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谦传
彦谦早年就成为孤儿,不认识自己的父亲,被母亲的兄长收养。哥哥彦询颇有鉴别能力,认为彦谦天性聪明颖悟,每每对他感到惊奇,便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他已能背诵数万字的书籍,宗亲们都感到很惊异。十五岁那年,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父继母像亲生父母一样。子贞怜爱他,对他抚养十分优厚。继母去世,他五天不吃不喝。对待伯父房豹,也尽心尽力。四季的时鲜果品,伯父没有吃,自己就不敢先尝。遇到丧葬,他必定蔬食素餐,恪守礼节,宗族们都效法他。以后受教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贯通了《五经》。讲解和写作,颇有口才和文才,风度超过常人。
  十八岁那年,齐广宁王高孝珩为齐州刺史,征用他为主簿。当时,纲纪松弛,州郡的官员大多放纵自为。彦谦到任后,清静简洁,执行法度,州境之内,上下肃然,官吏百姓无不敬畏。北周的军队进入邺城,北齐君主向东逃跑,任彦谦为齐州中从事。彦谦痛惜本朝灭亡,准备召集忠义之士,暗中密谋恢复旧业,事情没有成功而停止。北齐灭亡,彦谦回到家里。周武帝宇文邕派柱国辛遵任齐州刺史,辛遵被盗贼首领辅带剑捉获。彦谦写信劝谕辅带剑,带剑畏惧惭愧,将辛遵送回齐州,各路盗贼都归顺自首。隋文帝称帝之后,房彦谦在乡里悠闲自得,发誓再也不愿做官。开皇七年(588),刺史韦艺坚持举荐他,不得已他才答应。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面就很看重他,破格授予他承奉郎,不久调任监察御史。后来南陈被平定,他奉命安抚泉州、括州等十州。因完成使命颇受文帝称许,赏赐给他布帛一百匹,米一百石,衣服一套,奴婢七人。
  又迁任秦州总管录事参军。朝臣上朝时,左仆射高赹决定考核官吏们的政绩。房彦谦对高赹说“;《书经》上说三年对官吏考核一次,以提拔优异的,黜退庸劣者。唐尧、虞舜以后各代都有自己的法度,降免和提拔都能合理,表扬和批评都不缺少。于是,提拔一定能得到贤能的人,罢免的都是无才无德的小人。如果执行谬误,法规就等于虚设。看看各州的考核,执行的情况各不相同,进用和汰减的多少,数目都不一样。更何况长官对下级或爱或憎,任意凭感情用事,使得那些乖巧刁钻的人仕途却很平坦;清廉正派,孤傲耿直的,未必能够高升;卑膝献媚,刁钻取巧者,反而居于上等。真假混淆,是非颠倒。达官显要如不严格挑选,认真取舍,那些被他们提拔任命的下级官吏,就会多数是靠蒙混投机获得成功的;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的,都不知道自己不被选拔的原因。另外,天下四方距离遥远,很难做到详细考核,惟有弄清人数,一半黜退,一半保留,只计算官员数量的多少,不要管他好坏的多少。想求得公允恰当,实在没有办法。您洞察幽微,公平待物,现在所考核的,一定没有受冤枉的。假如出现了前面说的那几件事,不知道您怎么处理?只希望您广泛地布置耳目,认真了解下面官吏的情况,表扬他们细小的成绩,批评他们轻微的过失,不但是非曲直分明,大道得行,而且也足能够奖励贤能清俊之士。”说时语气慷慨,引起旁观者的注目。高赹也为之动容,长长感叹赞赏。因而询问他河西、陇右一带官员的清形,彦谦声音洪亮,对答如流。高赹对各州总管、刺史说“:与你们谈话,不如单独同房彦谦谈话。”以后数日,高赹将彦谦的意见告诉给文帝,文帝竟没有采纳。
  因在秦州任职期满,他调任为长葛县令。很有惠政,百姓都称他为慈父。仁寿年间,文帝命使臣持节巡行各州县察看官吏能力的大小,认为彦谦为天下第一,提拔他为都州司马。长葛县的官吏百姓号啕大哭,互相诉说:“房明府现在离去,我们还活个什么!”以后百姓们思念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都州长久没有刺史,州中政务都归房彦谦管理,也同样政绩卓异。内史侍郎薛道衡为一代文宗,名望清雅显著,交结的都是海内名人贤士。他十分看重房彦廉的为人,对彦谦极为友爱和敬重。道衡任襄州总管,与彦谦书信往来不断,双方的信使常常在路途上交错而过。炀帝继位,道衡又转任番州,途径彦谦的住所,留连多日,最后洒泪而别。
  黄门侍郎张衡也与房彦谦相友善。当时,炀帝正大肆营建东都洛阳,宫殿都极其华丽,令天下人大失所望。再则,汉王杨谅反叛,被牵连获罪的人很多。彦谦见张衡当政而又不能匡救时弊,便写信告诫他,说:
  “我听说奖赏可以劝善,处罚可以惩恶。所以就是对于那些地位卑贱的人,有了善事也一定给予奖赏;对于地位高,有才能的人,有了过错也一定要惩罚。不应该惩罚避开自己的亲友,奖赏遗漏了卑贱的人。现在,国家恰好承受美好的命运,天子有如百姓的父母,赏罚奖惩,是非曲直,上天都可以知道,就是处在很远的地方,皇天也能够照临,所以,应该谨慎严肃。
  “至于并州的谋反事件,须要查清辨明。如果杨谅确实因为皇帝的诏命没有传达到他那里,他考虑到国家面临危难,调集兵力,聚众起事,并不算违犯朝廷法纪,则应当体谅他的本意,再讨论对他的处罚。这样,上可以符合圣上兄弟友爱的心意,下可以解除百姓们疑惑的念头。
  “圣人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皇帝的宝座。如果上天不送给你,谁都不能轻意得到。所以像蚩尤、项籍那样骁勇善战,伊尹、霍光那样有权有势,老子、孔子那样才智绝伦,吕望、孙武那样深谙兵术,吴、楚连结,有着磐石般的屏障,都没有能够取得帝位。更何况小小的一隅,有如蜜蜂翅膀的扇动,蚂蚁的聚集,杨谅的愚笨,群小们的凶恶,想进犯京城辅地,真是妄想啊!
  “自开天辟地以来,都有文字记载。帝王的言语行迹,后人可以详细知晓。如果不积累道德和仁爱之心,为国家建丰功,为百姓谋厚利,谁能够使自己的威望让天人共知,精神感动神灵?所以,古代圣哲的帝王,黎明即起,操劳国事,兢兢业业,如履冰上,如怀抱朽烂,小心谨慎。乱世的帝王骄奢荒淫,无所畏惧,凌驾于万民之上,肆意放纵私欲,史书不可一一记载。
  “您置身朝廷,天子以大权相托,早已把你看成心腹重臣。你既然身处政治清明之世,应当心存正直,为当世立下重要的诫律,以作为后世的宪典。怎么能允许曲意顺从天子,把仁爱之心变成刑罚之举!”
  张衡收到房彦谦的书信,感动得长长地叹息,又不敢奏给炀帝知道。
  彦谦知道朝廷纲纪败坏,便辞去官职,隐居林下。准备在蒙山下建屋结庐,以遂退隐的志愿。恰逢朝廷设置司隶官,选取天下知名人士。朝廷认为他公正端方,声誉显著,众望所归,因此,任命他为司隶刺史。他也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凡是他向朝廷举荐的,都是人伦表率。如有弹劾,被纠察的人也毫无怨言。司隶别驾刘火乇欺上辱下,任意攻击别人,却自以为正直。刺史们都害怕他,见了他都恭恭敬敬下拜。惟有房彦谦对他不卑不亢,见面一揖而已。有见识的人都称赞他,刘火乇也不恼恨他。
  大业九年(613),彦谦跟随炀帝到辽东,负责监察扶余道的军事。后来,隋朝政治逐渐混乱,朝臣们大多改变节操。彦谦坚守正道,有如平常,颇为执政的权要嫉恨,将他调出京城,任泾阳县县令,死在任上。
  彦谦在家乡居住时,子侄们来问安,他常给他们讲解处世的道理,督促勉励他们一番。态度恳切勤勉,不知疲倦。家中有祖上留下的旧业,资产素来殷厚,加上他前后做官所得的俸禄,都用来接济亲戚朋友,所以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他乘坐的车马,穿戴的衣服,使用的家具,都务必简朴省俭。从少年到成年,一言一行,从不涉及私人的事情。虽然屡次导致钱囊羞涩,却怡然自得。曾从容独自发笑,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别人都因俸禄致富,我却独因做官而贫困。所留给子孙的,只有清白啊!”他所写的文章,气派宏大,风格闲雅,有古人的深意。又擅长写隶字,人们如果能得到他的书信,都珍藏展玩。太原的王劭、北海的高构、..县的李纲、中山的郎茂、郎颖、河东的柳..、薛孺,都是一时著名的高雅清俊人物,彦谦都与他们结交为友。他家里虽然高朋云集,冠盖相望,而却没有一个行为卑下的客人。他举止文雅,十分通达政务,有见识的人都用行为远大赞许他。
  当初,隋文帝平定南陈之后,天下归为一统,论者都说天下将要太平。彦谦却私下里对他所亲近的赵郡人李少通说“:皇上性情疑忌峻刻,不采纳别人的建议。太子懦弱平庸,诸王在各地擅作威福。朝廷只实行苛刻严酷的政治,没有表现出恢宏远大的气魄。天下虽然安定,我却忧虑动乱就要到来。”李少通听了不以为然。等到仁寿和大业之际,他的话果然都被验证。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志第二十九·食货三·脱脱 ●卷五·周密 林灵素传 全文·赵与时 后汉孝和皇帝纪上卷第十三·袁宏 卷三十四·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纪昀 一一七八 军机大臣奏遵查《三朝北盟会编》错误情形并原书加签进呈片·佚名 第十二章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林语堂 报任安书·司马迁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僖宗本纪·欧阳修 萧渼斗传·宋濂 卷十三·彭百川 卷八十六·佚名 职官五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