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但我并不曾说中国传统政治有利而无弊。目下人类知识,也尚未能发展出一个永远有利而无弊的政府。或恐人类知识,会永不能发展出一个有利而无弊的政府来。科举制度固是唐以下传统政治一最重要的奠基石,但在考试技术上,不知经过了多少次争论与改变,而终于到明中叶以后,仍不免有八股文出现。这可说在最近几百年内的学术与人才方面,投下了最大的毒菌,此事人人能说,不烦再论。

君权相权不断摩擦,东汉与北宋,相权被其属下群臣所抑,流祸已甚深。及明、清两代废去宰相,更与传统精神相违背。这亦已在上文提到。现在且撇开不谈人事上那些愚昧与波折,让我们进一步来讨论中国传统政治本质上的几个缺点吧。

第一,是它太注重于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好处在人人有职,每一职有它的独立性与相互间的平衡性,因此造成政治上之长期稳定。而其缺点,则使政事不能活泼推进,易于停顿而麻痹化。

第二,是太看重法制之凝固性与同一性,此层与前弊相引而起。全国在同一制度之规定下,往往长期维持到一百两百年。此固不能不说是政治上一种的成功,但遇应兴应革,总不能大刀阔斧,彻底改进,而仅求修补弥缝,逐渐趋于敷衍文饰虚伪而腐化,终于到达不可收拾之境界。

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中国传统政治一切制度之最要宗旨,即在反抗此等病害。而在其长治久安之下,终不免仍在此等病害中敷衍度过,乃终至于一衰不起,无可救药。重法过于重人,重职过于重权,重安定过于重动进,重限制过于重放任,此在一大一统政府之庞大机构,来适应农业国家之平稳步骤上,正常容易陷于此等病害而不自觉悟,乃终至陷于大病,不可自拔。

至于西方政治,乃从工商都市中心与各自分别的小地面上建立发展,根本与中国不同。因此他们的政治传统,特别重在掌政者重人较过于重法,重权较过于重职。于是较利于动进,而较不利于安定。两者之间,本是各就所适,而亦各有利弊。西方在十七八世纪,忽然接触到东方,一时对中国政治大生钦羡,刻意推尊效法,康熙在当时居然成为西方政治理想中的模范皇帝。但他们终于能在合适于他们自己历史的线索中寻出头绪,自成条贯,产生出近代西方的政党政治与代议制度。英国从中国学去了文官考试制度,但他们能把它配合在他们自己体系的政党政治下而融洽无忤,这是一件极值得我们反省的教训。

中国自晚清以下,亦极端羡慕西方的分权制与法治精神,却不知中国传统政治的大毛病,正在过分注重此等分权与法治。晚清末期,中国要效法西方创行选举代议制,应该改变传统演变下的内在流弊,看重活的人超过于看重死的法,随时好让多数的意见来更改向来规定的法制,让人心在法外多留活动之余地。而中国近代政治积弊,则仍在纸面文字上用力,一切要求制度化,认为制度可以移值,不必从活的人事上栽根。又认为制度可用来束缚限制人。不知一切政治上的变化,正是活的人要求从死制度中解放。这一根本精神差了,于是从西方所抄袭的,只得仍成为一种敷衍文饰虚伪与腐化,始终没有把社会人心要求变化的内在活力,引上正路。这一现象众所周见,而其病根所在,则始终无人能指出。

近代中国人一面羡慕西方历史里的革命,一面则又羡慕西方近代政治里的政党。但中国历史,既很少有像西洋式之革命,而政党之在中国,也永远受人指摘,总没有好发展。当知政党政治,重多数轻少数,实在是重法不重人。中国传统政治,一向是重职权分划,重法不重人。人人有职可循,有道可守,用不到结党。政治之最高层,仍当在创法立法者。较下层,则乃为守法护法者。故曰:"上无道规,下无法守。"可见中国传统政治道在上法在下,非可以惟道而无法。太史公《史记》谓:"申韩之学源于老庄"。申韩乃法家,而庄老道家则主无为,是则申韩尚法,其本乃在无为,史公之意诚为深远矣。《论语》又言:"君子群而不党。"东汉党锢,唐代朋党,北宋新旧党争,此等在中国,皆以召致衰颓,不足法。

若论西方政府,在先并无像中国般详明的职权划分与法制细规之建立,政治变动性太大,遂产生近代政党政治之要求。西方政党政治,最先乃由政府要求人民纳税漫无准则而引起。但在中国,自秦到清,一向有规定的税目与税额,而收税职权汉代交与大司农与户部,连皇帝宰相也不得轻加改动。往往沿袭数百年,要等朝代变了,始有一次大更订。那样的守法相因,自然用不到时时召集多数人来讨论了。只有汉武帝当时,因推行盐铁政策,他死后,对此政策,政府曾召集民间代表和政府双方讨论过,但此是偶然事,非经常事。即遇政府无端增税,或税制改革,在政府内部,便易引起争端,但仍只凭法制争,非凭多数争。即算是多数意见,亦常是多数在争持此法制。中国传统政治里尊重法制的观念,已成为历史上一种惰性。累积一二千年,遗传到中国人不知不觉的意识之最深层。我们须能因势利导,病在哪里,即针对病处下药。今天硬要由革命来痛快铲除一切,再痛快建立一切,牺牲了活的人,来争死的制度,无论是太看重守法,或太看重变法,一样是太看重了法,实际还是中国的传统病在作梗。

当知制度因人而立,也该随人事而活化,彻底改革,与一成不变,同样不可能。若真要彻底改革,实无异要把历史一刀切断,此种奇迹在人类历史上,尚无先例。我们的政治理想,也不该希望有违反人性的奇迹来完成,因于彻底改革之不可能,于是专对旧的咒诅愤慨,一切痛骂,此乃意气,非理智。用意气来创造新政治,也决不是理想的政治。而不幸最近中国政党,则多在要求彻底改制更法的盛气下出现。如是则只有革命,却不能有像西方政党雍容揖让,平心商榷的雅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六 泉企 李迁哲 杨干运 扶猛 阳雄 席固 任果·令狐德棻
  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六十二·赵尔巽
  卷一·钱俨
  ●卷九·李攸
  卷十四 简文帝·王夫之
  卷二十六·王夫之
  ●卷十一·司马光
  卷之一百六·佚名
  卷之四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乐略二·纪昀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三·杜大珪
  卷一百二·杨士奇
  卷首之六·佚名
  礼四·徐松
  卷一百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九·彭定求

        卷289_1 【长安春夜宿开元观】杨凭   霓裳下晚烟,留客杏花前。遍问人寰事,新从洞府天。   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卷289_2 【晚泊江戍】杨凭   旅棹依遥戍,清湘急晚流。若

  • 解人颐 达观集·钱德苍

    白乐天语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 可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 柏林·刘半农

    大战过去了,我看见的是不出烟的烟囱,我看见的是赤脚的孩儿满街走!去年到德国去,火车开进德境,满眼都是烟囱,可以看出当初工业之盛;但现在是十个里九个没有烟了。到柏林,看见无数的赤脚小孩。这分明是买不起鞋子(因为战前不这样

  • 外集卷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七怀思怀思赋          【晋】夏侯惇何天地之悠长悼人生之短浅思纵欲以求欢茍抑沉以避免嗟圣王之制作所以贵夫善善信循道以从法何世路之迍蹇始洁操以迄今每适道而靡违思典言

  • 卷十六 漢紀八·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上章困敦(庚子),凡十四年。   孝景皇帝前三年(丁亥、前一五四年)   冬,十月,梁王來朝。時上未置太子,與梁王宴飲,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詹事竇嬰引卮酒

  • 卷七十八 大中祥符五年(壬子,1012)·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六月盡是年九月   六月己亥,三司借內藏庫金二千兩,從之。   辛丑,上以諸王所和金華殿麥歌示輔臣,因曰:「諸王好學,朕每誨以屬辭用事,當詢於僚佐,庶免謬誤。」王旦曰:「仲尼稱『不恥下問』,好問,則有益

  • 宋史全文卷十六上·佚名

    宋高宗一丁未建炎元年。即靖康二年。上,道君皇帝之第九子也,母曰贤妃韦氏。以大观元年五月乙巳夜生于宫中,红光照室。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进封康王。上博涉经史,道君问以古事及应诏制述,率常称旨。尝侍道君习射于郓王府,上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一年九月丙辰朔奴酋遣子入质巡抚辽东都御史张涛以闻奴酋自奄有毛怜诸卫日以富强又结宰赛拱免等酋明攻北关越耕辽地边臣不能制驰檄谕之奴遣使干骨里等佯诉旧耕等地一系成化年间一系万历二十七年到今无异只新添

  • 卷之五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十五·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六月。乙巳。谕内阁。前因都察院奏、吉林贡生陈献廷、以恶绅刘鸿恩窝贼开赌肆扰等词具控。当谕令崇实、岐元、查明究办。兹据崇实等将刘鸿恩被控各节讯明。定拟具奏。此案都司刘鸿恩、被控窝藏马贼

  • 谷山笔麈卷之十七  释道·于慎行

    汉史西域传所记三十六国道里、风俗、人民、户口纤悉具备,然不闻有浮屠之教,其时诚有之,张骞有不以闻耶?且其时武帝慕道求仙,方且驰心于海上三山恍惚虚无之境,岂有浮屠之教已行而骞不以闻者耶?然佛经传其渊源,远自上古,即周定王

  • 卷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邢昺

    [疏]正义曰: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第,次也。一,数之始也。以此章总标,诸章以次结之,故为第一,冠诸章之首焉。案《孝经》遭秦坑焚之后,为河间颜芝所藏,初

  • 佛说八师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耶句。来诣佛所。阿难白佛言:有异学梵志。今来在外。欲咨所疑。天尊曰现之。梵志乃进。稽首佛足。天尊曰就座。梵志就座。须臾退坐曰:吾闻佛道厥义

  • 卷第三·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三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陀罗尼品第二之三 复次善男子。何等名为海印陀罗尼门。善男子如大海水印现一切。谓四天下所有色相。或众生色相或非众生色相。山泽原阜树木丛林。药草百谷

  • 凶镇·埃勒里·奎因

    推理小说,埃勒里·奎因著。温馨、和谐的小屋里,正在上演一场热闹非凡的圣诞派对,突然,一个女人酒后中毒身亡……这个女人到底是谁?为何遭人暗杀?谁会在酒中下毒?谁能确定喝酒之人就是被杀的目标?几十杯酒,凶手如何知道谁会拿

  • 景德镇陶录·蓝浦

    古代瓷器专著。十卷。清蓝浦著,郑廷桂补辑。蓝浦(生卒年不详),字滨南,号耕余先生。江西昌南(今江西景德镇)人。素善文博学。郑廷桂(生卒年不详),字问台。蓝浦门人。卷一图说,卷二清御窑厂恭记、镇器原起,卷三陶务条目,卷四陶

  •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佚名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书取《度人经》中大梵隐语、灵书中篇、三十二天内音及道君后序等篇章词语,采集众家之说疏解其义。如

  • 金针秘传·方慎庵

    近代方慎庵著。方氏有感于中医针法“尤式微”不彰,遂发奋钻研针灸学术,“将平时所得于师门与出于心悟者,著成此书”。全书不分卷,论述了针灸源流,骨度尺寸,经脉孔穴,经穴主治,临床常用手法等。方氏上溯《内经》、《难经》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