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 徙居云州

二十三日,同知坐堂上,引帝至堂下,再拜宣诏曰: 

赵佶父子朝廷恩宥免死,着令居止安肃,乃敢结连同知李奉国,意欲叛归西夏,负恩特甚。本拟诛夷,姑体上天好生之德,免其诛戮,更令往云州居住,听候指挥。仍仰安肃军押送前去。 

读毕,同知命役吏引帝再拜谢恩。帝哽咽不能言,同知怒喝曰:「尚敢如此耶!你前日要杀我,我今日如何放得你过?」命左右挞帝胸,坐之于地,以柳条鞭五十余下。帝涕泪如雨,咬牙痛绝,久而复苏,立命扭锁就道。至晚,出安肃门,宿野亭中。时当盛暑,帝鞭伤处皆烂成疮,卧亭中地下,痛楚呼号,不能起坐。夜深月上,始得些少粗饭,凉水一瓯,三人分食之。太上亦因暑热困殆饥饿成疾。监押人取青草皮树枝布地下,令帝后卧于上云:「不为地气所侵,可免湿病也。」 

二十四日至月终,在途遭大风雨,疾病连绵,悲苦情状,不能备录。数日方达云州,拜同知于庭下,命左右引帝于圜土内,外有兵护守。三人衣带尽皆搜去,盖防其自缢也。日惟一食。在其中居处,几及两月。时秋月方明,约略中秋时候,圜土中事不复知,故不备书也。 

至八月十七日,有人言曰:「北国皇帝赦汝罪,令汝再还燕京,可出谢恩。」二帝出圜,望北拜谢讫。随有绿衣吏引帝复入一小室中,如前日囚闭之所,日间饭一木器,浆一木瓶。时天气渐凉,帝后日食冷水饭,腹中作痛成痢。自此后居是室将及半月余,帝后受祸已及半年,置之无可奈何,亦不愁苦。但衣裳经夏糜烂,不可御寒。监押中有慈良者,或遗以故衣,略得补缀摭盖。 

十月朔日,将至五更,忽闻金鼓声震天,人声鼎沸,乃同知押下将校有千户三人作乱。囚同知,夺其妻,遂共杀同知一家六十余口,复及市中百姓六七百家,至日中方定。其千户三人者,皆下马至帝居小室前,携衣服数件,自牖中授帝曰:「弃尔弃尔,我三人今归西夏去。汝国中康王做官家半载矣,慎勉之!将来必有归国之期,切当自爱也。所有监押者二十余人,我已杀之。我不能久留。」复赠帝干粮数器,各上马去。是夕,城中终夜自乱,随有千户执为乱者数十人斩于市,乃止。经三两日,别军始到城中,方定。先是监押中有阿计替者,相从半年,全得其护□之力。或谓太上曰:「阿计替被前日反者所杀,刻虽城中定乱,汝父子不复得出此门,奈何?」言未已,阿计替自外至曰:「且幸无事。」帝问其不死之由,曰:「我于死人堆中潜伏两日两夜,由是得脱。」此后阿计替仍复监视二帝。外来者千余人,盖同知官兵也。 

或一日,阿计替引帝至庭下,有紫衣番人上坐,呼帝曰:「识我否?」帝曰:「不识。」番人曰:「语汝,吾盖天大王也,乃四太子之伯父。」良久,于屏后呼一妇人出,帝熟视之,乃韦妃也。太上见之,低头不敢仰视。有顷,呼左右赐二帝及太后酒曰:「我看此夫人面上。」盖因韦妃为彼留作妻室也。酒罢,为监者曰:「善护之!」仍引入前室。自后得稍宽拘执,饮食略备,一冬衣服,差可御寒。 

天辅十一年正月朔日,金国例以是日□放禁囚,虽死罪亦得暂出。时阿计替引帝外行,散观纵步,但不许出门庭耳。帝视玩间,有一褐衣婢,口称韦夫人遣来,手持盒子,且云:「夫人传语十一官人八官人且忍耐。」遂密语曰:「闻知九哥即位了,恐早晚有归期也。」其婢遂将盒中物置帝衣袂中,奔驰而去;视其物,乃枣面油煎大饼。阿许替乃佯言:「是何奴婢,将物送与他人,速藏之!」乃引帝入室中,密问曰:「适微闻婢云:九哥即位,即何人也?」帝曰:「九哥即康王,我之亲弟。韦夫人康王生母,故相报也。」阿计替复问:「十一官人是谁?」帝曰:「我父行十一,我行第八也。」遂将其物与阿计替,并新到监者二十余人分食之。至晚,不复出。 

初三日,金国例以是日为放偷日,一切什物器皿,虽妇人珍宝,为人窃去,官法不禁。当家惟各自谨守,盗至则笑而遣之,他日则不然。是日有黄衣者数人,各将余食七八器,将五器为监者曰:「食之。」将三器入室中为帝曰:「食之。」视其物乃饘糜,以肉米合煎而成。帝与太上太后食不尽者,亦与监者持去。帝问阿计替曰:「此食何来?」答曰:「此地风俗,无他善事,惟设粥以饲禁囚者,与斋僧同功,故今日有人设此粥也。」帝又问:「是谁家?」阿计替曰:「此亦是韦夫人家也。」自是帝后三人,因韦夫人与盖天大王在彼,阴受其福。 

十四日夜,亦放灯。十五日,街市张灯,无音乐,但闻金鼓喧天,彻晓而止。胡妇胡女携手酒肆中,遇合意者,即谐合而归。官长夫男父母皆不禁,与放偷略同。 

二十一日,阿计替为帝曰:「今月二十九日,乃北国皇帝圣诞作宴,此处同知宴罢,即赴燕京去也。」北国定例,先期十日赐宴,宴罢,近郡皆上燕京上寿。是夜将阑,阿计替引向日送饼婢至帝前曰:「夫人传语十一哥,我二三日间往燕京去也。去后来与不来,尚未可定,且保重将息。」言未毕,即回顾趋去。其它监者已觉,争问其实,阿计替笑之曰:「汝不闻,乃同知所指挥来者,曷问其实?」挥之使退,乃不复问。是夕,帝与太上太后三人,闻韦夫人将去,俱有惨色。 

二十三日,闻韦夫人同盖天大王统领人马前去,止留下千户五人。内一主守啜奚兀领人从三十余,手中各持敢棒至帝前曰:「盖天大王并韦夫人和你父子二人,煞有公事。似你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间探知盖天大王不再来此,共你契勘这场公事。」呼监者二十余人戒之曰:「防固不得少懈!」自此复被拘执如前,阿计替亦不敢劝解。 

二十八日,阿计替曰:「闻之二太子已下四川,建康为四太子打破,康王南徙浙江,其势恐亦不久。」帝与太上闻之,吁叹良久,且曰:「若九哥事无成,我父子终无南还之日矣!」一时泣下如雨。俄有持酒食者至曰:「金国皇帝圣诞,赐来酒肉。」帝略尝而却之。 

二月初一日,有探骑至府报啜奚兀曰:「盖天大王已差往关西,交点五路财款,别遣兀西哺途来此作同知也。」 

初二日,有皂隶持文书至二帝前曰:「今新同知到来,要你文字,须便供写。」帝曰:「如何写?」吏叱之曰:「速写!」极口诋詈,又不言所以。帝不得已,乃书现在之案款曰:「近封昏德公赵某,男某,妻某氏,年若干岁,谨状」云云,番隶乃持去。 

初十日,新同知到云州,引二帝至庭下,所问语言,皆不能辨,咄咄十余句毕,约以仍命引去之意。少刻,有褐衣者同阿计替入,谓二帝曰:「今日所到新同知名兀西哺途,系兀途右之儿。其父从四太子征江南,被刘三相公捉去斩首,故今仇恨于你,要将你三人窘辱泄愤。」至晚,移二帝及后于小室内,卑湿不可居处,相对而泣曰:「我等今番死也。」阿计替曰:「兀西哺途今差我往燕京下文字,须三十日方还,二官人且耐烦宁心。我到燕京,自当与官人探问南朝信息,来相报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 循吏·李延寿
  卷六十七·列传第五·脱脱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八·徐乾学
  卷十七史十三·何良俊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不嫁主义·李定夷
  唐史论断卷中·孙甫
  卷四·汪越
  卷六·杨大雅
  卷一百五十·佚名
  卷一百二十七·雍正
  ●卷之一·吕坤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七·彭定求

        卷507_1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蒋防   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圣情容解印,帝里许悬车。   已去龙楼籍,犹分御廪储。风泉输耳目,松竹助玄虚。   调护心常在,山林意有馀。应嗤紫芝客,远就白云居。   卷507

  • 古诗镜卷七·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七 明 陆时雍 编 魏第四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司空记室瑀之子容貌瓌杰志气宏放初辟太尉掾进散骑常侍大将军司马昭欲为其子炎求婚籍乃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後引为从事中郎籍闻步兵厨多美酒遂

  • 卷三百二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四十八 王燧 送别 绿水灔汀洲风起江南秋烟波有孤客关河生远愁远愁那足说惜此芳华歇日暮淡忘归苹花怅难撷 修竹美人图 兰膏香腻盘云緑愁鎻春山黛痕蹙

  • 天台前集巻中·李庚

    宋 林师蒧 编游天台山 张 祜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羣峰日来朝累累孙氏祖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傍洞窟神僊中巗宅龙虎名从干取象位与坤作辅鸾鹤自相羣前人空若瞽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视听出尘埃处髙心渐苦才登招手石

  • 六娘对月·佚名

    (旦上)【似娘儿】记得刀别伊.片时间对面千里。临行言语呾未尽,懊恨冤家,掠人恩爱,一旦分离。君今在东,妾在西,百年姻缘隔天涯;时光倏忽容易过,春去无久秋又来。银河淡淡过天长,隔断牛郎共织女。自君别后无消息,一天星月照二方。【

  • 卷一百二十八·志第八十一·乐三·脱脱

        ◎乐三   元丰三年五月,诏秘书监致仕刘几赴详定所议乐,以礼部侍郎致仕范镇与几参考得失。而几亦请命杨杰同议,且请如景祐故事,择人修制大乐。诏可。   初,言大乐七失:一曰歌不永言,声不依永,律不和声。盖

  • 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张廷玉

        俞大猷 戚继光 刘显 李锡 张元勋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受《易》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又闻赵本学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复从受其业。尝谓兵法之数起五,犹一人之身有五体,虽将百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万历二年七月癸酉朔上享 太庙○升山西佥事随府为山东副使○户部覆南京户部尚书傅颐题南京二总运军行粮改于水次兑给诚为两便但数多寡该部无从稽考至耗米席驴脚等项俱系正额正米既兑给军旗前项俱无下落亏损甚多合行漕

  • 卷十四 职官志二·黄遵宪

    维新以来,设官分职废置纷纭,若各官省所隶之局,因革损益随时变更,尤不可胜载。今专就明治十四年冬现有之官分条胪举,其仿照西法、为旧制所无者特加详焉。太政官孝德帝时始置左、右大臣,寻设八省百官,以规樵唐制。天智登极始置

  • 祖莹传·李延寿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地人。他八岁那年能读《诗经》和《书经》,十二岁为中书学生,终日沉湎书中。父母怕他累出病来,常禁止他读书却又不能成功。他经常在灰烬中偷偷地隐藏火种,赶走书僮和仆人,等到父母睡熟后,再举火读书。他用衣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 洪武六年五月壬寅朔。 以北平之博野、高阳、定兴、新城四县隶保定府。 礼部尚书牛谅奏定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诸神祈报,告祭神位,春、秋祈报,凡一十五坛,中太岁、风云雷

  • 周书·君牙·佚名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

  • 诗经稗疏卷一·王夫之

    汉阳王夫之撰周南周南召南,郑氏诗谱曰雍梁荆扬徐豫之人咸被文王之徳而从之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之邑六州者得二公之徳教尤纯故独录其诗属之太师分而国之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

  • 卷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十二祈父之什二之四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赋也祈与圻通圻父司马也书曰圻父薄违是也爪牙守衞之军虎贲之属也转移恤忧也朱子曰军士怨于久役故呼祈父而告之曰予乃王之爪牙汝何转我

  • 五祖演禅师·惠洪

    禅师讳法演。绵州巴西邓氏。少落发受具。预城都讲席。习百法唯识论。窥其奥置之曰。胶柱安能鼓瑟乎。即行游方所至。无足当其意者。抵浮山谒远录公。久之无所发明。远曰。吾老矣。白云端炉鞴。不可失也。演唯诺径造。

  • 大庄严法门经卷上·佚名

    (亦名文殊师利神通力经亦名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大菩萨众八千人俱。尔时王舍城中。有淫女。女名胜金色光明德。彼女宿世善根因

  • 卷第十八·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八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大历五年。大广智三藏不空示疾。诫门人曰。普贤行愿出无边法门。汝等勤而行之。宜观菩提心本尊大印直诠阿字。了法无生证大觉身。又命弟子赵迁执笔授所撰涅盘

  • 八卦拳学·孙福全

    孙禄堂编著。出版时间不详。《自序》日期为1916年11月。全书共分二十三章。其中第六至第十七章图解说明了八卦掌起势、单换掌、双换掌、狮子掌、返身掌、顺势掌、队掌、平托掌、背身掌、风轮掌、抱掌等基本掌法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