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

朱批马觌伯奏摺

雍正元年四月十三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元年四月初一日准军前兵部通图知会内称各营兵部噶喇大多其纳索和托禀称我等各营现在官兵甚少不彀当差今绿旗营有兵五百二名礮手五十余名令派堆子二处请将军定夺等语奉将军谕着令绿旗营出街上堆子一处出看仓堆子一处等因知会到【臣】随即行令守备千把派出去後据守傋王纪呈称蒙此既奉将军谕令自当遵奉但查当日礮在八旗营内礮营兵丁止应礮上差使并不应别项差使今礮在绿旗营内噶喇大屡次扳差祈本镇移明兵部转请将军

仍将礮位照分八旗承管愿与一同当差等因呈报到【臣】随移覆军前兵部外於初五日准兵部传文奉将军谕令京营官接管礮位绿旗营着令应堆子二处再派兵一百八十名往乌兰滚种地并往卡路及察罕叟儿看城去等因遵将礮位交送京营收管所派官兵遵照派往今将交礮日期奏

闻抑【臣】更有请者绿旗兵五百二名今既派往卡路等处二百名【臣】带领官兵无几若进兵时仰祈

圣主将大同营路官兵准【臣】提调三百五十名以备进

剿为此一并具摺请

旨谨

览尔所奏行营兵马情节知道了已有旨矣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奉

旨带兵一千名前往甘州於十二月初三日出杀虎口

仰赖

圣主洪福天气和暖未甚寒冷水草未致缺乏官兵马匹俱获平安於本月二十二日进横城口二十三日已至宁夏俟关支口粮之日起程前往甘州所有官兵进口到宁日期理合具摺奏

闻谨

览奏知尔等巳抵宁夏时値严冬霜雪在地兵马幸不至於苦累朕甚慰悦

雍正二年五月初四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恭请

圣安事窃【臣】钦奉

谕旨带领官兵前往甘州兹奉大将军年羮尧令【臣】将所带官兵撤回大同等因蒙此【臣】带领奉撤官兵於本年四月二十九日自山丹起程五月初三日抵【臣】属汛保德营地方俟接印视事之日另疏具

题外谨先缮摺恭请

圣安为此谨

朕安所奏已悉带回官兵人马如何情形随便摺奏以闻

雍正二年七月初二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於去岁十二月内钦奉

谕旨令【臣】带领官兵前往甘州有署事永北总兵【臣】兄马会伯到镇【臣】将严饬各营文案曁除革事宜向马会伯交代去後今【臣】於五月初五日回任随复行查标协各路营伍据各营路将弁报称经署事总兵马会伯并参领陈王章饬行整理演习今皆遵奉施行等语【臣】亲查标下三营兵丁军器虽皆整理而技艺尚不能纯熟所有各路营务非【臣】目覩难以凭信【臣】请俟秋收後亲历各营查閲操演务期兵强技熟方与营汛有裨至各官养亷荷蒙

圣主恩施格外【臣】俱照署事总兵【臣】马会伯参领【臣】陈王章所存之数支发不敢再为增加又查大同等处今岁雨水调匀夏田俱收秋禾甚好米粮价値日渐平减理合一并奏

闻谨

马会伯陈王章经朕谕令不可刻薄从事致尔回任後难以措施但伊等或有过寛过严之处皆未可定且伊等并未定有成例斯乃尔本任内事应添应减尔宜再加斟酌损益务求得中而行毋得藉诿伊二人也雍正二年八月初四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前奏俟秋收後亲历各营查閲操演一摺奉

皇上朱批【臣】跪读之下感戴靡涯伏思【臣】受

恩深重任事一日即有一日之责何敢藉诿他人以负圣主体恤武弁之至意除营伍事宜【臣】尽心料理外各官养廉俱查照原任湖广提督俞益谟

奏准提镇副参以及千把等员亲丁名粮之数留给养廉各官俱各足用查【臣】属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共五十二员所管兵一万六千一百余名除各官亲丁粮外酌量营头之大小每营各留有公用粮八九名或六七名二三名不等共留公用粮一百八十五分以作各项公用敢有多占即行参处如此则兵饷水无克扣寛严亦属得中为此缮摺奏

闻伏祈

睿鉴谨

凡事只在行为不在言语间也如果实力奉公洁已率属朕自有见闻勉之

雍正二年十月二十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於本年八月二十六日前往杀虎平鲁老营水泉偏关河保利民东路北楼灵邱山隂新平得胜助马等处各该副参游都并所属备弁大小营头点閲查看得各该营路旗帜器械锣锅帐房俱已整理齐备兵丁技艺弓马鸟枪亦皆渐有起色

同抚【臣】诺岷会疏

题参在案今【臣】於十月十五日事竣回署仍严饬各官勤加操防不许缺兵侵饷如仍前欺玩懈怠查实立即入

告谨将微【臣】查閲营汛起程回署日期缮摺奏

闻谨

言之可听耳循名责实或未必然

雍正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窃【臣】蒙兵部劄付钦奉

上谕直省督抚提镇并道府以上等官禁止蓄养戏子

仰见我

皇上洞悉羣情无微不照既正风俗兼省糜费甚盛心也【臣】向有家生仆人七八名各习乐器以便春秋

祭祀之用并未登场演戏今於奉

命之日即令分散各司别事不敢再用为此据实奏闻以免隐匿之愆谨

业既散遣不用何为隐匿知道了蓄养戏子小过也无足介意尔等内外文武大臣惟戒钻营权要乃第一要务切莫为此有害无益之事

雍正三年二月十八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前奏遵奉不敢蓄养戏子一摺奉到

皇上朱批【臣】跪读之下仰见我

皇上明并日月鉴彻万方内外文武臣工贒愚不肖难

圣明洞照之中【臣】兄弟数人屡蒙

皇恩任以封疆皆由

异数隆恩并非荐举所致逢迎馈送素不敢为今奉天语煌煌敢不益加警惕以无负

圣主至诚开导训廸周详之至意除钦奉遵行外谨将朱批原摺一并恭缴谨

朕意未必尽如所奏须心口相应言行相符方好雍正三年三月初七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马觌伯谨

奏窃【臣】接准署抚【臣】伊都立移咨令【臣】赴省【臣】随於二月二十二日起程二十七日到太原伊都立转传

上谕尔等於陛见时朕曾面谕诸事听廵抚诺岷敎导近闻得尔等诸事俱听年羮尧指示殊为不是此举干系尔等功名嗣後诸事当与署抚臣伊都立商酌而行钦此【臣】跪听之下惶悚无地【臣】与年羮尧素未识面昨【臣】领兵赴甘年羮尧驻劄西宁【臣】驻防山丹未久西陲平定即令撤兵回汛至山陕隔省事不相涉况蒙

皇恩凡所属营伍事宜准【臣】具摺

奏请【臣】世受

国恩擢任总兵虽极愚钝而犬马之心惟知恋

主何敢听年羮尧指示屡蒙

天恩敎诲自当益加警惕恪遵

圣训勉尽职守仰报

高厚於万一耳为此缮摺谨

满口支吾一派谎词对君父之前岂可如此欺诳乎据此看来乃系不明大义过而不改庸愚下流之人尔意谓凭仗舌辩遂可以瞒朕耶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五 郊祀志第五·班固
  卷四百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五·脱脱
  卷一百四十四·志第九十七·仪卫二·脱脱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五·宋濂
  卷一百四十七·毕沅
  卷之五百一·佚名
  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上·郑樵
  七六一 军机大臣奏全书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谢恩片·佚名
  卷二·欧阳昱
  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 第七·班固
  司马消难传·令狐德棻
  李珙传·欧阳修
  卷之四·姚莹
  一·钱穆
   《球阳记事》目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钱大尹上,云)事不关心,关心者乱。老夫钱大尹。昨曰使张千干事,这早晚不见来回话。左右,门首觑着,来时报复我知道。(张千上,云)自家张千是也。奉俺老爷命,着干事回来,如今见老爷去咱。(见科,钱大尹云)张千,我分付你的事如何?(张千云)奉老

  • 列传第十 赵知礼 蔡景历 刘师知 谢岐·姚思廉

    赵知礼,字齐旦,天水陇西人也。父孝穆,梁候官令。知礼涉猎文史,善隶书。高祖之讨元景仲也,或荐之,引为记室参军。知礼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由是恒侍左右,深被委任,当时计划,莫不预焉。知礼亦多所献替。高祖平侯

  • 卷第一百六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陈纪二〔起上章执徐(庚辰),尽玄黓敦牂(壬午),凡三

  • 台湾割据志·川口长孺

    彰考馆编修总裁川口长孺奉命编撰台湾古荒服,福建海中孤岛也。在澎湖屿东北,故旧名北港,又名东番;以地势似弯弓,后有台湾之称(参取明史、闽书、台湾纪略、香祖笔记)。日本人称之塔伽沙谷(长崎夜话草)。至郑成功割据,改东宁(郑成功

  •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一)·杨士奇

    洪熙元年二月辛丑朔遣中官柴山赍敕往琉球国命故中山王思绍世子尚巴志嗣中山王敕曰昔我 皇考太宗文帝躬膺 天命统御万方恩施均一远迩归仁尔父琉球中山王思绍聪明贤达茂笃忠诚敬天事大益义弗懈我 皇考良用褒嘉今朕缵

  • 三国志平话卷下·佚名

    鲁肃回程后过江,头尾无两个月,周瑜引军五万,荆州南约百里,西行收川。周瑜军行,见一万军拦住,有皇叔,诸葛言:“你知得荆州一并三年不收,今年田种,八月半头,看看收刈,十万军东西下有三十里长,南北下八十里来阔,军人耗荡,百姓远赴荆州诉

  • 第十七章 瑜珈與煉丹·林语堂

    蘇東坡曾經說:"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者。"解脫、或佛道,皆始於此心的自律。人在能獲得心的寧靜之前(心情寧靜便是佛學上之所謂解脫),必須克服恐懼、惱怒、憂愁等感情。在黃州那一段日子,蘇東坡開始鑽研佛道,以後的作品也

  • 张赫传·张廷玉

    张赫,临淮人。江、淮大乱时,他召聚义兵保卫家乡。嘉山缪把头招他前往,张赫拒绝了。当听到太祖起兵的消息时,张赫立即率兵前来归附。授予千户,因功晋升为万户。从太祖渡江,因功担任常春翼元帅,守卫常州。不久,从大军征战鄱阳,进

  • 第十八章 9·辜鸿铭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辜讲这一段只是给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和伟大的画家的名字,随着当时艺术的衰败及艺术赞助的缺失,这些人不得不从一个侯国零零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六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六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一如是已说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次当说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尘尘道路中  如前所说量亦有

  •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上·楚圆

    门人住石霜山慈明大师楚圆集师初开堂读疏罢。维那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若论此事。绝有言诠。维那白槌。已成朕兆。虽然如是。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况乃表白。大德高谈华翰。显唱皆周。人天僧俗。同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九·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九 偈颂五 侍者 文斌等 编 四料拣 夺人不夺境。三竿晓日千门静。桃花树树近前池。不见佳人来照影。 夺境不夺人。玉鞭金镫赏残春。千红万紫归何处。蓦地风来卷作尘。 人境两俱夺。

  • 万历永安县志·佚名

    郡邑有志,备史采也。史,公是非、示劝惩、昭治忽,纪往诏来,垂当年得失之镜,风励人心之大机也。或谓:志,史之流也。余以天下之史,必合郡邑之志,而通采以成之,是可以易言哉!仲尼作《春秋》,因鲁史旧文笔削其义,而天下之乱臣贼子惧。故

  • 御制千字诏·洪秀全

    太平天国编印的书籍之一。1854年(咸丰四年)刊行。全书以四言为句,共276句,共1104个字。它与《三字经》、《幼学诗》同为太平天国的儿童识字课本。其内容包括自然知识、生活常识、拜上帝会教义和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历程

  • 漱玉词·李清照

    词别集。南宋李清照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长沙《百家词》本《漱玉集》一卷,并曰“别本分五卷”。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谓李清照《漱玉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易安词》六卷。以上诸本皆佚。

  • 民国趣史·李定夷

    《民国趣史》,毗陵李定夷撰,国华书局(上海)出版。李定夷,字健卿,江苏武进人,著名旧体小说家。本书前有镇海轶池倪承灿“撰于春江寄庐”的序文及包醒独的“题词”。倪序云:“民国建立,四载于兹。朝野事实之足观感者固夥,社会状态

  • 释净土群疑论·怀感

    佛教论著。唐怀感撰。七卷。此书为问答体,不分章节,全书约提出一百四十余条疑问,以“佛有几身,净土有几种”开篇,一一进行解答。内容涉及何名净土、净土为何土所摄、如何得生西方净土、如何劝修往生、往生众生有何相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昙旷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世亲著、玄奘译《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论释,主要论述瑜伽行派的五位百法理论。先开五门予以总述:一明所因;二显所缘;三彰所宗;四辨所归;五解所立。后释论义,释义甚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