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50.请君入瓮

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叛乱之后,决心除掉那些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可是,谁在暗中反对她,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

于是,她就下了一道命令,发动全国告密。不论大小官吏,普通百姓,只要发现有人谋反,都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地方官吏遇到有人告密,不许自己查问,一定要替告密的人备好车马,供给上等伙食,派人护送到太后行宫,由武则天亲自召见。如果告密的材料属实,告密人可以马上做官;查下来不符事实,也不追究诬告。

这样一来,四面八方告密的人当然越来越多了。

武则天收到许多告密材料,总得有人替她审问。有一个胡族将军索元礼,就是靠告密起家的。武则天派他专门办谋反的案件。索元礼是一个极端残忍的家伙,审问案件,不管有没有证据,先用刑罚逼犯人供出同谋。犯人受不住刑,就胡乱招了一些假口供,这样,他审问一个人就会牵连到几十个几百个人。株连越广,案情就越大。索元礼向太后一汇报,太后直夸他办事能干。

有些官吏看到索元礼得到太后赏识,就学起索元礼的样儿来。其中最残酷的是周兴和来俊臣。他们每人手下养了几百个流氓,专门干告密的事。只要他们认为谁有谋反嫌疑,就派人同时在几个地方告密,捏造了许多证据。更奇怪的是,来俊臣还专门编了一本《告密罗织经》,传授怎样罗织罪状的手段。

周兴、来俊臣办起案来,比索元礼还要残忍。他们想出各种各样惨无人道的刑罚,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他们抓到人,先把各种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认了。

周兴、索元礼前前后后一共杀了几千人,来俊臣毁了一千多家,他们的残酷就出了名。

有个正直的大臣对太后说:“现在下面告发的谋反案件,多数是冤案、假案,也许有人阴谋离间陛下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

可是,武则天不愿听这种劝告。告密的风气越来越盛,连她的亲信、掌管禁军的大将军丘神勣,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武则天下令杀了。

有一天,太后接到告密信,说周兴跟已经处死的丘神勣同谋。太后一听,大吃一惊,立刻下密旨给来俊臣,叫他负责审理这个案件。

说巧也巧。太监把太后的密旨送到来俊臣家,来俊臣正跟周兴在一起,边喝酒,边议论案件。来俊臣看完武则天密旨,不动声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旧回过头来跟周兴谈话。

来俊臣说:“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实招供,您看该怎么办?”

周兴捻着胡须,微微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拿一个大瓮(wèng)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还怕他不招?”

来俊臣听了,连连称赞说:“好办法,好办法。”他一面说,一面就叫公差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个厅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兴正在奇怪,来俊臣站起来,拉长了脸说:“接太后密旨,有人告发周兄谋反。你如果不老实招供,只好请你进这个瓮了。”

周兴一听,吓得魂飞天外。来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连忙跪在地上,像捣蒜一样磕响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根据周兴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报太后。

武则天想,周兴毕竟为她干了不少事;再说,周兴是不是真的谋反,她也有点怀疑,就赦免了周兴的死罪,把他革职流放到岭南(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去。

周兴干的坏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杀了。后来,武则天发现索元礼害人太多,民愤很大,就借个因头,把他杀了。

留下的一个来俊臣,仍旧得到武则天的信任,继续干了五、六年诬陷杀人的事,前前后后不知道杀害了多少官吏百姓,连宰相狄仁杰也曾经被他诬告谋反,关进牢监,差一点被他整死。

来俊臣的胃口越来越大,他想独掌朝廷大权,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和女儿太平公主势力大,索性告到他们身上去了。这些人当然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先发制人,把来俊臣平时诬陷好人、滥施刑罚的老底全都揭了出来,并且把来俊臣抓起来,判他死罪。武则天还想庇护他,一看反对来俊臣的人不少,只好批准把他处死。

来俊臣被处死刑那天,人人称快。大家互相祝贺,说:“从现在起,夜里可以安心睡觉了。”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范晔
  越绝卷第十一·袁康
  东都事略卷四十·王称
  弁言·杨英
  卷十·张廷玉
  名山藏卷之三·何乔远
  卷之二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引·赵釴
  涌幢小品卷之三·朱国祯
  卷十七·高士奇
  萧摩诃传·姚思廉
  陈俊卿传·脱脱
  卷五十九·杨士奇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某·唐圭璋

      不知其名,周德材之子。   失调名   瑶仙伴。应讶我、归来晚。

  • 卷二十一·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二十一明 梅鼎祚 编相和歌辞瑟调曲艳歌何尝行【四解二曰飞鹄行别有一篇语小异鹄二作鹤鹄鹤古通用飞来双白鹤本此古今乐录曰王僧?技録云艳歌何尝行歌文帝何尝双白鹄二篇又古

  • 卷九·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九礼部闲闲赵秉文一【原六十三首】秉文字周臣防阳人闲闲其自号也防頴悟读书若夙习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应奉翰林文字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又言狱讼征伐国之大政自古未有

  • 列传二十五·薛居正

    毛璋,本沧州小校。梁将戴思远帅沧州,时庄宗已定魏博,思远势蹙,弃州遁去,璋据城归庄宗, 《玉堂闲话》:戴思远任浮阳日,有部曲毛璋,为性轻悍。尝与数十卒追捕盗贼,还宿于逆旅,毛枕剑而寝。夜分,其剑忽大吼,跃出鞘外,从卒闻者愕然惊异,

  •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蔡东藩

      却说昭义节度使刘悟,因不肯移节,仍守原镇。监军刘承偕,在宫时得宠太后,视为养子,既为昭义监军,恃恩傲物,尝在大众前窘辱刘悟,且阴与磁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悟窥破阴谋,讽军士杀汶,并执住承偕,举刀拟颈。幕僚贾直言责悟

  • ●海东逸史卷九·佚名

    列传六王翊字完勋,号笃庵,慈溪人,后居余姚。少孤,为诸生,有智略。鲁王监国,翊与慈溪诸生王江同起兵海滨,与江上师为声援,授兵部职方主事。浙东不守,翊渡海(按小腆纪年,翊走海隅,王师购之急,囚其弟翃以招之。翃不屈死,翊泣曰:「是不负

  • 世宗实录二·佚名

    嘉靖十三年甲午春正月戊戌朔。癸卯,废皇后张氏。壬子, (「壬子」,原作「甲寅」,据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一五八嘉靖十三年正月壬子条及明史卷十七世宗本纪改。)册立德妃方氏为皇后。甲子,总理河道副都御史朱裳会工部郎中郑秉聪、

  • 东家杂记原序·孔传

    先圣没逮今一千五百余年,传世五十。或问其姓,则内求而不得;或审其家,则舌举而不下。为之后者,得无愧乎。传窃尝推原谱牒,参考载籍,则知郑有孔张,出于子孔;卫有孔达,出于姬姓。盖本非子氏之后而徙居于鲁者,皆非吾族。若乃厯代褒崇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纪昀

    列传宋 【百十】○宋百十傅伯成 葛洪曾三复黄畴若 袁韶危稹程公许 罗必元 王遂傅伯成葛洪曾三复黄畴若袁韶危稹程公许罗必元王遂△傅伯成傅伯成字景初吏部员外郎察之孙少从朱熹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连江尉试中教

  • 卷八十九工艺·冯煦

    皖省原有习艺善堂一区,系光绪二十三年按察使赵尔巽创办。二十九年遵照刑部新章,于省城及南北道驻所各设习艺所一区,并奉上谕,饬令各州县一律分设。三十一年商部咨开:中国地大物博,生产最为富饶,而比年以来,财力不充,商情益困,推

  • 鬼谷子·王诩

    捭闔第一〈捭撥動也闔閉藏也凡與人言之道或撥動之示其同或閉藏之示其異〉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衆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户籌䇿萬類之始終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户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

  • 第九章 16·辜鸿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辜讲有一次孔子站在湍急的河流边说:“自然的一切都这样匆匆消逝——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不会停息!”

  • 卷十五·张尔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十五济阳张尔岐撰特牲馈食礼第十五【郑目録云特牲馈食之礼谓诸侯之士祭祖祢非天子之士而于五礼属吉礼○注疏本不详他书目次呉氏补之云大戴第七小戴第十三别録第十五疏云案曲礼云大夫以索牛

  • 卷四·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四春官宗伯郑氏曰象春所立之官 中义曰天覆也地载也非四时之和则不能生成万物是故四时者所以左右天地生成万物正其性命者也乃立春官春者纯阳之气法春为德賛乎天地

  • 卷六·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六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世辟轩辕访道汉武求仙苟知崔浩之非自鲜阿阇之难故登列辟致儆将来。黄帝访道崆峒得天真皇人之书其言与佛乘合。汉明帝梦金人长大项有日光飞至殿

  • 宁远县乡土志·李方学

    李方学修。方学,光绪末署宁远县知县。宁远,旧称固尔扎,今伊宁市。是志系奉饬纂辑之小学教材。不分卷,列15目,叙该县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等,极简略,仅2000余字。唯户口、商务两目叙事稍详,有一定参考价

  • 国朝画征录·张庚

    后有称《清朝画征录》,中国画史传著作,中国清代张庚(1685~1760)著。3卷,续录2卷。乾隆四年(1739)开雕。前有蒋泰叙及自序。全书共收录清初90余年间画家467人,其中,卷上118人,多为明代遗民;卷中104人,卷下76人(内有方外

  • 丹阳真人语录·马钰

    丹阳真人语录。金马釭述、王头中集。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太玄部。王颐中集。王为马钰弟子,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拜师。马钰论全真道宗旨及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