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06

太祖建隆元年,南唐主李景以御服、锦绮、金帛来贺即位。十一月,帝平李重进,令诸军习战舰于迎銮镇,景大恐,遣使犒师,且使其子从镒朝于扬州。唐臣杜著、薛良以罪来奔,献平南策。帝方恶其不忠,斩著下蜀市,配良庐州牙校,遂还汴。

二年二月,唐迁都于豫章。初,唐主景之袭父位也,属中国多故,跨据江、淮三十馀州,擅盐鱼之利,即山铸钱,物力富盛,颇有窥觎中原之志。及淮甸入于周,浸以衰弱。帝既平扬州,虽戮其亡叛,景终不自宁,乃迁豫章,以太子从嘉守建康。豫章城邑迫隘,群臣日夜思归,景怒,欲诛赞行者。

八月甲辰,唐主景方议东(迁)[还],〈据《续纲目》改。〉以疾卒于南都。太子煜时留建康,遂即位。遣其户部尚书冯谧奉父遗表于帝,愿追尊帝号,帝许之。煜乃谥景为文孝皇帝,庙号元宗,陵号顺陵。煜初名从嘉,聪悟好学,善属文,工诗画,明音律。

三年六月,诏唐主煜︰“应朝廷横海、飞江、水鬬、怀顺诸军亲属有在江表者,悉遣令渡江。”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喜庆之事,必遣使犒师修贡;其大庆更以贡宴为名,别献珍玩。

秋七月,南唐遣其臣翟如璧贡金银、锦绮千万。是月,放南唐降卒弱者数千人归国。

十一月,赐唐建隆四年历。

唐主酷信浮屠法,出禁中金钱,募人为僧。时都下僧及万人,皆仰给县官。唐主退朝,与后服僧衣,诵佛书,拜跪,手足成赘。僧有罪,命礼佛而释之。帝闻其惑,乃选少年有口辩者,南渡见唐主,论性命之说。唐主信重,谓之“一佛出世”,由是不复以治国守边为意。

开宝元年五月,唐以韩熙载为中书侍郎。熙载显德中入朝归国,唐主景问中国大臣,熙载曰:“赵点检顾视不常,不可测也。”帝受禅,景益重之,欲以为相,以帷薄不修而止,至是复用。

唐主立周氏,故后妹也,美姿容,以姻戚往来,先得幸于唐主,后卒,遂册立之。唐主颇留意声色,《霓裳羽衣曲》久绝不传,后按谱尽得其声调。唐主常欲以户部侍郎孟拱辰宅赐教坊袁承进,御史张宪上疏力谏,不听。初,唐宰相严续尽忠不贰,与执政议多不同,求罢政事,唐主许之,于是百司政事皆归于枢密院。枢密副使陈乔柔懦畏怯,猾吏潜结权幸,多为非法,纪纲并坏。而张洎方以文学得幸,特授清辉殿学士,与太子太傅徐辽、太子太保徐游别居澄心堂,密画机务,中旨多自澄心堂出,游从子元楀等宣行之,中书、密院俱同散地。

四年十一月,唐主遣其弟从善来朝,奉方物入贡。帝以从善为泰宁军节度,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主印”,且请赐诏呼名,帝许之。唐主乃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其馀官称多所更定。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少赂其使者可也。”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及从善来朝,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唐君臣皆震骇,服帝之伟度。

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戍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彼纵来援,臣据淮御之,势不能敌。兵起日,请以臣叛闻于北朝,事成,国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江南主不听。又沿江巡检卢绛募亡命,习水战,屡破吴越兵于海门,亦尝说江南主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掎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问︰“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又指空馆曰:“将以此赐仁肇。”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

七年春正月,江南主遣常州刺史陆昭符入贡,奉疏求弟从善归国,帝不许。江南主天性友爱,自从善来使被留,悲恋不已,岁时宴会皆罢。

九月癸亥,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将从之,其门下侍郎陈乔曰:“臣与陛下俱受元宗顾命,今往,必见留,其若社稷何?臣虽死无以见元宗于九泉矣。”内史舍人张洎亦劝其主无入朝。时乔与洎掌(枢)[机]〈据《续纲目》、薛《鉴》改。本卷下文校补未注依据者同此。〉密,江南主信之,遂称疾固辞,且言:“谨事大朝,冀全济也。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富雄,恐不易当也。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帝乃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将兵十万以伐之。自王全斌平蜀多杀降卒,帝每恨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诫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又曰:“城陷之日,愼无杀戮。设若困鬬,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潘美等皆失色。彬自荆南发战舰东下,江南屯戍皆谓每岁宋所遣巡兵,但闭壁自守,奉牛酒犒师,寻觉异于他日,池州将戈彦弃城走。彬入池州,败江南兵于铜陵,进次采石矶。

初,江南池州人樊若水举进士不第,因谋来归。乃渔钓于采石江上,乘小舟载丝绳其中,维南岸,疾棹抵北岸,凡十数往还,得其江之广狭。因诣汴上书,言江南可取状,请造浮梁以济师。帝然之,遣使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巨竹絚,自荆渚而下。或谓江阔水深,古未有浮梁而济者,帝不听,擢若水为右赞善大夫。及师南下,以若水为向导,既克池州,即用为知州。十一月,若水请试舟,乃先试于石牌口,移至采石,三日而成,不差尺寸。潘美因率步兵渡江,若履平地。时江南久不用兵,老将皆没,主兵者多新进,以功名自负,闻兵兴,踊跃言利害者[日]数十人。江南主以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郑彦华督水军万人,都虞候杜真领步军万人,同逆王师。将行,江南主诫之曰:“两军水陆相济,无不捷矣。”彦华以战舰鸣鼓,溯流而上,急趋浮梁,潘美麾兵击败之。真以所部步军接战,彦华不能救,亦败。金陵始戒严,下令去开宝之号,益募民为兵,民以财粟献者,官爵之。

八年二月,曹彬连破江南兵于白鹭洲、新林港,遣田钦祚攻溧水。江南统军使李雄谓诸子曰:“吾必死于国难,尔曹勉之!”父子八人皆没于陈,钦祚遂克溧水。彬大军进次秦淮,江南兵水陆十万陈于城下。时舟楫未具,潘美率兵先赴,令曰:“美提骁果数万人,战胜攻取,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渡乎?”遂涉水,大军随之,江南兵大败。马军都虞候李汉琼率所部,取巨艘,实以葭苇,乘风纵火,拔其城南水寨,又拔关城,守陴者争(道)[遁],溺死千计。

初,陈乔、张洎为江南主谋,请所在坚壁以老宋师。江南主遂弗为虑,日于后苑引僧及道士诵经、讲《易》,高谈不恤政事。军书告急,非徐元楀等莫得通,王师驻城下累月,江南主犹不知。时兵政皆属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继勋素贵骄,初无效死意,但欲其主速降,而口不敢发,每与众言,辄云:“北军强劲,谁能敌之?”闻兵败则喜曰:“吾固知其不胜也。”偏裨有募死士欲夜出邀战者,继勋必杖其背,拘囚之。一日,江南主自出巡城,见宋师列栅,旌旗满野,知为左右所蔽,始惊惧,收继勋付狱杀之,遣使召神卫军都虞候朱令赟以上江兵入援。

冬十月,江南都虞候刘澄以润州降。江南主危迫,遣学士承旨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无罪,陛下兵出无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而还。逾月,江南复遣铉乞缓师,以全一邦之命。铉见帝,论辩不已,帝按剑怒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铉惶恐,辞归江南。

朱令赟自湖口入援,众号十五万,顺流而下,将焚采石浮梁。彬闻之,遣战棹都部署王明密令人树长木于洲渚间,若帆樯之状。令赟望见,疑有伏,逗挠不敢进,明因移檄诸将,掎角袭之。令赟乘其大航,建大将旗鼓,至皖口,明合步军将刘遇急攻之。令赟势促,纵火拒战,会北风甚,火反及之,众大溃,遂擒令赟。金陵独恃此援,由是孤城愈蹙。

曹彬遣人谓江南主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耳。若能归命,策之上也。某日城必破,宜早为之所。”江南主不听。一日,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某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君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彬即称愈。又明日,城陷。初,陈乔、张洎约同死社稷,然洎实无死志。至是,乔径入白江南主曰:“今日国亡,愿加显戮,以谢国人。”江南主曰:“此乃历数,卿死无益也。”乔曰:“纵不杀臣,臣何面目以见士人乎?”遂自经死。勤政殿学士锺倩朝服坐于家,兵及门,亦举族死之。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军)[宫]〈据《宋史》二五八《曹彬传》、《续纲目》、薛《鉴》改。〉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愞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煜治装毕,遂与其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赴汴京。彬自出师至凯旋,士众畏服,无敢轻肆,克城之日,兵不血刃,凡得州十九、军三、县一百八十。捷至,群臣称贺,帝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赈恤之。

九年春正月乙亥,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赐冠带、器币、鞍马有差,授煜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子姓从官皆录用之,因赦天下。帝责张洎曰:“汝劝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蜡丸书示之。洎谢曰:“书实臣所为,然犬吠非其主,此其一耳,他尚多。今得死,臣之分也。”帝奇之,以为太子中允。

二月庚戌,以曹彬为枢密使。初,彬之伐江南也,帝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耳。”及还,帝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恩未下,姑少待之。”美视彬微笑。帝诘之,美以实对,帝亦大笑,乃赐彬钱五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无过多得钱耳。”未几,乃拜枢密使。

江南州郡皆降,独江州指挥使胡则杀刺史谢彦实,集众固守。曹翰围之四月馀,则力屈被执,翰杀之,因纵兵悉取赀财而屠其民。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壬辰,陇西公李煜卒。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欧阳修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九·乾隆
  东汉会要卷二十八·徐天麟
  卷二十四·朱熹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十四·吕中
  九四 辛亥革命三——范爱农·周作人
  司马休之传(附司马文思传)·魏收
  王英传·张廷玉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下·佚名
  渚宫旧事补遗·余知古
  卷一百七十·雍正
  卷一百十六·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出 闺咏·叶宪祖

    【一翦梅】〔旦上〕落尽棠梨野絮飘。蜂也无聊。蝶也无聊。疎窗红日坐来高。脂也慵调。粉也慵调。 〔浣溪沙〕轻打银筝坠燕泥。断丝高罥画楼西。花冠闲上午墙啼。粉箨半开新竹径。红苞落尽旧桃蹊。不堪终日闭深闺。奴

  • 卷七十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五 宋 陆游 撰 自警 生世如梦境淹速无定时少壮不可恃况汝迫耄期五官及百骸自揣日益衰客来能送迎要是强支持百口皆新人所至无旧知绍兴同朝者扫地靡复遗虽云穷耐久造物岂汝私余日真几何

  • 卷三百四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四十七凌霄花类五言古凌霄花         【宋】梅尧臣草木不解行随生自有理观此引蔓柔必慿高树起气类固未合萦缠岂由已仰见苍虬枝上发彤霞蕊层霄不易凌樵斧者谁子凌霄花 

  •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赵尔巽

      ◎地理二十八   △察哈尔   察哈尔八旗:东南距京师四百三十里。当直隶宣化、山西大同边外。明插汉,本元裔小王子后。嘉靖间,布希驻牧察哈尔之地,因以名部。天聪六年,征林丹汗,走死。其子孔果尔额哲来降,即其部编旗,驻

  • 两汉刊误补遗卷八·吴仁杰

    酝藉马宫传赞其酝藉可也师古曰酝藉如酝酿及荐藉道其寛博厚重也又义縦传少温籍师古曰言无所含容也仁杰按酝藉之意大概言有所縁饰非直情径行者耳传一作酝一作温而记礼者亦作温礼器曰礼有摈韶乐有相步温之至也皇侃云温谓

  • ○礼部堂议和·许指严

    英法联军攻入白河,焚烧圆明园,咸丰帝出狩热河。斯时,清之宗社,盖岌岌矣。当时不识外情者咸谓即不如辽、金之割据燕云,亦必如宋、明之割地输币。斯时,恭亲王为京都留守,召六部九卿大会议。惟某侍御稍知外情,抗言:“夷多以权利之

  • 卷之一千四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明名臣琬琰録卷二十一·徐紘

    (明)徐纮 撰春坊赞善陈先生行状  金实先生讳济字伯载姓陈氏常州武进县人上世居温之乐清代为儒家高祖号月岩为瑞安州学正有子七人其第六子曰可山者因游平江兵兴不得还遂侨寓常熟之双凤里先生之曾大父也大父益初父贞又

  • 卷十三·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三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丙子命迁扎萨克图汗之妻扎尔穆与其子完聚扎萨克图汗之妻扎尔穆疏言闻圣上封【臣】妾之幼子爲亲王不胜懽忭【臣】妾等爲西海之厄鲁特所掠欲归皇上既无骑

  • 卷三十·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三十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旗纛洪武元年诏定亲征遣将诸礼仪以为古者天子亲征则类于上帝造于祖宜于社禡于所征之地祭所过山川若遣将出师亦告于庙社禡祭旗纛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郊社考【十】山川【臣】等谨按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盖岳渎之为德甚博施甚大故崇礼以报若巡狩则望秩焉後世代有损益得失各殊本朝法古定制祀有常经凡山川之祀皆视

  • 提要·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毛诗稽古编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毛诗稽古编三十卷国朝陈启源撰启源字长发呉江人是书成于康熙丁夘卷末自记谓阅十有四载凡三易稿乃定前有朱鹤龄序又有康熙辛已其门人赵嘉稷序鹤龄

  • 卷十七·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七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小旻之什小旻大夫刺幽王也辅氏广曰荀卿子乐王鲋皆以此章为畏小人而发而集传不取者以诗专为刺王惑于邪谋初不为小人而赋也一章直刺幽王而其病全在谋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圆悟克勤

    上堂二上堂。僧问。譬如掷剑挥空。有一人剑亦无。虚空亦不挥时如何。师云。大众。见尔败阙。进云。学人只管推出。和尚何不放行。师云。莫谤崇宁好。进云。为什么不肯承当。师云。藏身露影。进云。今日捉败。师云。果

  • 卷第六十四·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四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二世笑岩宝禅师法嗣常州宜兴龙池一心幻有正传禅师溧阳吕氏子。年二十二。往荆溪。投静乐院乐庵

  • 悲观论集·叔本华

    德国叔本华论文选编。收有《论世界的痛苦》、《论生存的虚无》、《论自杀》、《灵魂不死:对话录》、《心理的观察》、《论教育》、《论女人》、《论噪音》、《杂喻》等篇。认为人的生命总是包含着欲望和需求,伴随着需

  • 天豹图·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名《英雄奇缘传》、 《剑侠飞仙传》,十二卷四十回。不著撰人,作者不详。存清嘉庆十九年(1814)韦胜书坊刊本,首嘉庆甲戌(1814)张氏序,十二卷四十回。又民国二年萃英书局石印小本,书题“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