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周郑王,名训,世宗长子。显德六年六月,封梁王。世宗崩,即皇帝位,明年,正月,六军拥戴太祖,而王逊居西邸,封国于郑。建隆三年,王徙房陵。开宝六年,薨,年二十一。知制诰张澹请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周自辛亥岁建国,至巳亥而禅位,三主,共九年。

钱俶,字文德,名上字犯宣祖庙讳,故止称下一字。祖:镠,曰吴越武肃王,父:瓘,曰文穆。瓘卒,子:佐继,佐卒,以弟:倧继。倧为牙校胡进思所废,俶时镇浙东,遂渡江,袭伪位,汉授以东南面兵马都元帅,领镇东军节制,封吴越国王。至周,以天下都元帅处之。宋兴,改大元帅。开宝八年,征江南,为招抚使。江南平,与其妻子来朝,待以优礼,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封其妻孙氏为妃,宰臣言:‘自古异姓诸侯王妻,无封妃之制。’太祖曰:‘行自我朝,何拘旧典!’太平兴国三年,四月,复来朝,而陈洪进继至,洪进先纳土,俶不自安,亦上章以国归有司,改封淮海国王,子:惟浚、惟治,并除节制,诸子弟族人,及其将佐,或牧守有差。钱氏五主,共八十一年。俶以天下既平,八年,求去元帅之称,从之。雍熙间,改封汉南、南阳二国,既又辞国号,改封许,徙邓。俶,唐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端拱元年八月二十四日薨,年六十,进封秦国王,谥忠懿,为太师、中书令者四十年,任元帅者三十年,近世处富贵者,未有其比。俶崇信释教,性谨,未常忤物。

子:惟演,字希圣,俶第十四子也。幼有俊才,俶常使赋远山诗,有“高为天一柱,秀作海三峰””之句,俶深器之。初补职牙门,累迁左神武将军。咸平中,献文,召试学士院,上览所试,称善,特授太仆少卿,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坐为人于开封府请求,夺职,久之,复学士。天禧四年,为枢密副使。仁宗即位,除枢密使。太后称制,宰臣冯拯以惟演太后姻家,请出之,除节度使,知河阳。请觐,加使相,判许州。屡徙藩镇,郁郁不得志,及耕籍田,求侍祠,留为景灵宫使。太后崩,还河阳,请以章献太后、章懿太后同配食真宗庙,御史中丞范讽劾奏惟演,擅议宗庙,落平章事,改镇崇信。卒,年五十八,特赠侍中。惟演少富贵,能志于学,有文章,与杨亿、刘筠齐名,常曰:‘学士备顾问,不可不该博。’故其家聚书,侔于秘府,又多藏古书画,在馆阁,预修《策府元龟》凡千篇,特诏与杨亿分为之序。其为人少诚信,初附丁谓,力排准,其后逐谓,亦与有力焉。所著有《典懿集》二十卷、《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金坡遗事录》、《飞白书序录》、《逢辰录》、《奉藩书事》。子:暖、晦、昕、昉、曦、昞、晔、曈、�、�、曜。

陈洪进,字济川。其先泗州人,曾祖为闽官,遭乱,因家泉州仙游县。唐光启中,贼帅王潮陷泉州,以福州观察使王审知为副。潮卒,审知据其位,梁册审知为闽王。二十九年而卒,其子延翰继,逾年而被弑,其弟延钧袭。八年,遂僭帝号,十一年,卒。子昶嗣,被逐,而叔延义立,以其弟延政为建州刺史,既而背命,僭号商国。六年,阁门使连重遇推客省使朱文进,以夺其位,复号闽国,时石晋天福七年也。文进以黄绍颇为泉州刺史,程赟漳州刺史,许文稹汀州刺史。泉人念王氏,为群逆分据,冗员指挥使留从效、王忠顺、董思安以气义相附,谋复王氏,于是募敢死士五十人,而洪进与焉,夜擒绍颇,害之,立延政从子继勋,而从效、忠顺、思安为统帅,洪进为指挥使,继勋欲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而道阻贼盛,莫敢往者,独洪进请行,道遇贼,语以泉、福已定,贼遂溃。洪进至建州,延政大悦,既而程赟立延政从子继成,许文稹又以汀州降,而朱文进为连重遇所杀,福人亦杀重遇,延政遂遣洪进还泉州。三年,江南李景陷建州,以延政入金陵,明年,留从效劫继勋,使降江南,自领州事,李景授从效泉州刺史,进节制,以洪进佐之,进职统军使。建隆三年,从效死,洪进诬其子绍镃将叛,执送建康,推副使张汉思为留后,自为副使,汉思患其专,将图之,洪进一日袖大锁,锁其府门,叩门谓汉思曰:‘军吏请洪进知郡,众不可违,速以郡印见授!’汉思惶惧,亟与之,得印复谓军士曰:‘汉思昏老,不能治郡,以印付吾。’将吏皆贺,即置汉思别馆,遣使告江南,而李煜遂授以节制。太祖既平诸路,洪进乃请命于朝,李煜屡奏以为不可,诏不从,遂别授以节制。太平兴国三年,来朝,即以国归朝廷,改除节制、杞国公。授其子文显团练使,文颢、文顼并刺史。久之,进封洪进岐国公。卒,赠中书令,谥忠顺。

李煜,字重光。其祖:昪,伪吴将徐温之养子,冒徐姓,名知诰。后唐长兴中,专吴政为太尉,以子景为平章事。昪,天福间,遂僭称帝,国号齐。复李姓,因改为唐,都金陵。七年而死,景嗣,以宋齐丘、周宗为相,僭郊祀礼,遣将校侵福建、漳泉之地。河中李守政叛永授而景应之,闻其败乃还。周初,下长沙,复失之,方中原多事,卢文正、李金全、皇甫晖之徒南奔景,据江淮三十年,国力富盛,潜有窥神器之意,闻世宗克扬州始惧,而尽割淮南地,岁馀尽去僭号,既而忿躁,乃杀宋齐丘、陈觉、李正古。及太祖登位,益惧,遂徙都南昌。景死,煜嗣,表请追尊景,立帝号,太祖许之,庙号元宗,及陵名亦禀而后定,自是,朝廷始改书为诏制。西蜀、岭南虽平,而江南贡奉不绝,故未欲加兵,乃遣使谕令入朝,煜称疾而沿江缮兵备,始命曹彬、潘美征之。初,樊若冰献采石矶浮梁计,上从之,煜语张垍,垍曰:‘古来有之。’煜曰:‘儿戏耳!’桥成,王师薄城而煜不知也。时煜以兵柄任皇甫继勋,以机事属陈乔、张垍,传诏内殿者徐元瑀、徐元瑜。刁衎边书告急,元瑜等皆匿而不通,及兵围城,煜惊且怒,而杀继勋焉。陈乔、张垍常相谓:‘当死社稷!’及城陷,乔独死之,垍从煜归朝,后至执政。乔字子乔,豫章人,煜以为门下侍郎兼枢密使。煜所遣拒王师,皆非习武事者,其将帅多佩符印,人传以为笑,及战,皆不复还。城垂陷,太祖犹遣谕曹彬,令招抚之,煜惑左右之言,卒至就擒。开宝九年,至阙,免宣,露布特授左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宗即位,加特进,改封陇西郡公。卒,年四十二,追封吴王。自昪至煜,三主,共三十九年而失国。子仲㝢,官至刺史,㝢之子正言。

刘继元,其母刘崇之女,适薛氏,生继元,及其兄继恩。刘崇,汉祖之母弟也,为太原尹,隐帝遇害,汉太后遣冯道,迎崇之子赟于徐州,欲使袭汉位,少尹李骧语崇曰:‘观郭公用心,当自取之;不若以兵至孟津观变,俟徐州践祚,则无可疑矣。’崇怒,以为骧欲离间父子,并其妻杀之,且表其事,而周祖已登位,崇遣人乞赟归藩,始知赟死矣,乃为骧立庙,遂僭帝号,重币结契丹如晋祖,约为父子,契丹策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崇死,子钧继。钧结李景、孟昶为助,仍求援于李筠。初汉祖以钧无子,命育继恩为嗣,钧卒,继恩袭,而为侯霸荣先所杀,郭无为遂援立继元。太祖常遣诏谕继元、无为,各许以节制,继元因疑无为,而无为复劝使效顺,又欲叱兵出战,及王师注水其城,遂杀无为以徇。无为,棣州人,博学有词辨,初隐武当山为道士,钧以谏议大夫起之。太平兴国四年,太宗亲征,不欲屠城,城垂破,继元始降。自崇僭号至继元失国,凡二十九年。继元残忍,臣下多被族诛。未败时,太宗先命郭进断契丹之援于石岭关,进至,虏众果来,进击走之,继元犹以蜡丸帛书求救于虏,进得之以徇城下。及降,上宥其罪,授右衙上将军、检校太师、彭城郡公,赐第京师,岁时霑赐甚厚,又以房州为保康军,授继元节制。卒,赠彭城郡王,遗奏,以六岁子三猪为托,上哀之,厚恤其家。

孟昶,其先太原人。父:知祥,尚唐庄宗妹,庄宗遣郭崇韬、魏王继岌平王衍,以知祥为成都尹,充节度副使。庄宗及祸,明宗为送公主并二子入蜀。安重诲用事,以李严为西川监军,使图之,知祥遂杀严,而结东川帅董璋婚媾,谋据剑南,既而明宗诛璋之家,遣使谕之,知祥伐蜀,出于安重诲,重诲既伏诛,知祥乃上章谢罪,璋疑其贰,遂以兵袭知祥,璋败,知祥表其事,朝廷即付以两川,封为蜀王,许行墨制。明宗崩,即僭号,尽得王氏故地。知祥卒,昶继立。建隆末,昶潜结太原刘钧为援,谋起兵。乾德二年,十一月,诏以昶与河东刘钧蜡丸帛书将起兵故,遣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曹彬等分路伐蜀,所至皆克。三年,正月十三日,全斌次魏城,昶上表请降,自出师,六十六日而两川平。计知祥割据至昶失国,凡三十二年。晋末,德光乱华,中原多事,昶负固西南,骄纵滋甚,闻世宗来秦凤,始有惧意,寓书世宗,讲乡里之好,世宗怒不答,愈不自安,多积刍粟,以铁为钱,禁民私用铁,而自鬻器用,以专利,民甚苦之。以其子元喆为太子,王昭远、伊审征、韩保正、赵崇韬分掌兵柄,其母谓昶日:‘吾见庄宗及汝父时,非有功者,不使主兵,故人皆畏服,乐为之用。昭远微贱,特汝初学时,给事左右,而其馀皆世禄子,骤置人上,其谁敢言?以吾料之,惟高彦畴,汝父旧人,当不误尔。’昶不听,其后高彦畴以夔州不守,遂死之,他悉为降虏。昶至阙,特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卒,年四十七,追封楚王。昶死,其母不哭。子元喆,除节度使,元珏,右千牛卫上将军,弟仁贽、仁祐、仁操,并环卫官。初王师将及境,昶遣元喆率师守剑门,自成都携妓乐,嬉戏而行,闻剑门已破,遂遁归。昭远,成都人,少贫为僧童,知祥因饭僧,昭远从至,知祥见而留以给事昶,昶立,擢知枢密院兼节度使,王师入境,昶命总兵拒战,昭远攘臂曰:‘是行也,岂止克敌,当定中原矣!’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及赵崇韬败,昭远遂窜匿东川民舍,犹诵罗隐“运失英雄不自由”之句,遂为追兵所执,人皆笑之,归朝,至节度使卒。昶之宰相李昊,在王衍时,为翰林学士,常草衍降表,及归朝授工部尚书。

高继冲,曾祖:季兴,渤海蓨人。唐末,荆南司马张环逐其节度使陈儒,自称留后,环败,而季兴守荆南。梁开平初,遂据有其地,封秦王,卒,谥武信,子:从诲,后唐天成三年,袭伪位,封南平王,卒,谥文献。子:保融,汉乾祐五年,袭封平王,卒,谥正懿,无子。建隆元年,其弟保勖嗣立,从诲于诸子中最爱,保勖虽甚怒,见之则释然,荆南人目之为“万事休”。建隆四年,保勖卒,子:继冲正月袭位,二月王师援湖南,道出荆南,继冲请举族归朝。自季兴至继冲,五主,凡五十七年而失国。乾德三年,改授继冲徐州大都督长史、武宁军节度使,封渤海郡侯,镇彭门,仅十年,卒,年三十二,赠侍中。继冲久以国归朝廷,其秘书监孙光宪因王师至荆南而以理论之,俾献三州之地。光宪有学术,归朝,特授黄州刺史。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六·赵尔巽
  卷七十九 蜀录四·崔鸿
  ●卷二 记事第一下·徐时栋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纪昀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八·裴骃
  卷九十九 下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下·班固
  蒋少游传(附郭善明等传)·魏收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范回春·佚名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七·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三十七    宋 陈起 编刘过龙洲道人诗集 襄阳歌 十年着脚走四方胡不归来兮襄阳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一条路入秦陇去落日彷佛见太行土风沈浑士奇杰

  • 卷四百三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三十四乌类【鸦同】五言古城上乌         【梁】吴 均呜呜城上乌翩翩尾毕逋凡生八九子夜夜啼相呼质微知虑少体贱毛衣麤陛下三万歳臣至执金吾城上乌         

  • 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三十七·赵尔巽

      李长庚子廷钰 胡振声 王得禄 邱良功陈步云 许松年 黄标林国良 许廷桂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出为浙江衢州营都司,累迁乐清协副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邻海有盗,误指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三国史辨误三卷不着撰人名氏亦莫详时代苏州府志载陈景云字少章呉江县学生长洲人少从何焯逰博通经史淹贯羣籍长扵考订凡讹谬处能剖析毫芒所著书凡九种其四为三国志校误似即此书然考义门读书记中有何焯所校三国

  • 卷一百四十三·杨士奇

    永乐十一年九月丁丑朔兀者卫指挥使锁失哈率部属来朝 上嘉之升为都指挥同知仍掌兀者卫事赐赉甚厚○壬午府军卫指挥张昶奏事毕辞归南京 上谕之曰皇亲最当守法不守法罪比常人有加开平王永成侯德庆侯之家特外戚生事坏法

  •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春。正月。丁未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卷之三百九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庚戌谕内阁保年等奏旗营兵丁聚血■乣要挟滋闹请将该管各官分别议处并自请察议一摺本年四月闲广州正蓝旗闲散钟汝拔因在街抢夺衣服经巡防营统带知县李家焯拏获。交协领等领回究办旋经谭钟麟咨

  • 崇陵传信录·恽毓鼎

    德宗景皇帝为宣宗之孙,醇贤亲王之长子,母曰叶赫纳拉氏。以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诞於宣武门內西太平街醇王府之槐荫斋。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上宾,前星未曜。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宫中定策,以初六日夜半,具法驾迎上,入承

  • 陈俊卿传·脱脱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幼年时严肃持重,不苟言笑。其父亲死时,他像成年人一样主办丧事。绍兴八年(1138),陈俊卿考中进士,被授予泉州观察推官之职。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同僚们召集宴会,他总是婉言谢绝。一天,郡中失火,郡守汪藻前

  • 宁国公主传·张廷玉

    宁国公主乃孝慈皇后所生。洪武十一年(1378)下嫁梅殷。梅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的堂侄,他天性恭敬谨慎,富有谋略,善于骑射。太祖在十六位驸马之中,尤其偏爱梅殷。当时李文忠以上公的身份主管国学,而梅殷则为山东学政,太祖赐诏褒

  • 杨豹灵夫人·周诒春

    杨豹灵夫人 母氏李。名虞贞。年二十七岁。生于苏州。父李伯莲。任事东吴大学。子一。家中住址。苏州德安里。初学于日本广岛女学校。及上海中西女塾。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乔治学校。习音乐及文学。宣统三年。

  • 孟子杂记卷四·陈士元

    (明)陈士元 撰○字同民归之由水之就下由古之乐也以齐王由反手也由弓人而耻为弓王由足用为善其横逆由是也由己溺之也由己饥之也是由恶醉而强酒由射于百步之外也见且由不得亟由与犹同文王犹方百里起犹与由同辟土地朝秦楚

  • 卷十一·孙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发微卷十一宋 孙复 撰定公名宋襄公子昭公弟共王十一年即位定諡也安民大虑曰定元年春王不书正月者定公未立不与季氏承其正朔也是时季氏専国昭公薨于干侯及嵗之交定又未立故略不书焉所以黜强臣而

  • 卷一上·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一上宋 王质 撰南闻南一南乐歌名也见诗以雅以南见礼胥鼓南郑氏以为西南夷之乐又以为南夷之乐见春秋传舞象箾南籥杜氏以为文王之乐其説不伦大要乐歌名也礼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

  • 佛说宝雨经卷第六·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广大心。何等为十。一者我当积集一切平等诸波罗蜜多。是名发起广大之心。二者我当圆满一切佛法。是名发起广大之心。三者我当调伏一切有情。是名发起广大之心。四者

  • 卷之十五·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五 懿宗(名漼在位十四年)。 懿宗庚辰咸通元年。 祖应默太尉请。 祖因丁兵革。欲离河北。太尉默君和於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延祖。祖受其请居之。 从谂禅师住赵州观音院。 谂行脚时参祖。方将洗

  •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科文·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科文○纂要疏文分(三)初标题目(二)初经疏名题二作者嘉号二叙宗旨(二)初叙赞经旨(二)初通明起教之缘(二)初明迷真起妄(二)初真空二妄有二明习妄流转二别

  • 陆清河集·陆云

    诗文集。西晋陆云(262—303)撰。二卷。云字士龙,吴郡(今江苏吴县)人。文学家,年十六举贤良,吴亡,与兄同入洛阳,历从事、太子舍人、浚仪令,有政绩。入为尚书郎,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荐为清河内史,转大将军右司马。后兄机被成都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