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47.玄奘和尚取经

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缑音gōu)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麹(qǔ)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

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猜你喜欢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佚名
  卷之七·佚名
  ◎自由结婚之禀·李定夷
  ◎记湘绮老人之丧·李定夷
  卷一·韩菼
  一三七六 河南巡抚穆和蔺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七○七 谕校书错误之皇十一子永瑆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迁
  卷五十四 蜀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陈寿
  金英传·张廷玉
  宪宗本纪·张廷玉
  卷一百八·宋敏求
  卷五十一·陆宗楷
  二十六年(中)·佚名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杨珽

    第十一齣 传情【唐多令】〔生上〕朱邸暂盘桓。歌鱼客裏弹。帝城尘梦已经年。枕上鄕关频转。怜寂寞。歎迍邅。〔河满子前〕细草孤云斜日。凄凉宝瑟馀音。梦裏不知身是客。觉来忙自追寻。画卧北窗淸晓。种种幽恨难禁。自家

  • 楔子·李文蔚

    (蒋神领鬼力上,云)英才壮貌显威灵,玉帝亲差受敕封。钟山有感为神后,护祜乾坤万里清。吾神乃生前蒋子文是也。广陵人氏。在生为汉朝秣陵都尉,因盗至钟山,某尽搏击之,上帝为吾神正直无私,以此命我为本境土神之位,以福尔下民,消灾

  • 東觀漢記卷四·多人

      表   諸王表〔一〕 王子侯表 功臣表 恩澤侯表   〔一〕 「諸王表」,史通古今正史篇云:「在漢中興,明帝始詔班固與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作世祖本紀,并撰功臣及新市、平林、公孫述事,作列傳、載

  • 卷十九·吴广成

    皇元年、夏延嗣宁国元年春正月朔,日有食之。 群臣以幼主改元,元旦日食,天象可畏,请慎政刑,讹庞不听。 二月,契丹留贺正使。 曩霄临终遗言曰:“异日力弱势衰,宜附中国,不可专从契丹。盖契丹残虐,中国仁慈,顺中国则

  • 卷之九十八·佚名

    洪武八年三月辛酉朔诏造大明宝钞时中书省及在外各行省皆置局以鼓铸铜钱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又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 上以宋有交会法而元时亦尝造交钞及中统至元宝钞其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八·阿桂

    四月己丑阿桂明亮奏言【臣】等查纳围之第六碉与纳扎木之第三碉均系贼畨要地若使对面拏栅贼番窥见我兵注意防守必严【臣】等因令第一碉与第七碉正面均拏卡栅向前使之无从揣度而我兵绕从山梁上东西两面分扑不难得手惟因

  • 江夏王萧锋传·李延寿

    江夏王萧锋字宣颖,是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母亲张氏有容貌和德行,宋朝的苍梧王逼着要娶她,又想要害死萧锋。高帝十分恐惧,不敢让他住在旧宅里,而把他藏在张氏的家中,当时是四岁。他性格方正,喜爱学习书法,张家没有纸,他就靠着井

  • 卷三百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神宗元丰三年直舍人院吕大防上奏曰臣伏覩七月二十六日手诏以彗出西方责躬引咎敷求谠言以正厥事臣伏读感欷以爲天道

  • 卷之十四·佚名

    尚敬王三十一年,向弘烈、毛景文改修勢理客橋。浦添群驛之西、勢理客邑之東,有一大江,源出群南,曲折奔流,至于小灣,注入于海。其為勢也汪洋澎湃,不可徒涉。是以自徃古時創建石橋,使民得徃還之便。然本國徒有橋梁之設,而築修之正

  • 宗吾家世·李宗吾

    张默生  大概在南宋年间,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崛起一个姓李的人家,家长李子敏和他的儿子李上达,创家立业,慢慢家道兴旺,子孙繁衍,就成了一个有名的氏族。后来代代相传,传到第十世上,有位名叫季润唐的,于清代雍正三年,携眷到四

  • 卷十七·史浩

    <经部,书类,尚书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七     宋 史浩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説周公作君奭【案此条讲义永乐大典原阙】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

  • 自然篇第五四·王充

    【题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认为“天者,群物之主也”(《汉书·董仲舒传》),“天地之生物也,以养人”(《春秋繁露·服制象》)。班固等人的《白虎通德论》则认为天是“居高理下为人镇”的统治者。他们把人间

  • 卷二十六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六目録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检讨【臣】廖鸿章监察御史【臣】赵青藜以乡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监察御史【臣】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上·智顗

    从余失心者下。譬上非灭现灭。上有二。一不久应死。譬上非灭现灭。二诸子醒悟。譬上唱灭利益。又唱死之由。由子不服。譬上薄德见佛常在但增憍恣。上现灭中有二。一本实不灭。二非灭唱灭。不出现灭之由由。亦是唱灭利

  • 全辽志·李辅

    区域志。明李辅修,马应龙等纂。李辅认为旧《辽东志》舛讹脱落甚多,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行重编,越六月而成书。六卷,图一卷。辅字近台,江西进贤人。嘉靖进士。官辽东巡抚。应龙,定辽卫(今辽宁辽阳)人。嘉靖举人。官

  • 来斋金石考·林侗

    三卷 清林侗撰。林侗,字同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喜好搜集金石,曾游长安,于淳化山中得汉甘泉宫瓦;又携带拓工,在唐昭陵等陪葬地,拓得唐李靓等人的碑刻十六块。本书所著录,都系其所自见者,计夏商周六碑,秦汉十九碑,魏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罗什译。十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异名。

  •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智译   佛在祇园,愍念未来众生,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