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零八

  顺治十四年。丁酉。三月。甲辰朔。以奉太宗文皇帝配享圜丘、及祈谷坛。上亲诣牺牲所视牲毕。回宫。

  ○升陕西汉中府副将杨文启、为都督佥事、充四川川北总兵官。

  ○以拜他喇布勒哈番韦进忠、为福建福州府城守副将。

  ○乙巳。旌表节妇陕西泾州生员李沆妻于氏、同官县生员习完初妻王氏、各给银建坊如例。

  ○戊申。上宿于斋宫。是日、阅视坛仪。卤簿全设。至天坛昭亨门西。太常寺官二员执提炉前导。礼部太常寺官迎驾降辇。导入昭亨门左。上由御路升阶诣坛。北向立太常寺官跪奏上帝坛。上东向立。跪奏配帝坛。上西向立。跪奏配帝坛。又导上至神库、北向立。太常寺官跪奏上帝笾豆。上东向立。跪奏配帝笾豆。上西向立。跪奏配帝笾豆。又导上至神□厂豆寸□、近前立。跪奏燔牛。上帝坛、配帝坛、牲。上北向立。跪奏四从坛牲。视毕。又诣祈谷坛、同前仪。视毕。上回斋宫斋宿。

  ○以奉太宗配享圜丘、及祈谷坛。太祖太宗配享方泽。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己酉。上奉太宗文皇帝神位配享圜丘及祈谷坛行奉安神位礼一切祀典如太祖配享仪

  ○多罗郡王塔尔纳薨年十五谥敏思

  ○辛亥。以奉太祖太宗配享方泽上躬诣牺牲所、视牲。

  ○壬子。上奉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配享方泽。是日早、王、贝勒、贝子、公等俱于祭台下序立四从坛分献官、入棂星东门。序立于公后。文武官俱序立于棂星门外上由方泽坛北天门诣斋宫。于太祖太宗神牌前、各行一跪三叩头礼。捧请神牌、奉安于龙亭。仍各行一跪三叩头礼。銮仪卫校尉舁龙亭。皇上随神牌入棂星门。由中甬路至坛下。龙亭止。上诣太祖神牌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捧请太祖神牌、由中甬路、设于东配坛。行一跪三叩头礼。又诣太宗神牌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捧请太宗神牌、由中甬路、设于西配坛。行一跪三叩头礼。赞引、对引官、导上至坛。于黄幄内立。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官奏就位。上就拜位。典仪官唱瘗毛血、迎神。协律郎唱举迎神乐。奏中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跪、叩、传赞同。上行三跪九叩头礼。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典仪官唱奠玉帛。协律郎唱举奠玉帛乐。奏广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导上诣皇地祇香案前立。司香官跪于案左。奏跪、上香上跪、上柱香于炉内。又上块香三次。兴。导上诣供案前。捧玉帛官跪于案左。奏跪、献玉帛。上跪、献讫。赞引官导上诣太祖太宗香案供案前。上香进帛如前仪。毕。奏复位。上复位立。乐止。典仪官唱进胙。上退立东向。礼部官太常寺官、以次进皇地祗牲太祖配坛牲。太宗配坛牲。供于各案毕。协律郎唱举进胙乐。奏咸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导上诣皇地祇位前立。奏跪。上跪。奏献胙。上跪献讫。导上诣太祖太宗位前、献胙如前仪。毕。奏复位。上复位立。乐止。典仪官唱行初献礼。协律郎唱举初献乐。奏寿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升坛。导上诣皇地祇位前立。捧爵官跪于案左。奏跪。上跪。奏献爵。献讫。奏诣读祝位。导上诣、读祝位立。乐止。读祝官至祝案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捧祝版立于案左。赞引官奏跪。传赞同。上跪。王以下各官、及读祝官、皆跪。赞读祝。读讫。捧祝版跪安于帛匣上。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奏叩。传赞同。上行三叩头礼。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兴。导上诣太祖太宗位前、献爵如前仪。从坛分献官、于各神位前、上香进帛献爵。俱候上行礼时、随行礼毕。奏复位。上复位立。分献官亦退至阶下立。乐止。典仪官唱行亚献礼。亚献仪同初献。乐奏安平之章。亚献毕。行终献礼。终献仪同亚献。乐奏时平之章。终献毕。奏复位。上复位立。分献官亦退立原位。乐止。太常寺官唱赐福胙。光禄寺官二员、捧福胙进。诣皇地祇位前拱举。赞引官奏诣受福胙位。导上至受福胙位立。捧福胙官二员、跪于上右。接福胙官二员、跪于上左。赞引官奏跪。上跪。奏饮福酒。上受爵。授与接爵官。奏受胙。上受胙。授与接胙官各退。奏叩。上行三叩头礼。奏兴、复位。上复位立。行谢福胙礼。赞引官奏跪、叩、兴传赞同王以下各官俱随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官唱彻馔。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贞平之章。乐作。彻玉官诣皇地祇案前、行一跪三叩头礼。捧玉退。乐止。典仪官唱送神。协律郎唱举送神乐。奏宁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传赞同。王以下各官、俱随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乐止。典仪官唱捧祝帛香馔各诣瘗位。上退立东向。捧祝帛官、行一跪三叩头礼。捧香馔官不叩俱跪捧祝帛香馔、依次送至瘗位。典仪官唱诣望瘗位。乐作。仍奏宁平之章。导上至望瘗位立。祝帛瘗讫。俟配位帛燎半。赞引官奏礼毕导上出、至黄幄内更衣。上回宫。

  ○癸丑。以太祖太宗配享礼成。诸王群臣、上表庆贺。是日、颁诏天下。诏曰。自古帝王、禋祀天地。必崇奉祖宗侑飨。所以昭功德。申孝敬。甚钜典也。恭惟太祖武皇帝、知勇懋昭。肇开骏业。太宗文皇帝、宽仁覃播。继廓鸿图。厚德丰功、俱垂万世。并宜配享、以尽尊崇。朕仰承天眷。赞嗣先猷。南郊祈谷、奉太祖武皇帝配祀典礼、已先奉行。兹复昭告天地、宗庙、社稷。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于顺治十四年三月初六日、如冬至祈谷仪。恭祀上帝。奉太宗文皇帝同配。于初九日、如夏至仪。恭祀皇地祇。奉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并配。式举宏章。宜颁湛惠。所有事宜、开列于后。一、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俱加恩赐。一、内外公主以下、固山格格以上、俱加恩赐。一、外藩诸王以下、公以上、俱加恩赐。一、在京文武官员。听各衙门堂印官、确查分别。升赏。一、各省固山额真、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总督、巡抚、总兵官、各加恩赐。一、内外满汉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二代。七品以上、封赠一代。八九品、止封本身。给与应得诰敕。一、自顺治十四年三月初十日昧爽以前。凡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叛逆、子孙杀祖父母、父母、内乱、妻妾杀夫、告夫、奴婢杀家长、杀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拆割人、谋杀、故杀、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妖言、十恶等真正死罪不赦外。及满洲逃人、窝主、干连人等、贪官衙蠹受赃、监守自盗、拖欠钱粮漕粮、侵盗漕粮员役、亦在不赦。其余死罪、俱减一等。军罪以下、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讦者不与审理。以其罪罪之。一、文职官员。除贪赃、及大计处分、失陷城池、缉盗不获、罪犯越狱、拖欠钱粮漕粮、违误钦件限期、审事徇情、举劾不公、阅卷有弊、衙役作弊犯赃、本官不能觉察、投认师生等罪不赦外。见在因公诖误、议革、议罚、及戴罪、住俸各官。各该衙门奏明宽宥。一、武职官员。除贪赃、及军政处分、失陷地方、缉盗不获、纵兵抢掠、拖欠钱粮、违误钦件限期、审事徇情等罪不赦外。见在因公诖误、议革、议降、议罚、及戴罪、住俸各官。各该衙门奏明宽宥。一、满洲兵丁、处处战攻劳苦。该部通行赏赉。一、满洲兵丁、披甲随征。多年效力。被伤不能披甲、及年老有疾退役者。酌给恩赏。一、征调别省兵丁、深为可悯。其家口坐粮、照例给发。务令得沾实惠。一、自顺治元年五月以来。各地方归顺有功文武官员人等、除已叙外。凡未经叙录者、将归顺来历、及归后劳绩、该部查明叙升。给与世袭诰敕。一、凡试职各官、俱准实授。一、顺治十五年会试。照丙戌科额、取中进士四百名。一、所在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自顺治元年以后。曾经各巡按御史奏闻者。仍行该按、再为核实。毋事浮滥。造册报部、以凭具奏旌表。一、派徵钱粮。俱照万历年间则例。其天启崇祯年间加增、尽行蠲免。通行已久。如有贪官污吏、例外私派。多徵扰民者。该督抚按官。纠参重处。一、远省未附地方。文武各官、及乡绅士民、投诚归顺者。以前负固之罪、通与赦免。察其功之大小、各与升赏。一、有因叛逆干连、原系无辜者。该督抚按审明。即为具题释放。一、附近贼巢居民、原未从贼。有司将领、一概混捕擅杀者。该督抚按察实参处。一、盗贼多因饥寒失业。或为贪官所迫。诏书到日。虽系首恶、若能率党投首。悉免其罪。兵收入伍。民收入籍。务期得所。有能擒捕首恶、及党内首告者。论功授官给赏。如有因其投首乘机邀执。希图功赏者。治以重罪。一、大兵经过餧马地方。供应草豆运价等项。以后俱准作正项钱粮销算。如官胥通同掯勒侵冒。该督抚即行纠参。隐徇者、一体重处。一、贫民失业流离。各地方官、有能赈恤。全活五百人以上者。核实纪录。千人以上者。即与题请加级。其有绅衿富室、尚义出粟。全活贫民百人以上者。该地方官核实具奏。分别旌劝。一、各处土司、原当世守地方。不得轻听叛逆招诱、自外王化。凡未经归顺、今来投诚者。开其原管地方部落、准与照旧袭封。有擒执叛逆来献者。仍厚加升赏。一、已归顺土司官。曾立功绩、及未经授职者。该督抚按官通行查明具奏。论功升授于戏。祀事孔修。答高厚生成之德。孝思用展。彰圣神作述之猷。洽万国之欢心。备一朝之盛典。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甲寅。补原任江南苏松督粮道宋杞、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关内道。

  ○诏直省学臣、购求遗书。

  ○定宁夏等卫儒学每科乡试、另编字号。额中二名。

  ○升广西左江道参议汪继昌、为湖广按察使司副使、下江防兵备道。

  ○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疏奏、请舒江南三大困。一、江南官多降调、为钱粮积欠多而考成严也。以数年之积逋、追徵于一时。官有必去之念。民无慑服之心。为有司者、尚能力布皇仁耶。请将考成规则、去其降调之例。重不过革职戴罪。仍令在任、课其成功。必自安心治理矣。一、江南自八年至十三年、积欠钱粮四百余万。未必尽欠在民。或官吏侵蚀。或解役烹分。新旧牵混。上下朦胧。请以十四年为止、通将从前积欠。总令右布政使、查其已解而无批回。被经承侵欺那借者。及某官支用提取、而不应开销者。注数清追、分为二册。若民间实欠、则又为一册。议定一年止徵若干。示民知有应完之数分路督催、责成各道。握总者为右布政使。按册而稽、专理旧欠。一切新粮、专责左布政使。则徵新补旧之弊可除矣。一、江南为数省咽喉。商贾舟楫所聚。向因大军经过。封船载送。商民坐困。或谓禁封货船但封空船。不知江河之内。舍货船空船无几。岂能载往还兵马乎。臣见江西已经造船备送兵马。江南亦可踵行。庶商困得苏。军机不误矣。疏入上以其言深切时弊。下所司详议。

  ○乙卯。升督捕右理事官杨茂勋、为吏部侍郎。

  ○升正白旗汉军甲喇章京徐知通、为梅勒章京。驻防福建。

  ○补正蓝旗满洲护军参领察布丹原官。

  ○丙辰。复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旧称。从科臣张文光请也。

  ○升左中允熊伯龙、为内翰林秘书院侍读右中允诸豫、为内翰林弘文院侍读司业张永祺、为内翰林国史院侍读左赞善金鋐、为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左赞善方犹为内翰林国史院侍讲右赞善余恂、为左春坊左谕德。兼内翰林秘书院修撰检讨王绍隆、为右春坊右谕德。兼内翰林弘文院修撰。张瑞徵、为左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弘文院编修。杨永宁、为国子监司业。编修宋之绳、为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国史院编修。

  ○升镶黄旗汉军牛录章京王国声、为甲喇章京。

  ○以监造皇太后皇贵妃册宝。监视缮写诏赦。赐大学士觉罗巴哈纳、额色黑、礼工二部官员、及太监等、马匹银币有差。匠役、亦给银两布疋。

  ○戊午。以织造衮衣。遣官祭司机之神。

  ○以拜他喇布勒哈番满罴、为工部理事官。

  ○补原任湖广右布政使祖重光、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升陕西庄浪道副使班琏、为江西布政使司参政、分守湖西道。临巩道副使毛一麟、为山东布政使司参政、青登莱道。

  ○己未。遣官致祭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觉罗穆成格。

  ○庚申。升工科左给事中郭亮、为本科都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严沆、为户科左给事中。户科给事中黏本盛、为兵科右给事中。

  ○辛酉。以镶红旗汉军致仕阿达哈哈番甲喇章京裴登宽子应虎、袭职。仍管甲喇章京事。

  ○甲子。梅勒章京徐大贵、引疾乞休。命加太子少保。以原官致仕。

  ○赠巡抚甘肃兵部尚书周文叶、太子少保。

  ○晋封镇国将军苏努、为镇国公。

  ○乙丑。谕浙江福建总督、巡抚、总兵官等。逆贼郑成功、啸聚海滨。窃行狡诈。敢于上悖天道。下灭人伦。负恩梗化。甘为釜底游魂。即伊父子至性、亦复悍然不顾。逆理丧心。行同禽兽。真盖载之所不容。王法之所必弃。似此枭獍。若仍招抚优容。使得滥膺爵禄。岂不辱衣冠而羞士类。朕今独断于中、意在必讨。前已谕尔等晓谕逆党。令其擒执来献。今当一意捕巢□刀。毋复姑待。彼若力穷畏死。薙发来京。再为定夺。至其父郑芝龙、有此逆子跳梁。而不加诛戮。尚留视息者。念大军至闽。彼即投诚。特从宽典。然叛逆之父、法难疎纵。是以禁锢囹圄。原非望其返顾。故示羁縻。尔等不必迟回瞻顾。必灭此逆贼、以彰国法。

  ○以致仕阿思哈尼哈番姜民望子永基、袭职。

  ○遣湖广道御史马腾升巡视长芦盐政

  ○旌表节妇、陕西西宁卫生员郭荣祖妻邹氏、徽州民张才远妻杜氏、烈妇、伏羌县儒童任济民妻郭氏、巩昌府吏邢世辉妻张氏、各给银建坊如例。

  ○丙寅。以致仕阿思哈尼哈番曾法孔子养性、袭职。

  ○先是海澄公黄梧、具揭兵部。据称海贼俱属漳泉潮惠之人。梧今大张布告。必渐次归附。但郑成功、恃其父芝龙在京。欺诳招抚。藉以登岸派饷。故首恶在芝龙。必先断绝芝龙、使之音问不通。则成功只海上匹夫尔。又成功之敢于猖獗。由其父芝龙诳谋罔上赍书下海。扬言招抚。沿海人心摇惑。凡欲投诚者。咸以欲抚之故仍坚其怙恶之心。请密奏剪除芝龙。以绝盗根部议芝龙阴谋已为家人尹大器告发且成功既不薙发归诚。不可仍留芝龙、以启海上观望之心。芝龙及其弟芝豹、子世忠、世恩、世荫、世默应请敕刑部正法。上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密议以闻

  ○丁卯。定远大将军世子济度班师还京。时世子济度父和硕郑亲王母福金弟多罗敏郡王、及世子福金、俱已相继薨逝及至京。上命议政大臣哈世屯等、迎至卢沟桥告之。世子随诣灵柩前、哭泣尽哀。然后还府。上亲临其第。济度率官属出迎上望见恻然堕泪。稍前上降舆。执其手恸甚。侍臣无不挥涕。上谓济度曰。朕来、初欲解慰。及见尔恸不能已尔尚勉听朕言。少节悲哀。为国自爱遂手赐茶酒复赐诸贝子公大臣茶毕还宫。

  ○海澄公黄梧奏言、郑成功未即巢□刀灭者。以有福兴等郡。为伊接济渊薮也。南取米于惠潮、贼粮不可胜食矣。中取货于兴、泉、漳、贼饷不可胜用矣。北取材木于福、温、贼舟不可胜载矣。今虽禁止沿海接济。而不得其要领、犹弗禁也。夫贼舟飘忽不常。自福兴距惠潮。乘风破浪、不过两日。而闽粤有分疆之隔。水陆无统一之权。此成功所以逋诛也。祈敕沿海督抚镇臣、与臣商度。防海事务。平时共严接济之禁。遇贼备加堵截之防。臣专一整饬马步舟师。视贼所向、到处扑巢□刀。至群贼伎俩、臣所熟悉。破贼机宜。臣筹之素矣。抑更有请者。成功之所以稔恶。倚其父芝龙、阴通家信。摇惑民心。故逆党坚未悔祸。诚严禁芝龙父子、不许音信往来。成功将立见败亡也。章入。下兵部密议。

  ○戊辰。以致仕阿达哈哈番夏一鸑兄子瑢、袭职。

  ○初。上以浙闽总督屯泰、巡抚秦世祯、玩误封疆职守。命吏部都察院详察具奏。至是部院议奏、浙闽总督原驻衢州居中调度乃屯泰移驻杭州。争居抚署。及舟山台州等处相继失守。又不一至海上、亲视情形。秦世祯、身任巡抚不思早备密防。以致地方叛变。失事之后、又不能擒巢□刀。均难辞贻误封疆之罪。屯泰、应革去三等阿达哈哈番。秦世祯、应革职为民。从之。

  ○己巳。升镶红旗汉军牛录章京柯翼、为甲喇章京。

  ○以于沚为户科给事中。

  ○遣户部理事官缪正心巡按山东

  ○升陕西关内道副使王添贵、为江南布政使司参政、苏松督粮道。陇右道参议吴臣辅、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庄浪兵备道。西安府知府祁彦、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临巩兵备道。

  ○裁福建镇海卫守备一员。兴化卫前所、后所、平海卫前所、后所、福全所、崇武所、高浦所、金门所、中左所、镇海卫左所、右所、中所、前所、南诏所、龙岩所、陆鳌所、同山所、元钟所、建宁中所、前所、后所、建宁右卫中所、后所、浦城所、邵武卫右所、中所、前所、汀州卫右所、中所、后所、上杭所、武平所、福宁卫左所、右所、中所、前所、后所、千总各一员。

  ○辛未。升山西右布政使曹国柄、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壬申。以修陵工告竣。加督工理事官努三、阿思哈尼哈番张仲第、各一拖沙喇哈番。

  ○诏廷试贡生、不必拟以通判用。裁去上上卷名色。所取上卷、以知县用。中卷、以州同、州判、县丞用。

  ○革工部右侍郎程正揆职。以御史张自德、劾其典试山西、及在京邸时。纵酒挟妓。行止不检也。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脱脱
  卷四百九十九 列传二百八十六·赵尔巽
  东都事略卷五十九下·王称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三·王祎
  读礼通考卷八十六·徐乾学
  卷十二·凌雪
  卷十七·杨士奇
  绎史卷七·马骕
  五二 藏书·周作人
  豫章王综传·姚思廉
  侯·李延寿
  卷六十二·雍正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七十三·佚名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焘·唐圭璋

      焘字子功,德兴人。元祐七年(1092)生。宣和进士。官兵部侍郎。以上疏力诋和议,忤秦桧,出知成都府。桧死,累迁参知政事。乾道二年(1166)卒,谥忠定。   踏莎行   阳复寒根,气回枯杆。前村昨夜梅初绽。谁言造化没偏颇,半开何

  • 四集卷五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古今体四十三首【戊戌九】大学士高晋等奏堵筑仪封漫口拟挑引河各情形诗以志事图呈漫口奏廵轺咨度情形朱笔标【高晋等前次奏云相度仪封漫口形势拟挑引河各情形绘图呈进阅图内所拟切滩处

  •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李百药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阳人也。曾祖缉,祖韶。父子建,字敬忠,赠仪同、定州刺史。收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随树阴讽诵,积年,板□为

  • 卷一百三十八·志第九十一·乐十三等·脱脱

        ◎乐十三   ○朝会 御楼肆赦 恭上皇帝皇太后尊号上   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   皇帝升坐,《隆安》   天临有赫,上法乾元。铿锵六乐,俨恪千官。   皇仪允肃,玉坐居尊。文明在御,礼备诚存。  

  • 第一一○札光绪十年二月十二日一一三○五-四·佚名

    台北知府陈,奉臬宪裴札,转饬新竹县:拏捕通缉犯并造报札新竹县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札饬事。光绪十年正月十一日,奉臬宪裴札开:「案查各省通缉逃犯王成等起,及现年

  • 卷二十六·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六      宋 苏辙 撰桞下惠列传第三桞下惠者鲁公族展氏也名禽仕鲁爲士师三黜不去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徃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故鲁虽不能用终身不去鲁僖公二十六

  • 绎史卷一百十六 ·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田忌孙膑破魏战国策魏王欲攻邯郸季良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徃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

  • 卷二十二·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二宋 吕中 撰徽宗皇帝小人创御笔之令崇宁四年行御笔手诏羁上书见羁管编管人还乡御笔手诏始此八月御笔更制军政三司枢宻院同奉御笔始此。大观三年御笔旧制诏令皆中书门下议而后命学士为

  • 史记正义论例諡法解列国分野·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论例諡法解列国分野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论史例 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采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

  • 卷上·王诩

      捭阖第一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

  • 乐庵语録后跋·龚昱

      太平全盛时三光五岳之气未【阙】       厚与今不同况贤于人者哉余自幼侍先尹相山及诸叔父行见其年余七十率皆彊健不甚服温补药余兄弟尝自斟酌气血已为弗类今见子侄辈才二三十歳徃徃饵雄附如常膳又逺不逮吾

  • 机缘品第七·释法海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 向重庆记者谈话·太虚

    日本近年对中国之大蹂躏,全出不明人我性空,自他体同,善恶业报,因果缘生之痴迷,及掠夺不已之贪,黩武不止之嗔,凌厉骄傲之慢等根本烦恼。我中国佛徒必须运大慈悲,以般若光照破其妄执邪见,以方便力降伏凶暴魔焰,速令日本少数侵略派

  •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印光

    切不可妄想得道、得神通。但一心念佛,复以此劝人,则虽不得道,尚可胜于得道。以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况盲修瞎炼,多分会著魔发狂乎?(复杨树枝居士书四)倘平日有过头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誉、得缘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

  • 卷第三·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三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根品之二复次。此义应当思量。是诸有为法。如彼自相。更互不同。为如此彼生亦不同。为有诸法决定俱生。亦有。何以故。一切法有五品。一色二心三心法四不

  • 净土论卷中·迦才

        帝京弘法寺释迦才撰  第四出道理(依何道理得生净土二问答分别释妨难)  问曰。夫业行纷纶。凡夫莫识其绪。苦乐差别。二乘未达其源。在世则业分六趣。出世则道别三乘。据理则万法同规。就教则有了不了说。

  • 目次·济悟

    鹤峰禅师语录目次上卷升座小参示众机缘拈颂下卷佛事赞咏诗偈歌词附行状塔铭跋

  • 玉玦金环录·平江不肖生

    又名《江湖大侠传》,小说以清代发生存湖南桃源县的一件颇为奇特的谋反大案为背景,以众多江湖人士为了帮助彭服筹报杀父大仇为主要线索,讲述一批以活跃在湘川黔等地的哥老会成员为主的江湖人士,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承平时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