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九十四

礼部五十三

丧葬

国初武臣亡殁朝廷念其勲劳赙恤之典特从优厚具见诸司职掌其後渐爲限制今并文臣恤典竝着於後而外夷官员亦附焉

诸司职掌

一优给则例

凡阵亡失?伤故渰没者全支边远守御出征并出海运粮病故者减半

一品米六十石麻布六十疋

二品米五十石麻布五十疋

三品四品米四十石麻布四十疋

五品六品米三十石麻布三十疋

一公侯亡故

不分病故阵亡止给麻布一百疋本部奏辍朝三日仍具手本行移在京衙门知会

一将引本官家人赴内府给与布疋

一咨工部造办冥器棺椁及拨人匠砖石造坟安葬

一劄付钦天监选择坟地

一具手本赴光禄寺备办祭物遣官行礼一本部奏议封諡

一自初丧至除服以次遣官致祭

闻丧       入歛

首七至终七    下葬

百日       新冬

周年       二周

除服

一都督至都指挥亡故

本朝奏辍朝二日移咨工部造办棺椁等项仍备办祭物自初丧至除服节次遣官致祭

闻丧       下葬

百日       周年

除服

如合优给者照前则例并咨兵部照例追赠

一指挥使至指挥佥事亡故

本部移咨工部造坟安葬亦节次遣官致祭

安灵       下葬

周年       除服

照例优给追赠

一卫所镇抚千百户亡故

本部移咨工部造坟安葬止二次遣官致祭

安灵       下葬

照例优给追赠

一公侯及在京一品二品父母妻丧三品四品父母丧曾受封赠及致仕者各照品级造坟安葬在外止祭祀未封赠者无

一在外都指挥使至指挥佥事止是本部遣人往祭一次若囘京安葬则照例祭祀造坟千百户别无祭葬例一公侯在外病故闻丧止辍朝一日灵衬到京仍辍朝三日下葬辍朝一日

事例

洪武五年定官民丧仪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椁用土杉墙翣公侯六三品以上四五品以上二冥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三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五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八品九品二十事引披铎公侯四引六披左右各八铎一品二品二引四披左右各六铎三品四品二引二披左右各二铎羽旛竿长九尺五品以上一人执之以引柩六品以下不用功布品官用之长三尺方相四品以上四目七品以上两目八品以下不用柳车上用竹格以彩结之旁施帷幔四角埀旒苏志石二片品官皆用之其一爲盖书某官之墓其一爲底书姓名乡里三代生年月日及子孙卒葬月日妇人则随夫及子孙封赠二石相向用铁束埋墓中祭物四品以上用羊豕九品以上用豕庶人棺所用坚木油杉爲上栢次之土杉松木又次之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器一事功布以白布三尺引柩柳车以衾复棺志石二片如品官之仪茔地周围十八步每面四步半祭物用豕力不及者随家有无

永乐後续定官员祭葬则例

凡公侯承袭病故者祭二坛若管府事有功蹟加太子太保以上及守备南京者俱祭十六坛

凡驸马都尉病故者祭十五坛

凡伯爵承袭病故者祭二坛其年幼袭爵不久而故者祭一坛若管事有功蹟加太子太保以上者祭十五坛凡公侯驸马伯病故俱辍朝一日斋粮麻布取自上裁其葬礼俱照依定制若公侯伯爲事病故者祭葬等项恩典俱无

凡公侯伯母与妻俱祭二坛系皇亲者加祭坛数取自上裁

已上公侯伯驸马例

凡两京二品以上文官并父母妻三品文官并父母曾授本等封者俱照例祭葬其三品父母止授四品封及四品官并父母授本等封者俱止赐祭一坛若止授五品以下封者祭葬俱无其有出自特恩者不在此限凡一品官病故者辍朝一日祭九坛父母授封至一品者祭二坛妻祭一坛

凡尚书左右都御史在任病故者祭二坛其加有东宫三少或兼大学士赠一品者祭四坛父母妻祭俱一坛凡两京三品官病故者俱祭一坛致仕者亦然以其侍郎兼学士赠尚书者祭二坛

凡两京三品以上官葬祭制度俱照依品级其四品五品官得特恩赐葬者亦以本等品级爲定惟衍圣公葬祭照一品礼行

已上文官例

凡左右都督至都督佥事管府事病故者俱祭六坛斋粮麻布取自上裁其先有功後闲住病故者祭二坛母妻祭俱一坛

凡都督佥事以上葬礼俱照品级若署都督佥事祭一坛无葬

凡中都留守正副俱祭一坛

凡在京亲军卫分带俸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在御马监把总或出充游击参将等官有功无过者祭一坛凡锦衣卫管事指挥使同知佥事或带都指挥职衔者俱祭一坛其系于皇亲者祭葬取自上裁

凡在京在外文武官员不拘品级其以死勤事者恩典取自上裁

已上武官例

凡女直都督等官永乐间差官賫香钞谕祭近例因其奏请给与表里祭文令带囬自祭

凡逹官都督等官永乐宣德间来京病故者随时遣官谕祭或给棺赐葬近例本部年终类奏分遣官祭之若在边没於战阵者不在此例

凡外国使臣病故者令所在官司赐棺及祭或欲归葬听从其便

已上四夷官例

赐諡

国朝亲王諡例用一字郡王二字其文武大臣亦用二字与否取自上裁若官品未高而侍从有劳或以死勤事特恩赐諡者不拘常例

事例

洪武初议諡俱本部奉旨施行二十五年令本部行翰林院拟奏请旨 弘治四年令今後有乞恩赠諡者本部斟酌可否务合公论不许一槩比例滥请 十五年奏准凡亲王薨逝行巡抚巡按等官核勘郡王病故行本府亲王及承奉长史等官核勘善恶得实明白结报具奏定諡 又奏准文武大臣有请諡者本部照例上请得旨行吏兵二部备查实蹟本部定爲上中下三等以行业俱优者爲上行实颇可者爲中行实无取者爲下开送翰林院拟諡请旨

明会典卷九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 王镇恶 朱龄石 毛修之 傅弘之 朱修之 王玄谟·李延寿
  列传第八·李延寿
  卷三·本纪第三·柯劭忞
  卷十二 漢紀四·司马光
  卷三十九·张廷玉
  读礼通考卷九十一·徐乾学
  卷之四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副总统”李宗仁·恽逸群
  一三八八 谕内阁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士松着充武英殿总裁·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阿桂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郑麟趾
  杨骏传·房玄龄
  唐纪六十四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会昌四年(甲子、844)·司马光
  卷六十七·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编·卷四·沈瘦东

    钱湘灵间诗於顾仲恭,仲恭曰:"诗从读经史中出者,上也;从读词赋中出者,次也;从读诗中出者,下矣。"余补充其说,曰:诗能引经不腐,引史有识,上也;从词赋中出,而无短钉掇拾之病,次也;从诗中出,而不登家数、不脱窠臼,下矣。温庭筠《达摩支曲》

  • 古诗镜卷十一·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晋第四 乐府 独漉篇 独漉独漉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深杀我雍雍双鴈游戏田泮我欲射鴈念子孤散翩翩浮萍得风揺轻我心何合与之同并空牀低帷谁知无人夜衣锦

  • 卷二十三·沈德潜

    ☆王世琛字宝传,江南长洲人。康熙壬辰赐进士第一人,官至侍读学士。○登楼万里辞吴会,经年滞越舟。两行乡国泪,独上海山楼。飓母威难近,蛮云瘴不收。炎荒非我土,何事爱南游?○英州道中寄大兄江岸草萋萋,愁悬落日低。天涯两兄弟

  • 卷二百三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三十织类五言古子夜夏歌        【晋】乐 府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昼夜理机丝知欲早成匹作蚕丝         【晋】阙 名素丝非常质屈折成绮罗敢辞机杼劳但恐花色

  • 卷一四六 梁紀二·司马光

      起旃蒙作噩(乙酉),盡強圉大淵獻(丁亥),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四年(乙酉,公元五O五年)   春,正月,癸卯朔,詔曰:「二漢登賢,莫非經術,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晉浮蕩,儒敎淪歇,風節罔樹,抑此之由。可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廣開館宇,招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七·王称

    附录五  李彞兴夏州人也本姓拓防唐末有思恭者镇夏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氏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思恭卒其弟思谏为节度使思谏卒军中立其子昌彞昌为其将髙宗益所杀而仁福立不知于思谏为亲疎也仁福封朔方王卒子彞超立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佚名

    万历八年五月己巳朔夏至遣定国公徐文璧代祀地于方泽○以端阳令节赐辅臣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书符金艾叶及讲官何雒文等六员有差○修理 天寿山牌坊桥路等处工成遣工部侍郎杨成祭 后土之神○壬申铸给分守下荆南道关防○

  • 朴不花传·宋濂

    朴不花,高丽人,亦名王不花。皇后奇氏在入宫前与不花同乡里,且相互依靠。奇氏选入宫后,得宠,遂为第二皇后,居兴圣宫,生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于是不花以太监的身份入宫,长期服侍皇后。皇后很喜欢不花,两人情意甚笃,不花因而得以不断

  • 卷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 朱批杨名时奏摺 雍正元年二月初二日云南廵抚【臣】杨名时谨 奏请 皇上圣安 朕安尔向日在官历任有声朕所稔悉自兹益当加勉莫移初志 雍

  • 卷三十·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圣驾幸阙里恭纪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迁鹤鳯辇东临泗水滨千年礼乐应时新未夸我武功堪献祗为斯文道在人统际上元皇甲子秩隆泰岱帝初春灵台太史占星象喜报奎娄映紫宸其二数仞宫墙御幄披

  • 第一节 郭威代汉·吕思勉

    汉高祖即位之初,以苏逢吉、苏禹珪为相,后又相窦贞固及李涛。逢吉者,高祖河东节度判官,禹珪则其观察判官也。入汴后,思用旧臣,贞固旧为河东节度推官,时为刑部尚书。与高祖并事晋祖,雅相知重,故遂相之。涛则逢吉所荐。涛时为翰林

  • 读大学法·景星

    朱子语録曰大学语孟中庸四书道理粲然果下工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已防得透彻一生受用不尽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只怕人不下工夫若果看得此书他书可一见而决矣又曰语孟随事问答难见要领惟大学是曾子述孔子説古人为学之大方而

  • 卷五·陆陇其

    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五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为政为政以徳章 李毅侯曰为政以徳是以天徳行王道所谓以一独主张天地万物者也其精神结聚处要即潜伏屋漏两节意民自归之谓以劝以威动其愧耻之良且不识不知安其性命之则也縁此徳

  • 十一经问对卷四·何异孙

    毛诗问夫子删诗之后读诗者独宗毛氏一家者何 对曰申公作鲁诗后苍作齐诗韩婴作韩诗以义较之独毛氏明率与经合故读诗者尽宗毛氏问鲁齐韩三家之诗不传者何 对曰鲁申公因楚元王好诗始为诗传元王以为博士于诗最精后以诗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四·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觀照品第三之三   [一]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二]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菩薩摩訶薩從何處沒來生此閒.從   此閒沒當生何處。佛告舍利子.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菩薩摩訶薩有從餘佛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七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七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受生品第二十一造十恶业道最极重者。生大阿毗止地狱。若次造轻恶次生余轻地狱。若复轻者次生阎罗八轻地狱。若复轻者次生禽兽道。若复轻者次生鬼道。若造最轻十善业

  • 玉楸药解·黄元御

    本草著作。8卷。清黄元御(坤载)撰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作者号玉楸子,故以名书。此书继《长沙药解》之后成书,收张仲景医书未载之药293味,分草、木、金石、果、禽兽、鳞介虫鱼、人、杂类8部予以论述。内容论述简要,

  • 渔庄邂逅录·吴悮

    渔庄邂逅录,南宋道士自然子吴悮撰。一卷,收人《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为炼制外丹之记录。作者自称乾道八年(1172)与虞仲谋、刘先生邂逅相逢于渔庄,三人结为丹友,试炼金丹,由作者记录以传将来。书中首先解释金液大丹之名,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