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章·管子之官制

管子之官制,见于各篇者,小有异同。其中央官制,《立政篇》所述,有虞师、干师、司空、由田、乡师、工师、五官。而《小匡篇》则云:“使鲍叔牙为大谏,王子城父为将,弦子旗为理,宁戚为田,隰朋为行。”大约《立政篇》乃泛论制度所当然,《小匡篇》则其时之事实也。今以两者参考之,则当时中央官制,略如下表:

相:

大谏——枢密顾问大臣

将——兵部大臣

理——法部大臣

田(虞师司空工师)——农工商部大臣

乡师——内务大臣

(附考)《小匡篇》不言命某人为乡师,然其前又言高子、国子退而修乡,则乡师即高国二子也、以非管子所新任命者,故不及之耳。

(又)《君臣篇上》,言有五官以牧其民,则当时中央之官制,必分为五部。而右表所列凡有六官,或大谏之职,专在拾遗补阀,不入于五官之数软?抑乡师分任地方,不入于中央五官之数软?未能点定,存之侯考。

 《君臣篇上》云:“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又曰:“相划之,官守之。”则五官之上,必有相以总之。如今立宪国内阁之有总理大臣,而当其职者即管子也。今世言行政法者,大约分为内务行政、外务行政、财务行政、军务行政、司法行政之五部,而以内务行政之范围太广,就中或分出其一部分为经济行政,而农务商务工务等别为专官焉;或分出其一部分为教育行政,而学务别为专官焉。就右表所列,则有内务外务军务司法;而内务中之经济行政,亦有专官。惟所缺者,则教育行政与财务行政也。教育行政,全属乡师之责任,观前章所引《小匡篇》之文可知。独财务行政为国家第一大事,又为管子所最注重者,独不见有专官,颇不可解。殆以此事重大,故其权专属诸宰相软?《礼记·王制》言家宰制国用,而今世各国之制,亦多以总理大臣兼度支大臣,管子亦犹斯意也。管子政略之特色,不在中央政府也,而在地方自治。其所论治国之大道日:“野与市争民,乡与朝争治”又日:“朝不合众,乡分治也。”又日:“有乡不治,奚待于国?”(俱《权修篇》)此实政治上甚深微妙之格言,措诸四海而皆准者也。今所贵乎民权者厥有二事:一曰参政权,二曰自治权。

明自治权之切要,过于参政权,此政治学者所同认也。管子于彼则靳之,而于此则奖之,殆应于当时国民程度,斟酌而尽善者也。管子之地方官制,《立政篇》与《小匡篇》所述,亦微有异同。《立政篇》之文,已具前引。其《小匡篇》云:

管子曰:“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桓公日:“参国奈何?”管子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参国故为三军,公立三官之臣,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五乡一帅”。桓公日:“五鄙奈何?”管子对曰:“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大夫。武政听属,文政听乡;各保而听,毋有淫佚者。”

此文所举国与部之制度有差别者,吾国古书之国字,有广狭二义。其广义,则指普通之所谓国家也;其狭义,则指有城郭之都邑也。《周礼·士师》“三曰国禁。”(注:城中也)又“太宰以佐王治邦国。”(注:邦之所居曰国)《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以国与野对举,野者即此文所谓鄙也。今世东西各国之地方自治,则市制与村制,恒小示区别,盖事理所当然也。

泰西之社会,以人为单位;泰东之社会,以家为单位。盖家族政治,实东方之特色也。管子所划之自治案,上下相属,与来喀瓦士之治斯巴达者略同。然来氏以国中有九千人,故分为九十区;管子则起点于家,等而上之,累数级而分为二十一乡五属。此亦群治根本之异点也。管子之治,寓兵于民,故自治制亦兼军政民政二事,所谓“武政听属,文政听乡”是也。今以家为单位,以国为最高位,图其统系如左:(略)

盖在都邑,则以二百家为一乡,六百家为一属;在郊野则以三百家为一乡,九百家为一属也。其地方自治所办之事业,则互见各章中,今不专叙。

猜你喜欢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范晔
  卷二百二十四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第二十九回 萧昭业喜承祖统 魏孝文计徙都城·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孝姻缘·李定夷
  卷六·陈均
  一百四十二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御用缎匹跳丝落色请令江宁织造赔偿摺·佚名
  第二卷 时令·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宗室传十三·纪昀
  列传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一百三十一·郑麟趾
  卷十九上·班固
  魏玄传·令狐德棻
  卷二十六 契丹诸部之叛·李有棠
  卷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费唐臣

    (马正卿上,开)老夫马正卿是也。自从子瞻学士贬来黄州,又早许久,我常常差人问候。他虽一时被谗,终无大害。况他受知朝廷,必有宣回之日。但本州杨太守度量狭隘,不能济人。又兼是王安石门客,也无周给。我且看如何,再作处置。(下)

  • 卷一百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陈第四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约之後有隽才仕梁为吴令侯景之乱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逼令掌书记及景东奔炯妻子皆为景害元帝立封原乡侯领尚书左丞魏克荆州被虏授仪同

  • 卷十六·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六兵部主事陈焯编黄 庶【洪州分宁人庭坚之父仕宦不达上诗文号青社先生着伐檀集数十卷庶起西崑诸子之後其诗弗以绮丽为能疎朴苍坚自成风格故集中有和刘子仪作题同而调

  • 卷三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六·脱脱

        何灌 李熙靖 王云 谭世勣 梅执礼 程振 刘延庆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虽数试其材,而常沮抑之,不假借。久乃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盗苏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八·焦竑

      詹事府一(掌府事尚書 掌府事侍郎 詹事 少詹事)   ◆掌府事尚書   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贈太子太保謚文??谷白公鉞墓誌銘(李東陽)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贈太子

  • 卷第二百九·胡三省

    唐纪二十五〔起着雍涒滩(戊申),尽上章阉茂(庚戌)七月,凡二年有奇。〕《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龙二年〔(戊申、七○八)〕1春,二月,庚寅,〔【严:「寅」改「辰」。】宫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云起,上令图以示百官。韦巨源请布

  • 六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明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六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明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

  • 李平传·魏收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彭城王李嶷的长子。少年即有大度。等到长大,涉猎群书,喜好《礼》、《易》,很有文才。太和初年,朝廷拜授其为通直散骑侍郎,高祖待他的礼节相当厚重。李平频历大丧,居丧以孝称。后来以例降爵为彭城公。拜授太

  • 郑世翼传·刘昫

    郑世翼,郑州荥阳县人,世代为望族。祖父郑敬德,为北周仪同大将军。父亲郑机,曾任司武中士。世翼二十岁即有盛名,武德年间,历任万年县丞、扬州录事参军。多次因言辞忤逆与人不和,被人称为轻薄。当时崔信明自以为文章独步天下,多

  • 李日方传·脱脱

    李日方字明远,深州饶阳人。其父李超,任后晋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叔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以李日方为后人,蒙荫补斋郎,选任太子校书。后汉乾..年间考中进士,任秘书郎。宰相冯道荐引他,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任右拾遗、集

  • 卷一百五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四 朱批葛森奏摺 雍正五年六月初七日江安粮道【臣】葛森谨 奏窃【臣】至愚极陋荷蒙 皇上天恩逾格超擢 简任粮道感沐 洪仁夙夜冰兢惟有矢忠矢愼勉竭驽骀仰报圣恩於万一【臣】自本年四

  • 仲夏纪第五·吕不韦

    仲夏一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

  • 卷五十五·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五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五十五四方蕙田案四方之祭见于经传者不一祭法四坎坛祭四方此祭之坛也曲礼天子祭四方诸侯方祀有兼祭専祭之不同此祭之等也大司马仲秋祀祊则治兵有祭月令季秋祭禽则田

  • 卷十一·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一   明 傅逊 撰晋曲沃簒晋隐公五年春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夏六月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曲沃晋别封成

  • 卷十八·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八宋 魏了翁 撰大射仪三三耦卒射公与卿大夫将射三耦卒射賔降取弓矢于堂西 释曰自此尽共而俟论第二畨射三耦讫次公卿大夫之事但此賔先降取弓矢即升堂者以其不敢与君并俟告故下云司射告射于

  • 第四 抵巇 1·王诩

    【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①。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②也。巇者,罅也。罅③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眹④,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七〈此卷首悔衆教罪之餘〉·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行遍住者見有客苾芻來不爲告白.其事如何。佛言.若有客來 應須告白。時彼苾芻見有客來未解衣鉢遂便前作白言.具夀我苾芻某甲故泄精犯 僧伽伐尸沙罪如前廣說餘爾許日在

  • 波罗探案集·阿加莎·克里斯蒂

    波罗探案集【Poirot Investigates】又译作:首相绑架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3年发表了一系列以波洛和黑斯廷斯为主角的短篇故事,连载于英国《The Sketch》杂志,次年选编了14篇,集结成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首相绑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