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八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

洪武三年春正月辛卯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置巩昌、平凉二卫指挥使司。

癸巳,上以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复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往征沙漠。上问诸将曰:“元主迟留塞外,王保保近以孤军犯我兰州,其志欲侥幸尺寸之利,不灭不已。今命卿等出师,当何先?”诸将皆曰:“保保之寇边者,以元主犹在也,若以师直取元主,则保保失势,可不战而降也。”上曰:“王保保方以兵临边,今舍彼而取元主,是忘近而趋远,失缓急之宜,非计之善。吾意欲分兵为二道:一令大将军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一令左副将军出居庸,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况元主远居沙漠,不意吾师之至,如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举而两得者,此是也。”诸将皆曰:“善。”遂受命而行。

以驸马都尉王恭为福建行省参政。上谕恭曰:“国家用人,惟才是与。使苟贤,无间于疏远;使不肖,何恤于亲昵。福建从昔富庶,元末困于弊政,朘剥尤甚,民病未苏,今命汝往抚绥之,汝毋恃亲故以生骄纵,贻患于民。国家政令,一本至公,尔不能守法,失人臣之道,朕亦岂敢纵法,违天下公议?汝其钦哉!”

先是,上以天下初定,欲通群下之情,日诏百官悉侍左右,询问民情,咨访得失,或考论古今典礼制度,故虽小官亦得上殿,至有踰越班序者。上乃谓宰臣曰:“朝廷之上,礼法为先;殿陛之间,严肃为贵。朕始欲咨访庶事,故令百官入侍左右,至班序失次,非所以肃朝仪也。自今文武百官入朝,除侍从、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指挥使、六部尚书、侍郎等官许上殿,其余文武官五品以下并列班于丹陛左右,违者紏仪官举正之。”

甲午,各道按察司官来朝。上因召御史台官,并谕之曰:“风宪之任,本以折奸邪,理冤抑,紏正庶事,肃清纪纲,以正朝廷。而元末台宪,每假公法,挟私愤以相倾排,今日彼倾此之亲戚,明日此陷彼之故旧,譬犹蛇蝎自相毒螫,卒致败亡而后已。如此,则何以为台谏也?今卿等司风纪,当以大公至正为心,扬善遏恶,辨别邪正,不可循习故常,挟公以济私,苟或如此,不惟负朕委任,亦且失其职守矣。”

命中书省符下山东行省,召募水工于莱州洋海仓,运粮以饷永平卫。时永平军储所用数多道途,劳于挽运,故有是命。

命内外风宪官与其属官依品级行礼。先是,礼部臣言:“唐令,准品级应致恭,而非相统属者则不拜,又京尹避台官。宋制,上佐州县官见本属上官,并拜于庭参,本府宾幕官及曹掾、县令、簿尉参本府录事、簿尉、参令皆答拜。今拟有司品高者与上司品卑者,相见平拜行礼,若以有统属官,依品级行拜礼,则省郎、中府台经历、按察司佥事等官皆拜知府,省府台都事皆拜知州,省台照磨、管勾、府知事皆拜知县,与唐宋之制异。”上曰:“官员品从,所以别上下明尊卑,其监察御史、按察司佥事如出巡,当依品级拜知府、知州,知府、知州有罪,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按问得实,则于市中依律断罪,如是则风宪官知有品级,不敢淩辱,有司有司官既受风宪官礼,自知羞耻畏惧,不敢干犯法度,此法虽异前代,然亦激劝之道也。”

遣使以文绮、上尊往赐来安府知府岑汉忠及其弟汉良子子振。先是,汉忠、汉良自入云南,招谕定远诸郡县十有六处,汉良因以兵守其土,遣人上闻,上故嘉劳之,仍诏汉忠以兵招谕未附之地。

定王府官制:王相府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左右传各一人,从二品;参军府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其班位各以其品秩列朝官之次。

上持黄金一锭示近臣曰:“此表笺袱盘龙金也,令宫人洗涤、销镕得之。”又出杂纻丝小片缝成如毯者曰:“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弃遗也。”

复遣蔡哲还,为福建行省参政。

礼部奏定朝日夕月礼:“按《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礼记》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考之古者祀日月,其礼有六:《郊特牲》曰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于东门之外’,《祭义》曰‘祭日于东郊,祭月于西郊’,二也;《大宗伯》:‘肆类于四郊,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三也;《月令》:‘孟冬,祈来年于天宗’,天宗,日月之类,四也;《觐礼》:‘拜日于东门之外,及祀,方明,礼日于南门之外,礼月于北门之外’,五也; ‘雪霜风雨之不时,则禜日月’,六也。说者谓:因郊蜡而祀之者,非正祀也;类禜而祀之与觐诸侯而礼之者,非常祀也。惟春分朝之于东门之外,秋分夕之于西门之外者,祀之正与常者也。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也。若其次,则大次、小次、重帟、重案。其牲体,则实柴。其服,则玄冕、玄端。其圭之缫藉,则大采、小采。礼之之玉,则一圭邸璧。礼之之乐,则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凡见于《周礼》者如此。秦祭八神,六曰“月主”,七曰“日主”,雍又有日月庙。汉郊太乙,朝日夕月,改周法,常以郊泰畤。质明,出行宫,东向揖日、西向揖月,又于殿下东西拜日月。宣帝于神山祠日、莱山祠月。魏明帝始朝日东郊,夕月西郊。唐以二分日,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宋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为大祀。元于郊坛以日月从祀,其二分,朝日夕月。皇庆中,议建立而不见施行。今既以日月从祀于郊坛,当稽古者正祭之礼,各设坛专祀为宜。其坛制:朝日坛,宜筑于城东门外,高八尺。夕月坛,宜筑于城西门外,高六尺。俱方,广四丈。两壝,壝各二十五步。燎坛,方八尺,高一丈,开上南出,户方三尺。神位,以松柏为之,长二尺五寸,阔五寸。趺高五寸,朱漆金字。朝日以春分日,夕月以秋分日,星辰则祔于月坛。”从之。

丁酉,上谕中书省参政陈亮、侯至善曰:“司天台言朔日以来,日中有黑子,其占多端。朕观《存心录》,以为祭天不顺所致。今郊坛从祀礼文太简,宜命礼部、太常司详拟圜丘、方丘,增以十二月将旗、纛之神。”于是礼部尚书崔亮奏:“成周祭天,惟祀帝与日月;汉祭天,有列星一千五百十四位;唐、宋及元损益不同。国朝前议圜丘从祀之礼,以汉、唐为烦渎,故止祀日、月、星辰、太岁,为简而当。”上然之而止。

庚子,遣使往安南、高丽、占城祀其国山川。先期,上斋戒,亲为祀文。是日,临朝,授使者香币、香盛,以金合;币一文、绮幡二,皆随其方色;祝版,上自署御名,给白金二十五两,具祭物。使者人赐白金十两及衣服而遣之。仍命各国图其山川及摹录其碑碣图籍付使者还,所至诸国,皆勒石纪其事。其略曰:“朕赖天地祖宗眷佑,位臣民之上,郊庙、社稷以及岳镇、海渎之祭,不敢不恭。迩者,占城、安南、高丽遣使奉表称臣,已封其王,则其国境内山川,悉归职方。考之古典,天子望祭,虽无不通,然未闻有遣使致祭于其境者。今思与普天之下共享昇平之治,故具牲币,遣使往祭于神,神既歆格,必能庇其国王世保境土,使风雨以时,年榖豊登,民庶得以靖安。庶昭一视同仁之意,是用刻石,以垂永久。”

赐右丞杨宪名晔,参政陈亮名宁。

置通州卫指挥使司,以安吉卫军隶之。

置蔚州卫指挥使司。

壬寅,吏部奏:“凡庶官有罪被黜者,宜除广东儋崖等处。”上曰:“前代谓儋崖为化外,以处罪人。朕今天下一家,何用如此?若其风俗未淳,更宜择良吏以化导之,岂宜以有罪人居耶?”

癸卯,元将王保保驻兵安定县之西巉。先是,入侵兰州,城中坚守,保保兵无所得而去。至是,乃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甲辰,命制郊丘祭祀拜褥。礼部奏:“郊丘之褥当用席为表,蒲为里;宗庙、社稷、先农、山川之褥,宜用红文绮为表,红木绵布为里。”从之。

太常司定太庙朔、望荐新及献新仪。初,太庙月朔之祭,上躬行礼,未几,诏太庙朔、望荐新,令太常供祭。至是,太常奏,定其仪。朔祭、荐新,各庙共用羊一,豖一,笾、豆各八,簠、簋、登、铏各二,酒尊三,及常馔、鹅羹饭。祭日,太常卿及预祭官各法服入就位,再拜、兴、平身。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搢笏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者。出笏诣酒尊所,搢笏以爵受酒,以授执爵者。出笏诣诸神位前,搢笏跪,上香、祭酒、奠爵,出笏。读祝官取祝跪读讫,太常卿俯伏、兴、平身,少后再拜、兴、平身,复位。赞礼唱“撤豆”,执事官各撤豆,太常卿以下各再拜、兴、平身。赞礼唱“焚祝”,太常卿以下各诣焚祝所。焚讫,赞礼唱“礼毕”。望祭止用常馔、鹅羹饭。祭日,引礼官及太常卿以下各常服入就位,再拜、兴、平身。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至神位前跪,上香、祭酒、奠爵,俯伏、兴、平身。少后,再拜、兴、平身,复位。赞礼唱“撤豆”,执事官各撤豆,太常卿以下各再拜、兴,诣焚楮币所。焚讫,赞礼唱“礼毕”。献新凡遇四方别进新物在月荐之外者,太常卿奉旨与内使监官各服常服捧献于太庙,不行礼。

上谓诸武臣曰:“用兵之道,必先固其本,本固而战,多胜少败。何谓本,内是也,内欲其实,实则难破。何谓实,有备之谓也。后世不知务此,至有战胜之余,遂忘武备,往往至于取败。人孰不曰‘天下平定之时,可以息兵偃武’,殊不知‘治兵然后可以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若晋彻州郡之备,卒召五胡之扰。唐彻中国之备,终致安史之乱,此无备之验也。夫当天下无虞之时,而常谨不虞之戒,然则武备其可一日而忘哉?”

命建驸马都尉李贞第于西华门玄津桥之西,将作司董其役。

乙巳,旌表当涂县民孙添母郑氏、黎德旺妻陶氏贞节。郑氏、陶氏俱以年少夫亡,守节不二,有司上其事,诏表其门,复其家。

丁未,享太庙。

庚戌,湖广辰州湖耳洞长官杨秀荣、潭溪长官石文焕、新化长官欧明万、平江蛮夷军民长官杨晟明、欧阳寨长官杨再仲等来朝贡马及方物。初,辰州卫指挥副使刘宣武率兵克平古城等寨,招降湖耳、潭溪等处洞官。至是,来朝,纳元所授宣敕印章,上赐以冠服。既而,湖广省臣言:“五寨系靖州,地与广西融州思播接壤,元时设置五处长官司,以辖洞民,乞仍其旧制。”诏从之。于是复立湖耳、潭溪、新化、欧阳、古州及八万亮寨六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秩从五品,隶辰州卫,仍以秀荣等为长官。

辛亥,以太常卿胡惟庸为中书省参知政事,起居注魏观为太常卿,调北平行省参政周彧为湖广行省参政。

壬子,改合淝卫为庐州守御千户所。

癸丑,命故都督张德胜子宣袭职。初,德胜以战死,宣年幼,令养子同袭职。至是,宣年长而同亦能自立军功,于是命宣袭父职,同复其姓名为汪兴祖。

丁巳,西安、凤翔二府饥,耆民宋昇等来言。上即命户部往赈之,户部奏:“彼民饥,须运粟以济之。”上恻然曰:“民旦暮待餔,如涸鱼之欲水,若待运粟以济之,死者多矣。况今东作方兴,民无食而废耕,将见其患益甚。”即命户部主事李亨驰驿,往赈之,户给粟一石,计三万六千八百八十九石。

以滕德为兵部尚书,德故江南省掾也。

贬刑部尚书周浈为惠州府经历。浈字伯宁,鄱阳人,善诗,与辛敬、万石、杨伯谦、李克正、查和卿等称江西十才子,累官为按察佥事,坐事谪,输役汴梁。及置河间盐运司,复起为使,至是,自河间召为尚书,未视事,入官舍非礼,辱责胥吏。上闻而怒之,故贬。

置大同左、右二卫。

置永平卫。

沂、邳二州山民作乱,命参政陆聚率兵讨平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欧阳修
  卷一 秦始皇·王夫之
  卷十七·王夫之
  ●卷第二十一·胡三省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乾隆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货税所统捐局·费行简
  二一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缴到伪妄书籍九种请旨销毁折·佚名
  绎史卷四十三·马骕
  宋仁宗皇帝〔御书「忠孝」〕题诗·林献堂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一明 梅鼎祚 编郊庙歌辞【乐记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是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明其有损益也然自黄帝以来至于三代千有余年而其礼乐之备可以考而知者唯周而已周昊天有成命乃郊祀天

  • 卷三百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秋江烟草张君彦发湖海豪士不喜为举子学専意扵诗每以贾岛姚合为法所着仅成帙清深闲雅宛有唐人风致至其得意警絶之句杂之两人集内殆未易辨彦发思甚苦未尝

  • 卷四百五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五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九十一 康海 宝穑堂作 明农谢昌宦良觌羡予征敦义昔所重况此骨肉情嗣岁节物改朱阳喜开晴感今叹伊昔发车临广庭所期德音迈永修三径盟 其二 平生尚超旷

  • 十二集 二卷·钱德苍

    烂柯山北樵(净上)屈曲苍茫接翠微,片帆轻送远风吹。人情世事如流水,争似渔郞坐钓矶。某王安道,乃会??人氏,平生打鱼为活。我结交两个兄弟,一个朱买臣,一个杨孝先。那朱买臣有满腹文章,争奈时乖运蹇,不能遂意,每日与杨孝先打柴为活

  • 第三十二回 诛逆登基羊后专宠 乘衅独立石勒称王·蔡东藩

      却说刘粲为刘聪长子,少时却也聪隽,具文武才。自得为宰相后,威福自专,远忠贤,近奸佞,任情严刻,拒谏饰非;好兴宫室,罗列妾媵,相国府仿佛紫宫。及继承大位,毫无戚容。聪后靳月华,得尊为皇太后,樊氏号弘道皇后,宣氏号弘德皇后,王氏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 张弘范传·宋濂

    张弘范,字仲畴,张柔之第九子。善于骑马使枪,又颇能写诗做歌。二十岁时,兄弘略任顺天路总管,去寿阳行都报告一年内本路户口、田地和赋税征收等政事,弘范代行兄之职务,吏民都佩服他办事果断,有条有理。蒙古军在所过之地肆意杀掠

  • 马关条约·佚名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定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平和,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

  • 卷二百五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五上 朱批高斌奏摺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苏州织造兼理浒墅关税务郎中【臣】高斌谨 奏为奏 闻事【臣】於本年二月十二日同巡抚【臣】张楷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三十九军礼周官九伐之法搜狩之政掌之司马而宗伯之职大师大田必备其礼国家承平百有余年内整六师外攘四夷武功戎备超轶千古爰辑治兵振旅师征受成诸容节着为军礼若夫古者救日月以太仆赞鼓实夏

  • 第十二章·管子之外交·梁启超

    管子生列国并立之世,而欲以区区之齐称霸于天下,则外交其不可不谨也。管子之外交,首在审天下之大势,观己国所处之位置何如,然后应之以施政策焉。其言曰:《霸言篇》: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强国众而言

  • 卷四下 公孙丑章句下·孙奭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原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嬴,齐南邑。充虞,孟子弟子。敦匠,厚作棺也。事严,丧事急。木若以泰美然也。)曰:“

  • 问辨録卷八·高拱

    ○论语问在陈絶粮曰当行而行无所顾虑然否曰非也只是无上下之交耳人之为道也居必有积仓行必有糇粮岂有当行就行更不照管日用以至于絶粮岂不迂乎迂非圣人也愚尝谓宋儒逺人情以为理使人无所适从此类皆是问蘧伯玉邦无道则

  • 平书订卷十 财用第七上·李塨

    平书曰:九畴之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则货财原上下所恃以为用,而国家不可以或无者。但货财所以权谷帛之轻重而通其穷,非为一人之私蓄也。理之不得其术,则公私皆困;苟得其术,则公私皆利,至于公私皆利,岂非圣人之道乎!古之征于民者三,曰

  • 周书·多士·佚名

    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

  • 自序·梁漱溟

    说明作者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发表后不久即立意为儒家伦理思想建立心理学基础,且与西方流行之心理学相对勘。1923~1924学年在北大哲学系讲授&ldquo;孔家思想史&rdquo;时开始作心理学讨论。1926年写成《&ldquo;人

  • 朗热公爵夫人·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名著。历尽磨难的蒙里沃将军在一次舞会上偶遇朗热公爵夫人,为其美貌所动,疯狂地爱上她,然而德朗热夫人一直以丈夫为挡箭牌,拒绝蒙里沃的爱情。当她自己发现也深爱将军,并终于决心为将军献身时,却因误会再次与幸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