们屠

  • 张廷聀传·欧阳修

    张廷王圭,河南济源人。有血性,有抱负。年轻时应试得中进士,任官白水尉。又参加制科考试,成绩优异。逐步升迁到监察御史,审核揭发出来的事谨慎公正。武后征收天下僧人的钱,在白司马坂营建佛祠,要制作一尊大像,张廷王圭上疏劝谏

  • 沐英传·张廷玉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幼年时便死去父亲,跟随母亲躲避战乱,母亲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惜他,收为养子,让他跟随朱姓。十八岁时,授为帐前都尉,驻守镇江。后升为指挥使,驻守广信。不久,跟随大军征讨福建,攻克分水关,夺取崇安,另外又攻

  • 卷第二十二·佚名

    妃嫔二进拜二永嘉郡君邢氏美人制熙宁敕。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至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而兔罝之人。莫不好德。何其盛也。朕修身齐家。有志于先王之政。慎选嫔御。以相内治之勤。以尔某氏。徽柔懿恭。禀自天质。

  • 卷二百七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表一【封爵表】封建之制圣人之不得已也圣人立法恒鉴穷万里以外而虑周百世以後岂不知裂土分茅星罗碁布足以啓并吞割据之患哉惟是元萌黄牙肇生衆

  • 宪问第十四·朱熹

     胡氏曰:“此篇疑原宪所记。”凡四十七章。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原思名。谷,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

  • 叙·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阅藏知津叙心外无法,祖师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无心,大士所以阐即心之法。并传佛命,觉彼迷情。断未有欲弘佛语,而可不深究佛心;亦未有既悟佛心,而仍不能妙达佛语者也。今之文字阿师,拍盲禅侣,竟何如哉。呜呼

  • 卷六十一·佚名

    释随喜品第三十九【经】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语慧命须菩提:&ldquo;有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所得故。若声闻、辟支佛福德,若一切众生福德,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若随喜,是菩

  • 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第六十四·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迦兰陀竹园。尔时阿难。在林树间。静坐思惟。欻[欻:xū 指忽然。]生此念。如来正觉。诸根具足。功德慧明。殊妙难量。世尊先昔。本何因缘。发此大乘无上之心。修习

  • 治河图略·王喜

    元代水利学著作。元王喜撰。一卷。王喜曾任河工,继都实(又译作笃什)、潘昂霄之后据实绘图,详加图说成书,约四千字。绘有禹河之图、汉河之图、宋河之图、今河之图、治河之图、河源之图共十二幅,图末各系图说,据文献资

  • 燕北录·王易

    《燕北录》,宋王易撰。该书记载了契丹皇帝继位,贵族礼仪风俗,军事制度及刑法制度,具有史料价值。

  •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说十六大阿罗汉名,并眷属数目住处,及明末法之中,于三宝所种善根者,三会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