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一、改订藏印条约

德宗光绪十六年,春二月,驻藏大臣升泰与英国总理印度大臣兰士丹,在孟加腊城,会议藏印条约八款成。初英人既并有印度,急欲北图西藏。先收哲孟雄、不丹、廓尔喀三国为保护藏人惧英之逼,并憾哲部之私结英人,遂于光绪十四年正月遣兵入哲,筑堡塞于龙吐,严陈兵备,阻绝商旅。英人将出兵击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闻之,与驻京英使威妥玛定约,停止英兵入藏,而飭令藏人速撤龙吐卡房。驻藏大臣文硕抗疏争,谓地为藏地,撤无可撤。政府拆其迂谬,撤文硕还,代之以升泰。旋英人麻葛蕌带兵至哲,攻毁龙吐卡房,藏兵退还。八月,藏兵复与英兵相攻击,藏兵败,咱利、亚东、朗热等隘同时失去,于是升泰派员赴边,阻至英兵,并自至边境,勒令藏兵解散。与英员保尔会商界务,总理衙门亦派税务司赫政往,帮同商议。寻保尔约升泰至独脊岭会议,至是约成,计八条:一、订定藏哲之界。二、中国认哲孟雄为英国属地。三、开印藏通商之路及外交交涉。四、另订藏印通商之约。五、另订哲孟雄界内游牧之事。六、另订印藏官员交涉之文移往来。七、此约批准后,限六个月,由驻藏大臣暨英国驻印大臣,各派员会商第四、第五、第六另议之事。八、此约批准六个月内,在伦敦互换正约。

十九年,冬十月,四川越巂营参将何长荣,税务司赫政与英国政务司保尔在大吉岭议定藏印通商、交涉、游牧条约九款,又继款之条成,此遵十六年之约,妥议界务、商务,详细章程,计接议条款九条:一、开西藏亚东为通商口岸。二、租佣建置。三、交涉案件。四、洋关税则。五同六、交涉案件,七、交际仪文。八、同。其内容之最重要者,亚东以光绪二十一年开市,设税关,以总税务司赫德辖之。限五年以内不征税,惟英人欲于藏哲交界处立界牌,中国不许而英人入藏自由之权利亦不完全。英人怏怏至二十九年,遂有率兵侵藏之事。

三十年,秋八月,命三品卿唐绍仪前往西藏查办事件。先是,俄人与英人争藏,英人对藏政策全以威逼,俄人则纯用怀柔,于是中日战争以后,藏人知中国之不可恃,欲结俄为援翼以御英,乃倾向于俄。及联军陷北京之报达拉萨〈(藏京)〉,中国威信坠地,俄乃诱藏结密约。至二十九年,日俄将开战,英人乘其时,俄人不能南下,乃籍口藏人于光绪十六年、十九年之条约不能履行,于上年九月十八日,遣其大佐荣赫鹏率远征队,由印度进兵。十一月初六日,达于藏境之花梨驻军,三月有奇,俟麦都那将军大兵之至,会齐,以是年二月十一日指江孜进发,计共步兵八百五十,马兵百五十,炮六十。五日,抵缁纳,藏卫戍地也。是日,藏政府使使入英军,请忽进。荣赫鹏告以此次之来,带平和的使命而已。强进不止,藏军千五百拒之,遂开战,麦都那几负伤。俄而,藏兵大败,死伤五百,捕虏二百。十八日,驻藏大臣有泰〈(即前大臣升泰之弟)〉遣人至英军,止其前进,不听,但约有泰赴帕克里议和,照十六年条约办理,愿即休兵。有泰借口商上不肯支应,乌拉不能启程,怯不进。二十日,麦都那进台巴谟阿湖,击退藏兵八百,伤亡甚众。翌日,英人派格尔卡斯兵及印度兵,各一中队,与藏兵战于嘉维山峡下,历六小时,英军伤亡二十五,藏人二百。三月十三日,英军抵江孜以东峡路,藏军千五百守之。以发炮不能命中,英军安然直进。四月十二日,驻英使臣张德彝电达外务部,言已商英藩部,谓电印度总督唵士六停止进兵,所议各条,请与驻毕。英使萨逍义商定,电藏速办。政府与萨使议不谐,置之。十三日,英军袭据巴拉村及附近村落。十八日,荣赫鹏牒告有泰,限以本月二十五日至江孜会议。二十四日,藏军袭坎马之英军炮台,不利,死者百六十四人。时英国兵力总数已有四千六百人。五月十三日,英军既占领江孜,仍盼有泰赴议。有泰仍不敢进,日挈藏姬五六人,赴柳林子备酒、跳舞、纳凉,藏人皆切齿。十六日,藏人乞英军休战,以待拉萨使节之至,英人许之,约以三日。十九日,藏政府代表至江孜,与荣赫鹏会议,不得要领,复展休战期限三日。二十二日,休战期满,荣赫鹏复下命进攻,破江孜炮垒。六月初一日,荣赫鹏传檄远近,布告入拉萨议和之事。翌日,拔队进行。初七日,英军至拿亚孜,藏政府代表人来言,拉萨为宗教圣地,非商议国事之所,请回使节,返于江孜,英人不许。二十八日,英军入拉萨,达赖喇嘛勒朗结遁。七月初六日,荣赫鹏乃往见有泰,告以中国之责任,且诘有泰不赴约之故。有泰自言无权受制商上,不肯支应夫焉,以自明无罪。荣赫鹏笑颔之,即以此据为中国在藏无主权之确证。于二十二日,列条约十款,迫藏众即画押:一、西藏番人,现允遵照庚寅〈(光绪十六年)〉约章之第一款,将哲雄孟边界,重立界碑。二、西藏番人,应允除亚东关外,并在江孜、噶大克二处,开埠通商,英藏商民均可听便往来,其癸巳年〈(光绪十九年)〉所立商约,所有不妥处须与藏番商议,改定后,以上所开之三地均须遵办,其商民前往印度,应就现行道路转运,如另有商务兴旺之地,再行商酌添设商埠。三、癸巳约章,甚不妥协,应另案由西藏派番官与英国商改。四、税则一经订妥后,不得再加。五、由印度边界至亚东、江孜、噶大克三处边界,沿途不得设立关卡等,如各该处道路险峻难行,仍须由藏修理,又该三处应由西藏设立番官,所有驻扎该处之英官,如有文件致驻藏大臣及汉番各官,均应由该官接迎,将来他处添设商埠亦应仿此办理。六、因藏番不遵约章,开罪英国边务大臣,妄动兵衅,应由藏赔给兵费五十万磅,合卢布七百五十万元,匀作三年付给,以西历千九百零五年元旦为首期,至该款定于何地交收,应由英国先行咨会,或即在大吉岭交收。七、因欲将前六款实力办到,故印兵、英兵仍行留驻春丕〈(即城备)〉,俟三年后,商埠已来,赔款已清,方行撤退,否则仍驻该处。八、由印度边界至江孜及前藏地方,凡扼塞之区,均须由藏番修改平易。九、此后如不经英国允许,则无论何国人,不得典卖租给西藏土地,又不得预闻一切应办事宜,又无论何国不得派遣官民蓟城,协同藏番办理各事,又不得干预修道并筑路开矿等事,又各样恒产及一切值钱产业,不得与外人抵押、对换、租卖。十、此约由英国边务大臣荣赫鹏与达赖喇嘛勒朗结,于九月二日〈(西历)〉,在西招画押盖印,约文用英文及番文缮写,以英文为准。约既成,翌日有奏据以电告政府,犹以从权办理先行签约为请,并言勒朗结潜逃,请即传旨褫革。诏以西家子违西喇麻代任,而严缉勒朗结,即令有泰与英使协商藏地通商之事。旋俄、德、美、义公使环起抗议,而俄尤剧,其驻京公使璞科第屡向外务部声言:“中国若轻易开放西藏,则中国须将库伦、新疆等地事权让俄,亦须另立专约。”于是政府始发电责有泰,使废约。有泰电请专派全权,政府仍令其竭力议驳,并命川督锡良赴巴塘,与有泰协商。锡良覆奏借口于川省患旱,土匪蜂起,辞不往,至是命直隶津海关道唐绍仪开缺,以三品京堂候补,加副都统衔,授为全权大臣,前往西藏商改《英藏条约》。

三十二年,夏四月,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与英使萨道义订《藏印正约》六条于北京成。绍仪自三十年八月奉命赴藏,至十一月始成行,于三十一年正月至印度,与英议约专使费利夏议不谐。二月,诏以绍仪接任驻英公使,命直赴英京,毋庸赴藏。时达赖已自库伦折回西宁,十二月,荣赫鹏忽派兵拥后藏班禅入印,而绍仪在印磋商条约,既已经年,舌瘏笔秃,迄无成议,由外务部奏请移至京师商办。时值日俄休战,日使小村寿太郎来议辽沈约,乃召绍仪还国。绍仪遂挈参赞梁士诒归,留参赞张荫棠于印。绍仪既归,仍谕令与萨使交涉藏事,往复磋磨,至是始克就绪,计正约六条。而光绪三十年,荣赫鹏与达赖所订之《英藏条约》仍附是约之后,一切承认之,惟改称中英续订印藏条约而已。遂于是月初四日签押正约。

一、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八日,英藏所立之约暨其英文、汉文约本,附入现立之约,作为附约,彼此允认切实遵守,并将更订批准之文据,亦附入此约。如遇有应行设法之时,彼此随时设法,将该约内各节切实办理。

二、英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

三、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八日,英藏所立之第九款内之第四节,所声明各项权利,除中国独能享受外,不许他国国家及他人国民享受。惟经与中国商定,在该约第二款指明之各商埠,英国应得设电线通报印度境内之利益。

四、所有光绪十六、十九年,中国与英国所定两次《藏印条约》,其所载各款如与本约及附约无违背者,概应切实施行。

五、此约分缮中文、英文,业已细较相符,惟辩解之时仍以英文为准。

六、此约须由两国大皇帝批准画押,自两国全权大臣画押之日起,限三个月在伦敦互换。此约中文、英文各缮四分,共八分,两国全权大臣画押盖印为凭。

编者曰:当光绪十八年,英国有名之探险家笛罗女史自两藏归,语人曰:“中国之对藏番,纯用欧人待殖民地之法。”时人皆韪其言。是则乾隆朝所定原约之功效也。自后人奉行不力,任藏人与外国交涉,遂有英人干预之患。而《英藏之约》以成,及在北京更定所设《中英续订印藏条约》举前约而一一承认之,于是西藏地方遂至受英人干涉,竟不能与无条约之内地同等,遇有战事,且阻我进兵矣。然则西藏不仍为中英公同保护国耶,呜呼西藏,呜呼西藏主国!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寇隽 韩褒 赵肃 张轨 李彦 郭彦 裴文举 高宾·令狐德棻
  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河渠二·宋濂
  原序·浦起龙
  卷四百三十八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卷一百五十八 慶曆六年(丙申,1046)·李焘
  卷第一百二十七·胡三省
  春秋别典卷三·薛虞畿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三次和会之预测·吴虞公
  ●平闽纪后叙·杨捷
  卷第三·习凿齿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七十五·郑麟趾
  七八 做忌日·周作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二齣·邵灿

    第三十一齣 潜囘【谒金门】〔生上〕愁思乱。天际一声哀雁。心恋慈亲楡景晚。几番肠欲断。〔末上〕十载风尘游宦。报国务输忠款。长夜漫漫犹未旦。谩敎歌石烂。〔踏莎行〕〔生〕汉室堂堂。王臣蹇蹇。一身困厄终难免。

  • 卷四十二·唐圭璋

    【元好问:词作374首】○水调歌头少室玉华谷月夕,与希颜钦叔饮,醉中赋此。玉华诗老,宋洛阳耆英刘几伯寿也。刘有二侍妾,名萱草芳草,吹铁笛骑牛山间,玉华亭榭遗址在焉。金堂玉堂嵩山事,石城琼壁少室山三十六峰

  • 古诗镜卷二十·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四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弱冠以五经授宋始安王刘子真为南徐州王新安从事奉朝请始安薨举南徐州桂阳王秀才转建平王主簿雅以文章见遇及王移镇朱方又为镇军参军领东海

  •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九权德舆秖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揺揺结遐心靡靡即长路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潮信催客帆春光变江树宦游岂云惬归梦无复数愧非超旷姿循此局促步笑言思暇日规劝多

  •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免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已而问娄敬,娄敬

  • 卷末 叙论四·王夫之

      〖一〗   治道之极致,上稽尚书,折以孔子之言,而蔑以尚矣。其枢,则君心之敬肆也;其戒,则怠荒刻覈,不及者倦,过者欲速也;其大用,用贤而兴教也;其施及于民,仁爱而锡以极也。以治唐、虞,以治三代,以治秦、汉而下,迄至于今,无不可以

  • 第七十一回 遇强暴故后被污 违忠谏逆臣致败·蔡东藩

      却说齐主高演,入嗣帝位,尚有意治安,惟对待南朝,未肯息怨罢兵,当遣降将王琳为扬州刺史,出镇寿阳,伺隙图南。陈主蒨颇思修和,因仇人在前,无从游说,不得已姑从缓议。会齐主演听高归彦言,召入济南王殷,把他害死,冤气盈廷,不免为厉,

  • 卷十七·六朝(陈)·蒋一葵

    【徐陵】 〔字孝穆,攡之子。母梦五色云化为凤集左肩,已而生。陵四岁,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慧之相。虞世基一见奇之,谓朝士曰:“此当今潘、陆。”因妻以女。由梁入陈,历迁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正德五年二月丁亥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大学士杨廷和行礼○升左副都御史李瀚为吏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乔宇为本部左侍郎太常寺卿陈震为户部右侍郎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李逊学为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陆完为兵

  • 五二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四至闰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五二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四至闰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交部察议

  • 赵南星传·张廷玉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职汝宁推官。行为廉洁,治理太平,逐渐提升为户部主事。张居正卧病,朝廷大臣都为他祈祷,赵南星与顾宪成、姜士昌不去。张居正死,调任吏部考功郎中,称病回家。起用担任文选员外郎。上

  • 卷三百四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哲宗元佑元年门下侍郎司马光论西夏劄子曰臣伏见神宗皇帝以夏国主赵秉常为臣下所囚兴兵致讨奋扬天威震动沙漠敌携其种落窜伏河外诸将收其边地建米脂义合浮

  • 卷二十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十二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诏令上上仁宗乞诏令先定议而後行孙 沔臣窃闻景德中知制诰朱巽上言以所降命令不可屡改应合更张请先定议如经久可守者行之不可者止之真皇谓宰臣曰此甚识治体卿等志

  • 卷八十八渔业·冯煦

    欧洲渔业,自西历一千六百八十二年,英人始设会于伦敦,凡畜鱼之法,捕鱼之具,莫不陈列比较,精益求精。不数十年,由三海里渔界扩充至二千五百余里,德、法、美、俄诸国继之,而渔业遂与国家领海主权有密切之关系。光绪三十一年,商部咨

  • 黄国聪·周诒春

    黄国聪 年二十三岁。生于广东香山。初学于上海复旦公学。游美。入埃瓦省立大学。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民国四年。得硕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大学教员。现时住址。北京靑年会。Wong, K. C.-Born in Hsiangshan, Kwan

  • (五)·钱穆

    朱子曰:“譬如百寻之木,根本枝叶,生意无不在焉。但知所先后则近道耳。岂曰专用其本而直弃其末哉。”今按:今日号称为知识爆破时代。朱子则曰:“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亦无一事非吾之所当为。”则知识爆破,亦非一害。但恨无人

  • 卷第十四·佚名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四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四部四波底罗提舍尼法摄颂曰。非亲尼自受  舍中处分食不请向学家  受食于寺外从非亲尼受食学处第一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中。时莲花色苾刍尼。

  • 卷第十七·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七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天宝十三年。左溪玄朗禅师卒。师如意中得度。就会稽印宗法师啇略律部。依恭禅师研究心法。行头陀教。初南岳惠闻禅师悟法华宗旨以授慧思禅师。思授天台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