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廿三

日本書紀卷第廿三 息長足日廣額天皇 舒明天皇

息長足日廣額天皇。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孫。彦人大兄皇子之子也。母曰糠手姫皇女。豊御食炊屋姫天皇廿九年。皇太子豊聰耳尊薨。而未立皇太子。★以卅六年三月天皇崩。●九月葬禮畢之。嗣位未定。』當是時蘇我蝦夷臣爲大臣。獨欲定嗣位。顧畏群臣不從。則與阿倍麻呂臣議。而聚群臣饗於大臣家。食訖將散。大臣令阿倍臣語群臣曰。今天皇既崩無嗣。若急不計。畏有亂乎。今以■王爲嗣。天皇臥病之日。詔田村皇子曰。天下大任。本非輙言。爾田村皇子愼以察之。不可緩。次詔山背大兄王日。汝獨莫誼讙。必從群言愼以勿違。則是天皇遺言焉。今誰爲天皇。時群臣黙之無答。亦問之。非答。強且問之。於是。大伴鯨連進曰。既從天皇遺命耳。更不可待羣言。阿倍臣則問曰。何謂也。開其意。對曰。天皇曷思歟。詔田村皇子。曰天下大任也不可緩。因此而言。皇位既定。誰人異言。時釆女臣摩禮志。高向臣宇摩。中臣連彌氣。難波吉士身刺。四臣曰。隨大伴連言更無異。許勢臣大摩呂。佐伯連東八。紀臣鹽手。三人進曰。山背大兄王是宜爲天皇。唯蘇我倉摩呂臣〈更名雄當。〉獨曰。臣也當時不得便言。更思之後啓。爰大臣知群臣不和。而不能成事退之。』先是。大臣獨問境部摩理勢臣曰。今天皇崩無嗣。誰爲天皇。對曰。擧山背大兄爲天皇。』是時。山背大兄居於斑鳩宮。漏聆是議。即遣三國王。櫻井臣和慈古。二人。密謂大臣曰。傳聞之。叔父以田村皇子欲爲天皇。我聞此言立思矣居思矣。未得其理。願分明欲知叔父之意。』於是。大臣得山背大兄之告而不能獨對。則喚阿倍臣。中臣連。紀臣。河邊臣。高向臣。釆女臣。大伴連。許勢臣等。仍曲擧山背大兄之語。既而便且謂大夫等曰。汝大夫等共詣於斑鳩宮。當啓山背大兄王曰。賎臣何之獨輙定嗣位。唯擧天皇之遺詔。以告干群臣。群臣並言。如遺言。田村皇子自當嗣位。更■異言。是群卿言也。特非臣心。但雖有臣私意。而惶之、不得傳啓。乃面日親啓焉。』爰群大夫等受大臣之言。共詣干斑鳩宮。使三國王。櫻井臣。以大臣之辭啓於山背大兄。』時大兄王使傳問群大夫等曰。天皇遺詔奈之何。對曰。臣等不知其深。唯得大臣語状稱。天皇臥病之日。詔田村皇子曰。非輕輙言來之國政。是以爾田村皇子愼以言之。不可緩。次詔大兄王曰。汝肝稚而勿誼言。必宜從群言。是乃近侍諸女王及釆女等悉知之。且大王所察。』於是。大兄王且令問之曰。是遺詔也専誰人聆焉。答曰。臣等不知其密。既而更亦令告群大夫等曰。愛之叔父勞思。非一介之使。遣重臣等。而教覺。是大恩也。然今群卿所■天皇遺命者。少々違我之所聆。吾聞天皇臥病而馳上之侍干門下。時中臣連彌氣自禁省出之曰。天皇命以喚之。則參進向干閤門。亦栗隈釆女黒女迎於庭中引入大殿。於是。近習者栗下女王爲首。女孺鮪女等八人。并數十人侍於天皇之側。且田村皇子在焉。時天皇沈病不能覩我。乃栗下女王奏曰。所喚山背大兄王參赴。即天皇起臨之。詔曰。朕以寡薄久勞大業。今暦運將終。以病不可諱。故汝本爲朕之心腹。愛寵之情不可爲比。其國家大基是非朕世。自本務之。汝雖肝稚愼以言。乃當時侍之近習者悉知焉。故我蒙是大恩。而一則以懼。一則以悲。踊躍。歡喜。不知所如。仍以爲。社稷宗廟重事也。我眇少以不賢。何敢當焉。當是時思欲語叔父及群卿等。然未有可■之時。於今非言耳。吾曾將訊叔父之病。向京而居豐浦寺。是日。天皇遣八口釆女鮪女。詔之曰。爲汝叔父大臣常爲汝愁言。百歳之後嗣位非當汝乎。故愼以自愛矣。既分明有是事。何疑也。然我豈餮天下。唯顯聆事耳。則天神地祇共證之。是以。冀正欲知天皇之遺勅。亦大臣所遣群卿者。從來如嚴矛〈嚴矛。此云伊箇之保虚。〉取中事而奏請人等也。故能宜白叔父。』既而泊瀬仲王。別喚中臣連。河邊臣。謂之曰。我等父子並自蘇我出之。天下所知。是以如高山恃之。願嗣位勿輙言。則令三國王。櫻井臣。副群卿而遣之曰。欲聞還言。時大臣遣紀臣。大伴連。謂三國王。櫻井臣曰。先日言訖。更無異矣。然臣敢之輕誰王也。重誰王也。』於是。數日之後。山背大兄亦遣櫻井臣告大臣曰。先日之事陳聞耳。寧違叔父哉。』是日大臣病動以不能面言於櫻井臣。』明日大臣喚櫻井臣。即遣阿倍臣。中臣連。河邊臣。小墾田臣。大伴連。啓山背大兄言。自磯城嶋宮御宇天皇之世及近世者。群卿皆賢哲也。唯今臣不賢而遇當乏人之時。誤居群臣上耳。是以不得定基。然是事重也。不能傳■。故老臣雖勞。面啓之。其唯不誤遺勅者也。非臣私意。』既而大臣傳阿倍臣。中臣連。更問境部臣曰。誰王爲天皇。對曰。先是大臣親問之日。僕啓既訖之。今何更亦傳以告耶。乃大忿而起行之。適是時。蘇我氏諸族等悉集爲嶋大臣造墓而次干墓所。爰摩理勢臣壤墓所之廬退蘇我田家而不仕。時大臣慍之。遣身狹君勝牛。錦織首赤猪而誨曰。吾知汝言之非。以干支之義不得害。唯他非汝是。我必忤他從汝。若他是汝非。我當乖汝從他。是以汝遂有不從者。我與汝有瑕則國亦亂。然乃後生言之。吾二人破國也。是後葉之惡名焉。汝愼以勿起逆心。然猶不從而遂赴干斑鳩。住於泊瀬王宮。』於是。大臣益怒。乃遣群卿請干山背大兄曰。頃者摩理勢違臣匿於泊瀬王宮。願得摩理勢欲推其所由。爰大兄王答曰。摩理勢素聖皇所好。而暫來耳。豈違叔父之情耶。願勿瑕。則謂摩理勢曰。汝不忘先王之恩而來甚愛矣。然其因汝一人而天下應亂。亦先王臨沒。謂諸子等曰。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余承斯言以爲永戒。是以雖有私情。忍以無怨。復我不能違叔父。願自今以後。勿憚改意。從群而无退。是時大夫等且誨摩理勢臣之曰。不可違大兄王之命。於是。摩理勢臣進無所歸。乃泣哭更還之。居於家十餘日。泊瀬王忽發病薨。爰摩理勢臣曰。我生之誰恃矣。大臣將殺境部臣。而興兵遣之。境部臣聞軍至。率仲子阿椰出干門。坐胡床而待。時軍至乃令來目物部伊區比以絞之。父子共死。乃埋同處。唯兄子毛津逃匿干尼寺瓦舍。即奸一二尼。於是。一尼嫉妬令顯。圍寺將捕。乃出之入畝傍山。因以探山。毛津走無無所入。刺頚而死山中。時人歌曰。干泥備椰摩。虚多智干須家苔。多能彌介茂。氣莵能和區呉能。虚茂邏勢利祁牟。

元年春正月癸卯朔丙午。大臣及群卿共以天皇之璽印獻於田村皇子。則辭之曰。宗廟重事矣。寡人不賢。何敢當乎。群臣伏固請曰。大王先朝鍾愛。幽顯屬心。宜纂皇綜光臨億兆。即日。即天皇位。

夏四月辛未朔。遣田部連於掖玖。☆是年也太歳己丑。

二年春正月丁卯朔戊寅。立寶皇女爲皇后。后生二男。一女一曰葛城皇子。〈近江大津宮御宇天皇。〉二曰間人皇女。三曰大海皇子。〈淨御原宮御宇天皇。〉夫人蘇我嶋大臣女法提郎媛生古人皇子。〈更名大兄皇子。〉又娶吉備國蚊屋釆女生蚊屋皇子。

三月丙寅朔。高麗大使宴子拔。小使若徳。百濟大使恩率素子。小使徳率武徳共朝貢。

秋八月癸巳朔丁酉。以大仁犬上君三田耜。大仁藥師惠日遣於大唐。

庚子。饗高麗。百濟客於朝。

九月癸亥朔丙寅。高麗。百濟客歸干國。

是月。田部連等至自掖玖。

冬十月壬辰朔癸卯。天皇遷於飛鳥岡傍。是謂岡本宮。

是歳。改脩理難波大郡及三韓館。

三年春二月辛卯朔庚子。掖玖人歸化。

三月庚申朔。百濟王義慈入王子豐章爲質。

秋九月丁巳朔乙亥。幸干攝津國有間温湯。

冬十二月丙戌朔戊戌。天皇至自温湯。

四年秋八月。大唐遣高表仁送三田耜。共泊干對馬。是時學問僧靈雲。僧旻。及勝鳥養。新羅送使等從之。

冬十月辛亥朔甲寅。唐國使人高表仁等到干難波津。則遣大伴連馬養迎於江口。船卅二艘及鼓吹旗幟皆具整餝。便告高表仁等曰。聞天子所命之使到干天皇朝迎之。時高表仁對曰。風寒之日。餝整船艘。以賜迎之。歡愧也。於是。令難波吉士小槻。大河内直矢伏爲導者到干舘前。乃遣伊岐史乙等。難波吉士八牛。引客等入於舘。即日給神酒。

五年春正月己朔甲辰。大唐客高表仁等歸國。送使吉士雄摩呂。黒摩摩等。到對馬而還之。

六年秋八月。長星見南方。時人曰彗星。

七年春正月。彗星廻見干東。

夏六月乙丑朔甲戌。百濟遣達率柔等朝貢。

秋七月乙未朔辛丑。饗百濟客於朝。

是月。瑞蓮生於劔池一莖二花。

八年春正月壬辰朔。日蝕之。

三月。悉劾奸釆女者皆罪之。是時。三輪君小鷦鷯苦其推鞫判頚而死。

夏五月。霖雨大水。

六月。災岡本宮。天皇遷居田中宮。

秋七月己丑朔。大派王謂豐浦大臣曰。群卿及百寮朝參巳懈。自今以後。卯始朝之。巳後退之。因以鍾爲節。然大臣不從。

是歳。大旱。天下飢之。

九年春二月丙辰朔戊寅。大星從東流西。便有音似雷。時人曰。流星之音。亦曰。地雷。於是。僧旻僧曰。非流星。是天狗也。其吠聲似雷耳。

三月乙酉朔丙戌。日蝕之。

是歳。蝦夷叛以不朝。即拜大仁上毛野君形名。爲將軍令討。還爲蝦夷見敗而走入壘。遂爲賊所圍。軍衆悉漏城空之。將軍迷不知所如。時日暮踰垣欲逃。爰方名君妻歎曰。慷哉。爲蝦夷將見殺。則謂夫曰。汝祖等。渡蒼海。跨萬里。平水表政以威武傳於後葉。今汝頓屈先祖之名。必爲後世見嗤。乃酌酒強之令飮夫。而親佩夫之劔。張十弓。令女人數十俾鳴弦。既而夫更起之。取伏仗而進之。蝦夷以爲。軍衆猶多。而稍引退之。於是。散卒更聚。亦振旅焉。撃蝦夷大敗以悉虜。

十年秋七月丁未朔乙丑。大風之。折木發屋。

九月。霖雨。桃李華。

冬十月。幸有間温湯宮。

是歳。百濟。新羅。任那並朝貢。

十一年春正月乙巳朔壬子。車駕還自温湯。

乙卯。新甞。盖因幸有間以闕新甞歟。

丙辰。無雲而雷。

丙寅。大風而雨。

己巳。長星見西北。時旻師曰。彗星也。見則飢之。

秋七月。詔曰。今年造作大宮及大寺。則以百濟川側爲宮處。是以西民造宮。東民作寺。便以書直縣爲大匠。

秋九月。大唐學問僧惠隱。惠雲。從新羅送使入京。

冬十一月庚子朔。饗新羅客於朝。因給冠位一級。

十二月己巳朔壬午。幸干伊豫温湯宮。

是月。於百濟川側■建九重塔。

十二年春二月戊辰朔甲戌。星入月。

夏四月丁卯朔壬午。天皇至自伊豫。便居廐坂宮。

五月丁酉朔辛丑。》大設齋。因以請惠隱僧令説旡量壽經。

冬十月乙丑朔乙亥。大唐學問僧清安。學生高向漢人玄理傳新羅而至之。仍百濟。新羅朝貢之使共從來之。則各賜爵一級。

是月。徙於百濟宮。

十三年冬十月己丑朔丁酉。天皇崩干百濟宮。

丙午。殯於宮北。是謂百濟大殯。是時東宮開別皇子年十六而誄之。

猜你喜欢
  儒行解第五·王肃
  跋·徐鼒
  卷第三十三·徐鼒
  春秋别典卷七·薛虞畿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八·佚名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三)·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佚名
  ◎“分而治之”——纵的割据·恽逸群
  评鉴阐要卷五·乾隆
  沈炯传·姚思廉
  卢多逊传·脱脱
  完颜撒改传·脱脱
  卷之六  皇朝平吳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朱成章·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十八·陈与义

    ○十七日夜咏月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独立篱门

  • 卷五·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苏舜钦沧浪集钞送施秀才贱生罹凶丧日与死亡逼羁孤困猜嫌动步畏蛇蜮之子脱俗情平生未相识足茧千里来顾我喜顔色衣裘风霜凋顔发尘土蚀开席揖之坐意勤语

  • 卷一百四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九仪器类五言律铜仪          【元】掲傒斯法象坤仪重来从汴水迁飞龙纒四极黄道界中天望絶秋毫永循环太古前荒台明月夜厯厯应星躔五言排律尚书郎上直闻春漏   

  • 卷七 五言排律·佚名

    马祖常寄舒真人金阙来华盖,琳坛集羽衣。石因钟乳腻,松为茯苓肥。剂墨香翻杵,修琴玉布徽。天低临象纬,日近逼光辉。竹里开长径,池边蔽小扉。红迷霞绮错,绿涨水环围。仙杏葩凝赤,蟠桃萼剪绯。龙来还独宿,鹤去更知归。割蜜蜂先避

  •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班固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吏。后以大司农斗食属察廉,补不其丞。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从宣历行属县,还至府,令妻子与相见,戒曰:“赣君至丞相,我两子亦中丞相史。”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

  • 卷第一百八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隋纪八〔起强圉赤奋若(丁丑)六月,不满一年。〕

  • 卷十三·杨士奇

    洪武三十五年冬十月辛亥朔命工部给奉天征讨军士衣鞋○湖广镇远州蛮夷长官司长官何惠言本境路当云南要冲每岁修治清浪焦溪镇远三桥工费繁重所部临诸溪洞民皆佯獚猫狫力不胜役乞令军民相参修治从之○夜金星犯天江南第二

  • 通志卷一百六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七十五隋刘昉 郑译 栁裘 皇甫绩 郭衍 张衡杨汪 裴蕴 袁充 王劭 李雄 赵煚 赵芬 王韶 元岩 宇文防 伊娄谦 李圆通【陈茂】郭荣 厐晃 李安【弟哲】杨尚

  • 卷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 【起辛亥晋惠帝元康元年○止丙子晋愍帝建兴四年】凡二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永嘉之乱刘渊实为之方其与李雄建国改元通监目録即书曰汉高祖刘渊成太宗李雄凡十六国皆然今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五·佚名

    德宗三阳城【昌黎 栁子厚 范祖禹】颜真卿【范祖禹 曾子固 六一 子由】段秀实【栁子厚】陆长源郑通诚【乐天 张唐英】高愍女【李翱】何蕃【昌黎】陆叅【李翱】总论德宗之政【范祖禹】阳城昌黎谏臣论曰或问谏议大

  • 弋谦传·张廷玉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出去巡按江西,因提建议忤逆了皇上,被贬为峡山县知县。又因犯过失而被罢免回家。仁宗在东宫时,素来知道弋谦正直。继位后,把他召回任大理寺少卿。他上书直陈时政,说官吏

  • 梁纪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戌、530)·司马光

    梁纪十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庚戌,公元530年) [1]春,正月,己丑,魏益州刺史长孙寿、梁州刺史元俊等遣将击严始欣,斩之,萧玩等亦败死,失亡万余人。 [1]春季,正月,己丑(十三日),北魏益州刺史长孙寿、梁州刺史元俊等派将领攻打严始欣,将其斩

  • 卷二八·邱濬

    ▲山泽之利(上) 《禹贡》:海、岱惟青州,厥贡盐絺。 臣按:盐之名著于经始此,然是时以下贡上以资食用而已,未以为利也。《洪范》:初一曰五行,一曰水,水曰润下作咸。 吕祖谦曰:“此盐之根源。五行之气无所不在,

  • 卷二十五【起成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五【起成公元年尽二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成公【音义】【陆曰成公名黑肱宣公子諡法安民立政曰成】【疏】【正义曰鲁世家云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穆姜

  • 二十二  节用下·墨子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2)。”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3),然后已矣。无敢

  • 卷六·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六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程子曰诗亡谓雅亡盖以风则黍离十篇犹作于东迁之后朱子本此以注孟子是也然雅亡之故实有不可晓者若谓东迁无陈善纳谏之辞则富辰苌王孙满

  • 卷第三十三·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三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十一七百集法藏者。佛般泥洹后。长老比丘在毗舍离沙堆僧伽蓝。尔时诸比丘从檀越乞索。作如是哀言。长寿。世尊在时得前食后食衣服供养。世尊泥洹后

  • 三刻拍案惊奇·佚名

    八卷三十回。题“梦觉道人编辑”,复有题 “明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者。孙楷第疑作者即著《鸳簪合》传奇的王国柱,又疑明末以医术著名的闽人周学震。北大版该书的校订者张荣起推测为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陆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