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

洪武十六年春正月乙巳朔,皇太子、亲王、驸马俱浅色常服,诣华盖殿行八拜礼。上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毕,赐宴华盖殿,不举乐,以孝慈皇后丧故也。

是日,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亚兰匏,山南王承察度遣其臣师惹等进表,贡马及方物。

贵州宣慰使霭翠、黎州安抚使芍德、金筑安抚使密定等俱遣使来朝,贡马。

丁未,遣行人十人赍诏往云南,谕其新附之民,使各安生业。陛辞,人赐衣一袭。

诏赐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镀金银印并织金文绮、帛、纱罗凡七十二匹,山南王承察度亦如之,亚兰匏等赐文绮、钞帛有差,赐贵州宣慰使霭翠钞百锭、锦十五匹、金带一,黎州安抚使芍德等各赐钞帛及织金绮衣有差。时琉球国三王争雄,长相攻击,使者归言其故。于是遣亚兰匏等还国,并遣使敕中山王察度曰:“王居沧溟之中,崇山环海为国,事大之礼不行,亦何患哉?王能体天育民,行事大之礼,自朕即位,十有六年,岁遣人朝贡,朕嘉王至诚,命尚佩监奉御路谦报王诚礼,何期王复遣使来谢,今令内使监丞梁民同前奉御路谦赍符,赐三镀金银印一。近使者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农伤民,朕甚闵焉。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其罢战息民,务脩尔德,则国用永安矣。”谕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帕尼芝曰:“上帝好生,寰宇之内,生民众矣,天恐生民互相残害,特生聪明者主之。迩者,琉球国王察度坚事大之诚,遣使来报,而山南王承察度亦遣人随使者入觐。鉴其至诚,深用嘉纳。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胜怜悯。今遣使谕二王知之,二王能体朕之意,息兵餋民,以绵国祚,则天必祐之。不然,悔无及矣。”

戊申,白虹贯日。

儋州知州魏世吉请遣子入太学,诏许之。

庚戌,赐河州卫指挥姜豫等绮帛。

建昌酋长赛因不花等二十人来朝,赐钞有差。

重庆卫指挥佥事雍桂以征南卒于军,遣官致祭恤其家。

民有子犯法当死,其父以财求免。事觉,监察御史奏欲并置于法。上曰:“生死,人之大故,父子,人之至亲,彼爱根于心,但知求其子之生,不顾理之所不可。尔论法,欲并罪其父,然于情可恕,其赦之。”

辛亥,擢巩昌府徽州知州段嗣宗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济南府肥城县知县许好问为右参议。

壬子,上谕刑部尚书开济、都御史詹徽等曰:“凡论囚,须原其情,不可深致人罪。盖人命至重,常存平恕之心,犹恐失之,况深文乎?昨民有子犯法当死者,其父行贿求免,御史执之,并欲论罪。朕以父子至亲,其死而救,人之情也,故但论其子而赦其父。自今凡有论决,必再三详谳,覆奏而行,毋重伤人命。”

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

山阳县民献碧玉一,重二百二十四两,诏以钞二十锭赐之。

丁巳,免国子监祭酒吴颙还乡。时武臣子弟有怠于学者,颙以宽纵不能绳检,故免之。颙,河南人,容貌魁伟。十四年,祭酒李敬生事得罪,颙以儒士举至京,特命为祭酒。至是免,后以疾终于家。

戊午,命魏国公徐达出镇北平,赐钞一百五十锭。

敕谕辽东都指挥使潘敬、叶旺曰:“卿等封至高丽贺正表,知腊月中旬其使始至辽东,安能及期到京?其计之狡,不过曰:‘吾事大之礼已尽,可以塞责矣。’其诚心安在哉?卿等止其来使甚善,今当谕之曰:‘贺礼过期,朝廷不纳。’以明其罪。”

庚申,赐国子监师生元宵节钱有差。

升监察御史邵质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辛酉,享太庙。

敕谕松州卫指挥佥事耿忠曰:“西番之民归附已久而未尝责其贡赋,闻其地多马,宜计其地之多寡以出赋,如三千户则三户共出马一匹,四千户则四户共出马一匹,定为土赋。庶使其知尊君亲上,奉朝廷之礼也。”

壬戌,以文渊阁大学士宋讷为国子监祭酒。敕谕之曰:“太学,天下贤关,礼义所由出,人材所由兴。自建学以来,历选师儒,以居是职,至今未臻其效,岂士习之难变欤?抑师道之不立欤?此朕所以夙夜究心,慎择老成以任之。惟卿宿学耆德,可以任此,故特命为祭酒。尚体朕立教之意,使诸生有成,士习丕变,国家其有赖焉,卿其勉之。”

甲子,赐征南军士之家钞各二锭,红绵布各三匹,令制衣鞋,官为转送军中。

乙丑,以都御史宗中为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徐仕谦为广东布政使司左参议。

丁卯,命刑部:凡十恶真犯死罪者,处决如律,余徒流、笞杖者令代农民力役,以赎其罪。在京犯者役十日准,笞二十、杖十、徒流各计年准之。杂犯死罪者罚戍边,在外犯笞杖者就决,徒流、死罪送京师详谳。

己巳,暹罗斛国遣使贡方物,命赐其王及使者绮、帛、钞有差。

诸蛮夷酋长来朝者,悉献其所乘马,诏以钞偿之。

辛未,给事中言:“近各处巡按试佥事所上章奏,有不称臣及不书月日者,请逮问之。”上曰:“此亦错误,其勿问。”

以云南所属乌撒、乌蒙、芒部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先是,乌撒等部诸蛮复叛,征南将军傅友德等率兵讨之,大败其众,进军搜捕余党,有潜匿者皆捕而杀之。诸蛮慑惧,相率来降,至是悉平。以其地近四川,故割隶之。

夜,有星赤色,起自天勾,东北行至近浊没。又一星青白色,有光,起自天市东垣内,东行至近浊没。

壬申,北平按察司言:“安州高阳诸县常被水,三皇庙、分司、廨宇圮坏,请脩治。”上曰:“灾害之余,居官者当恤民,不可劳民。今北平水患方息,民未宁居,风纪之司正当问民疾苦,以抚恤之,若有脩造,俟岁豊足,然后为之,庶得先后缓急之宜。今不恤民,而以廨舍、祠庙为先,失其序矣。”遂命停治。

诏给北平诸卫士卒十三万一千五百余人,米各一石。

给山东十四卫士卒五万四千三百余人,绵布十五万四百余匹、绵花八万一千五百余斤。

命曹国公李文忠兼领国子监事,谕之曰:“国学为育人才之地,公侯之子弟咸在焉。虽讲授有师,然贵游子弟非得威望重臣以莅之,则恐怠于务学,故特命卿兼莅其事,必时加劝励,俾有成就。”

猜你喜欢
  《说郛》所辑十二节·何法盛
  卷六·庞元英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诸王得罪 戕使臣靖难兴师·蔡东藩
  卷四·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第四六一谕光绪十三年九月十八日一二二三四--四·佚名
  第七十九卷 文苑 六·缪荃孙
  世家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三十二·郑麟趾
  刘逖传·李延寿
  张龙传·张廷玉
  卷一百五十·佚名
  卷四·长孙无忌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 六·袁枚

      王荆公作文,落笔便古;王荆公论诗,开口便错。何也?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执,故琢句选词,迥不犹人。诗贵温柔,而公性情刻酷,故凿险缒幽,自堕魔障。其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余以为首句是乞儿向阳,次句是村童

  • 卷五十一·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五十一目録【八十二字】蓦山溪欧阳修黄庭坚【四首】晁补之【四首】李之仪【四首】贺铸毛滂【四首】李元膺葛胜仲【二首】张表臣周紫芝谢逸周邦彦【三首】晁端礼曹组【二首】沈会宗蔡伸叶梦

  • 卷五十六·毕沅

      ◎宋纪五十六 ∷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七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嘉祐元年辽清宁二年。丙申,一零五六年   春,正月,甲寅朔,帝御大庆殿受朝。前一夕,大雪,帝在禁庭,跣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万历四年四月甲子朔 上躬享 太庙○乙丑应天抚按宋仪望唐炼皆言安庆卫军粮旧额四万石因减二万石济边不足支用乞将嘉靖三十三年原派应天等府米一万三千七百九十石并饶州府米八千六百三十六石南康府米四千四百六十八石

  • 明名臣琬琰录卷十二·徐紘

    (明)徐纮 撰司业刘公言行录  尹直刘崧字子高江西泰和人旧名楚元季乡举国初改今名仕至礼部侍郎权吏部尚书终国子司业年六十一公赋性仁孝纯厚颕悟絶人年五岁诵书日记数千言七歳能赋诗尝侍世父夜寝闻鸡声因命为题公应口

  • 稽古録卷十七·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庚申】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甲辰上受周禅奉周帝为郑王乙巳改元大赦 契丹冦定州边将击却之 二月尊太夫人杜氏为皇太后 三月辛酉追尊高祖曰僖祖曽祖曰顺祖祖曰翼祖考曰宣祖 四月浚蔡渠 李筠叛降河东

  • 贾岛传·欧阳修

    贾岛的字叫浪仙,范阳郡人,先当了和尚,法名叫无本。后到了洛阳,当时洛阳县令下令僧人中午以后不能外出。贾岛写诗伤感,韩愈喜欢他,就教他写文章,他于是还了俗,去考进士。他在苦苦吟诗的时候,即使碰到达官显贵,也不会察觉。有一天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 洪武二十六年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朝鲜国权知国事李成桂遣同知密直司事卢嵩,安南国遣大夫阮宗亮,广西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平、沾益州知州阿索、姚安军民府同知高保

  • 二 北京·林语堂

    二北京1朱频到达这座城市时,北京仍被官方称为北平。1930年国民党还在掌权。军阀混战的时代一去不复。中国再一次统一。共和国经历最初几年的骚乱之,中国始终坚定发展为一个现代国家的信念。朱频此感到自豪和幸福。在朱

  • 卷七·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七      元 吴澄 撰王制【王制者王者治天下之法制也汉文帝令博士诸生采集秦以前古书所载而作此篇然杂取传记其间与周官及孟子不能悉同故郑注或谓之殷制或

  • 卷五十九·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九奔丧奔丧者以其居於他国闻丧奔赴也汉书艺文志云得古礼五十七篇於鲁淹中其十七篇与今仪礼正同此奔丧礼在十七篇外故谓之逸礼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九·澄观

    四十六叹佛出世。如上大威光童子偈声是告等。初施行者。即法施行。于中三。一见佛兴世。二以大下法施益生。三尔时下结所成益。二中四。初令闻名离惑益。二复更下见身起行益。三复为下赞希增敬益。四复于下展转增长益

  • 卷第十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十九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法语下 示友荃孙居士 何物高于天何物厚于地何物逼塞于虚空何物养育于群类从上名公钜儒如裴张白赵苏黄辈皆不离富贵功名荷担此事只恐人不自觉未免受

  • 辽夷略·张鼐

    一卷。明张鼐撰。张鼐字世调,号侗初,明代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天启(1621—1627)时屡迁少詹事,陈言十事,语斥近习,遭魏忠贤忌恨,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引疾,忠

  • 深衣考·黄宗羲

    清黄宗羲解释、辨证深衣制度的著作。1卷。深衣之制,见于《仪礼》及郑注孔疏。因时代久远,历代注家都不得要领。此书前列已说,后附深衣经文,然后并列朱熹、吴澄、朱右、黄润玉、王廷相五家图说,各指其谬误,总之务在出新。故

  • 野老纪闻·王大成

    笔记。宋王大成著。一卷。作者乃王楙之父,此书亦附录于王楙《野客丛书》之后。全书共三十九条,主要记述当时朝野名士贤达的逸闻轶事,涉及到林逋、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于文学、史学的研究均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太炎

    章炳麟著。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仍以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政治观点,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02年发表的《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仿行立宪不能行革命书

  •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元代沙啰巴译。乃属密教白伞盖佛顶法之经典。又称白伞盖陀罗尼经、白伞盖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说白伞盖佛顶之陀罗尼及其功德。又本经之类本有真智等译之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