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五十五

宋 徐天麟 撰

食货六

荒政

汉兴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食货志】汉二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纪】文帝後元年诏曰闲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废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於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於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衆欤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本纪】

六年大旱蝗令诸侯无入贡施山泽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庾以赈贫民得卖爵【纪】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如淳曰卖爵级又卖子也见食货志贾谊疏】

景帝元年正月诏曰闲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絶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陿无所农桑????蓄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寛大地者听之【纪】中三年夏旱禁酤酒【纪】

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於县官以除罪【食货志】

後二年令内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食读曰飤】徙隶衣七緵布【索隐曰盖合七升布】止马舂【正义曰马碾磑之比也先时用马今止之】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史记本纪正义曰造至也禁天下费米谷恐食不至岁造七到反】三年诏曰闲岁不登意为末者衆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植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贜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纪】

武帝即位河内失火上使汲黯往视之还报曰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赈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罪上贤而释之【传】

元狩三年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纪】

四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於是天子遣使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贷尚不能捄乃徙贫民於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於县官数岁贷与产业使者分部护冠盖相望费以亿计【食货志】

元鼎二年诏曰水潦移於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告谕所抵无令重困吏民有振捄饥民免其戹者具举以闻【纪】

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天子怜之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使者冠盖相属於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焉【食货志】

昭帝始元二年八月诏曰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振货种食勿收责毋令民出今年田租【纪】

宣帝本始三年大旱郡国伤旱甚者民毋出租赋三辅民就贱者且毋收事尽四年【纪】

四年正月诏曰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贷困乏其令大官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农业丞相以下至都官今丞上书入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上】

元帝初元元年诏曰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其令郡国被灾害甚者毋出租赋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大仆减谷食马水衡省肉食兽【纪】

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於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公卿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上】

三年夏大旱罢甘泉建章宫卫令就农百官各省费【上】五年诏曰乃者关东连遭灾害其令大官毋日杀所具各减半乘舆秣马毋乏正事而已罢角抵上林宫馆希御幸者齐三服官北假田官盐铁官常平仓【上】

永光二年诏曰间者连年不收四方咸困元元之民劳於耕耘又亡成功困於饥馑亡以相救朕为民父母德不能覆而有其刑甚自伤焉其赦天下【纪】

成帝永始二年诏曰岁比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入谷物助县官振赡者已赐直其百万以上加赐爵右更欲为吏补三百石其吏也迁二等三十万以上赐爵五大夫吏亦迁二等民补郎十万以上家无出租赋三岁万钱以上一年【纪】

哀帝即位诏曰乃者河南颍川郡水出流杀人民败坏庐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举籍赐死者棺钱人三千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国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纪】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安汉公四辅三公卿大夫吏民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受钱天下民赀不满二万及被灾之郡不满十万勿租税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赐死者一家六尸以上葬钱五千四尸以上三千二尸以上二千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又起五里於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本纪】

振贷【振捄附】

文帝元年诏曰方春和时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纪】

文帝出帛十余万匹以振贫民【贾山传】

後六年大旱蝗发仓庾以振贫民【食货志】

武帝元狩三年有水灾郡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本纪】

四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於是天子遣使虚郡国仓廪以振贫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贷尚不能相救廼徙贫民於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於县官数岁贷与产业使者分部护冠盖相望费以亿计於是公卿言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寛贷而民不齐出南亩【食货志】

元鼎二年诏曰水潦移於江南吏民有振捄饥民免其戹者具举以闻【本纪】

是时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天子怜之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使者冠盖相属於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焉【食货志】

河内伤水旱汲黯矫制发河内仓粟以振贫民【汲黯传】昭帝始元元年遣使者振贷贫民无种食者【本纪】

元凤三年诏曰乃者民被水灾朕虚仓廪使使者以振困乏【本纪】

宣帝本始四年诏曰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贷困乏使农移就业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书入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本纪】

地节三年诏曰前下诏假公田贷种食【本纪】

元帝初元元年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又令郡国被灾害甚者毋出今年租赋海江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六月以民疾疫省苑马以振困乏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本纪又食货志云天下大水关东十一郡尤甚减关中卒五百人转谷振贷困乏】二年诏以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捄赐寒者衣【本纪】

永光元年赦天下令各务农亩无田者皆假之贷种食如贫民【本纪】

成帝河平四年遣光禄大夫博士嘉等十一人行举濒河之郡水所损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其为水所流压死不能自葬令郡国给槥椟葬埋已葬者与钱人二千避水它郡国在所冗食之谨遇以文理无令失职鸿嘉四年勃海清河河溢被灾者振贷之【本纪】

永始二年诏曰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议收食贫民入谷物助县官振赡者已赐直其百万以上加赐爵右更欲为吏补三百石其吏也迁二等三十万以上赐爵五大夫吏亦迁二等民补郎十万以上家无出租赋三岁万钱以上一年【本纪】

哀帝即位河南颍川郡水灾赐死者钱三千【本纪】

释逋贷

文帝二年民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武帝元朔元年诸逋贷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听治昭帝始元二年诏所振贷种食勿收责

元凤三年诏三年以前所振贷非丞相御史所请边郡受牛者勿收责

宣帝元康元年所振贷勿收

神爵元年所振贷物勿收

元帝永光四年所贷贫民勿收责

成帝建始三年诸逋租赋所振贷勿收

河平四年诸逋租赋所振贷勿收

鸿嘉元年逋贷未入者勿收

四年逋贷未入皆勿收

永始二年所振贷贫民勿收【并本纪】

 

西汉会要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李心传
  第七十二回 髯将军败敌扬威 愚参谋监军遇害·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八十七·徐乾学
  ◎靠粪发财的王永康·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三·佚名
  提要·孙甫
  四五 关于穿衣服·周作人
  陈伯之传·姚思廉
  斛律光传·李百药
  任圜传·欧阳修
  张孔孙传·宋濂
  卷一·王葆心
  十五 独立评论(1932—1935)·胡适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都下妓·唐圭璋

      朝中措   改欧阳修词   屏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庭前桃李,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宰相,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不须年少,尊前看取仙翁。

  • 卷五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五十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皇甫冲【十首】冲字子浚长洲人嘉靖戊子举人与弟涍汸濂竝有盛名称四皇甫有华阳集【弟子循云兄诗兼综诸体之妙而不能称之以一长尽臻名家之奥而不能拟之以一子此二陆辞藻独秀

  • 李羣玉诗集巻上·李群玉

    歌行古体乌夜啼层波隔梦时一望青枫林有乌在其间达晓自悲吟是时月黒天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逺客不可听坐愁华髪侵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寄短书歌骨月萍蓬各天末十度

  • 卷五百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六王彦威王彦威太原人孤贫力学淹识古今典礼举明经甲科撰元和新礼上之拜博士累擢司封郎中弘文舘学士开成时历忠武宣武节度使诗一首宣武军镇作天兵十万勇如貔正

  • 卷十·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十明 黎民表 撰七言律诗同陈公载登海印寺瑞光阁燕京楼榭倚东风春日凭高感慨同碧海水多连大内紫台山半枕离宫平芜缥缈沿江尽远树依微入望空乡国更伤千里目夕阳何处送飞鸿燕京秋怀北郭秋阴接

  • 列传第四十二 周朗 沈怀文·沈约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城人也。祖文,黄门侍郎。父淳,宋初贵达,官至侍中,太常。兄峤,尚高祖第四女宣城德公主。二女适建平王宏、庐江王祎。以贵戚显官,元嘉末,为吴兴太守。贼劭弑立,随王诞举义于会稽,劭加峤冠军将军,诞檄又至。峤素惧

  • 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柯劭忞

      王利用 刘事义 郭明德 马煦 韩若愚 尉迟德诚 刘德温 吴鼎 刘润 陈端 卜天璋 王艮 吴恭祖 宋崇禄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   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五·焦竑

      都察院二(副都御史)   ◆副都御史   □□御史韓公宜可傳(雷禮)   右副都御史茅公大方傳(鄭曉)   副都御史戈公謙傳(雷禮)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公棨神道碑(陳□)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謚恭靖賈公銓神道碑銘   

  • 汉纪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前41)·司马光

    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永光三年(庚辰,公元前41年) [1]春,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 [1]春季,二月,冯奉世回长安,调任左将军,封关内侯。 [2]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2]三月,元帝赐封皇子刘康当济阳王。 [3]夏,四月,平

  • 卷三十二 职官四·龙文彬

    ◎兵部尚书侍郎洪武元年,置兵部,以陈亮为尚书,朱珍为侍郎。(《昭代典则》。 )十五年,增试侍郎一人。(《职官志》。 )二十二年,沈氵晋进兵部尚书。时广西都司建谯楼,青州卫造军器,皆擅科民财,氵晋请:“凡都司卫所营作,必都督府奏

  • 随时第四十五·佚名

    时有淳浇,俗有华茂,不可以一道治,不得以一体齐也。故无为以化,三皇之时;法术以御,七雄之世;德义以柔,中国之心;政刑以威,四夷之性。故《易》贵随时,《礼》尚从俗,适时而行也。霜风惨烈,周弃不艺禾,炎气赫曦,曹明不制裘,知时不可也;贸章

  • 上篇上·唐甄

    辨儒  佛者大瓠(沈麟生)过唐子之门而入问焉,唐子喜,炊麦食之,而与之言终日。大瓠曰:子天下之明辨之士也,然而未学道也。唐子曰:学道何如?曰:儒者世之宗也,身者人之表也,心者事之本也。君子欲易世,必立其宗。欲正人,必端其表。欲善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五·佚名

    宋 滕珙 撰天理人欲类论天理仁义礼智之总名答何叔京此段谓天理是仁义礼智总名仁义礼智是天理件数天理既浑然然既谓之理则便是个有条理底名字故其中所谓仁义礼智四者合下便各有一个道理不相混杂以其未发莫见端绪不可

  • 卷十二·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十二明 杨于庭 撰哀公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入定哀而鲁政益不可为矣何者宣成襄公之世君虽失政而季文子为冢卿孟献子为介卿国犹有人也至昭公则季氏横矣然叔孙豹及舍世济其忠故虽以宿之取郓而豹

  • 上孟·章世纯

    ○勾践事吴勾践之智也、能下人也、夫越不事吴、吴不能释越矣、故君子谓勾贱为审天极也、且吴与越、同音共律、霸王之气、见于地户、而未知所当也、天其或者遂以越多吴乎或犹将有反焉勾践曰吾终以其北

  •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还迦兰陀林。食时食已结跏趺坐。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百万人俱。欢喜围绕。是诸大众。皆得陀罗尼平等无碍。心悟总持

  • 纂得确二集·石成金

    予曾将人事之好歹,两两并列,撰书一卷,令伥伥者读之而知所趋避矣。年来复见人之言行举止,不当于理,而犯天人之恶者,比比皆然。因又另续十类,各以“惜”字贯首。要知“惜”者,有怜爱痛惜之义存焉。惟人不知此“惜”也,所以易染种

  • 杏庭摘稿·洪焱祖

    元诗别集。1卷。洪焱祖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洪焱祖家有1株古银杏树,便以杏庭为号,并且以它作为诗集之名。卷首有至正十五年(1355)宋濂序,至正九年危素序。据危素序,可知在洪焱祖死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