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众经目录卷第五

隋沙门法经等撰

大乘毗尼藏录第三(六分)

合四十八部八十二卷

众律一译一

合一十二部三十二卷

·菩萨戒经八卷(北凉沮渠蒙逊世沙门昙无谶于姑臧译)

·佛藏经四卷(后秦弘始年沙门罗什于长安译)

·菩萨藏经一卷(梁天监年沙门僧伽婆罗于杨州译)

·决定比丘尼经一卷(众录皆云于炖煌译竟不显傅译世代人名)

·宝梁经二卷(晋世沙门道龚译)

·佛悔过经一卷(晋世沙门竺法护译)

·菩萨悔过法经一卷(晋世竺法护译)

·文殊师利悔过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五体悔过经)(晋世竺法护译)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一名悔过经)(晋世竺法护译)

·优婆塞戒经十卷(是在家菩萨戒)(北凉世昙无谶与慧嵩等译)

·菩萨戒优婆塞戒坛文一卷(北凉世昙无谶译)

·三归及优婆塞二十二戒一卷(一名优婆塞)(宋元嘉年沙门求那跋摩译)

右一十二律并是众律一译定本。

众律异译二

合七部七卷

·菩萨戒本一卷(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菩萨戒本一卷(北凉世昙无谶与惠嵩等译)

右二戒经同本异译。

·菩萨斋法一卷(一名正斋一名持斋)(晋世竺法护译)

·菩萨斋法一卷(一名贤首菩萨斋法)(晋世竺法护译)

右二斋法同本异译。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晋世竺法护译)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晋世竺法护译)

·寂调音所问经一卷(沙门法海译)

右三戒经同本异译 前七律并是众律异译。

众律失译三

合十二部十四卷

·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法律三昧经一卷

·菩萨内戒经一卷

·阿惟越致菩萨戒经一卷

·三曼陀颰陀罗菩萨经一卷

·菩萨波罗提木叉经一卷

·颰陀悔过经一卷

·菩萨受斋经一卷

·净业障经一卷

·在家菩萨戒一卷

·在家律仪一卷

·优婆塞优婆夷离欲具行二十二戒一卷

右一十二律并是众律失译。

众律别生四

合一十六部一十六卷

·菩萨戒要义经一卷

右一经出菩萨戒经。

·三十五佛名经一卷

·菩萨布施忏悔法一卷

右二经出决定毗尼经。

·劝德经一卷

右一经出舍利弗悔过经。

·优婆塞戒本一卷

右一经出优婆塞戒经。

·净除业障经一卷

右一经出净业障经。

·菩萨戒经抄一卷

·菩萨受戒法一卷

·菩萨受戒次第十法一卷

·菩萨戒独受坛文一卷

·菩萨忏悔法一卷

·菩萨忏悔法一卷(异本)

·菩萨受斋法一卷

·菩萨教法经一卷

·菩萨出入诸则经一卷

·菩萨正行经一卷

右十经是众律抄。

前一十六律并是众律别生。

众律疑惑五

一部二卷

·梵罔经二卷(诸家旧录多入疑品)

右一戒经依旧附疑。

众律伪妄六

合二部十一卷

·菩萨善戒比丘藏一卷

·净行优婆塞经十卷(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出)

右二律并是众律伪妄。

小乘毗尼藏录第四(六分)

合六十四部三百八十二卷

众律一译一

合一十六部一百九十九卷

·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世沙门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僧祇律四十卷(晋世沙门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弥沙塞律三十卷(宋景平年沙门佛陀什共智胜译)

·律二十二卷(陈世沙门真谛译)

·四分戒本一卷(后秦世佛陀耶舍译)

·五分戒本一卷(宋景平年佛陀什共智胜译)

·解脱戒本一卷(出迦叶毗律)(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沙弥威仪一卷(宋世求那跋摩译)

·四分羯磨一卷(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弥沙塞羯磨一卷(宋景平年佛陀什译)

·三品悔过法一卷(晋世竺法护译)

·诫具经一卷(晋世竺法护译)

·优婆塞五戒相一卷(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善见律毗婆沙十八卷(南齐永明年沙门僧伽跋陀罗于广州译)

·鼻奈耶十卷(前秦世竺佛念译)

·萨婆多毗尼摩德勒伽十卷(宋元嘉年沙门僧伽跋摩译)

右一十六律并是众律一译定本。

众律异译二

合八部一百二十六卷

·十诵律五十九卷(后秦弘治年沙门佛若多罗共罗什于长安译)

·十诵律六十一卷(晋世沙门卑摩罗叉于寿春重译)

右二律同本异译。

·僧祇戒本一卷(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僧祇戒本一卷(魏世沙门昙柯迦罗于洛阳译)

右二律同本异译。

·比丘尼戒经一卷(晋世竺法护译)

·比丘尼大戒一卷(晋世沙门昙摩持译)

右二律同本异译。

·昙无德羯磨一卷(魏正元年安息沙门昙谛于洛阳译)

·四分羯磨一卷(宋元嘉年求那跋摩于杨州只桓寺译)

右二律同本异译。

前八律并是众律同本异译。

众律失译三

合二十九部四十五卷

·摩诃比丘经一卷(一名真伪沙门经)

·迦叶禁戒经一卷

·舍利弗问经一卷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

·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应行律经一卷

·戒消灾经一卷

·犯戒罪报轻重经一卷(一名犯罪经)

·大沙门羯磨一卷

·大戒经一卷

·比丘波罗提木叉一卷

·大比丘威仪经二卷

·异出比丘威仪经一卷

·沙弥威仪经一卷

·沙弥尼十戒经一卷

·沙弥离戒经一卷

·沙弥离威仪经一卷

·五部威仪所服经一卷

·威仪经一卷

·优婆塞五戒经一卷

·优婆塞五法经一卷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

·道本五戒经一卷

·六斋八戒经一卷

·五戒报应经一卷

·贤者五戒经一卷

·贤者威仪经一卷

·毗尼母八卷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卷

右二十九律并是众律失译。

众律别生四

合六部六卷

·十诵羯磨一卷(一名略要羯磨法)

·十诵律羯磨杂事一卷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

·四分羯磨一卷

·衣服制法一卷(出十诵律)

·揵椎法一卷(出十诵律)

右六律并是众律别生。

众律疑惑五

合二部三卷

·遗教法律三昧经二卷

·二百五十戒经一卷(诸录并云有六七种异无所出故入疑)

右二律并是众律疑惑。

众律伪妄六

合三部三卷

·毗跋律一卷(此律乃南齐永明年沙门法度于杨州作。以滥律名及录注译故附伪)

·比丘尼戒本一卷(此尸梨蜜弟子觅历所传诸录皆疑故附伪)

·异威仪一卷(宋元嘉世昙摩耶舍弟子法度造违反正律诳耀僧尼杨州于今尚有行者故指明)

右三律并是众律伪妄。

大乘阿毗昙藏录第五(六分)

合六十八部二百八十二卷

众论一译一

合四十二部二百七卷

·大智度经论一百卷(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

·十地经论十二卷(后魏永明年沙门勒那摩提共菩提留支于洛阳译)

·十住毗婆沙经论十四卷(龙树菩萨撰)(后秦世罗什译)

·大涅槃经论一卷(陈世真谛于广州译)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十卷(后魏世留支译)

·宝积经论四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胜思惟经论三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三具足经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法华经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转法轮经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无量寿经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论二卷(一名伽耶顶经论)(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大庄严论十五卷(马鸣菩萨撰)(后秦世罗什译)

·佛性论四卷(陈世真谛译)

·大丈夫论二卷(提婆菩萨撰)(北凉世沙门道泰译)

·中边论三卷(陈世真谛译)

·回诤论一卷(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佛阿毗昙论二卷(陈世真谛译)

·业成就论一卷(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中论四卷(后秦世罗什于长安译)

·顺中论二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百论二卷(后秦世罗什译)

·三无性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入大乘论二卷(坚意菩萨撰)(北凉世道泰译)

·如实论二卷(陈世真谛译)

·十二门论一卷(后秦世罗什译)

·宝性论四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方便心论一卷(后魏延兴年沙门吉迦夜与昙曜译)

·反质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堕负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求那摩底随相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成就三乘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十二因缘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正说道理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一输卢迦论一卷(龙树菩萨撰)(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宝行王正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百字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意业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破外道四宗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破外道涅槃论一卷(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右四十二论并是众论一译定本。

众论异译二

合八部五十二卷

·摄大乘释论十二卷(陈世真谛译)

·摄大乘释论十五卷(陈世真谛于广州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菩萨地持论八卷(北凉世昙无谶译)

·菩萨善戒经十卷(一名菩萨地经)(宋元嘉年求那跋摩于杨州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摄大乘本论二卷(后魏世沙门佛陀扇多译)

·摄大乘本论三卷(陈世真谛于广州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唯识论一卷(后魏世瞿昙留支译)

·唯识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前八论并是众论同本异译。

众论失译三

一部二卷

·发菩提心论二卷

右一论是众论失译。

众论别生四

合一十五部一十九卷

·易行品诸佛名经一卷

右一经出十住毗婆沙论。

·菩萨地持戒经一卷

右一经出地持论。

·菩萨善戒受戒经一卷

右一经出善戒经。

·大乘优波提舍五卷

·十住毗婆沙抄一卷

·释论一卷

·一切义要一卷

·方等论抄经一卷

·五惟越罗名解说经一卷

·荧火六度经一卷

·日出经一卷

·佛说惟日杂难经一卷

·散将法经一卷

·四品学法经一卷

·问忍功德经一卷

右一十二经是众论抄。

前一十五论并是众论别生。

众论疑惑五

一部一卷

·大乘起信论一卷(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

右一论是众论疑惑。

众论伪妄六

一部一卷

·五凡夫论一卷

右一论是人造伪妄。

小乘阿毗昙藏录第六(六分)

合一百一十六部四百八十九卷

众论一译一

合一十四部二百七十六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四卷(北凉世沙门佛陀跋摩共道泰译)

·阿毗昙论三十卷(一名迦旃延阿毗昙一名八揵度或二十卷)(前秦建元年沙门僧伽提婆于洛阳译)

·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后秦弘始十年沙门昙摩啒多共昙摩耶舍等译)

·毗婆沙阿毗昙论十四卷(一名广说)(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

·阿毗昙心论十六卷(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

·出曜论十九卷(前秦世竺佛念译)

·婆须蜜所集论十卷(前秦建元年沙门僧伽跋澄共竺佛念译)

·立世阿毗昙论十卷(陈世真谛译)

·俱舍论二十二卷(陈世真谛译)

·法胜阿毗昙论七卷(齐天统年沙门耶舍共法智译)

·四谛论四卷(陈世真谛译)

·明了论一卷(陈世真谛译)

·成实论二十四卷(后秦世罗什译)

·解脱道论十三卷(梁世僧伽婆罗译)

右一十四论并是众论一译定本。

众论异译二

合八部六十六卷

·阿毗昙心论五卷(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共道安等于长安译)

·阿毗昙心论四卷(晋太元年僧伽提婆共惠远于庐山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三法度论三卷(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共道安等于长安译)

·三法度论三卷(晋太元年僧伽提婆共惠远于庐山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杂阿毗昙毗婆沙论十四卷(前秦建元年僧伽跋澄共佛图罗刹于长安译)

·杂阿毗昙心论十三卷(宋元嘉年僧伽跋摩共宝云于长干寺译)

·杂阿毗昙心论十三卷(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宋元嘉年伊叶波罗共求那跋摩译)

右四论同本异译。

前八论并是众论同本异译。

众论失译三

合五部二十二卷

·众事分阿毗昙十二卷

·甘露味阿毗昙二卷

·三弥底论四卷

·分别功德论三卷

·辟支佛因缘论一卷

右五论并是众论失译。

众论别生四

合八十六部一百七卷

·佛说无常经一卷(出第一卷)

·阿难见伎乐啼哭无常经一卷(出第一卷)

·比丘求证人经一(出第一卷)

·佛说群牛千头经一卷(出第一卷)

·佛说窃为沙门经一卷(出第一卷)

·瓦师逃走经一卷(出第一卷)

·七老婆罗门请为弟子经一卷(出第一卷)

·瞎鳖经一卷(出第一卷)

·阿梵和利比丘无常经一卷(出第二卷)

·集修行士经一卷(出第二卷)

·比丘问佛何故舍世学道经一卷(出第二卷)

·梵志问世间减损经一卷(出第二卷)

·梵志避死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看比丘病不受长者请经一卷(出第二卷)

·童子善射术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说狐母丧一子经一卷(出第二卷)

·三鱼失水经一卷(出第二卷)

·悭贪长者经一卷(出第三卷)

·斫毒树更生经一卷(出第三卷)

·女人欲炽荒迷经一卷(出第三卷)

·猎师舍家学道经一卷(出第三卷)

·坐禅比丘命过生天经一卷(出第三卷)

·贫子得财发狂经一卷(出第三卷)

·放逸经一卷(出第四卷)

·甘露道经一卷(出第四卷)

·佛说多闻经一卷(出第四卷)

·求离牢狱经一卷(出第四卷)

·深浅学比丘经一卷(出第五卷)

·降千梵志经一卷(出第五卷)

·暴象经一卷(出第五卷)

·拘提比丘经一卷(出第五卷)

·良时难遇经一卷(出第六卷)

·梵志子死稻败经一卷(出第六卷)

·佛说欢喜过差天经一卷(出第六卷)

·昔有二人相爱敬经一卷(出第六卷)

·佛往慰迦叶病经一卷(出第六卷)

·佛说护口意经一卷(出第七卷)

·波利比丘护梵行经一卷(出第七卷)

·慈仁不杀经一卷(出第七卷)

·佛说摩那只全身入地狱经一卷(出第七卷)

·佛命阿难诣最胜长者经一卷(出第八卷)

·最胜长者受咒愿经一卷(出第八卷)

·比方世利经一卷(出第八卷)

·佛神力救长者子经一卷(出第八卷)

·流离王攻释子经一卷(出第八卷)

·佛说信能度河经一卷(出第八卷)

·有众生三世作恶经一卷(出第八卷)

·昔为鹿王经一卷(出第九卷)

·梵志诫火恩经一卷(出第十卷)

·二侨士经一卷(出第十卷)

·聪明比丘经一卷(出第十卷)

·佛说寤意经一卷(出第十一卷)

·长寿王经一卷(出第十一卷)

·说法难值经一卷(出第十一卷)

·调达问佛颜色经一卷(出第十一卷)

·佛说无害梵志执志经一卷(出第十一卷)

·国王厌世典经一卷(出第十二卷)

·佛度旃陀罗儿经一卷(出第十三张)

·出曜华经一卷(出第十三卷)

·承事胜己经一卷(出第十四卷)

·梵志问佛师经一卷(出第十四卷)

·善呗比丘经一卷(出第十四卷)

·六师结誓经一卷(出第十四卷)

·无病第一利经一卷(出第十五卷)

·佛说法施胜经一卷(出第十五卷)

·水上泡经一卷(出第十六卷)

·流离王入地狱经一卷(出第十六卷)

·目连弟布施望即报经一卷(出第十六卷)

·调达生身入地狱经一卷(出第十六卷)

·童子问佛乞食事经一卷(出第十六卷)

·倒见众生经一卷(出第十六卷)

·乞儿发恶心经一卷(出第十八卷)

·长者夜输得非常观经一卷(出第十九卷)

·八岁沙弥降伏外道经一卷

·钟磬贫乏经一卷

右七十五经从出曜论别生。

·三惠经二卷

·略述毗婆沙所问释种因缘经一卷

·杂数经二十卷

·六足阿毗昙一卷

·苦慧经一卷

·佛说五阴经一卷(一名五阴事经)

·十报法三统略一卷

·十六无漏心经一卷

·十二因缘经二卷

·断十二因缘经一卷

·旨解经一卷

右一十一经是众论抄。

前八十六经并是众论别生。

众论疑惑五

一部一卷

·遗教论一卷(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

右一论是疑惑。

众论伪妄六

二部十卷

·成实论九卷(萧子良)

·阿毗昙五法一卷(萧子良)

右二论并是人造伪妄。

众经目录卷第五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佚名
  慈尊五论颂合刊序·太虚
  附受八关斋法·智旭
  卷五十·佚名
  佛说意经·佚名
  第十二章 第三结集时代·多罗那他
  卷三·赞宁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宝亮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二·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九·圆晖
  卷第六十九·佚名
  佛说法集经卷第四·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卷·圆照
  卷三百九十二·佚名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臧懋循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杂剧(元)谷子敬撰●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岳阳楼自造仙家酒截头渡得遇垂纶叟 正名 西王母重餐天上桃吕洞

  • 卷一·徐世昌

    清世祖福临世祖章皇帝,太宗文皇帝第九子。建元顺治,在位十八年。葬孝陵。圣母皇太后万寿诗香花淑节寿阳宫,透户玄云接上穹。德俪英皇符帝子,化覃江汉播王风。瑶斋瑞应星回电,金戺光浮月贯虹。坤厚无疆天下

  • 原序·王冕

    竹斋集原序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盗起瓯括间予避地至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恠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於词意

  •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李百药

    河南王孝瑜 广宁王孝珩 河间王孝琬 兰陵王孝瓘 安德王延宗 渔阳王绍信文襄六男: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河南康舒王孝瑜

  • 列传第四十一 梁宗室上·李延寿

    吴平侯景 长沙宣武王懿 永阳昭王敷 衡阳宣王畅 桂阳简王融 临川靖惠王宏景,崇之子也。八岁,随父在郡,居丧以毁闻。及长好学,才辩有识断。仕齐爲永宁令,政爲百城最。永嘉太守范述曾居郡,号称廉平,雅服景爲政,乃牓郡门曰:“诸县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脱脱

        圣宗三   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丁壮,俘其老幼。戊寅,上还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赉将士。壬辰,如华林、天柱。二月甲午朔,至自天柱。三月癸亥朔,幸长春宫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一·佚名

    弘治四年五月丙子朔○丁丑○升广西布政司右布政使沉晖为江西左布政使山西右参政冯续为本司左布政使○时拨京营官军营建 太庙后殿保国公朱永请人月给口粮四斗户部以为太多命与三斗 命浙江都司署都指挥佥事张洪管理本司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五十五·纪昀

    列传元 【九】○元九严实【忠济忠嗣】 刘通 岳存王玉汝刘伯林【黑马 元振 元礼】郭宝【玉德海侃】 石天 应严实刘通岳存王玉汝刘伯林郭宝玉石天应△严实严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志气豪放不治生产喜交结施与落魄里社

  • 杜杲传·令狐德棻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祖父杜建,曾任魏国辅国将军,追赠豫州刺史。父亲杜皎,官至仪同三司、武都郡守。杜杲学过经史,有施政的才干谋略。其同族兄弟之父杜瓒,高洁正直,善于识别人才,对他十分器重,常常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

  • 卷二十五·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五重论复河套疏【嘉靖二十六年】  曾 铣臣按镇抚诸臣勘议复套事宜所见略同然展转因循之怀间亦不能无也臣奉钦依有参酌之责敢不悉心吐露以为

  • 李谦若·周诒春

    李谦若 字叔和。年三十二岁。生于河南开封府。叔振鹏。永久住址。江苏苏州萧家巷六十八号。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河南高等学堂。上海震旦学院。及复旦公学。光緖三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土木工科

  • 第八章 20·辜鸿铭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辜讲舜这个伟大的帝王有五位伟大的公仆,辅佐舜帝日常事

  • 春秋左传谳卷三·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左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三    宋 叶梦得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正月公如未归自未即位当如定公以归之月书不得言不称即

  • 礼经会元卷一下·叶时

    宋 叶时 撰侯贡畿内租税天子食之畿外租税诸侯食之诸侯食其国之租税必以其半若五之一四之一入于天子効其土地之所有而尽其臣子奉上之心于是有九贡之致矣然周公之制为是贡必以供是用祀贡牷茅嫔贡丝枲器贡器械币贡皮帛

  • 卷第二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四圣谛品第八 【论】於此一品之中义分为三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谛者

  • 京师坊巷志稿·朱一新

    清朱一新编写。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和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

  •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佚名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一卷。底本出处:《 正统道藏》 洞神部表奏类。辑于明。实际应是两种,即《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和《大明御制天尊词曲》。前者包括醮坛赞咏乐章、玄天上帝乐章和洪恩灵济真君乐章,后者只有玄天上帝词曲。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

    指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为《红楼梦》最早评论者别号,真实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今称的“脂评”非皆脂砚斋一人所写,其他署名的评者尚有畸笏、绮园、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