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四

圣学

雍正三年乙巳七月丁巳

上谕礼部自古修己治人之道载在经书帝王御宇膺圗咸资典学我

圣祖仁皇帝天亶聪明而好古敏求六十余年孜孜不倦朕幼承

庭训时习简编自即位以来更欲以研经味道之功为敷政宁人之本顾以谅隂之际未举经筵今八月二十三日为释服之期尔部可择日举行经筵典礼并详查定例以闻

雍正五年丁未六月壬寅

上谕内阁近因考试新科进士以宋儒所云士人当有礼义廉耻句为论题诸进士试卷进呈朕躬自披览见其

文艺之工拙优劣固有不同然大槩皆词章记诵之常谈未能真知题中之理蕴而实有发明盖所言止于仪文末节而已非礼义廉耻之大者也朕则谓古人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者盖以天下之大四海之众皆范围其中而不可须臾离而士人贵有礼义廉耻之説所指甚逺所包甚宏上之为人君下之为人臣皆当求其大者以为务而不可局于仪文末节间也以礼言之如化民成俗立教明伦使天下之人为臣皆知忠为子皆知孝此礼之大者也进退周旋俯仰揖让此礼之小者也以义言之如开诚布公荡平正直使天下之人无党无偏和衷共济此义之大者也然诺不欺出入必谨此义之小者也以廉言之理财制用崇俭务本使天下之人家给人足路不拾遗盗贼不生争讼不作贪官汚吏无以自容此廉之大者也箪食豆羮一介不取此廉之小者也至于以耻言之为人君者宪天出治諴和万民则当以一夫不获其所为耻为人臣者行义达道兼善天下则当以其君之不为尧舜为耻若夫乡党自好不失言于人不失色于人此乃耻之小者耳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而其道不外礼义廉耻之四端士人者以天下为己任其身既为臣之身而有致君之责者岂可徒知其小节而不知其大者乎夫礼义廉耻由一端之小者扩而充之皆可以保四海然必知其大者而务之自可不遗于其小若或徒窥小节而不知其大则迂拘曲谨祗圗检束一身而不敢任天下之重此皆细民之行而非士人之道也孔子曰人能道非道人其可不勉自奋立乎朕引见新科进士时即欲面加训谕因天气炎热恐伊等暂时跪听不能悉心领会今特详为宣示朕愿与大小诸臣交相儆勉详思礼义廉耻之大者身体力行则人心风俗蒸蒸日上而唐虞三代之治庶防其可复见也

七月癸酉

上谕礼部朕惟

孔子以天纵之至徳集羣圣之大成尧舜禹汤文武相传之道具于经籍者頼

孔子纂述修明之而鲁论一书尤切于人生日用之实使万世之伦纪以明万世之名分以辨万世之人心以正风俗以端若无

孔子之教则人将忽于天秩天叙之经昧于民物则之理势必以小加大以少陵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惟有

孔子之教而人道之大经彞伦之至理昭然如日月之丽天江河之行地歴世愈久其道弥彰统智愚贤不肖之俦无有能越其范围者纲维既立而人无逾闲荡检之事在君上尤受其益易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礼运曰礼达而分定使非

孔子立教垂训则上下何以辨礼制何以达

孔子所以治万世之天下而为生民以来所未有也使为君者不知尊崇

孔子亦何以建极于上而表正万邦乎人第知孔子之教在明伦纪辨名分正人心端风俗亦知伦纪既明名分既辨人心既正风俗既端而受其益者之尤在君上也哉朕故表而出之以见

孔子之道之大而

孔子之功之隆也

十一月壬戌

上谕内阁朕览明太祖所着洪武寳训一书词义周详诰诫谆切所以教其子孙臣庶者亦费苦心但明太祖起自布衣奄有天下虽姿性过人而其识见尚局于卑隘其规模未臻于广大盖縁文过其实言行多不能相符而议论自相矛盾者有之朕观尧舜授受心法惟有一中治世之道必事事合乎时中始为至善我

太祖

太宗

世祖

圣祖相承之神谟圣烈合于大中至正之道者已经敬辑圣训垂为世法而从前史册所载歴代帝王之举动言论毎于中道之权衡或未能悉协大抵由于时势之所值不同故政治训辞亦因之而有偏向后之论者遂不能无疑议于其间朕意欲将经史所载歴代帝王之嘉言懿行可以绍执中建极之心传者采录成书为后世子孙之法鉴着派翰林官分任纂修陆续进呈朕亲加酌定

十二月甲申刋刻孝经小学清汉文告成

御制孝经序文曰孝经者圣人所以彰明彞训觉悟生民溯天地之性则知人为万物之灵叙家国之伦则知孝为百行之始人能孝于其亲处称惇实之士出成忠顺之臣下以此为立身之要上以此为立教之原故谓之至徳要道自昔圣帝哲王宰世经物未有不以孝治为先务者也恭惟

圣祖仁皇帝缵述

世祖章皇帝遗绪

诏命儒臣编辑孝经衍义一百卷刋行海内垂示永久顾以篇帙繁多虑读者未能周徧朕乃命专译经文以便诵习夫孝经一书词简义畅可不烦注解而自明诚使内外臣庶父以教其子师以教其徒口讽其文心知其理身践其事为士大夫者能资孝作忠名显亲为庶人者能谨身节用竭力致养家庭务敦于本行闾里胥向于淳风如此则亲逊成化和气薰蒸跻比户可封之俗是朕之所厚望也夫

御制小学序文曰古者八歳而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之义俾童而习之以养其徳性其説散见经传朱子采集为小学一书所以示人教学之方而有以为正心修身之本其言约其理该盖六经四子性理诸书之阶梯也

皇考圣祖仁皇帝尝

特颁谕旨令有司兼以命题课士海内士子固已咸知诵法矣又

命尚书顾八代一人繙译清文日进呈

览钦定三年而后成嘉惠后学之心至深且厚当日未经刋刻颁行朕敬承

皇考遗志特命校对授梓以资肄习读者宜知纲常伦纪之当崇视听言动之当谨与夫嘉言懿行之当遵循慕效修其职自在家庭日用之常经而充其量可以成圣贤忠孝之大节子弟之习于是而淳教化之原于是而备诗曰成人有徳小子有造朕盖深有望焉

雍正七年己酉闰七月癸酉

上谕内阁九卿等易经云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虽分而其理则一天下之人但知仁主于慈义主于断仁主于寛义主于严以为仁义各有其用而不知其相资相济而不可须臾离也盖有仁而无义则姑息之爱不合于事理当然之则矣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盖其所好恶必合于事理之宜而后天下享仁人之福所谓杀一人以安千万人义之至正所以为仁之至也即如翦除盗贼义也盗贼既除则良善得宁岂非仁乎惩创凶顽义也凶顽既惩善者益勉于善而不善者且相率而迁于善岂非仁乎其余互相为用之处皆可以此推其分仁与义为二而不能融防贯通者则见理不透故也

八月丁巳

上谕大学士九卿等朕于用人行政是非赏罚总视乎理之至公而未尝稍存成见大学云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夫心不正则是非可否皆不得其当其弊有不可胜言者矣周子通书云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可见人之心必静虚动直而后应事接物可得其平若一有所偏向则静不能虚动不能直又安望其明通公溥哉夫有所者不过流于一偏而已足为心之累至于有我则全是自私自利之心萦绕固结于中但知有已而不知有人其心之不正更甚矣古称溺爱者不明凡人溺爱他人则于是非可否己不能辨而不免于惑况溺爱己身则但见其是而不见其非但见其可而不见其否沈惑迷谬以至过咎日丛愆尤日积而全不知醒悟改悔其为害尚可言哉又如人臣以忠言规谏其君则望君之虚怀采纳而人君以正言训勉其臣亦望臣之实心听从君不用臣言则加以拒諌之名若臣奉君之训聼之藐藐清夜自思能安于心乎惟是君不聼臣言人人皆得而见之而臣之不能洗心易虑以从君之训则在隐微之间人所难知是在为臣者之扪心省察而已

雍正十年壬子五月甲申

御制重修阙里

圣庙碑文其文曰朕惟

上天垂佑蒸民笃生

至圣先师孔子以仁义道徳启廸万世之人心而三纲以正五伦以明后之继天御宇兼君师之任者有所则效以敷政立教企及乎唐虞三代之隆大矣哉圣人之道其为福于羣黎也甚溥而为益于帝王也甚宏宜乎尊崇之典与天地共悠乆也曲阜庙庭为

孔子里宅毓圣钟灵之地神爽式凭明禋祗肃庙貌崇闳由周而来乆且加盛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徳符元化悟彻性天自羲农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集成于孔子者一一体于身心宣为政治圣统在上应运而承康熙甲子东廵狩临幸阙里谒奠庙林殷礼隆仪汉唐莫及朕躬膺丕绪志切羮墙即位之初加封

先师五代王爵诣雍释菜题额歌诗佩徳报功之愿夙夜防释于怀雍正二年阙里

圣庙不戒于火有司奏告朕悚惕靡宁诣庙致祭旋发帑兴修命大臣专董厥役殿庑规模悉准宫阙制器备物亦令绘圗呈式裁酌协宜数年内谆谕执事臣僚经营周至纤毫无憾始惬朕衷七年冬有司具奏大成殿上梁前二日庆云见于曲阜合词称瑞朕以天人感应理固不爽而诚敬微忱讵能邀

上帝

先师之垂鉴用是祗将祀事倍増试额俾普天率土被圣人之徳化者同心感庆庶足以广教泽而答嘉庥而抚躬警勉恒朝夕凛凛焉朕尝谓帝王之尊圣尊其道也尊其道贵行其道居行道之位而能扩充光大达之政令修齐治平得其要纪纲法度合其宜礼乐文章备其盛凡圣道之未行于当时者悉行于后世虽去圣乆逺而心源相接不啻亲授于一堂之上黙证于千载之前如是而钦崇褒显悉由于中心诚服而治化日盛圣道斯尊且夫圣人之道一天道也天以牖民之责属之圣人删定赞修代天宣教彞伦敦叙礼法彰明后之帝王奉其道以治世师承防斁资益良多然则尊天尊圣理原合一今兹崇礼至圣正所以钦若

昊天而于修建庙庭之重典有不至诚至敬者哉朕勤求上理宵旰孜孜冀以仰述

皇考之鸿谟丕

先师之厚泽爰敬推上天笃生圣人与圣人承天立教垂宪奕世之意勒文碑石以昭示臣民于无极而系以辞曰天心觉世圣治承天治法道法圣圣相传三五之隆以道致治峻徳宏昭丰功逺被闻知续统

至圣挺生中天复旦文教昌明经纬三才陶融万象体具中和功侔参两表扬六籍程式五常如防沧海若揭秋阳惟我

皇考聪明睿知苞蕴圗书滙宗洙泗徳与圣合礼为道崇升堂容肃过里恩隆绪缵朕躬勤图绍述至训煌煌箴铭宥密惟皇建极惟圣时中古今虽邈心理攸同作帝王师与天地配开辟一人神灵如在奕奕新庙辉映尼防金丝在御车服盈堂焕乎天文五云示庆锡佑者天承庥者圣敢云瑞应鉴厥微诚普祈洪贶永福编氓文治光华日星晶丽木铎扬声垂亿万世

雍正十二年甲寅十月己酉

上谕大学士等鬼神之道实是体物不遗古圣贤云无愧衾影盖实见得随处有神明所以如此戒谨耳惟信以为有而时时诚敬厥后必然受福若以为无而事事欺慢厥后必然受祸理有一定毫发不爽也

猜你喜欢
  晋本纪第八·欧阳修
  ●卷四十六·徐梦莘
  皇清开国方略巻九·阿桂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天变邸抄·佚名
  谷山笔麈卷之十七  释道·于慎行
  第六十二卷 忠节 六·缪荃孙
  卷九十·佚名
  一四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谢恩命办理十三经刻石折·佚名
  一○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籍一百三十二种缮单呈览折·佚名
  卷一·傅恒
  耿豪传·令狐德棻
  柳公绰传·欧阳修
  第十二章官庄租·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种由来·徐志摩

    一夏娃“你是亚当吗,上帝创造我来伴你的。你从今后再不怕荒凉,再不愁孤寂。让我摸摸你的脸,口边蓬蓬像树藓,你喉头有个桃核,你肌肉好多强健;但是你胸前不如我又嫩又软又肥——我们原来两样的,我又希奇又欢喜

  • 卷六十五·徐世昌

    尹继善尹继善,字元长,号望山,满洲旗人。雍正癸卯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赠太保,谥文端。有《尹文端公集》。次孙端人韵送别王次山锺仲恒金汁江头雨未收,行人欲别意还留。离觞共劝

  • 卷二百四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九 丁复 有鸟 有鸟有鸟鸣声嘐嘐自东有居则西于巢有翩者翼载戢载翘害往害否中心揺揺有鸟有鸟鸣声孔悲生此东隅息彼西枝有翩者翼逝将奋飞我行迟迟莫知所

  • 后集卷九·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九    元 孙存吾 编冨珠哩翀题周益公墨迹今观益公帖老气肃锋铓孙氏青毡永宜开寳墨堂题益公荅孙鲁斋帖丞相裁诗荅布衣殷勤辞翰搃珠玑秋风吹落苍松树二百年来此道非孙义方夀庆堂谁似孙家

  • 卷二百九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九王建送人游塞初晴天堕丝晩色上春枝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塞上逢故人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 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四·逆臣·宋濂

        ◎逆臣   铁失者,当英宗即位之初,以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为太医院使。未逾月,特命领中都威卫指挥使。明年,改元至治,有珍珠燕服之赐。三月,特授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纪昀

    列传元 【十五】○元十五董文炳【士选】 张弘范【弘略】董文炳张弘范△董文炳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幼警敏善记诵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未几同列 束手下之县贫重以旱蝗

  • 九四四 谕第二分全书校缮完竣总校王燕绪等着加恩授职·佚名

    九四四 谕第二分全书校缮完竣总校王燕绪等着加恩授职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奉旨:第二分四库全书校缮完竣,办理尚属迅速,其承办之总校王燕绪,着加恩于服阕后,遇有中允缺出卽行补用;朱钤着卽

  • 卷二百二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二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兵制宋高宗时黄次山奏曰臣闻制胜在将不在兵养兵在精不在衆渭曲之战西魏以府兵万人破走高欢二十万衆者节制存焉故也府

  • 卷九·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九汉 高诱 注主术训【主君也术道也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王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敎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揺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

  • 东溪日谈録卷一·周琦

    性道谈上周子论太极第一画这○圏者是形容太极乃阴阳浑然之未发者第二又画这□圏半面多白半面多黒者是形容两仪左多白者是阳之动曰阳仪右多黒者是阴之静曰阴仪第三又画这土五様小圏者是形容五行第四又画这○圏是形容干

  • 卷十二·高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十二    明 高攀龙 撰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报栢举也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牛伤不敬也夏四月郊不时也四卜非礼五卜强也斩焉衰绖之中上僣天子之礼一举而犯三

  • 八说·韩非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

  • 非鞅第七·桓宽

    【题解】非,非难。鞅,商鞅,战国时卫人,姓公孙氏,我国著名的法家人物。商鞅相秦孝公,实行变法,秦国富强。封于商,号商君。孝公死,为反对派所杀害。本篇描述会议双方对于商鞅变法的评价。文学认为,秦之亡天下,由于鞅之变法;大夫则认

  • 宗镜录卷第三十九·延寿

    夫觉王明敕大教指归。末法比丘。须于四念处修道。其旨如何。答。此出大般涅槃经。最后垂示。总前教迹。同此指归。以四念处。即是宗镜所明一切众生身受心法。如经云。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一·智顗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大师于诸经。前例作五重玄义。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此经以人法为名。实相为体。自行因果为宗。权实二智为用。大乘熟酥为教相。所言名者。有通有别。经之一字通诸部也

  • 救荒事宜·张陛

    明张陛撰。系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浙江山阴县救灾工作的总结性文件。当时缙绅刘宗周、祁彪佳及作者出资赈粥、平粜。为了防止赈济不周或虚糜浪费,张陛创立十条办法: 收集米粟、踏勘各乡灾情轻重、优先赈济孤贫、分别

  •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龚廷贤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由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龚廷贤著。《内府秘传经验女科》龚廷贤,一作应贤,字子才,号云林,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本述内容主要阐述调经和提高受孕几率经验方等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