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非命上第三十五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上以说王公大人,下以驵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言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尝尚观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尝尚观于先王之书。先王之书,所以出国家、布施百姓者,宪也。先王之宪亦尝有曰“福不可请,而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所以听狱制罪者,刑也。先王之刑亦尝有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所以整设师旅、进退师徒者,誓也。先王之誓亦尝有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是故子墨子言曰:吾当未盐数,天下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者是也。今虽毋求执有命者之言,不必得,不亦可错乎。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义。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谇也。说百姓之谇者,是灭天下之人也。然则所为欲义在上者,何也?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何以知之?子墨子曰: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移则分。

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昔者文王封于岐周,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则,是以近者安其政,远者归其德。闻文王者皆起而趋之,罢不肖股肱不利者,处而愿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则吾利岂不亦犹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乡者言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吾用此知之。

是故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执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固且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是故入则不慈孝于亲戚,出则不弟长于乡里,坐处不度,出入无节,男女无辨。是故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崩叛,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执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

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以此为君则不义,为臣则不忠,为父则不慈,为子则不孝,为兄则不长,为弟则不弟。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不知曰我罢不肖,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贫。

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不知曰我罢不肖,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于《仲虺之告》曰:“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命也。于《太誓》曰:“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猜你喜欢
  宣公卷十五(起元年,尽九年)·何休
  法仪第四·墨子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李宗吾
  卷二十三·湛若水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八·胡广
  卷二·真德秀
  卷九·林岊
  第三章 纵欲则学业无成·佚名
  卷二十·王昭禹
  附录一 各本序跋·颜之推
  卷八十(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佚名
  旃陀罗引·朱棣
  卷九十·佚名
  佛说摩达国王经·佚名
  佛说转有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三·彭定求

        卷783_1 【答王无功入长安咏秋蓬见示】辛学士   托根虽异所,飘叶早相依。因风若有便,更共入云飞。   卷783_2 【哭李远】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才收北浦一竿钓,   未了西斋半局棋

  • 卷之一·王羲之

    书遗殷浩书浩杨州刺史,参综朝权,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与浩书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上之。言其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复图再举,仍遗浩书。先是安西将军谢尚为督统,败绩。知安西败丧,公私

  • 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欧阳修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

  • 表第六 方镇三·欧阳修

    表格略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焦竑

      伯一(世封伯)   ◆世封伯   誠意伯劉公基行狀(黃伯生)   興安伯徐祥世家(歸有光)   襄城伯李公隆墓誌銘(王直)   故應城伯追封翼城侯孫公巖神道碑銘(楊榮)   平江伯追封平江侯謚恭襄陳公瑄神道碑銘(楊士奇)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二一、宫中的祭祀·秦翰才

    满洲是金人之后。金人迷信鬼神,崇尚祭祀,满洲也浸染其遗俗。吾们看《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书,便可知当时祭祀的繁重。至于满洲帝国而与世推移,宫中祭祀已省便很多。不过虽说省便,还很郑重。吾们从几件礼节的记录中,可以把他

  • 蔡襄传·脱脱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去职,余靖争论救助,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退,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个人都被谴斥。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

  •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四舆地考【十六】西域【臣】等谨按西域之名始见於汉史自玉门阳关而外直抵葱岭其在天山以北为乌孙诸国地天山以南为城郭三十六国地班范二书西域传所载道里远近形势宛然大约各君其国

  • 二十九年(上)·佚名

    (丙申)二十九年大明萬曆二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辰,上在貞陵洞行宮。○上初行望闕禮。○司贍寺正黃愼馳〈二十四日。〉啓曰:「當日,行長、玄蘇、調信、小西飛等,聚沈遊擊下處,談話旣罷,遊擊使通使李愉,謂臣曰:『行長等,今日,來

  • 凡例·胡渭

    翼真一书本非欲为讲义而作盖以古本出自礼记多有错简明道伊川并有改本尚未有定论自朱子章句成立于学官始为不刋之书而后人犹或非之则以大学本无阙文又不应作补传也于是有崇信古本以为不分经传者于本经亦无害至有割圣经

  •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卷上·佚名

    孝经序 行【去】 三复【上去下覆】景行【旧音去声景行字祖出毛诗朱氏曰景行大道也则行作平声此序以景训明行训践言明践圣训亦当作平声】几【机】 泯【民上】 煨【乌回反】烬【辛去】 滥【防】 糟【遭】 粕【傍

  • 卷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圜丘祀天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注礼谓始告神时荐于神坐书曰周公植璧秉圭是也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 疏案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

  • 卷四百八十七·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六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不杂声闻独觉作意。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修精进时能勤修学难行

  • 卷四十五(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一羼底波罗蜜多品第八尔时佛告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羼底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於如是法精勤修学。行菩萨行。舍利子,菩萨摩诃萨。由住如是羼底波罗蜜多故。具足忍

  • 序·野竹福慧

    序昔菩提达磨亲承跨水逢羊谶记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逾海西来化行震旦而此土中人获闻无生妙谛共登上乘者千二百年矣其在今日惟三吴两浙刹竿相望说法如云不幸而生遐陬僻澨有毕世不闻佛法者则有缘无缘奚翅霄壤隔矣虽

  • 既济真经·吕洞宾

    又名《吕祖御敌既济真经》,一卷,著者佚名,原题“纯阳纯阳演正孚佑帝君”“门人紫金光耀大仙邓希贤笺注”。该书为一部专门探究房室养生之典籍。说理精深,似有故弄玄奥之嫌。版本早已失传。此次整理版本乃由东瀛手抄辗转而

  • 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

    清·陈修园撰。约成书于1823年。全书5. 2万字。书凡6卷。该书自太阳篇始, 至厥阴病终, 对仲景原文, 详为阐发。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 ①综贯衍绎, 诠解伤寒。其对《伤寒论》原文,不是随文顺演, 逐条注释, 而是采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