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牛皋传

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人。当初是射士,金军入侵时,牛皋因聚众人同金军作战,屡次获胜,西道总管翟兴上表朝廷授予他为保义郎。杜充任东京留守时,牛皋在鲁山讨伐势力强大的贼寇杨进,三战三胜,贼众奔溃逃命。累次升迁为荣州刺史、中军统领。金军再次进攻京西,牛皋与敌大战十余次都获得胜利。升为果州团练使。京城留守上官悟任命他为同统制兼京西南路提点刑狱。金军攻江西,自荆门北撤,牛皋率部埋伏在宝丰的宋村,将敌人击败。升和州防御使,充任五军都统制。又与金将孛堇战于鲁山邓家桥,将孛堇击败。转任西道招抚使。伪齐向金请师入侵南宋,牛皋在险要之地设置埋伏,自己率军驻扎在丹霞等待来犯之敌。敌军悉众前来,牛皋伏兵突起,将敌将郑务儿活捉。升为安州观察使,不久任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知蔡州。同敌作战总是获胜,加亲卫大夫。

适逢岳飞制置江西、湖北,将通过襄、汉规划中原,朝廷命令牛皋隶属岳飞军。岳飞十分高兴,当即命令他为唐、邓、襄、郢州安抚使,不久改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伪齐派李成联合金军大举入寇,攻破襄阳六郡。敌将王嵩在随州,岳飞派遣牛皋出征,带三日口粮。粮食尚未吃完,牛皋已攻拔随州城,抓住王嵩并将其斩首,得到士卒五千人,于是收复随州。李成占据襄阳,岳飞派牛皋率骑兵将其击败,收复襄阳。

金军进攻淮西,岳飞派遣牛皋渡过长江,自己率兵同牛皋会合。当时伪齐派骑兵五千进攻庐州,牛皋遥对金将说:“牛皋在此,你辈为什么前来侵犯?”敌众都惊慌失措,不战而逃。岳飞对牛皋说:“一定要追击,不然敌人卷土重来,对我们不利。”牛皋于是挥兵追击三十多里,金兵自相践踏及被杀伤的各占半数,此战斩杀其副都统及千户五人、百户数十人,军威大振。

庐州平定后,朝廷晋升牛皋为中侍大夫。随从岳飞平定杨么,将杨么击溃。杨么无计可施,将钟子仪举起投入水中,接着自己也跳入水中。牛皋跳进水中把杨么活捉,岳飞将其斩首传送至都督行府。朝廷升牛皋为武泰军承宣使,改为行营护圣中军统制,不久任湖北、京西宣抚司左军统制,加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金人毁弃盟约,岳飞命令牛皋率师转战于汴京、许昌之间,因为功劳最大,被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牛皋管理一切事务。宣抚司罢废后,牛皋改为鄂州驻答刂御军左军统制,升真定府路马步军副统总管,转为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

绍兴十七年(1147),都统制田师中宴请诸将,牛皋中毒,急忙回府,对其亲信说“:我今年六十一岁,官至侍从,托天之幸,也该感到满足了。遗憾的是南北通好议和,不能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反而死于床牖之上。”次日逝世。有人说是秦桧指使田师中毒害牛皋。

起初,秦桧主张和议,不久,金军背信弃义,撕毁盟约向南侵略,高宗亲笔书写诏令赐令岳飞自行处理有关事务。岳飞于是任命牛皋和王贵、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经略东西京、汝、郑、颍、陈、曹、光、蔡各州郡;又派梁兴渡河,会合忠义社攻取河东、北州县。不久,李宝在曹州取得大捷,在宛亭取得大捷,在渤海庙取得大捷;董先、姚政在颍昌取得大捷;刘政在中牟取得大捷。张宪收复颍昌、淮宁府;王贵部将杨成收复郑州;张应、韩清收复西京。牛皋和傅选在京西取得大捷,在黄河上取得大捷。孟邦杰收复永安军,他的部将杨遇收复南城军,又与刘政在京西取得大捷。梁兴会同太行忠义军及两河豪杰赵云、李进、董荣、牛显、张峪等在垣曲打败金军,又在沁水取得大捷,追到孟州的邵原,金张太保、成太保等率军降宋,又在济源打败金军高太尉。乔握坚等收复赵州;梁兴在河南府取得大捷,在永安军取得大捷;梁兴在河北攻取怀、卫二州,大败金兀术军,切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道路,金军大受困扰。不久,岳飞奉命回朝,下大理寺狱冤死,世人无不痛惜愤恨。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 高颎·魏徵
  卷中·王得臣
  ●卷七·赵翼
  通鉴续编卷二十一·陈桱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催妆诗(都是个听而不闻枉为了绝妙新词)·李定夷
  ●卷上·辜鸿铭
  西汉年纪卷十八·王益之
  一三三一 谕内阁着国史馆续行纂办《王公大臣表传》·佚名
  卷十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
  王志坚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二·黄景昉
  周开基·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杜文澜

    卷三酒泉子顾夐黛薄红深一首、春又去句、去字注叶仄、按上一韵意字不能以去字叶、疑至字之误、温庭筠词、玉钗斜篸云鬟髻句、戈氏顺卿云、篸去声、髻当作重、与下文凤&M007383;二字叶、又顾夐揜

  •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五张建封张建封字本立南阳人少喜文章尚气节历官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有诗文二百三十篇今存诗二首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凖马

  • 卷一六七 陳紀一·司马光

      起強圉赤奮若(丁丑),盡屠維單閼(己卯),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公元五五七年)   春,正月,辛丑,周公卽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門;追尊王考文公為文王,妣為文后;大赦。封魏恭帝為宋公。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時,服色

  • 阅史郄视卷二·李塨

    蠡县李塨着唐高祖以有道伐无道,汤武之会也,乃听裴寂、殷开山邪说,准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故事,尊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自蹈纂逆之罪。不学无术莫甚于此。国家有事求助于外兵,是饮鸩毒以疗恶疮也。唐之中叶,借兵回纥、土

  • 卷之五百二十·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八月壬子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卯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王公百官等奏、恭逢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七旬万寿援案报效廉俸同伸庆祝一

  • 稽古録卷三·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有虞氏上帝舜有虞氏姚姓曰重华其先出于高阳氏祖曰桥牛父曰瞽瞍舜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濬深哲智也其徳信充塞上下】父母弟顽嚚不友日以杀舜为事舜耕于历山以失爱于父母日号泣于旻天不敢怨怼失子道负罪引慝

  • 后主沈皇后传·姚思廉

    后主沈皇后名婺华,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母亲是高祖的女儿会稽穆公主。公主早逝,当时皇后年纪还小,可是悲痛欲绝,日见消瘦。服丧期满后,每到一年的祭日,仍独自坐在那里涕哭,其哀恸之情感动周围的人,远近的人都非常

  • 戴纶传·张廷玉

    戴纶,高密人。永乐年间,由昌邑县训导升为礼科给事中,与编修林长懋一同侍奉皇太孙说书。历任中允、谕德。仁宗即位后,太孙成为太子,戴纶升为洗马,仍侍奉太子讲读经史。当初成祖命太孙练习武事时,太孙也雅好练武,时常出去骑马射

  • 卷三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八土贡考【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有田赋考复有土贡考一卷第其所载惟禹贡八州及唐一代州郡所贡文为详备其他累朝之事无可深考则其辞略焉然亦足

  • 卷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敬天康熙七年戊申五月壬子上谕吏部等衙门朕亲政以来孜孜图治期於民生乂安聿臻上理乃今年

  • 第二节 族 制·吕思勉

    宗族百口,累世同居,论者多以为美谈,此不察名实之过也。考诸史,聚族多者,非地方豪右,则仕宦之家。力耕之细民,则率不过五口、八口耳。《旧唐书·沈法兴传》云: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郡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元

  • 卷十二·戴锡章

    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景宗元昊子也。小字宁令哥,国语谓欢喜为宁令。两岔,河名也,母曰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从元昊出猎,至此而生谅祚,遂名焉。以天授礼法延祚十年二月六日生,十一年春正月方期岁(《宋史·夏国传》:谅诈,景宗长于也。

  • 卷三·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叶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三宋 叶梦得 撰隠公三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朝诸侯见于天子之礼也诸侯不得相朝侯而更相朝固僭矣而又旅见亦天子之礼也故累数之以公为僭之中又有僭焉者也叶子曰吾何

  • 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名古屋市政会讲──今天得到有名之名古屋市,又得到市议会来与诸君聚谈,荣幸何似!而见诸君之踊跃欢幸,则又征诸君对于佛法之精进。未讲佛法与吾人之关系以前,且先谈佛法大旨:佛法是觉悟的而非迷昧的,是平等

  •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念处品第六  佛告跋陀婆罗。于尔时世诸善人等应作是念。我等当自依四念处。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念处。所以者何。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是念处门。法所住门入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弥勒菩萨问品之二  弥勒菩萨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菩萨行。现得菩萨诸胜妙果。佛言。弥勒。若菩萨如实能知六种法者。是人能得菩萨妙果。何等六种。所谓善知心生。善知心住。善知心

  •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与金刚手等诸大菩萨及以无量大声闻众无数恒沙诸天龙王药叉罗刹异类大众前后围绕。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 笺纸谱·费著

    现存关于唐宋四川地区造纸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文献。元时四川广都 (今双流) 人费著撰。对四川久负盛名的蜀纸的生产、加工源流和变迁,以及品种名目记述最为系统和详尽。《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 “《笺纸》、《蜀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