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四

  熙宁六年、夏天赐礼盛国庆四年春二月,掠秦州。

  神宗以夏国恭顺,诏戒边吏,毋先生事。会顺宁寨蕃部逃入西界,蕃官刘绍能以兵追逐,劫夏人为质。梁乙埋怒,侦秦州无备,纵兵大掠,为都巡检刘惟吉所败。

  三月,梁乙埋驻兵天都山,谋入寇。

  乙埋闻王韶攻木征于河州,知沿边寡备,点集蕃众渡河,驻天都山及芦子川侧,约马衔山、龛谷诸族为援。已,闻韶破河州,击走木征,乃撤兵退。

  夏五月,修凉州城。

  梁氏以中国城武胜,又复河州洮西地,恐兵从西蕃入,修凉州城及旁近诸寨为守计。

  按:书“五月”,修城不时也。

  六月,遣兵犯麟、府。

  以三千骑大掠人畜而还。

  冬十一月,献马,请《大藏经》。

  梁氏遣使进马,请赎《大藏经》。神宗赐经,还其马。

  十二月,遣使如辽贡。

  与高丽使会。

  熙宁七年、夏天赐礼盛国庆五年夏四月,遣兵援西蕃,次结河川而还。

  木征居河州,为王韶击败,走投夏国,引众争复故地。梁乙埋先以七千人伏马衔山后,大队从结河川援之。韶遣兵断径路,直叩定羌城,尽破结河川族帐,讨降木征,夏兵遂还。

  五月,犯刘沟堡。

  梁乙埋伏万骑于黑山外,令部酋以千骑犯刘沟。通事舍人刘昌祚引兵二千出援,夏兵伪遁。昌祚追之,战不解。薄暮,有大酋突而前,昌祚抽矢,一发而殪,余众不敢进。

  六月,大旱。

  草木枯死,羊马无所食,监军司令于中国缘边放牧。神宗诏六路经略司:“严察汉蕃,无致侵窃。”

  秋七月,诱环庆诸边熟户来归。

  中国陕西诸路旱饥,缘边蕃汉乏食,梁乙埋遣人以财物招诱熟户,于是归者甚众。

  九月,犯麟州,败于长城坂。

  麟州据河外之冲,城中无井,其淮沙泉在城外,向欲拓城包之,而沙土善陷,每夏兵围城,城中辄忧渴死。吕公弼知太原府,用其僚邓子乔计,仿古拔轴法,去其沙,以木炭、堇土包泉筑之,城遂巩固。梁乙埋遣兵逾屈野河掠塞上,首攻麟州,不克而退。都监王文郁自府州赴援,追至长城坂,夏兵返斗,大败,尽弃所掠乃免。

  冬十二月,故都统军嵬名浪遇卒。

  浪遇废居下治,坐卧一室,日训子孙以忠义,口不言兵。至是卒,遗表以“擢用忠良,勿犯中国”为言。诸梁恶之,不以闻。

  熙宁八年、夏大安元年夏五月,诱蕃僧李芭毡降,不果。

  芭毡居黄河北,部族甚众,梁氏使人胁诱之。洮西安抚使以闻。神宗诏授三班差使、本族巡检。芭毡受职,遂不果降。

  六月,以年号署牒移熙河。

  梁乙埋遣人于通远军境上理索逃背人户及所失牛羊,中国边吏不应。梁氏令监军锡硕讹则牒熙河,称“蕃部偷劫人畜投入汉界,累索不与,请高太尉、王团练赴三岔堡与讹迪驸马会议”,尾署“大安元年”。熙河以闻,神宗以夏国久禀正朔,今妄称年号,违越生事,令延经略使移牒宥州诘问。

  按:夏自建国改元,止称境内,未有显行中国者。有之,惟曩霄告称帝及上书二事,然其时尚与中国敌,未足异也。今三世称臣,表奉正朔,乃自署年号,公牒边臣,非即骜桀之性易肆难驯之一证欤?

  寇天圣寨。

  乙埋声言攻天圣,故徘徊不即进,以误边将期会。泾原将礼宾使刘仲武谍得的期,请于泾帅。帅不信,但留一将与仲武俱。夏兵果如期至,仲武力拒,乃退。

  秋七月,请通和市。

  国中自绝市贩,财用日乏。梁氏由麟州申请,神宗令鬻铜、锡以市马,其纤缟与急须之物仍禁。

  冬十月,保泰军统军禹藏花麻以兵事入报。

  花麻尝疑边境有谋,遣酋长撒蝉等十四人入塞卖马,觇之,为德顺寨所获。知渭州蔡延庆曰:“彼疑,故来觇;若执之,是成其疑也。”估偿马直遣还。花麻心德之。王韶城武胜,常恐夏兵来争,军中一日数惊。花麻密以蕃字文报“无他”,韶因遗以金帛,使伺国中动静。是时遣弟诺尔入告:“乙埋点集人马,谋掠沿边熟户丁家等族。”神宗诏熙河经略使高遵裕优赐之。

  十一月,毁麟、府界堠。

  麟、府沿边界堠累年不加墁饰,中国边臣不牒会宥州,遽兴修治。监军司心疑,遣人推毁之,戍兵不能禁。

  十二月,遣骑劫归汉蕃族于沿边。

  初,神宗以夏国纳款,谕边臣不得招纳西界蕃族,而归汉者日众,梁氏遣骑沿路烧劫,治平寨蕃官讹节探得以闻。

  熙宁九年、夏大安二年春正月,国主始亲政,以兵犯麟、府。

  秉常时年十六,惧中国兵入界,用梁乙埋言,点集人骑,出入麟、府二州间,以示兵威。

  按:秉常亲政,首务穷兵,深信奸谋,罔知国计,异时魁柄旁落,宜其位置任人也。

  二月,属蕃温溪心请内附,不果。

  溪心,温讷支弟,同居邈川,为蕃部都巡检,向受夏国俸给。遣使熙河,请举族内附。经略使高遵裕以闻,神宗以夏主亲政之始,不许招接。已而,右厢首领耀没楚美以下三十余人乞纳土归顺,亦不受。

  三月,辽使来告哀。

  辽仁懿皇太后崩,使来告哀,并赐遗物。

  夏四月,梁乙埋使民耕绥德城生地。

  自绥德城立封堠、分疆至,外有两不耕生地永为隔界,梁乙埋使民渐侵占之。延经略司牒宥州问故,不报。

  按:斥名书“使”,归罪于乙埋也。

  五月,遣使如辽吊祭。

  辽主询夏国事宜,使者以国主亲政告。

  六月,谋取熙河,兵不果出。

  秉常以泾原民杜贵盗马,令宥州牒责。既闻宗哥首领鬼章入寇五牟谷,亦点集十二万众谋取熙河,以六万拒中国兵来路,以六万攻二州城,志在必取。已,谍者从邈川回,言中国不纳温溪心等降,兵不出。

  按:此夏人谋取熙河之始。熙河为夏人必争之地,自木征内附,无日不切鲸吞。兹以中国不纳降人,集兵而止,是犹有报德之思焉。书“不果出”,予之也。

  秋八月,环州慕家族请降。

  初,环州蕃官慕恩、慕化数立边功,中国赐赉优渥。恩等没后,族众益繁,向背不一。时有数族欲投夏国,请发人马接应。缘边首领密申衙头以闻。

  熙宁十年、夏大安三年春二月,筑讲宗城。

  秉常愚暗,未悉誓诏明文。梁乙埋劝于讲宗岭广聚材木,创筑城堡,地与环庆路相逼。经略司恐致边患,请令保安军移牒诘问。

  夏五月,梁兀乙执环庆诱降人且乌,柔远守将孙贵发兵来攻。六月,遣使入告。

  兀乙,乙埋族子,部落最盛。环庆经略使高遵裕遣蕃部且乌、兵马监押王愿潜至帐下侦事,乘间诱兀乙降。兀乙执且乌,愿走,还告柔远寨主孙贵。贵同巡检胡永德发兵临界,索且乌,纵火焚新和市。秉常遣使入告,神宗责降遵裕等有差。

  按:书“诱降”,罪环庆也。是时,夏国在顺逆之间,边臣布德意以怀柔之,庶欲逞不得耳。间使入国,计诱重臣,岂中国体乎?乃复肆兵纵火,夏不乘隙入侵,仅遣使入奏,是未失事大之礼也。据事书,其义自见。

  秋八月,庆州熟户来侵。

  庆州西谷寨与夏国连界,其熟户乘蕃族无备,入界杀夺人马。环庆经略司隐其事,反以夏人侵入汉界、射伤熟户为辞,移牒宥州诘问。

  按:顺宁寨主田言:“边事之作,未有不由熟户者。平时入西界盗孳畜人户,及夏人理索,却反称西人入汉为盗。边臣或未悉彼情,或妄希功赏,增饰事端,更致诛杀无辜,以挑边衅。”观此言,知宋室西边之祸,未可专为夏人咎也。

  附:曾布《日录》:“十月癸卯,诏麟州蕃官高世忠、李保忠各迁一官,以河东安抚使韩绛言世忠等捕杀西贼,不失期会故也。”考李氏《长编》及《夏国传》,是年,夏人未尝犯河东,《日录》不知何据。又《宋史·刘绍能传》:熙宁中,败夏人于破罗川,策功为最。是事年月亦无考。

  元丰元年、夏大安四年春三月,遣谍嵬心入边,被诛,遂执熙州蕃户兀胜以归。

  初,秉常诱边民刘勃怡作奸细,侦中国虚实,事觉被诛。已,遣蕃户嵬心入环州,匿于熟户吹宁家,声言“点兵大集,先攻环庆”,为逻者所获。经略司根究得实,又诛之。秉常怒,纵兵入熙河,执珠旺族蕃户兀胜等数人归,囚于地牢,经五日放还。

  夏四月,立熙河封堠。

  秉常遣人于熙河界内掘坑,画十字,立草封为堠,都总管孙良臣以闻,神宗令延路移牒戒约之。

  五月,获河东刺事人资允。

  资允,麟州银城寨熟户。入界侦事,获之,已而逃归。

  六月,宥州牒延路,请禁侵耕。

  麟州星最浪、木瓜铺诸处,向为中国废地,自熙宁八年后,居民颇事垦辟。夏蕃部攘之不得,指为侵耕生地,诉于监军司。监军司以闻,秉常令宥州移牒延,请禁之。

  秋八月,以兵掠延,不克。

  秋稼大稔,梁乙埋屯千骑于大会平,将取之。延都监高永能拣精骑突出,夏众惊溃,钤辖二人被获。乙埋令曰:“有能得高六宅者,赏金与身等。”永能,其族祖文丕,以绥州降者也。

  冬十月,赐时服使赵戡至,附书以谢。

  故事:受中国给赐,必遣使赍表谢。时閤门祗候赵戡押赐仲冬时服至,秉常以蕃书附之入谢,戡辄收接。神宗诏毁其书,令开封府劾戡罪。

  按:书“附书谢”,著无礼也。夏虽小邦,无礼何以立国?秉常举动轻率,后日听李清谋归宋,已见于此。

  十一月,请重定边界。

  初,宥州请中国禁麟、府耕地,神宗令边民不得违禁,而诏西人巡马亦宜悉依旧处过住。延经略使吕惠卿牒谕宥州,以马五匹易取所掳人民。宥州回牒言,请遣官与本国边臣重将苏御带分立文字,依理识认,悉毁所侵耕生地,然后将本界前后逃背捉杀人马于界首交会。神宗不许。

  十二月,河东使来议丰州耕地。

  河东丰州旧有属蕃保聚,自曩霄入寇掠,以西来、永安、保宁三寨外尽成旷土,两界久以生地互争。河东守王崇拯与首领议,以沙河为界,委官标量合耕地各三十顷,顷各有畸,于是丰州界至乃明。

  元丰二年、夏大安五年春二月,遣蕃户昌宁诈降于延,被诛。

  秉常所遣刺事人屡为中国捕诛,乃使昌宁诈为投顺,中国授以田宅,宥州佯以牒索,神宗不许。宁潜与蕃部苏呢等要结刺探边事以报,久之事露,为延经略司所诛。

  三月,获麟、府官军吕重等,寻归之。

  秉常以麟、府耕地未定,命蕃部见中国边民辄射杀之。重等巡视其地,俱被获。经略司遣人来索,始放归。

  秋七月,侵绥德城。

  秉常以中国诛昌宁,聚兵大垂坑,侵绥德城。高永能击之,走还。

  八月,掠大会平。

  梁乙埋谋自满堂川寇大会平,杀掠防田人马。夏人移都同蕃部吹凌结入报,延都监李浦率兵追逐,乙埋乃出塞。

  冬十一月,移牒河东,请交会人户。

  梁乙埋遣蕃官张灵州奴伪为汉人,入边侦事,为泾原游兵所获。乃移牒河东,言以所掳汉界诸边人马与本国被捉人马交换。经略司以闻,神宗许之。

  元丰三年、夏大安六年春正月,复行汉礼。

  秉常连次犯边,每得汉人,辄访以中国制度,心窃好之,乃下令国中悉去蕃议,复行汉礼。诸臣阿梁氏者皆言不便,梁乙埋与其叔母亦相继劝秉常,不听。

  按:此夏国废乱之由。昔程明道云:治道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事而言,救之必须变,所谓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夏之行汉礼,非变乎?然后日卒以致乱,良由秉常年少,辅之不得其人故也,岂礼阶之厉哉?

  二月,谋攻邈川。

  秉常以西蕃董毡复臣中国,受西平节度使职,遣众谋袭邈川。已,闻其城主温讷支郢成已遣阿令京款塞,乃撤兵还。阿令京,温溪心弟也。

  夏四月,遣使进奉皇太后山陵。

  使人至,已后期。神宗令先至永昭陵设祭,然后诣阙奉慰。

  秋七月,筑撒逋宗城以窥河州。

  河州界黄河之南,洮河之西,与凉州接壤。梁乙埋谋取之,集兵万人,兴筑撒逋宗城以扼要害。西兴首领禹藏结逋药、蕃部奔鞠以驿书入告,神宗命熙河经略多备兵马禁止之。

  九月,犯当川堡。

  梁乙埋以两万骑围熙河当川堡,高永能率千人赴援,猝与遇,夏众见其势弱,聚围之。永能依险结阵,且斗且却,令后骑扬尘,若援军至者。夏兵惊惧,解围。

  冬十一月,返环州田。

  夏境与环州犬牙相错,当中国秋获时,夏人必纵兵侵掠,其田多弃勿理,遂据之。知庆州俞充檄所部以时耕植,募家族山夷及叛户入西者三百为卫,又遣将张守约耀兵塞上。夏人惧,乃返其田。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脱脱
  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蔡东藩
  路史卷四十五·罗泌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第八四禀光绪二十年三月十三日一一二一七-一·佚名
  一三四五 军机大臣奏查《元朝名臣事略》人名俱经改正情形片·佚名
  王罴传·李延寿
  安定王拓跋休传·李延寿
  苏定方传·欧阳修
  马郁传·薛居正
  聂昌传·脱脱
  卷三百四十一·杨士奇
  卷三十 世宗致治·李有棠
  目录五·允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七·赵尔巽

      韩超 田兴恕 曾璧光 席宝田   韩超,字南溪,直隶昌黎人。道光十四年,副贡。二十二年,天津治海防,超诣军门献策,事平,奖叙州判。寻以府经历拣发贵州,历署三角屯州同、独山知州。独山多盗,号难治。超募勇训练,用土民为乡导,擒

  • 元统元年进士录跋·佚名

    钱大昕此元统元年进士录,录前当有读卷、监试、执事诸臣衔,今惟存监膳、供给、□造、公服数人,余皆失之。是年岁在癸酉,以十月改元,故列传或书至顺四年,其实一也。元自延佑设科,赐进士五十有六人,嗣后递有增广,无及百人之额者。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正统十二年五月辛卯朔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思达遣通事蔡让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彩弊表里等物有差○壬辰命翰林院侍讲邢宽复任宽先以剩员家居至是陈言民情数事 上命吏部召至故有是命○永兴王志<土仆>奏臣父永兴王嫡母高

  • ◎潇湘风流案·李定夷

    郑师道者,素患神经病,前在参议院,以锡箔裹鸡卵为炸弹,恐吓参议员,即其人也。在京时,与唐群英有结婚之说,唐继以其疯狂,不愿与为偶。及唐到湘,郑殊无聊,适得湖南调查盐务委员。抵湘后,即百计谋与唐结婚。唐坚拒之,又托多人与之说合

  • 向秀传·房玄龄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人。明慧有远见。年少时为山涛所了解,特别爱好老庄之学。庄周著有内外篇几十篇,历代有才之士虽有观览者,却没有人评论他的旨趣系统,向秀便为他解释义蕴,阐发奇异的旨趣,振作玄学风气,使读《庄子》的人超然

  • 李晟传·欧阳修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县人,世代凭武艺做官,但职位都不超过偏将。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他身高六尺,十八岁时,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跟随他进攻吐蕃。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王忠嗣发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六·佚名

    丙、其它(下)福德爷建置香田碑记柴头港载福祠捐建右畔护室碑记修本庙边沟路碑记重修北极殿官绅铺户各姓名碑记台郡天公坛捐题碑记普济殿重兴碑记天后宫捐题重修芳名碑记井碑台郡天公坛捐缘碑记船户公约佛祖碑记重修城隍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 辛巳,廉州府巡检王德亨上言:“家本阶州,界于西戎,有水银坑冶及青绿紫泥,愿得兵取其地,以归于朝。”上谓户部臣曰:“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帝王之深戒

  • 卷六·赵鹏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筌卷六     宋 赵鹏飞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同闵公义齐师宋师曹师次於聂北救邢齐桓公於是为仁不情而为志不广矣狄入卫齐不救卫狄不伐邢而齐救邢圣人於是盖昭见其隐而知桓公之不足为贤

  • 卷六十·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左氏传桓公传元年盟曰节音义渝羊朱切【朱毛本误未】疏自此以后不书郑人来归许田者【自监本误目】经二年宋督节疏与夷是督之君【下言字误主】会于邓疏释例以此

  • 译文 卷八 治体·朱熹

    卷八 治体8·01 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己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自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一居而志不

  • 卷第十九·佚名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九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四大犍度中缘跋渠第二四大彼四大几缘缘。四大造色几缘缘。造色彼造色几缘缘。造色四大几缘缘。四大心心法几缘缘。心心法彼心心法几缘缘。心心法四大

  •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中·灯来

    嗣法门人性统编表文昌表伏以麟趾呈祥喜家声之克振螽斯衍庆贵世德之作求烈谟拟式为显承志事每期其继述于心切切而念皇皇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纲常为先人伦首重参天赞地化育并资夫三才父干母坤生成兼统乎六子既生

  • 朝鲜史略·佚名

    撰者不详。一名 《东国史略》。明朝鲜人所记载其国治乱兴废之事。始于檀君,终于高丽恭让王王瑶。记载在新罗朴氏以前的史事比较简略,而自高丽王建以后则都编年纪载,事迹颇为详备。其中也附有史臣论断及历年图等书。今观

  • 巡边总论·魏焕

    (明)魏焕撰。本书共三卷,内容涉及明代九镇及其边墙,其中,不但记述了各镇的位置、保障、经略等情况,而且还提出了边备策略,是研究明代北部边防的重要史料。《巡边总论》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见第七十八册。

  • 道德经·老子

    一名《老子》。道家典籍。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全书共5 000余言,格言体,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故名。以“道”为其哲学之最高范畴,“道”含有万物之本原、事物变化发展之规律等含义。“道”永恒存

  • 金丹问答·萧廷芝

    问曰:“如何谓之金液还丹?” 答曰:“金液者,金水也。金为水母,母隐子胎。因有还丹之号也。前贤有曰,丹者,丹田也。液者,肺液也。以肺液还于丹田,故曰‘金液还丹。’”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佚名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