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九十一

礼部五十

丧礼二

高皇后丧礼

洪武十五年定

一闻丧次日文武百官素服行奉慰礼

一在京文武百官於闻丧之四日清晨素服诣右顺门外具丧服入临临毕素服行奉慰礼第二日第三日礼同

一文官一品至三品武官一品至五品命妇於闻丧之四日清晨素服至乾清宫具丧服入临行礼不许用金珠银翠首饰及施脂粉丧服用麻布盖头麻布衫麻布长裙麻布鞋

一在京文武百官及听除等官人给布一疋自制丧服一文武官员皆服斩哀自成服日为始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至百日始服浅淡顔色衣服

一在外文武官丧服服制与在京官同闻讣日於公厅成服三日而除命妇丧服与京官命妇同亦三日而除一军民男女皆素服三日

一自闻讣日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乐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军民一月

一上册諡祭告太庙

一发引文武百官具丧服诣朝阳门外奉辞神主还宫文武百官素服迎於朝阳门外回宫百官行奉慰礼一卒哭行祔庙礼

一百官辍朝祭告几筵殿百官素服黑角带诣中右门行奉慰礼命妇诣几筵殿祭奠

一凡遇时节及忌日东宫亲王祭几筵殿及诣陵拜祭一小祥上素服乌犀带辍朝三日是日清晨诣几筵殿行祭奠礼东宫亲王诣陵拜祭京城禁音乐三日禁屠宰三日百官前期斋戒至日素服黑角带诣後右门进香毕行奉慰礼是日外命妇诣几筵殿行进香礼东宫亲王熟布练冠九?去首絰负版辟领衰如朝见上位及受百官啓见素服乌纱?黑犀带皇孙熟布冠七?去首絰负版辟领衰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及皇孙女熟布盖头去腰絰宗室驸马服齐衰三年练冠去首絰

一大祥奉神主于奉先殿预期斋戒告庙百官陪祀毕行奉慰礼各王国禁屠宰三日停音乐三日

永乐元年复上尊諡册宝前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宗宗庙社稷至期行礼次颁诏

文皇后丧礼

永乐五年定

一自次日为始辍朝不鸣锺鼓上素服御西角门文武百官素服乌纱?黑角带诣思善门外哭临毕行奉慰礼明日如之又明日早文武官成服诣思善门外哭临毕易素服行奉慰礼凡三日皆如之

一文武百官自次日为始各就公署斋宿至二十七日止

一文武四品以上命妇成服日为始丧服诣思善门内哭临三日而止

一听选办事等官各丧服人材监生吏典僧道坊厢耆老各素服自成服日为始赴应天府举哀三日

一内外宗室皆成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天下大小衙门各遣官进香

一成服後祭祀皇亲驸马共一坛公侯伯共一坛五府同锦衣卫共一坛六部都察院同文职大小衙门共一坛文武官四品以上命妇共一坛

一百日上及皇妃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孙亲王及妃公主以下及在京文武官并命妇各祭一坛

一周年祭如百日仪百官诣西角门行奉慰礼在京禁音乐停屠宰七日

一凡遇时节祭祀上位一坛皇妃东宫皇孙各王长公主公主各王妃各祭一坛

诚孝皇太后丧礼

正统七年定

一遗诏丧服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临三日即止君臣皆同皇帝成服三日後即听政天地宗庙社稷及百神之祀皆勿停宗室诸王但遣官进香不必送丧在外大小文武衙门并免进香臣民之家勿禁音乐嫁娶本部议奏事宜

一自开丧日为始不鸣锺鼓

一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主以下闻讣皆哭尽哀行五拜三叩头礼毕易素服第四日始衰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京文武官闻丧素服乌纱?黑角带自明日始至第三日每旦诣思善门外哭退於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第四日具斩衰服至思善门外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举声止凡入朝及在外衙门视事用布裹纱?黑角带素服腰絰麻鞋退即服衰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文武官一品至四品命妇麻布大袖圆领长衫盖头清晨由西华门入至思善门外哭临三日悉去金银首饰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京以闻丧日为始禁屠宰十三日

一军民素服妇人素服不粧饰俱以闻丧日为始二十七日而除

一外国四裔使臣行哭临礼工部造与孝服随朝官哭临及行祭礼

一在京文武官非朝参官及听选办事官监生吏典耆老僧道闻丧即易素服自次日至第三日每旦赴顺天府朝阙设香案哭临至第四日官各具斩衰服监生人等素服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举声止仍各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

一遗诏到日在外文武官员人等素服乌纱?黑角带行四拜礼跪听宣读讫举哀再行四拜礼毕各置斩衰服於衙门内望阙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举声止自是素服通计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外官员命妇闻丧素服举哀三日各十五举声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军民男女止素服十三日一南京文职二品武职三品以上衙门在外中都留守司布政司按察司及总兵官差人进香其余衙门皆免

皇妃丧礼

永乐十八年定

一闻丧辍朝五日

一初丧祭祀上位祭一坛皇后祭一坛皇妃祭一坛皇太子祭一坛亲王共祭一坛公主共祭一坛

一赠諡册文行焚黄礼

一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每次祭祀坛数与初丧同一开茔域遣官祠后土

一行内外衙门造办丧仪铭旌冥器等项

一发引前期辞灵祭祀坛数与初丧同惟增六尚司祭一坛内官内使祭一坛

一啓奠祖奠遣奠各遣祭一坛

一祭引日文武百官各素服乌纱?黑角带送至路祭处所皇亲驸马共一坛公侯伯文武衙门共一坛外命妇共一坛

一过门祭祀【内门遣内官外门遣太常寺官行礼】

一下葬迁奠遣祭一坛

一掩圹遣官祠后土

一迎灵轿至享堂行安神礼遣祭一坛

天顺七年祭祀初丧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辞灵各增祭一坛

亲王丧礼

丧闻上辍朝三日礼部奏差官掌行丧祭礼翰林院撰祭文諡册圹志文工部造铭旌差官造坟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府御祭闻丧一坛【牲用牛犊羊豕余祭止用羊豕】太皇太后皇太后东宫各一坛在京文武衙门各一坛七七下葬百日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下葬以上凡御祭及东宫文武衙门二祭总差侯伯一员行礼周年以下三御祭各差行人一员礼太皇太后皇太后二祭遣本府内官行礼】其祭物本布政司转属买办冥器丧仪本处各该衙门成造其初丧本国内禁屠宰三日禁音乐嫁娶至葬毕乃止其封内文武衙门各祭一坛非封内者不吊祭发引在城军民会送其大小殓七七百日迁柩祖奠发引下葬题主虞礼本府俱自有祭祀其服制王妃世子衆子及郡王郡主下至宫人俱斩衰三年封内文武官员齐衰三日哭临五日而除在城军民俱素服五日郡王衆子郡君为兄及伯叔父服齐衰期年郡王妃服小功五月

亲王妃丧礼

丧闻御祭一坛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东宫公主各祭一坛翰林院撰祭文圹志文工部造铭旌行布政司委官开圹合葬及转属买办祭祀品物【祭用羊豕】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其冥器丧仪本处各该衙门成造继妃次妃祭礼同其夫人则御祭一坛俱造圹祔葬

公主丧礼

丧闻上辍朝一日御祭一坛皇太后中东宫各祭一坛各公主共祭一坛翰林院撰祭文圹志户部给齎粮一百石工部造铭旌神主魂帛棺椁坟圹志石冥器仪仗顺天府买办麻布一百疋及真亭彩卓长明灯油等物钦天监差官选地择日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孝服花冠等件内府内官监等衙门成造其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下葬辍朝一日上位皇太后中宫东宫公主各祭一坛皇亲命妇共一坛公侯伯都督命妇共一坛六部等衙门四品以上官命妇共一坛都指挥指挥命妇共一坛其啓土迁柩祖奠过门过桥掩圹题主奉安神主虞祭各祭物俱光禄寺备办

郡王丧礼【世子以下丧礼附】

丧闻上辍朝一日翰林院撰祭文諡册圹志文工部造铭旌行人司差官掌行丧葬礼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其祭初闻丧御祭一坛东宫一坛在京文武衙门各一坛七七百日下葬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下葬以上诸祭总遣行人一员行礼周年以下遣布政司官行礼】本布政司委官造坟安葬及转属买办祭物【祭用羊豕】冥器丧仪等本处各该衙门成造郡王妃丧礼与亲王妃同惟闻丧无公主祭一坛造坟合葬郡王继妃次妃丧礼俱与正妃同造圹祔葬凡世子丧礼闻丧御祭一坛东宫祭一坛七七百日下葬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俱遣本布政司官行礼】翰林院撰祭文諡册圹志文工部造铭旌国子监取监生报讣各王本布政司委官造坟安葬转属买办祭物冥器丧仪等本处各该衙门成造

凡长子丧礼闻丧御祭一坛下葬百日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自长子至中尉诸祭俱遣本府长史等官行礼】翰林院撰祭文本布政司造坟安葬转属买办祭祀品物

凡世孙丧礼闻丧御祭一坛东宫祭一坛下葬百日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坛翰林院撰祭文布政司造坟安葬转属买办祭物

凡镇国将军丧礼与世孙同

凡辅国将军丧礼无周年除服二祭余与镇国将军同奉国将军丧礼无下葬百日周年除服四祭余与辅国将军同

凡镇国辅国奉国中尉丧礼御祭各一坛镇辅二中尉有司造坟安葬奉国中尉有司量与造坟

凡世子妃世孙妃丧礼俱与郡王妃同

凡郡主丧礼与郡王妃同惟无圹志文

凡镇国将军夫人下至中尉安人俱御祭一坛造圹合葬

凡县主郡君县君丧礼御祭中宫祭俱一坛造坟安葬乡君止御祭一坛【自王妃至安人乡君诸祭俱遣本府内官行礼】

凡宗室庶人并母妻丧所在有司会同该府教授等官於本处空闲相应地内造圹葬之

明会典卷九十一

猜你喜欢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七·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十·朱国祯
  ◎唐英雌之趣谈·吴虞公
  一五二 谕武英殿现办四库全书之活字版著名为武英殿聚珍版·佚名
  卷五·鄂尔泰
  闽语二(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一八四 我的工作一·周作人
  梁武丁贵嫔传·李延寿
  牛皋传·脱脱
  完颜宗雄传·脱脱
  §第一章 论中东战事以前各国经营东方情形·梁启超
  卷一名例律·窦仪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司马迁
  张善扬·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七·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七目録【一百二字】齐天乐【上】周邦彦【二首】杨无咎刘圻父姜夔张辑高观国【三首】史逹祖【五首】方岳翁孟寅洪瑹方千里吴文英【九首】陈允平【二首】文天祥【二首】周密【六首】王沂

  • 卷一百五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五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野处类藁卷下书僧房陆续流泉自成句来拥红炉听山雨道人更有深深处语曲如珠蚁丝度几砚无尘寒欲雾雕盘篆破孤萤吐味如嚼蜡那禁咀茶甘未回君莫去题芦鴈

  • 卷四 茕斋歌诗四十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四茕斋歌诗四十首乐府二○ 独漉篇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

  • 卷一百 天聖元年(癸亥,1023)·李焘

      起仁宗天聖元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后詔改元。上讀詔,號泣者久之,謂左右曰:「朕不忍遽更先帝之號也。」   庚午,契丹遣鎮安節度使蕭師古、咸州觀察使韓玉來賀皇太后長寧節。   宰相馮拯以疾在告,

  • 大事记续编卷十三·王祎

    汉孝安皇帝永初元年春二月丙午以广成游猎地被灾郡国公田假贫民【以本纪修】觧题曰李贤曰广成在今汝州叶县西二月庚午梁鲔薨【以本纪修】三月癸酉日有食之【本纪】觧题曰本志曰月二日也夏四月封三公及邓隲兄弟为列侯隲

  • 鸿猷录卷五·高岱

    高岱 北伐中原 克取元都 畧下河东 戡定关中 夹攻西蜀 ○北伐中原 吴元年丁未徐达等既执张士诚平吴振旅还京 上召诸将见于戟门降敕奖谕曰自兵兴以来天下豪杰纷起予将兵渡江赖上天之灵将士之力拓地开疆削平敌国如陈友

  • 卷之三十七·佚名

    洪武元年十二月丁卯朔以汪广洋刘惟敬为中书省参政杨宪为御史中丞钱塘为刑部尚书郭景祥为浙江行省参政阮崇礼为江西行省参政安然为山东行省参政○礼部尚书钱用壬告老赐居湖州用壬广德人故元进士为翰林编脩官张士诚据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二·佚名

    万历十七年六月丙子朔○丁丑予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汪镗祭葬如例镗浙江人嘉靖丁未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升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万历初充经筵官甲戌丁丑两知贡举改吏部左侍郎教习庶吉士掌署詹事府翰林院印信

  • 竹素园丛谈·顾恩瀚

    元遗山《续夷坚志》云:“古人称祝多云千万岁。国初种人淳质相祝,但云百廿岁。自太祖收国元年乙未至哀宗天兴二年甲午止,适得甲子两周,是其谶也。”余因忆清代北京俗语谓人之茸者曰“八代半”犹吾锡

  • 第四三四移光绪八年十月二十六日一二二二一--九·佚名

    新竹县正堂徐,移请北路右营福:拨兵协同头役、总理、头人购拿逃犯林盛前衔〔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移会购拿事。(云云照前叙至)除分饬差保一体购拿外,合就备移。为此移诣贵游府,请烦查照来移

  • 卷一百七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乐考【十六】乐歌二皇帝三大节庆贺乐章康熙二十二年定元旦皇帝陞座中和乐奏元平之章於穆元后敬授人时四始和令三阳肇基鸾路苍龙载青其旗迎气

  • 卷上·郑兴裔

    钦定四库全书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上宋 郑兴裔 撰奏疏请起居重华宫疏臣闻治天下之大法有三曰君臣父子夫妇夫妇有法则家道正父子有法则人道久君臣有法则天地泰要之有父子然後有夫妇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百行所以莫先於孝也天

  • 卷二·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宋 吕本中 撰隐公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公羊传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疾始取邑也【刘氏权衡公羊以谓外取邑不书疾始取邑故书非也公羊以百二十国书言之故云尔不知伐国取邑有赴不赴也赴者书

  •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佚名

    佛告须菩提,有人乐听乐受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身体疲极不能所说,当觉魔事。佛言:若法师者身体安隐欲有所说,而受法者著馀因缘各自罢散。当觉魔事。须菩提,受经之人欲书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欲有所至。是为魔事。为法师者欲

  •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窥基

    翻经沙门基撰唯识二十论者。筏苏畔徒菩萨之所作也。题叙本宗有二十颂。为简三十。因以名焉。昔觉爱法师。魏朝创译。家依三藏。陈代再翻。今我和上三藏法师玄奘。校诸梵本。睹先再译。知其莫闲奥理。义多缺谬。不悟声

  • 卷第十·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十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宋中神宗 岁戊申即位。改元熙宁。秋七月。知谏院钱公辅上言。祠部牒。遇岁饥。可决鬻度牒以济急。乞自裁损圣节恩赐。以限剃度之冗。从之。鬻牒自此始。庚戌 三年七月。荆公

  • 千松笔记·佚名

    谛观如来千古之雄文。如睹如来千古之心。然则五天正语。充满阎浮。鸟迹圆音。弥难穿凿。直餐梵响。何待唐言。纸墨文字间。虚圆妙应。不自为形。而形已露。本来无迹。而迹已彰。言过视听之外。理出思议之表。文以表心

  • 讷溪奏疏·周怡

    一卷。明周怡撰。周怡,字顺之,号讷溪,太平(今属安徽当涂县) 人。嘉靖进士,任吏科给事中时对当朝有势力的大臣弹劾不遗余力,多次因此而下狱。隆庆初年再度起用为太常少卿,陈新政五事,因语多刺中贵,忤旨,被外调为登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