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卷十二
汉纪
太宗孝文皇帝
纲 戊辰,七年,六月,未央宫东阙罘罳灾。
纲 己巳,八年,夏,封淮南厉王子四人为列侯。
目 民有歌淮南王者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帝闻而病之。封王子安等四人为列侯。
纲 长星出东方。
纲 辛未,十年,冬,将军薄昭有罪,自杀。
目 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纲 壬申,十一年,夏,梁王揖卒,徙淮阳王武为梁王。
目 梁怀王薨,无子。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后岁余,贾谊亦死,死时年三十三矣。
纲 匈奴寇狄道。
目 时匈奴数为边患,太子家令晁错言曰:“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臣又闻用兵之急者有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故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闻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坂,出入溪涧,险道倾仄,且驰且射,风雨罢劳,饥渴不困,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劲弩长戟,射疏及远,下马地斗,剑戟相接,此中国之长技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来归义者,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利兵,益以边郡之良骑,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而各用其长技,此万全之术也。”帝嘉之,赐书宠答焉。错为人峭直刻深,以其辩得幸太子,号曰“智囊”。
纲 募民徙塞下。
晁错又言曰:“胡人扰乱边境,备塞卒少则入。不救,则边民绝望而降敌;救之,才到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发卒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知选常居者,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民,免罪,拜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其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
纲 癸酉,十二年,冬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兴卒塞之。
纲 春三月,除关,无用传。
纲 诏民入粟边,得拜爵、免罪。赐农民今年半租。
目 晁错言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今海内为一,无有水旱之灾,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除罪,则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而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使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帝从之。错复言:“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郡县足支一岁,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劝农,大富乐矣。”诏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纲 甲戌,十三年,春二月,诏具亲耕、桑礼仪。
目 诏曰:“朕亲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纲 夏,除秘祝。
目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至是诏曰:“祸自怨起,福由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朕甚不取。其除之!”
纲 五月,除肉刑。
目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天子怜悲其意,诏:“除肉刑,有以易之,具为令!”
上既躬修玄默,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寛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纲 六月,除田之租税。
目 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除之!”
纲 乙亥,十四年,冬,匈奴入寇;遣兵击之,出塞而还。
目 匈奴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上亲勒兵,欲自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上。以张相如、栾布为将军,击逐出塞而还。
纲 赦作徒魏尚复为云中守。
目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赵人。”上曰:“昔有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拊髀曰:“嗟乎,吾独不得颇、牧为将耳!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之,弗能用也。”上曰:“公何以知之?”对曰:“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寡人制之;阃以外,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李牧为赵将,军市租,皆自用飨士;赏赐不从中覆,委任而责成功,故牧得尽其智能,而赵几霸。今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 飨士卒,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击之,所杀甚众。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且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有颇、牧,弗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纲 春,增诸祀坛场珪币。
目 诏广增诸祀坛场珪币,且曰:“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纲 丙子,十五年,春,黄龙见成纪。
目 初,张苍以汉得水德,鲁人公孙臣以为当土德,其应,黄龙见;苍以为非是,罢之。至是,帝召臣为博士,与诸生申明土德,草改历、服色事。苍由此自绌。
纲 夏四月,帝如雍,始郊见五帝。
纲 秋九月,亲策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以晁错为中大夫。
目 错以对策高第,擢为中大夫。又言宜削诸侯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上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纲 作渭阳五帝庙。
目 赵人新垣平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乃作渭阳五帝庙。
纲 丁丑,十六年,夏四月,亲祠之。以新垣平为上大夫。
目 上郊祠渭阳五帝庙,贵平至上大夫。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议巡狩、封禅事。
纲 分齐地,立悼惠王子六人为王。
目 立悼惠王肥子将闾为齐王,志为济北王,贤为菑川王,雄渠为胶东王,卬为胶西王,辟光为济南王。
纲 分淮南地,立厉王子三人为王。
目 安为淮南王,勃为衡山王,赐为庐江王。
纲 诏更以明年为元年。治汾阴庙。
目 新垣平言:“阙下有宝玉气。”而使人持玉杯诣阙献之,刻曰“人主延寿”。又言:“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平言:“周鼎在泗水中。今河决,通于泗,而汾阴有金宝气,意鼎出乎!”于是治庙汾阴,欲祠出鼎。
纲 戊寅,后元年,冬十月,新垣平伏诛。
目 人有上书告平“所言皆诈也”,下吏治,诛夷平。
纲 诏议可以佐百姓者。
目 诏御史曰:“间者,数年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意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何以致此?夫度田非益寡,计民未加益,而食之甚不足者,毋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纲 己卯,二年,夏,复与匈奴和亲。
目 匈奴连岁入边,杀略甚众。上患之,乃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和亲。
纲 秋八月,丞相苍免,以申屠嘉为丞相。
目 张苍免。帝以后弟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申屠嘉故以材官蹶张从高帝,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遂以为丞相。
是时邓通方爱幸。嘉尝入朝,通居上旁,怠慢。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即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罢朝,嘉坐府中,为檄召通:“不来,且斩!”通恐,言上;上曰:“汝第往。”通诣丞相,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责曰:“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通至,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纲 癸未,六年,冬,匈奴寇上郡、云中,诏将军周亚夫等屯兵以备之。
目 匈奴入上郡、云中,杀略甚众,烽火通于甘泉、长安。遣将军令免屯飞狐,苏意屯句注,张武屯北地,周亚夫次细柳,刘礼次霸上,徐厉次棘门,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迎送。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先驱至,不得入。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尔,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匈奴远塞,兵罢。拜亚夫为中尉。
纲 夏,大旱,蝗。诏弛利、省费以振民。
纲 甲申,七年,夏六月,帝崩,遗诏短丧。
纲 葬霸陵。
目 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因其山,不起坟。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后世鲜能及之。
纲 太子启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纲 秋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孝景皇帝
纲 乙酉,孝景皇帝元年,冬十月,尊高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令郡国立太宗庙。
纲 丞相嘉等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圣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宜为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宜为太宗之庙,天子世世献。郡国宜各立太宗庙。”制曰:“可。”
纲 夏,复收民田半租,三十而税一。
纲 减笞法。
目 初,文帝除肉刑,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笞五百者率多死。是岁诏曰:“加笞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三百曰二百。”
纲 以张欧为廷尉。
目 欧事帝于太子宫,虽治刑名家,为人长者,未尝言案人。专以诚长者处官,官属亦不敢太欺。
纲 丙戌,二年,冬十二月,有星孛于西南。
纲 夏四月,太皇太后崩。
纲 六月,丞相嘉卒。
目 时内史晁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嘉自绌,疾错。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也。嘉闻,为奏,请诛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自归。至朝,嘉请,上曰:“错所穿乃外堧垣,故冗官居其中;且我使为之,错无罪。”嘉罢朝,曰:“吾悔不先斩错,乃为所卖!”欧血而死。
纲 以陶青为丞相,晁错为御史大夫。
纲 彗星出东北。
纲 秋,衡山雨雹。
纲 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廷中。
纲 丁亥,三年,冬十月,梁王武来朝。
目 梁孝王以窦太后少子,故有宠。居天下膏腴之地,赏赐不可胜道。上尝与宴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意,然心内喜。詹事窦婴引巵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何以得传梁王!”太后因此憎婴;婴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梁王以此益骄。
纲 春正月,长星出西方。洛阳东宫灾。
纲 吴王濞、胶西王卬、胶东王雄渠、菑川王贤、济南王辟光、楚王戊、赵王遂反。以周亚夫为太尉,将兵讨之。杀御史大夫晁错。二月,亚夫大破吴、楚军,濞亡走越,戊自杀。
目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杀之。吴王称疾不朝京师,始有反谋。文帝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谋益解。然以铜盐故,百姓无赋;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言吴过,可削;文帝不忍。及帝即位,错曰:“高帝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不忍,德至厚,王当改过自新,反益骄,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上令列侯、公卿、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错又言楚、赵有罪,皆削一郡。胶西有奸,削其六县。
方议削吴,吴王恐,因发谋举事。闻胶西王勇,好兵,使人说之,又身至胶西面约。遂发使约齐、菑川、胶东、济南,皆许诺。
初,楚元王好书,与鲁申公、穆生、白生俱受诗于浮丘伯,及王楚,以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每为设醴。及孙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遂谢病去。戊坐削地事,遂与吴通谋。申公、白生谏戊,戊胥靡之,使雅舂于市。
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吴王遂起兵,杀汉吏;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皆反。遗诸侯书,罪状晁错,欲合兵诛之。
初,文帝且崩,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至是,上乃拜亚夫为太尉,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遣郦寄击赵,栾布击齐;窦婴屯荥阳,监齐、赵兵。
初,错更令三十章,诸侯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语多怨,公何为也?”错曰:“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七国反,以诛错为名。
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错素与吴相袁盎不善。盎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愿至上前,口对状。婴入言,上乃召盎。盎入,上方与错调兵食。问之,盎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盎曰:“吴、楚相遗书,言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欲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今独有斩错,发使赦之,复其故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错殊不知。上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乃使盎使吴。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以言军事见上,曰:“吴为反计数十岁矣,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帝喟然曰:“吾亦恨之!”
盎至吴,吴欲劫使将,盎得间脱亡归报。
周亚夫言于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饷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乘六乘传,将会兵荥阳。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夫曰:“吴王知将军且行,必置人于殽、渑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扺洛阳,直入武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亚夫如其计,至洛阳,喜曰:“今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使吏搜殽、渑间,果得吴伏兵。乃请涉为护军,而东北走昌邑。
吴攻梁急,亚夫使轻骑出淮泗口,绝吴、楚兵后,塞其饷道。吴兵欲西,梁城坚守,不敢西;即走汉军,亚夫坚壁不战。军中夜惊,内相攻击,扰乱至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复定。吴奔壁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士卒多饥死叛散,乃引而去。二月,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军夜亡走,楚王戊自杀。
纲 是月晦,日食。越人诛濞。齐王将闾及卬、遂皆自杀,雄渠、贤、辟光皆伏诛。
纲 戊子,四年,春,复置关,用传出入。
纲 夏四月,立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纲 己丑,五年,春正月,作阳陵邑,募民徙居之。
纲 遣公主嫁匈奴单于。
纲 庚寅,六年,冬十二月,雷,大霖雨。
纲 秋九月,废皇后薄氏。
纲 辛卯,七年冬十一月,废太子荣为临江王。
目 初,燕王臧荼孙女臧儿嫁王仲,生男信与两女;仲死,更嫁田氏,生蚡。文帝时,臧儿长女为金王孙妇,生女俗。卜筮之,曰:“两女皆当贵。”臧儿乃夺金氏妇,内之太子宫,生男彻。及帝即位,长公主嫖,欲以女嫁太子荣,其母栗姬以后宫诸美人皆因公主见帝,怒不许;公主欲予彻,王夫人许之。由是公主日谗栗姬,而誉彻之美,帝亦自贤之。王夫人知帝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行请立栗姬为皇后。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按诛大行,而废太子。太傅窦婴力争不能得,乃谢病免。栗姬恚恨而死。
纲 春,丞相青免,以周亚夫为丞相。罢太尉官。
纲 夏四月,立夫人王氏为皇后,胶东王彻为皇太子。
纲 以郅都为中尉。
目 始都为中郎将,敢直谏。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欲自救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乃还。都为人,勇悍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谒无所听。及为中尉,尤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纲 壬辰,中元年,夏四月,地震。
纲 衡山、原都雨雹。
目 大者尺八寸。
纲 癸巳,二年,春三月,征临江王荣,下吏,荣自杀。
纲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
纲 秋九月,梁王武使人杀袁盎。
目 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出跸入警。王宠信羊胜、公孙诡,胜、诡使王求为汉嗣。栗太子废,太后欲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宫车晏驾,用梁王为继。”帝跪曰:“诺。”袁盎等曰:“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梁王由此怨盎,乃与胜、诡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遣田叔往按,捕胜、诡;胜、诡匿王后宫。内史韩安国见王,泣曰:“大王邪臣浮说,犯上禁,挠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下,令胜、诡自杀,出之。
使邹阳见皇后兄王信曰:“长君弟得幸于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梁王即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诚为上言,毋竟梁事;太后德长君入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长君乘闲言之,帝怒稍解。时太后忧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田叔等还至霸昌厩,悉烧梁狱辞,空手来见。帝曰:“梁事安有?”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谒太后,曰:“梁王不知也;为之者,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耳,谨已伏诛,梁王无恙也。”太后立起坐餐,气平复。梁王因上书请朝,伏阙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以田叔为贤,擢为鲁相。
纲 甲午,三年,夏四月,地震。
纲 旱,禁酤酒。
纲 秋九月,蝗。有星孛于西北。是月晦,日食。
纲 丞相亚夫免。
目 初,上废栗太子,周亚夫固争之,不得。而梁王每与太后言亚夫短。太后欲侯王信,帝与亚夫议之。亚夫曰:“高帝约:‘非有功不侯。’信虽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帝默然而止。后匈奴王徐卢等六人降,帝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王而降,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侯之。亚夫因谢病,免。
纲 以刘舍为丞相。
纲 丙申,五年,秋八月,未央宫东阙灾。
纲 九月,诏狱疑者谳之。
目 诏曰:“狱者,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朕甚悯之。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纲 丁酉,六年,春二月,郊五畤。
纲 三月,雨雪。
纲 夏四月,梁王武卒。分梁地王其子五人。
目 梁孝王薨。太后哭,不食,曰:“帝果杀吾子!”帝哀惧不知所为,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太后乃说,为帝加一餐。
纲 更减笞法。定箠令。
纲 既减笞法,笞者犹不全;乃更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又定箠令:箠长五尺,其本大一寸,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当笞者笞臀;毕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
纲 六月,匈奴寇雁门、上郡。
目 匈奴入雁门、上郡。李广为上郡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广骑欲驰还,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敢击。”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令皆下马解鞍,以示不走。匈奴有白马将出,护其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之而还,解鞍,令士卒皆纵马卧。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引而去。
纲 秋七月晦,日食。
纲 以甯成为中尉。
目 自郅都死,长安宗室多暴犯法。上乃召甯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不如,然宗室、豪杰人人惴恐。
纲 戊戌,后元年,春正月,诏治狱者务先宽。
目 诏曰:“狱,重事也。人有智愚,官有上下。狱疑者谳有司;有司所不能决,移廷尉;谳而后不当,谳者不为失。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纲 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
纲 地震。
目 震凡二十二日。
纲 丞相舍免。
纲 秋七月晦,日食。
纲 八月,以卫绾为丞相,直不疑为御史大夫。
目 初,绾以中郎将事文帝,醇谨无他。上为太子时,召文帝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属上曰:“绾长者,善遇之。”故上亦宠任焉。
不疑为郎,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同舍郎疑不疑,不疑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人或毁不疑,以为盗嫂。不疑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纲 下条侯周亚夫狱,亚夫不食死。
目 帝召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可葬者,为人所告,事连污亚夫。召诣廷尉,不食五日,欧血而死。
纲 己亥,二年,春正月,地一日三动。
纲 夏四月,诏戒二千石修职事。
目 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欲天下务农、蚕,素有蓄积,以备灾害。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纲 秋,大旱。
纲 庚子,三年,冬十月,日、月皆赤。
纲 十二月,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
纲 春正月,诏劝农桑,禁采黄金、珠、玉。
纲 帝崩,太子彻即位。
纲 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二月,葬阳陵。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二·毕沅 卷第一百二十三·胡三省 卷第四十·胡三省 序·顺治 读礼通考卷十二·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元史语解卷六·佚名 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周作人 一一六 蔡孑民二·周作人 一八 四弟·周作人 杨机传·李延寿 唐纪十八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下咸亨二年(辛未、671)·司马光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吕思勉 晋纪(陆机)·干宝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