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一 國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建設中華民國。

二 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於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展,以裕民衣;建築大計劃之各式屋舍,以樂民居;修治道路、運河,以利民行。

三 其次為民權。故對於人民之政治知識能力,政府當訓導之,以行使其選舉權,行使其罷官權,行使其創制權,行使其複決權。

四 其三為民族。故對於國內之弱小民族,政府當扶植之,使之能自決自治。對於國外之侵略強權,政府當抵禦之,並同時修改各國條約,以恢復我國際平等、國家獨立。

五 建設之程序分為三期:一曰軍政時期,二曰訓政時期,三曰憲政時期。

六 在軍政時期,一切制度悉隸於軍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掃除國內之障礙,一面宣傳主義以開化全國之人心,而促進國家之統一。

七 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則為訓政開始之時,而軍政停止之日。

八 在訓政時期,政府當派曾經訓練、考試合格之員,到各縣協助人民籌備自治。其程度以全縣人口調查清楚,全縣土地測量完竣,全縣警衛辦理妥善,四境縱橫之道路修築成功,而其人民曾受四權使用之訓練,而完畢其國民之義務,誓行革命之主義者,得選舉縣官,以執行一縣之政事,得選舉議員,以議立一縣之法律,始成為一完全自治之縣。

九 一完全自治之縣,其國民有直接選舉官員之權,有直接罷免官員之權,有直接創制法律之權,有直接複決法律之權。

十 每縣開創自治之時,必須先規定全縣私有土地之價,其法由地主自報之,地方政府則照價徵稅,並可隨時照價收買。自此次報價之後,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會之進步而增價者,則其利益當為全縣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

十一 土地之歲收,地價之增益,公地之生產,山林川澤之息,礦產水力之利,皆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經營地方人民之事業,及育幼、養老、濟貧、救災、醫病與夫種種公共之需。

十二 各縣之天然富源與及大規模之工商事業,本縣之資力不能發展與興辦,而須外資乃能經營者,當由中央政府為之協助。而所獲之純利,中央與地方政府各占其半。

十三 各縣對於中央政府之負擔,當以每縣之歲收百分之幾為中央歲費,每年由國民代表定之。其限度不得少於百分之十,不得加於百分之五十。

十四 每縣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後,得選國民代表一員,以組織代表會,參預中央政事。

十五 凡候選及任命官員,無論中央與地方,皆須經中央考試銓定資格者乃可。

十六 凡一省全數之縣皆達完全自治者,則為憲政開始時期。國民代表會得選舉省長,以為本省自治之監督。至於該省內之國家行政,則省長受中央之指揮。

十七 在此時期,中央與省之權限采均權制度。凡事務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劃歸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劃歸地方。不偏於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

十八 縣為自治之單位,省立於中央與縣之間,以收聯絡之效。

十九 在憲政開始時期,中央政府當完成設立五院,以試行五權之治。其序列如下:曰行政院,曰立法院,曰司法院,曰考試院,曰監察院。

二十 行政院暫設如下各部:一、內政部;二、外交部;三、軍政部;四、財政部;五、農礦部;六、工商部;七、教育部;八、交通部。

廿一 憲法未頒布以前,各院長皆歸總統任免而督率之。

廿二 憲法草案當本建國大綱及訓政、憲政兩時期之成績,由立法院議訂,隨時宣傳於民眾,以備到時采擇施行。

廿三 全國有過半數省分達至憲政開始時期,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時期,則開國民大會,決定憲法而頒布之。

廿四 憲法頒布之後,中央統治權則歸於國民大會行使之,即國民大會對於中央政府官員有選舉權、有罷免權,對於中央法律有創制權、有複決權。

廿五 憲法頒布之日,即為憲政告成之時,而全國國民則依憲法行全國大選舉。國民政府則於選舉完畢之後三個月解職,而授政於民選之政府,是為建國之大功告成。

民國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孫文書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八 南凉録一·崔鸿
  卷五 英宗·王夫之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六·佚名
  ●卷三十一·赵翼
  卷第二十四·徐鼒
  卷五十九·宋·蒋一葵
  提要·罗泌
  辽史拾遗卷五·厉鹗
  提要·吴箕
  第八回 齐桓公晋重耳五霸称尊·黄士衡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列传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一百二十五·郑麟趾
  平定耿逆记·锁绿山人
  王述传·房玄龄
  刘坦传·姚思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危夏之·唐圭璋

      夏之字见心,抚州(今江西临川)人。太学生,博学好易。入元隐居。元帅郭昂荐为儒学官,不就。至元中累征不应,隐紫霞山中卒,门人私谥贞白先生。元郭豫亨梅花字字香后集中集有危复之句。   永遇乐   早叶初莺,晚风孤蝶,幽思

  • 卷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七瑞气类五言排律望禁苑祥光       【唐】蒋 防佳气生天苑葱茏几効祥树揺三殿侧日映九城旁山雾宁同色卿云未可方眺汾疑鼎气临渭想荣光当竝舂陵发应开圣厯长微臣时一望短羽

  • 史记集解卷一百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六呉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呉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徐广曰仲名喜】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高帝十一年秋淮

  • 穆崇传·李延寿

    穆崇是代地人,他的祖先世代效忠于神元、桓、穆帝。穆崇年青时专门喜欢偷盗。道武帝住在独孤部时,穆崇经常来往供给物品,当时没有人比得过他。后来刘显叛逆,平文皇帝的外孙梁眷知道了,便秘密地派穆崇去报告道武帝。梁眷对穆

  • 自序·梁启超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

  • 卷十二·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二 吉礼十二 藉田享先农 总序 祭法曰王为羣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王社亦曰帝社郑玄谓王社在藉田之中诗载芟序云春藉田而祈社是也又周官龠章凡国祈年于田祖吹雅击土鼓以乐田畯郑氏曰

  • 况钟和周忱·吴晗

    一从《十五贯》说起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上演了改编的昆曲《十五贯》之后,各地其他剧种也纷纷改编上演,况钟这个封建时代的好官,逐渐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所熟识了。这戏中另一个好官周忱,是况钟的上司和同乡,也被赋予和况钟不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 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诏曰:“农桑,衣食之本;学校,理道之原。朕尝设置有司,颁降条章,敦笃教化,务欲使民豊衣足食,理道畅焉,何有司不遵朕命,秩满赴京者,往往不书农桑之务、学校之教,甚违朕意。特敕中

  • 宗吾家世·李宗吾

    张默生  大概在南宋年间,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崛起一个姓李的人家,家长李子敏和他的儿子李上达,创家立业,慢慢家道兴旺,子孙繁衍,就成了一个有名的氏族。后来代代相传,传到第十世上,有位名叫季润唐的,于清代雍正三年,携眷到四

  • 胡子衡齐卷八·胡直

      泰和胡直正甫譔  申言上  有难于弟子者,曰:子之先生,以菱芡稻麦鸡犬决理之不在物也,輙曰理自人,理自人斯疎矣。且天下之物众矣,物若无理,则子午针曷为不东西指也?嶰谷之竹曷为能制律,子谷之黍曷为能起龠也,阳燧曷为致火

  • 三鱼堂剩言卷十一·陆陇其

    太仓王石隐刻说文论正自云此书十年静悟十年考正彚成三十万言诚宇内所未有之书亦宇内不可少之籍其自喜如此诸庄甫言石隐少习医壮而友桴亭确庵乃勉于学二子皆兄事之其学不从八股入而能刻励成一家言陆翼王博闻而朴实君子

  • 卷一·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一    明 姜寳 撰鲁隐公【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十有三而至隐公摄主国事諡法不尸其位曰隐】元年按垂编年之法在此明体元之义亦在此胡氏于隐言体元于桓言

  • 提要·黄仲元

    【臣】等谨按四如讲稿六卷宋黄仲元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人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簿不赴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考福建通志暨莆田县志皆载仲元有四书讲稿今观是书所讲实兼及诸经不止四书其说多述朱子

  • 佛说苦阴因事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释羁底(刹帝隶种也)。迦惟罗婆(城名)尼拘蒌园中。于是释摩诃能渠。中后彷徉行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释大力士却坐一面已。白世尊曰。如世尊所说法我悉知。谓三意念著

  • 北游录·谈迁

    清谈迁著。九卷。为作者于顺治十年 (1653) 至十三年间由江南至北京期间之见闻录。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依次为“纪程”一卷,“纪邮”上、下各一卷,“后纪程”一卷,“纪咏”上、下各一卷

  • 辽史·脱脱

    纪传体史书。元脱脱等撰。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成书于元至正四年(1344)。记述唐昭宗天复元年耶律阿保机称夷离堇至顺帝至正三年(1343)间辽朝兴亡史事,取材主要依据

  • 分别布施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为中阿含瞿昙弥经之别译。

  • 都部陀罗尼目·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陀罗尼门诸部要目、陀罗尼诸部要目、诸部要目。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苏悉地经、蕤呬耶经、苏婆呼童子经、怛唎三昧耶经等之要目而加以解说。其中,于金刚顶经部分,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