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四十

宋 徐天麟 撰

职官十

集议上

议立君

高后四年诏曰皇帝疾久不已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羣臣顿首奉诏【本纪】

汉大臣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愿称疾无往中尉宋昌进曰大王勿疑也【文纪按张武宋昌皆代邸官故与此议】

代王入代邸羣臣上议曰丞相臣平大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宗正臣郢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云云臣谨请阴安侯顷王后【兄仲妻也】琅琊王泽列侯吏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子宜为嗣【文纪】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羣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郎有上书言王不可以承宗庙霍光承皇太后诏召昌邑王旣至即位行淫乱光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羣臣皆惊愕失色田延年曰今日之议不得旋踵於是议者皆叩头曰唯将军令光与羣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等云云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臣隽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苍等议当废太后诏归贺昌邑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定议所立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谋反其子不在议中近亲唯有皇曾孙光遂与丞相上奏皇太后诏曰可【霍光传】

议储嗣

文帝元年有司请蚤建太子诏曰其安之有司固请更议不宜上乃许之【本纪】

成帝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亷褒後将军朱博皆引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方进王根以为定陶王宜为嗣褒博皆如方进根议光独以为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遂立定陶王为太子【孔光传】

议宗庙

高后七年诏曰昭灵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帝兄姊也号諡不称其议尊号丞相臣平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夫人曰昭哀后【高后纪】

孝景元年诏曰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礼仪奏丞相臣嘉等谨议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制曰可【景纪】

宣帝即位诏丞相御史曰孝武庙乐未称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於是羣臣大议庭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夏侯胜独曰不宜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於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夏侯胜传】本始元年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諡岁时祠其议諡置园邑【本纪】

元帝时贡禹奏言古者天子七庙今孝惠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天子是其议元光四年廼下诏先议罢郡国庙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丞相元成御史大夫郑弘太子太傅严彭祖少府欧阳地余谏大夫尹更始等七十人皆曰宗庙在郡国宜亡修臣请勿复修奏可因罢郡国庙後月余复下诏曰祖宗之庙不敢自颛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元成等四十四人奏议?为高帝宜为帝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承後属尽者宜毁今宗庙异处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庙而序昭穆如礼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二十九人?为孝文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廷尉忠?为孝武宜为世宗之庙谏大夫尹更始等十八人?为皇考庙非正礼宜毁於是上重其事依违者一年廼下诏曰云云其正礼仪元成等奏曰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以下五世而迭毁云云奏可後岁余元成薨匡衡为丞相上诏问衡议欲复之衡深言不可久之遂尽复所罢寝庙园皆修祀如故哀帝即位丞相光大司空武奏言迭毁之次当?时定臣请与羣臣杂议奏可於是光禄勲彭宣詹事满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为继祖宗?下五世而迭毁孝武皇帝亲尽宜毁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上览其议而从之制曰太仆舜中垒校尉歆议可至平帝元始中大司马王莽奏皇考庙本不当立又南陵云陵园陵名未正谨与大司徒晏等百四十七人议请皇考庙毁勿修罢南陵云陵为县奏可【韦玄成传】

议郊祀

孝文十五年黄龙见於成纪上乃下诏议郊祀【本纪】元狩二年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母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寛舒等议云云於是天子遂东立后土祠如寛舒等议【郊祀志】

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云云【同上】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愿与羣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为宜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为宜徙於是衡谭奏议曰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十言当徙八人以为不宜宜於长安定南北郊天子从之【同上】

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奏臣谨与太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大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曰宜如建始时丞相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奏可後莽又奏言臣谨与大师光大司徒宫羲和歆等八十九人议皆曰宜令墬祗称皇墬后祗兆曰广畤奏可【同上】

议典礼

文帝十五年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廵守封禅事【郊祀志】

武帝建元元年议立明堂【本纪又见申公传】

元朔元年诏曰朕深诏执事兴亷举孝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本纪】

五年诏太常其议与博士弟子员丞相弘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云云【儒林传序】

元鼎四年六月汾阴得宝鼎迎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尊宝鼎天子曰鼎曷为出哉有司皆言鼎宜视宗祢庙藏於帝庭以合明应制曰可【郊祀志】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絶莫知其仪体而羣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余对曰云云羣臣旣已不能辨明封禅事上为封祠器以示羣儒於是尽罢羣儒弗用【同上】

帝议欲放古廵守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焉禇大与儿寛议封禅於上前大不能及【儿寛传】

元封七年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大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废坏宜改正朔上乃诏御史大夫寛曰与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何上寛与博士赐等议皆曰云云遂诏卿遂等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议造汉历【律历志】

宣帝时美阳得鼎献之下有司议多?为宜荐见在宗庙如元鼎时故事张敞上议曰今此鼎细小不宜荐见於宗庙制曰京兆尹议是【郊祀志】

石渠论五经同异【见图书条】

司隶校尉涓勲奏言丞相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甚悖逆顺之理愿下中朝特进列侯将军?正国法度议者以为丞相掾不宜移书督趂司隶【翟方进传】

哀帝即位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宜何居礼光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孔光传】

傅大后欲与成帝毋俱称尊号羣下多顺指言宜立尊号唯师丹与孔光持不可上重违大臣又内廹傅太后依违者连岁【同上】

议封建

汉五年诏诸侯王视有功者立?为燕王荆王臣信等十人皆曰太尉卢绾功最多请立以为燕王【本纪下同】六年诏齐其复?为诸侯及择寛惠修洁者王齐荆地韩王信奏请云云

十一年诏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常请立?为代王

诏择可以为梁王淮阳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请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诏王相国择可立为淮阳王者羣臣请立子长为王十二年诏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长沙王臣等言沛侯濞请立为吴王

诏诸侯王议可立为燕王者长沙王臣等请立子建为燕王

武帝元狩六年大司马臣去病请定皇子位制曰下御史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阳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谨与二千石臣贺等议制曰更议丞相御史谨与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制曰云云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青翟等与列侯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议奏留中不下臣青翟等窃与列侯臣夀成等二十七人议制曰立皇子闲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三王世家】

昌邑王贺薨豫章太守廖奏言宜以礼絶贺以奉天意愿下有司议议皆?为不宜为立嗣【昌邑王传】

议功赏

汉五年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功最多宜第一关内侯鄂千秋时为谒者进曰羣臣议皆误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乃令何第一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千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萧何传】

高后二年诏曰欲差次列侯功?定朝位其与列侯议定奏之丞相臣平言谨与绦侯臣勃曲周侯臣商颍阴侯臣婴安国侯臣陵等议云云奏可【本纪】

冯奉世击莎车王自杀上甚说下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曰奉世功效尤着宜加爵土之赏少府萧望之独以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冯奉世传】

甘延夀陈汤斩郅支单于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延夀汤擅兴师矫制为国招难渐不可开元帝内嘉延夀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议久不决故宗正刘向上疏曰宜尊宠爵位以劝有功於是天子下诏曰其赦延夀汤罪勿治诏公卿议封焉议者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于令匡衡石显以为郅支本非真单于元帝取郑吉故事封千户衡显复争廼封延夀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陈汤传】

成帝既罢昌陵以淳于长首建忠策下公卿议封长平当以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当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後遂封长【平当传】

西汉会要卷四十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脱脱
  卷一百一十三·志第六十六·礼十六等·脱脱
  卷一百五·表第六·功臣世表一·张廷玉
  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职官三·张廷玉
  卷三十七 前秦録五·崔鸿
  第八回 变生不测蔡使遭惊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蔡东藩
  卷第二百二十六·胡三省
  康熙十四年一月至康熙十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元明事类钞卷十八·姚之骃
  提要·张廷玉
  卷之六百十·佚名
  通志卷九十一·郑樵
  绎史卷八十二·马骕
  学史卷十二·邵宝
  第六十六章 收拾不了的烂摊子·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五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送率【音帅】府程録事还乡【原注程擕酒馔相就取别鹤注谓乾元元年在谏省作据诗云内愧突不黔则非为拾遗时矣当是天宝十五年春作 唐六典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鄙夫行衰

  • 卷五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五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公是集【六】蚁鬬扰扰嗟何急营营若有侵由来穴知雨非尔旱为霖王伯彊并弱兴亡古到今愿君推达观安得异机心防雨登城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

  • 第八回 归夫家慧娘立业 中奸计仇禄充军·蒲松龄

    却说二相公进了场,来了家,也不上他丈人家去。范公子不知其故。他师傅一一的说了一遍,把公子几乎气死! [耍孩儿]叫畜生快跪下,做的事太大差!你枉长了这么大!妹夫比你强十倍,给他提鞋卷了牙!看你说的甚么话!我把你畜生打死,这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四·徐乾学

    宋纪一百四十四【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着雍敦牂十二月凡六年】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寳祐元年春正月庚寅诏以建安郡王孜为皇子改名禥封永嘉郡王制资善堂记赐之帝在位嵗乆无子羣臣屡以为言故有是诏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徐乾学

    宋纪九【起着雍摄提格正月尽上章执徐闰十二月凡三年】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三年春正月丙戍朔不受朝羣臣诣閤贺己酉命翰林学士李昉等修太祖实録直学士院汤恱等修江表事迹 是月命使十七人分治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尚史卷一百四·李锴

    志十二田赋志昔者神农氏斵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耕民知一母百子之利乃粒食土生食食生民王者宝土生民宝食葢不可一日离矣及禹为司空任土作贡弃为稷播百谷驯至于周作平土之制任三壤班五土火变水行而井田立限法昭然备矣葢

  • 七七六 江西巡抚郝硕奏遵旨查办流传剧本情形并黏签呈览折·佚名

    七七六 江西巡抚郝硕奏遵旨查办流传剧本情形并黏签呈览折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初六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等字寄,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前因

  • 传·魏徵

    靺鞨位于高丽的北面,城邑部落都有酋长,不统一。 共有七个部落:其一叫粟末部,与高丽接壤,有数千强兵,大多骁勇猛健,经常侵犯高丽。 其二叫伯咄部,在粟末部的北面,有七千强兵。 其三叫安车骨部,在伯咄部东北边。 其四叫着拂涅部,在

  • 贵阳土司传·张廷玉

    贵阳府,以前称为程番长官司。洪武初年,明朝廷在此设置了贵州宣慰司,隶属于四川。永乐十一年(1413),将此地改为隶属贵州。成化十二年(1476),朝廷在此设置程番府。隆庆三年(1569),朝廷将程番府移为贵阳府,与宣慰司同在一个城内

  • 佛说寂志果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耆域奈园。与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俱。时王阿阇世。七月十五日。过新岁腊。与群臣百官俱。眷属围绕。上寂安观。谓群臣言。诸卿当知。如是我修非时愁悒不改。虽得

  •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一切如来大三昧曼拏罗仪轨分第二十二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说诸佛大三昧法弟子灌顶仪轨:“凡当欲受诸佛大三昧秘密灌顶法者,先须发起诸佛最上秘密阿耨多罗三

  • 第七十七則 雲門餬餅·胡兰成

    第七十七則雲門餬餅舉:僧問雲門禪師: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雲門云:餬餅。這猶如老子云: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是有人道我要更尋求超越自然的道理,他這話便落於言語邏輯的戲論。他就是不知止於至善,雲門要以餬餅塞住他的嘴亦

  • 永嘉禅宗集注序·传灯

    噫。甚矣哉。含生昏动之为病也。日则扰扰以劳其神。夜则蠢蠢以蔽其灵。譬铅椠以割泥。泥无所成。而椠就日损。醇醪以解酲。酲无所解。而明就日蒙。既以生生而渐就其死。亦以死死而转劳其生。三界轮回。何时已矣。六道

  • 卷第十八·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八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提胃虽说戒善等者玄义云彼经但明五戒不明十善唯是人教则非天教纵以此为人天教者诸经皆明戒善亦应是人天教耶又彼经云五戒为诸佛之母欲求佛道读是经欲求阿罗汉读是经

  • 元氏长庆集·元稹

    六十卷。《补遗》六卷。唐元稹撰。元稹,字微之,又一字威明,河南(河南洛阳)人。自幼聪明好学,在逆境中发愤读书,九岁即能属文,贞元九年(793)仅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

  • 琉球说略·姚文栋

    域外地理著作。佚名撰。清姚文栋译。一卷。有《云南初勘缅界记》已著录。是书首序,概述琉球位置、四至、岛数。次记北部诸岛,含大岛、加计留麻、喜界、德岛、永良部岛、舆论岛等周回及物产;又记中部二十余岛,以那霸港

  • 苦社会·佚名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48回,另“楔子”1回。佚名著。申报馆(上海)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版。卷首有光绪三十一年七月漱石生(孙家振)《叙》。翻印本有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本、1984年3月广雅出版有限公司(台北)“晚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