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亿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杨亿(974—1020)字大年,浦城(今属福建)人,少有才名。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992),赐进士及第,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文。《宋史》、《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有传。相传其为文风格雄健,才思敏捷,对客谈笑,挥毫不辍。性耿介,尚名节。与刘筠、钱惟演等时相唱和,为“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著有《武夷新集》二十卷、《杨文公谈苑》。词存《少年游》一首,见《梅苑》卷一○。

●少年游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杨亿词作鉴赏

此为咏梅之作。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作者别有怀抱的人生感慨。词中借景言情,即景发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空朦柔美的意境。

上片起首三句,点明地点江南,时令为严冬,刻划出风雪肃杀中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三句,开始直接写梅花。“翠岭”,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迢递寄归人”,暗用南朝宋人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下片具体描绘梅的“芳艳”,并风雨摧残的物象中寄托词人的惆怅和伤感,达到托物抒怀、借景言情的目的。“寿阳妆罢”,用寿阳公主梅落额上的典故。据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云: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经睡含章殿的檐下,梅花落到她的额上,成五出之花,怎么拂拭也留着花的印痕,宫中争相摹仿,于是有所谓梅花妆。“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寄托了词人的升沉之感,芳菲缠绵之中,具沉郁顿挫之致。词人这里用一个“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又用了“等闲”两字来表达其遭到摧残的“平白无故”。“更忍向、笛中闻”,是以情语作结,辞锯远,真味无穷,化用了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的诗意。李白借笛中有《梅花落》的曲调,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段,写出当时冷落的心境,苍凉的景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而词人则是风雨纷纷的现实中,感到名花零落的悲哀,悠扬的笛声中,不忍听到《梅花落》的曲调,表明自己为梅花受风雨摧残而伤感,情致极为凄婉。总之,全词借物言情,营造出若即若离、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猜你喜欢
  赌棋山庄词话卷三·谢章铤
  第三十一出·李开先
  第十三出至第二十四出·佚名
  刘敏中·隋树森
  卷下·叶炜
  楚辞集注卷第六·朱熹
  文选顔鲍谢诗评卷四·方回
  序·黄昇
  巻九·刘履
  卷二·陈起
  第六歌 姐勒窗下洗衣裳·刘半农
  卷二百八十·曹学佺
  卷八十二·陈焯
  卷七十五·陈廷敬
  卷四百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方夔

    富山遗藁淳安方先生一夔公所着诗也先生生宋元间天资颖悟志学恳笃尝从游潜斋何先生究心义理之学仕既勿显因退而筑室富山之麓授徒讲学学者称之曰富山先生今所遗诗多五七言古体纡徐浑厚弗事雕琢要其学有源委然亦足以观先

  • 耿弇列传第九·范晔

    耿弇 弟国 国子秉 秉弟夔 国弟子恭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巨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亻及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

  • 秦序·黄以周

      李文简《续通鉴长编》,今《四库》所辑本有五百二十卷之多。然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事额多放失,而徽、钦两朝则尽阙如,恐《永乐大典》外,无书可资补辑。惟杨仲良《纪事本末》一书,悉录李氏原文,而存十之二三。惜此书宋椠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冬十月己巳朔大理少卿杨揆言臣检准大理寺一司敕诸刑名疑虑及情法不称并奏裁事若重密仍许上殿望自今后遇本寺有重密公事许依前件条制乞上殿奏陈从之 右朝议大夫知明州王俣试尚书户部侍郎庚

  • 第二十一章荆公之文学(上)·梁启超

    文后世于荆公之政术学术,纷纷集矢,独于其文学,犹知尊之。固由文学之为物,与人无争,抑亦道难知而艺易见也。顾即以文学论,则荆公于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中,固已占最高之位置矣。吴草庐(澄)临川王文公集序云:“唐之文能变八代之

  • 清波杂志卷四·周煇

    宋 周煇 撰借书一欷还书一欷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唐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矣然煇手抄书

  • 一三五一 谕内阁着江浙督抚等谆饬所属俟全书排架后许士子到阁抄阅·佚名

    一三五一 谕内阁着江浙督抚等谆饬所属俟全书排架后许士子到阁抄阅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书荟萃古今载籍,至为美备。不特内府珍藏,藉资乙览,亦欲以流传广播,沾溉艺林。前因卷

  • 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金毓黻

    唐宋以来,设馆官修诸史,具如上章所述,而私家所修诸史,亦宜以次述之。然往代官修、私修之史,非有犁然可分之界限,例如沈约《宋书》、姚思廉《梁》、《陈》二书、李百药《北齐书》,虽奉时君之命,名为官修,实为自创义例,成于一手,无

  • 卷二十五·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五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丧服第十一之四缌麻三月者注曰缌麻布衰裳而麻绖带也不言衰绖略轻服省文疏曰此章五服之内轻之极者故以缌如丝者为衰裳又以澡治莩垢之

  • 颜氏學記·戴望

    望年十四,于敝簏得先五世祖又曾公所藏颜先生书,上题识云:&ldquo;康熙戊寅某月日在桐乡,李子刚主所赠也。&rdquo;望读而好之,顾亟欲闻颜李本末。出其书,询诸吾友程贞履正。履正则取毗陵恽氏所撰《李先生状》示予,又得见王昆绳

  • 愚闇品第十三·佚名

    昔佛在舍卫国。时城中有婆罗门。年向八十财富无数。为人顽闇慳贪难化。不识道德不计无常。更作好舍。前庌後堂凉台暖室。东西厢庑数十梁间。唯後堂前拒阳未讫。时婆罗门恒自经营指授众事。佛以道眼见此老翁命不终日当

  • 分别功德论卷第一·佚名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建初偈所说曰。迦叶思惟正法本者。谓思惟经法言教甚多。何以知之。迦叶即以比较明其多少。较法从十驴始。云十驴力不如一凡骆驼力。十凡骆驼力不如一凡象力。十凡象不如一细脚象力。十细脚象不如

  • 解深密经卷第五·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请问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等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若于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名如来法身

  • 贤劫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诸度无极品第六  尔时喜王菩萨。燕坐七日无他异念。七日已后试自思惟。从燕坐起往诣高座。稽首礼佛及谒一切。现诸化佛并众菩萨。则往佛前叉手礼座。于时世尊寂然庠序。从三昧起普观众会。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九·圆晖

      从此第二。明能依功德。就中六。一明四无量。二明八解脱。三明八胜处。四明十遍处。五明得依身。六明起定缘。且第一明四无量者。论云。如是已说所依止定。当辨依定所生功德。诸功德中。先辨无量。颂曰。  无量

  • 卷第八·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八  蓝谷沙门慧详撰诵持第六之三&middot;唐蓝田山悟真寺释慧超(善思附)&middot;唐蒙阳长韦仲圭&middot;唐左监门校尉李山龙&middot;唐伯济国释慧显&middot;唐隐居释法智&middot;唐雍州高逸释遗俗&mid

  • 竹间十日话·郭柏苍

    《竹间十日话》,清郭柏苍辑,光绪丙戌十二年(1886)刊行,计6卷。书中辑录全闽历代遗闻逸事,题材广泛,可补史之阙。全书71万字。主要介绍福建省内历代的遗闻逸事,采录地方文献、乡土掌故。

  • 圣宝藏神仪轨经·佚名

    二卷,赵宋法天译。说祈祷圣宝藏神之仪轨。明求者得大富,饶益有情,及成就牟尼一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