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奖励

毕业奖励皖省自奉明诏兴学,各项学堂次第筹办,未成者实力进行,已成者亦有毕业。援章请奖,或准或驳,一以年限程度为衡。至慨捐巨资赞助办学,或独立开办一所,定章均予奖励,以昭激励。各属捐款助学,时有所闻,至有出自妇女者,抑亦难能可贵矣。兹将奖励分二类:一毕业奖励,一捐资奖励。诠次成案列下。

安徽公学学生毕业请奖成案该堂先在湖南开办,于光绪三十年正月开学,年底迁回芜湖。当开办时,尚未奉到奏章,原定三年毕业。甲班扣至三十三年上学期止,乙班扣至三十三年下学期止,均共七学期。经该堂以原定三年毕业为言,并申明虽与中学堂章程五年毕业不符,惟京师医学馆及山东高等学堂均止三年毕业,禀请变通办理。经提学使沈曾植先后派员会考,上学期甲班毕业,计得最优等徐世藻等十一名,优等董家瑞等五名,合共十六名。下学期乙班毕业计得最优等王燮等二十六名,优等张其猷等十二名,合共三十八名。并先将甲班毕业生详请核咨,照章给奖。嗣奉部复以中学堂须五年毕业方能请奖。山东高等学堂正斋及河南、福建、广东、江苏等省高等学堂开办均在定章以前,且肄业已满四年,故酌量变通给奖。该公学开办系在定章以后,且开办仅及三年,未可援为比例。现在毕业学生无论在湘招考,抑系在芜招考,年限均有不足,所请给与中学堂奖励之处碍难照准。惟该公学学生既已毕业,应准升入高等学堂,以资奖励。嗣据该公学造具乙班毕业生姓名、分数册,禀请详咨立案。复经学部以该公学甲班毕业业已准其升学,此次乙班毕业如果年限程度悉与甲班符合,应准援案办理。惟未据声叙该学生等何时入学,应由提学使查明报部。但此后各班应俟五年期满,方准毕业,不得再援甲班成案办理,以归划一。

光绪三十三年桐城中学堂学生毕业请奖成案该堂先在省城开办,二十九年二月开学,三十年移回县治。除陆续派往东洋二十名外,所有在堂之甲班学生扣至三十三年终止,五年毕业。经该县详奉提学使沈曾植派员会考,计得最优等汪仁刚等三名,优等吴学熙等十一名,中等张智与等七名,下等陆蓉等二名,合共二十三名。由该委员以第一、第二两期(科学)[学科]不合,程度欠缺,请照高等小学堂定章给奖,禀奉转详咨部嗣准。部复以该学堂讲授既非高等小学课程,若改照高等小学给奖,遽办毕业,升入高等学堂,程度既有未合;升入中学,教授又多窒碍,所请照高等小学给奖,碍难照准。应由提学使转饬该堂监督,照中学堂学科程度切实考核,预计期限,补习所缺,俟限期届满之时,由提学使派员认真考试,如果确合中学第五年程度,准照中学呈请给奖升学,以宏作育。

光绪三十三年怀宁中学堂毕业请奖成案该堂于二十八年开办,本为高等小学,三十年改为中学堂。嗣以各学生在堂日久,中学虽未能毕业,而程度实较高等小学为优。由该堂禀,经该县具详请将甲班学生于三十三年下学期作为高等小学毕业,以示鼓励。详奉提学使沈曾植派员会考,计得最优等王箴等二名,优等冯竞环等二名,中等王炳纯等六名,下等周兆熊一名,合共十一名。请照高等小学堂定章给奖。经提学使转详咨部,嗣奉部复,以该堂此次毕业,实恐中学程度难副,足见平日办理一切未能尽照定章,奖励一节何能强为迁就,应饬该堂仍照中学认真经理,并由提学使查明学生程度,酌展期限,补习所缺。届期该堂学生果与毕业程度相符,自应照中学堂奖励章程核奖,以资鼓励。

光绪三十四年怀宁县育正小学堂毕业请奖成案该堂于三十年开办,第一年级学生已陆续考入他项学堂。其第二年级学生扣至三十四年下学期止,四年毕业,由该堂禀经提学使吴同甲转详咨部,嗣奉部复,以该学生等年限程度尚属相符,准以考列最优等之杨琳等二名作为廪生,优等潘孟佳等二名作为增生,中等钱兆瀛等四名作为附[生]。

光绪三十四年寿州私立阜财小学堂毕业请奖成案该堂于二十九年五月开办,扣至三十四年上学期,上合共六年。第一届学生于三十二年五月毕业,未经请奖。三十四年六月第二届学生毕业,由该州照章会考,禀经提学使吴同甲转详咨部。嗣奉部复,以该堂年限已满,考列最优等之薛卓斌、孙多兴二名应准作为廪生,考列优等之李炎芳、孙方阆、赵崇义、孙鹏方、李孔云等应准作为增生,考列中等之孙兴方、倪文藻、孙方鹏、吴国桢、胡万纪、邹汉方、孙方、李福等八名应准作为附生。考列下等之金家森、陆培善、姚景襄、邹殿然、魏家垣、方镜涵等六名应准作为佾生。此外考列优等之孙品方、李发森、孙善谋、孙裕等四名,考列中等之方焕彤一名,仅有四学期分数。又考列中等[之]孙惠芳、薛卓淮、裴熊祥等三名,考列下等之孙方怡一名,均仅有三学期分数,年限未满,无庸给奖,以符定章。

光绪三十四年寿州公学学生毕业请奖成案该堂于三十二年二月开办,至三十四年六月经该州以寿州公学本为中学地步,所招各生入学时即授以高等小学第三年之程度,现在补习各科完竣,业已照章考试,填给毕业凭单。该学生等成绩颇优,请照高等小学堂奖励章程给奖。禀经提学使吴同甲转详咨部,嗣奉部复,以高等小学四年毕业,须年限、程度均合方准给奖。该堂学生肄业仅历三学期,核与定章年限不符,所请给予奖励之处,碍难照准。

捐资奖励

光绪三十一年霍邱县监生刘瑞沄捐助学堂经费奖给匾额成案据该县详:霍邱小学堂常年经费不敷甚巨,监生刘瑞捐助库平纹银八百两,以充经费,可否准予奖励,以昭激励。经巡抚诚勋批示:以该监生捐助学堂经费洵属好义急公,惟捐银不及千两,核与奏奖之例不符,应由本部院奖给"见义勇为"四字匾额,以示奖励。

光绪三十一年涡阳县绅士马玉昆等捐助学堂巨款移奖子弟成案据该县详:该地方瘠苦,学堂经费筹措綦难,邑绅直隶提督马玉昆仰体时艰,捐助湘平银一万两,又河南试用县丞刘鸿庆捐助湘平银一千两,均充学堂经费,以资开办,详请核明奏奖。由藩司转详具奏,请将该提督马玉昆之孙马朝梁由俊秀奖给监生,以郎中不论双单月分部行走,以昭激励。奉旨:"着照所请。"

光绪三十一年庐江县民妇孙章氏捐助学堂经费奏请旌奖成案据三江师范肄业生附贡生孙道东禀:故妇孙章氏旧有奁田五百零七亩,坐落大孟庄、孙家塘、大堰等处,由生执业。该故妇热心兴学,临危时禀商伊母,谆属将妆奁田产捐助庐江县学堂。经费禀请验收,契据发入学堂执业。经该县估,值银四千两,每年租谷三百余石。详由提学使转详具奏,请将该故妇孙章氏准其建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以昭激劝。奉旨:"着照所请。"

光绪三十二年寿州绅士龙殿扬捐助学堂巨款移奖子弟成案据该州详:在籍绅士、前曹州镇总兵龙殿扬因叠奉谕旨,兴办学堂需款浩繁,而地方瘠苦,筹措维艰,情愿捐助一万两以资开办。业已扫数解足,发交学堂济用,并据声称不敢仰题奖叙。惟绅董公议,未便听其湮没,详由学务处藩臬两司会详请奏,经巡抚诚勋以该镇龙殿扬慨捐巨款,以充学费,洵属好义急公。该镇前曾屡立战功,于新操亦甚讲求,其才尚堪任事,恳恩俯准存记,量予擢用等情具奏。奉旨:"户部议奏。钦此。"嗣经户部奏复,凡奉旨交军机处存记者均系出自特恩,今钦奉朱批交部议奏。臣部惟有按照定章核奖。议照现办五成章程奖给衔封等项,抑或移奖子弟,应俟声明到日再行核办。奉旨:"依议。钦此。"嗣据该镇龙殿扬援照涡阳县绅马玉昆移奖其孙一案,以郎中不论双单月分部行走。由藩司核明,援案转详具奏,奉旨:"着照所请。该部知道。"

光绪三十二年桐城县职妇廉吴氏捐办鞠隐小学堂奏请旌奖成案据廉吴氏禀:伊父已故郓城县知县吴康,历任山东知县,所至恤民兴学,曾于桐城原籍薄置田产,无嗣,病故。伊母张氏,承先父遗志,时以兴学为念,未观厥成,疾革。时以嗣孙殇亡,无庸再嗣,所有田产除捐入祠堂及周给族人外,所余住宅及唐钱庄、戴庄田产约值银一万两,尽数捐入学堂,即以所居住宅鞠隐山庄改为鞠隐小学堂,以庄田岁入为经费。并声明田产均系伊父自行置买,并无祖遗房族争产违碍情事。当经两江总督札饬学务处饬县查明契据,并取房族切结,核议具详会奏。嗣吴氏族人觊觎嗣产,禀请权开族学,复经驳饬该县讯明究办。旋据该县讯,系盗名捏禀取结,具详,销案。并据亲房吴汝缙禀,为立继不分田产,仍尊遗命捐办学堂,由官另择正绅妥为经理,不得混为族学。由前学务处具详会奏请旨,饬部颁给"鞠隐小学堂"匾额一方,并将廉吴氏等旌奖,以昭激劝。奉旨:"着照所请。钦此。"钦遵到部由学部撰写"伏经遗范"四字匾额,礼部议准给予"乐善好施"字样,准其自行建坊,先后咨行,到皖转饬该堂遵照。

光绪三十三年涡阳县绅士马玉昆偕其子马廉德捐助学堂经费请奖成案据该县详:该县高等小学堂经费支绌,幸直隶提督马玉昆偕其子马廉德,体念时艰,慨捐银一万两,发典生息,颇可持久。查湖北江夏县绅士高文滨、刘准,山东临清州绅士孙毓玑等,先后捐助学堂经费,均经奏奉谕旨,各予奖叙在案。提督马玉昆偕其子马廉德慨捐巨款,事同一律,由县造册,径详具奏,请将其子监生马廉德由监生奖给郎中,以昭激劝。奉旨:"户部议奏。钦此。"嗣经户部议复:以湖北、山东各案均系奉特旨允准,今直隶提督马玉昆报效学堂,经费移给其子马廉德,请奖郎中,系交部议奏之件,自应按照部章核奖,议照现办五成章程移奖衔封等项,俟声明到日,再行核办。奉旨:"依议。"由部钦遵行皖。旋据该县以该提督捐银开办,系在未经奏定照五成实银核奖衔封章程以前,而银数又与马朝梁捐数相符,似应同归一律,由司核明,转详具奏,请奖其子马廉德,仍照原案奖给郎中,以资观感,奉旨:"着照所请。该部知道。"

光绪三十四年怀宁县绅士陈树涵捐办三桥陈氏私立小学堂奏请给奖成案据绅士陈树涵呈称:职先代五世,俱列胶庠,以教育人材为己任。故父廪生崧生,平日尽心授读,每以贫苦子弟未能广施教育为憾。故母杨氏,尝勗职以他年成立,必设义学。临终之日,犹谆谆以此为属。兹敬承遗命,将怀宁县三桥街下购买屋址改建学堂,招取学生六十余名,呈请照章立案。经提学使以该绅独力倡办三桥小学,饬县查造捐银清册,合计所捐银两及房屋、田场等项共二万三千余两,与奏明给奖之例相符,由提学使转详具奏,恳恩饬部照章核奖,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嗣经度支部奏复:以报效学堂经费,前经奏准核照五成实银核给衔封。今该绅陈树涵独力创办学堂,自应照章核给。惟愿得何项奖叙,抑或移奖子弟,原奏未据声明,俟声明到日再行核办。奉旨:"依议。"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张廷玉
  卷一·孔克齐
  ●卷十五·徐锡麟
  卷二上·朱熹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卷之九百七十·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一四九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拟缮写《石渠宝笈》人员名单进呈片(附名单一)·佚名
  卷三十七·傅恒
  读史记十表卷二·汪越
  三国史记卷第六。·金富轼
  眭夸传·魏收
  张孔孙传·宋濂
  中山君飨都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七 郭厪 登石室山 夙昔志幽寻闲来即登历天淸海上秋木落林间夕琴樽集华缨歌吟坐台石醉归覔前途暝岩起寒色 台江宴集分得料字 沧洲趣不常靑云竟谁料緑

  • 水云诗钞·吴之振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皋亭慰伯颜。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 卷二百一十四·表第五·脱脱

        宰辅五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三十三·本纪第三十三·脱脱

        孝宗一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讳昚,字元永,太祖七世孙也。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譮,令譮生子偁,是为秀王。王夫人张氏梦

  • 务农第三十·吴兢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硅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

  • ●遗文·李绛

      ◎奏疏   ○论刘从谏求为留后疏   臣伏以兵机尚速,久即计生;威断贵定,疑即变起;人情未一,乃可伐谋;事势已分,则难命中。据刘悟八月十日得病,计是日便死,逗留掩匿,奏报已迟,朝廷既知,又数十日都未有处分,中外人意,共惜事机。

  • 卷二十九·吴广成

      元六年、夏天民安二年春三月,复遣首领嵬名麻胡入延议疆事。  夏国入边有三路。故事:文移至环庆者皆付延会议。时使人议画界至,辄云:“前后反覆,朝廷悔赖实多。”及令赴延安商议,又云:“延州无可断之理,本国已差

  • 卷第一百七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隋纪二〔起玄黓困敦(壬子),尽屠维协洽(己未),凡八

  • 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刘若愚

    上古之时,茹毛饮血,自燧人氏作民始烹饪,不过苟塞饥馁已耳。是以鼎铸饕餮之戒,书垂酒诰之文。然自古至今,犹有于口腹嗜好之,故起戈矛于匕箸,贻身家之大害者,不能枚举。惟赵衰以壶餐得士,顾荣以一炙感恩,权其轻重,或亦有道存焉。其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洪武十年五月戊寅朔 上谓侍臣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一主于至公故有功者虽所憎必赏有罪者虽所爱必罚赏以当功上不为德罚以当罪下不敢怨不以小嫌而妨大政不以私意而害至公庶有以服天下之心○以河南四

  • ◎梁督军之新婚趣史·吴虞公

    某某合肥人,督某省军事。值断弦续娶某氏为继室。某氏本英雌中之尤者也,结衤离之夕,即萌故态。其狮威咄咄可畏,无敢近之者。当红烛光中,送入洞房之后,新娘即效苏小妹三难新郎故智。督军大为所窘,黄昏时分,新娘饷新郎以闭门羹,督

  • 孙搴传·李百药

    孙搴,字彦举,乐安人氏。少时厉志好学,从检校御史迁为国子助教。太保崔光推荐其撰修国史,后又做过行台郎,因文才而被世人称许。由于参与过崔祖螭的反叛活动,被迫逃到王元景家中躲藏,得大赦令才出门。孙腾看在宗族的情份上向朝

  • 提要·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名物疏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诗名物疏五十五卷明冯复京撰复京字嗣宗常熟人是书因宋蔡元度诗名物疏而广之征引颇为赅博每条之未间附攷证如被之僮僮郑笺以被为髲髢集传以为编发

  • 卷十四·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十四     宋 刘敞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谷梁曰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按此实有事者以见隐公让故不书公即位尔何谓无事乎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眛谷梁曰及者内为志焉尔非也及齐高傒盟及晋处父盟

  • 准提净业卷之二·谢于教

    观行仪轨(依显密心要。准提大明。诸经特标观行。即显密双修观法也)(前专持诵。而略观行。便於流通。此专观行。而兼持诵。切於修证。或公务忙迫。不能全依观行次第。於中随人节取用之亦可)。准提大明经云。若有在家出

  • 第四品·佚名

    第一章 家住阿罗汉论今名家住阿罗汉论。此处,见彼贵族子耶舍等住于家住之姿相得阿罗汉,而有“家住阿罗汉”之邪执,乃北道派。一(自)有家住阿罗汉耶?(他)然。(自)阿罗汉有家住之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

  • 鲸背吟集·宋无

    诗别集。元宋无著。一卷。卷首有作者至元二十八年(1291)自序。所收三十三首七言绝句,皆至元二十八年从事征东幕府浮于海上所作,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卷末有自跋云:“子弟录

  • 慈氏菩萨陀罗尼·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