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裴蕴传

裴蕴,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之平,梁国的卫将军。

父亲裴忌,陈国的都官尚书,与吴明彻一起,被北周俘虏,赐爵江夏郡公,入隋十几年后去世。

裴蕴生性明辩,有吏才。

在陈国时,历任直阁将军、兴宁县令。

裴蕴因其父亲在北方,偷偷奉表给高祖,请求当内应。

平定陈国后,皇上全部看了江南文士的材料,到裴蕴,皇上因他向有向化忠隋之心,越级提拔他当仪同。

左仆射高赹未领会皇上的意图,劝谏说:“裴蕴无功于国,但他得到的宠爱超过了同辈人,我看不出这样作有什么合适。”皇上又加授裴蕴上仪同。

高赹又劝告,皇上说:“可加授裴蕴开府。”高赹才不敢再说,当即授他开府仪同三司,礼遇优宠。

裴蕴历任洋州、直州、棣州三刺史,俱有能干之名。

大业初,裴蕴的政绩,经过考察,连年第一。

炀帝听说他善于为政,调他当太常少卿。

起初,高祖不好声色,派牛弘定乐,只要不是正声、清商及九部四亻舞之色,全部不要,让其到民间去。

到现在,裴蕴揣摩到炀帝的意思,上奏炀帝,把天下周、齐、梁、陈各国的乐家子弟,都搜来当乐户。

六品官以下,一直到庶民百姓,凡有善于音乐和倡优百戏的,全部到太常当值。

此后异技婬声全部汇集到乐府,各行各当都设博士弟子,让其转相教习,把乐人增加到三万多人。

炀帝很高兴,升他为民部侍郎。

那时,尚承高祖和平之后,法网疏阔,户口多有遗漏。

有的已经成年,仍说还小;有的还未年老,就已免除了赋税。

裴蕴历任刺史,素知其内情。

因此逐条奏告皇上,让一个个目测。

如有一人情况不属实,那么有关官员就要被解职,乡正和里长都要被流放到远方。

又允许百姓互相告状,如纠察到一个谎报年龄的壮丁,就让被纠察的那一家,世世代代为他交税和代他作劳役。

这一年是大业五年(609)。

诸郡计算,增加壮丁二十四万三千,新近归顺的人口有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炀帝上朝看了报告,对百官说:“前朝没有好人,以至被蒙骗。

现在增加户口都从实的原因,全因裴蕴一个人用心。

古话说,得到贤人,天下就大治了。

看来真是这样啊!”因此,裴蕴渐渐被亲近重用,授他为京兆赞治。

他即使连一丝一毫的问题都要处理,官吏百姓都很怕他。

不久,提拔他当御史大夫,与裴矩、虞世基参予掌管机密。

裴蕴善于揣摩炀帝细微的心理活动,炀帝想加罪的,他就曲法顺情,构成其罪。

炀帝想原谅的,裴蕴就随之减轻处罚,因而释放别人。

此后大小案件都交给裴蕴办,司法部门不敢与他争夺,总是按他的意思,然后作出判断。

裴蕴也很机灵善辩,说起法理来,口若悬河,或重或轻,都由他口里决定。

他又很会剖析案情,时人不能反问他。

杨玄感造反时,炀帝派裴蕴追究他的党羽,对裴蕴说:“杨玄感一呼,而随从他的有十万之众,更知天下人不要多,多了只是相聚为盗罢了。

不都杀掉,那么以后就无法劝戒。”裴蕴因此就严法究治,所杀的有几万人,都登记没收家财。

炀帝大称很好,赐他奴婢十五口。

司隶大夫薛道衡因忤逆炀帝旨意而被责备。

裴蕴知道炀帝厌恶他,于是上奏说:“道衡恃才气,靠旧恩,有无君之心。

每次看到诏书下来,便不以为然,而私下议论,把错处都推给皇上,妄造祸端。

论其罪名,好像不太好定,但追查他的心意,实际上他深为悖逆。”炀帝说:“对。

我小时和这个人一起行役,他轻视我年幼不懂事,与高赹、贺若弼等人外擅威权,自知有诬陷之罪。

我即位后,他心里不安。

好在天下太平无事,未能造反罢了。

你论他的叛逆,非常符合我的心意。”于是杀了薛道衡。

另外,炀帝问苏威讨伐辽东的计策,苏威不希望炀帝再去打辽东,而且想让炀帝知道天下多有造反的盗贼,于是回答说:“现在去打仗,不要调兵,只要下诏书赦免群盗,自可得几十万人。

派关内的奴贼和华山东边的历山飞、张金称等头领组成一支人马,出辽西道;黄河南的反贼王薄、孟让等十几个头领,都给舟楫,浮沧海道,他们必定高兴被免罪,竞相立功,一年之间,可以消灭高丽了。”炀帝不高兴说:“我去尚未打下来,鼠辈怎能成大事?”苏威出去后,裴蕴上奏道:“他这么说真是太不应该,天下哪里有这么多反贼?”炀帝明白过来说:“老东西很奸猾,用反贼来威胁我。

想和他搭个口争辩吧,他又隐晦得很,我真是很难忍耐。”裴蕴知道皇上的心意,派张行本告苏威有罪,炀帝把苏威交给裴蕴推问,裴蕴于是想把他处死。

炀帝说:“还不忍心马上杀他。”于是把他家父、子、孙三代都除名为民。

裴蕴又想加重自己的权势,让虞世基报告罢了司隶刺史以下的官吏,增加御史一百多人。

于是,裴蕴招致奸猾之徒,一起结成朋党。

郡县有不依附他的,就偷偷地中伤人,害别人。

当时国家多事,凡是兴师动众,京师留守,及与各蕃国互作买卖,都让御史监视。

裴家的门客和依附的隶人,遍布在郡国。

他们侵扰百姓,炀帝不知道。

因辽东战争,他升任银青光禄大夫。

到司马德戡将造反作乱时,江陽县张惠绍夜里奔驰而来报告情况。

裴蕴与惠绍谋划,想假传圣旨调发郭下的兵民,都交给荣公来护儿指挥,逮捕在外的逆党宇文化及等,再调羽林军殿后,派范富娄等从西苑进来,交给梁公萧钜和燕王指挥,守住爆门,扣押皇上。

谋划已定,派人报告虞世基。

世基怀疑反叛事不可靠,没支持这一计谋。

过了不久,大难发生了。

裴蕴感叹说:“原想与你(李昭徽)这个博学之士谋划,你却误了大事!”于是被杀。

儿子裴忄音为尚书辇直长,也同日被杀。

猜你喜欢
  内篇 断限第十二·刘知几
  第三十二回 弃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宫倾心内嬖·蔡东藩
  三国史辨误·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靖康要录卷五·汪藻
  卷十六·班固
  李乂传·刘昫
  弋谦传·张廷玉
  卷十一·佚名
  ●皇朝通典卷八十九·佚名
  卷十·佚名
  卷五·佚名
  歴代建元考卷四·钟渊映
  十八年·佚名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通志卷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魏纪第七武帝 文帝 眀帝 齐王 髙贵乡公 陈留王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徳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太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

  • 八四九 军机大臣奏请旨将承办《通鉴长编》未行敬避庙讳各员交部议处片·佚名

    八四九 军机大臣奏请旨将承办《通鉴长编》未行敬避庙讳各员交部议处片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九日昨发下《通鉴长编》内,于庙讳仅缺一笔,不行敬谨全避,分校官未经看出改正,实属错误。查开馆之始,经总裁 原任尚书王际华发有刊

  • 卷八·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乙酉(一六四五)、大清顺治二年(福王弘光元年)春正月乙酉朔福王在南京。日有蚀之。总督袁继咸疏言:『元朔者,人臣拜手称觞之日,陛下当卧薪尝胆之时。乞痛念大耻未雪,以周宣之未央问夜为可法,以晚近长夜

  • 李圆通传·李延寿

    李圆通,京兆泾阳人。自幼孤苦贫贱,在隋文帝家做差役。文帝为隋公,擢升李圆通为参军事。当初,文帝年少时,每次宴请宾客,总是李圆通负责监厨。李圆通生性威严整肃,身边的婢女奴仆,都敬重畏惧他。只有太子的乳母自恃受宠,看不起李

  • 王继勋传·脱脱

    王继勋是彰德节度使王饶的儿子,孝明皇后的同母弟弟。他出生时,他的母亲看见一个红发人,相貌怪异,进入室内,就生下王继勋。等他长大后,相貌俊美,性情凶狠无赖。因孝明皇后的缘故,他担任内殿供奉官、都知溪州刺史。建隆二年(961

  • 卷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五职官考【九】直省官员总督统辖文武军民为一方保障直隶一人【兼巡抚事】江南江西一人福建浙江一人湖北湖南一人陕西甘肃一人【兼甘肃巡抚事】广东广西一人四川一人【兼巡抚事】云南贵

  • 卷三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七宋 宋敏求 编诸王册亲王官册秦王天策上将文册许王孝秦州都督文册赵王福青州刺史文册邓王元裕襄州刺史文册虢王凤宋州刺史文册纪王慎泽州刺史文册杞王金鄜州刺史文册曹王明梁州都督文

  • 卷三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二八旗大臣年表十三八旗都统年表三满洲八旗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 哀公·哀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盗杀蔡侯申。蔡公孙辰出奔吴。葬秦惠公。宋人执小邾子。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城西郛。六月辛丑,亳社灾。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葬滕顷公。【

  •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梁漱溟

    做人必须要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如果大家能照此去行,简直是一生受用不尽;如果不能够注意这话,就是自暴自弃,就是自己不要自己。但在这调理自己的上面,有什么好方法呢?我曾说过调理自己要自觉,要反省,时刻去发见

  •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七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如是学时。不於色学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空若不空若我若无我。亦不於受想行识学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空若不空若我若无我。善勇猛。若诸菩萨如是学时。不於眼学若常若

  • 卷三百六十七·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无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无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不也善现,世尊,若尔亦应有性不能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法成

      唐 法成撰.智慧山记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最胜子菩萨。将释此论先立三门之义方释论正文。言三门义者。一归敬等门。有六行颂分为五门。一归敬三尊。谓初一颂。二叹说门。谓次一行颂。三赞

  • 吴都文粹续集·钱谷

    诗文总集。明钱谷(1503—1572)辑。五十六卷,补遗二卷。谷字叔宝,号罄室,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孤贫,游文征明之门,得染水墨法。好读书。闻有异书,虽病必强起亲观,手自抄写。穷日夜校勘。至老不衰。所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有《

  • 云溪集·郭印

    十二卷。宋郭印 (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郭印,字亦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中进士,历任县令,晚始退居。性嗜水竹,经营二十载,始得一亩之园。云溪乃其别墅之名。其诗才地稍弱,未能自出机

  • 三国杂事·唐庚

    二卷,宋唐庚撰。唐庚 (1071—1121),字子西,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圣中举进士,调利州 (今四川广元县)负责狱讼,后迁郎中令,又拜为宗子博士,又由宰相张商英的推荐,提举京畿常平。政和元年 (1111),张商英罢相,唐庚亦坐贬,

  • 遗教经论·佚名

    全一卷。印度天亲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此论乃释论‘遗教经’之书。分七科释之,以阐述菩萨所修之教法。依此论释,遗教经乃属大乘部。注疏有遗教经论记三卷(观复)、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元照)等。

  • 居士分灯录·朱时恩

    凡二卷。明代朱时恩辑。书成于崇祯五年(1632)。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此书仿效缁门之传灯录,辑录在家信众参禅办道之事缘。包括西土之维摩居士,唐代之傅大士、庞居士、韩愈、吕岩真人,宋代之苏东坡、朱熹,及明代之宋濂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