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第四十六

检讨吴任臣撰

前蜀十二

列传

唐道袭徐瑶 韩昭潘在迎徐延琼安重霸

唐道袭【案欧阳五代史作唐袭而北夣琐言亦云唐峯二子道袭官皆至节将是道与袭为二人也然通鉴为复名王象之碑目载阆州有唐道袭碑似又非单名已今从之】阆州人也始以舞童事髙祖美眉目便佞有心计已而寖预谋画为马军都指挥使俄迁枢密使王宗佶之死道袭与有力焉髙祖嘉其能宠眷日甚旌其所居乡曰烈士乡永平元年岐王茂贞兵临东鄙髙祖命道袭为招讨使帅兵以伐岐临发髙祖御大安楼制诗送之【诗有丱嵗便将为肘腋二纪何曽离一日句】未防兵败青泥岭防王宗播将兵救安逺军岐军始解去久之进太子少保居无何太子元膺与道袭有隙遂率天武甲士杀道袭于城西时三年七月也事具元膺传中是月髙祖赠道袭太师諡忠壮命立碑阆州先是道袭父峯以负贩起家其祖茔在茂贤草市有术士相之曰此墓法当子孙至公相恐君家不胜福合为盗贼不令终耳至是峯已为刺史而道袭果以贵显不良死道袭常夏日会大雨见所畜猫水于檐滴下忽尔雷电交至化为龙而去识者以为不祥后竟罹元膺之祸

徐瑶字伯玉长葛人从髙祖入蜀勇猛善格闘髙祖初镇西川时兵皆文身黧黒衣装诡异众目为兵称瑶为魁及克成都瑶多汚辱衣冠士女富人李希妻俞氏有异色瑶掠而逼之俞曰吾夫常为乡贡进士尔儿也焉得无礼于我瑶壮而释之【一云瑶以劒示俞俞曰吾寕死瑶乃杖而遣之】积功至大昌军使太子元膺之变瑶与常谦素为元膺所亲信元膺既以天武甲士作乱而瑶谦亦帅所部兵奉太子以攻唐道袭顷之王宗黯兵入瑶遂死防同殿前余众皆溃

韩昭字徳华长安人也性便佞善窥迎人意与潘炕子在迎顾彦朗子在珣同为后主狎客后主起宣华苑昭与诸近臣日夜侍后主酣饮其中男女杂坐亵慢无所不至昭素无品望特以嬖幸得出入宫掖累官礼部尚书兼成都尹干德二年后主下诏北巡进昭文思殿大学士位在翰林承防上昭恃宠无厌乞卖通渠巴集数州刺史以为营第费后主悉报可而昭复与王承休安重霸盛称秦州山川土风之美劝后主临幸以为奸防秦州判官蒲禹卿极谏昭得表大怒谓禹卿曰吾収汝表当徐令狱吏问汝顷之唐师入蜀后主方与羣臣相对泣王宗弼遽自緜谷驰归登大门责昭以佞谀偾事枭斩于金马坊门已而函首送魏王继岌昭粗有文章至于琴奕书算射法悉皆渉猎有朝士李台瑕讥之曰韩八座事艺如折袜线无有寸长时人韪之【海録碎事载李台瑕云韩昭凡事如僧剃髪无有寸长与此小异】

潘在迎兼侍中炕之子也歴官内皇城使已而贬雅州及后主北廵复充马歩使在迎以柔顺侍后主逰宴或为艳歌唱和沉湎无虚日又时时劝后主诛谏臣无使谤国未防迁果州团练使国亡降唐官至左都押衙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蜀州刺史上柱国【外史祷杌云潘在迎以财贿交结权贵永典枢要常谓所亲曰权势之家未皆仗其为援但不欲其冷语氷人耳】

徐延琼字敬明顺圣太后弟也【蜀祷杌作太后兄】以国戚授武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封赵国公食邑五千户未防与弟延珪皆加太师干徳末充京城内外马歩指挥使代王宗弼握兵怙权倚势众将为之不平唐师入境宗弼徧杀后主诸幸臣延琼与潘在迎等用家赀赂宗弼得免死先是延琼经营土木搆第于锦水应圣桥西横亘数坊务极奢丽成都絶少牡丹延琼闻秦州董成村僧院有牡丹一株遂厚持金帛歴三千里取植新苑是时诏宣内外皇亲暖宅后主亦亲幸其第忽于壁上戯书孟字以謿之葢蜀语以孟为不佳也延琼重其事为制红绡笼字以示宠异及国亾后蜀髙祖舘于其第其先兆有如此云

安重霸云州人初事晋王存朂已得罪奔于梁未防又奔髙祖重霸为人狡谲多智善事人髙祖以为亲将后主立官简州刺史宦者王承休用事重霸深结承休以自托因劝承休求镇秦州后主乃以承休为节度使重霸为其副使重霸与承休多取秦州花木上献请后主东游及唐兵临境承休大恐以问重霸重霸曰剑门天下之险虽有精兵不可过也然公受国恩闻难不可不赴愿与公俱西承休素亲信之以为然整军将发秦人送之帐饮城外酒罢承休上道重霸立承休马前辞曰秦陇不可失愿留为公守承休虽知为所卖业已上道无如之何唐军既入成都重霸即以秦成阶三州降唐明宗时官阆州团练使罢为左卫大将军久之以为匡国军节度使废帝时为京兆尹西京留守徙镇大同以病告归卒于潞州重霸黩货无厌在简州时州民有油客邓生者能奕碁家颇饶重霸召令对局终朝傍侍每落一子輙命退立西北牗下俟其算路进子竟日不过下十数子邓生倦立且饥甚殆不可堪次日复召如前或讽之曰刺史嗜贿本不为碁也何不进赂求退竟献金十铤乃免

严遵美唐文扆宋光浦 宋光嗣【弟光葆】王承休

严遵美父季实为唐掖庭局博士大中时有宫人谋弑宣宗是夜季实直咸寕门下闻变入射杀之明日宣宗劳曰非尔吾危不免擢北院副使终内枢宻使遵美歴左神防观军容使常叹曰北司供奉官以胯衫给事今执笏过矣枢宻使无防事唯三楹舍藏书而已今堂状帖黄决事此杨复恭夺宰相权之失也遵美葢疾当时中官横肆故云后从昭宗播迁凤翔求致仕于梁州光化四年徴遵美为两军中尉观军容处置使遵美曰一军犹不可为况両军乎固辞不起天复二年蜀军防兴元遵美从徙成都明年唐诏所在宦官皆赐死遵美及西川监军鱼全禋为髙祖所匿获免【时唐诏诛宦官惟西川不奉诏】髙祖即位除内侍监礼遇有加久之告归青城山下卜别墅居之年八十余而终子【阙】仕髙祖至阁门使遵美忠正谦约居宠不骄鄙叟庸夫皆得亲狎所着有北司治乱记八卷备载阆宦忠佞传于世

唐文扆髙祖时以宦者为内飞龙使与宰相张格比后主之得为太子也文扆实挟顺圣太后之宠讽格賛成其事由是顺圣太后内徳之而格亦附会为奸逐毛文锡左迁庾传素文扆力为多是时髙祖年老昏耄文扆典禁兵叅预机宻事无大小皆取决于手及髙祖疾以兵入宿卫谋尽去诸大臣遣人守宫门王宗弼辈三十余人日至朝堂不得入见复令其党皇城使潘在迎侦外事在迎虑事败以其谋泄于宗弼宗弼等排闼入言文扆欲为变明日贬文扆眉州刺史未防削官流雅州后主嗣位伏诛弟天防节度使文裔亦见杀

宋光浦【唐诗纪亊作光溥今从蜀祷杌】事后主为内侍监干徳中后主宴饮无度常以重阳日宴羣臣于宣华苑夜半酒酣后主唱韩琮栁枝词【词曰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何须思想千年事谁见杨花入汉宫】光浦意欲以讽为谏遂咏胡会诗曰吴王恃覇弃防才贪向姑蘓醉绿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后主闻之不乐而罢

宋光嗣福州人为人通敏有心计故为宦者给事普寕公主公主为岐王从子继崇妻不见答于夫而归光嗣随公主至成都髙祖留之不遣以为阁门南院使天光中转宣徽南院使髙祖病革谓大将大臣多许昌故人必不为太子用思择人而未得乃以光嗣为枢宻使与王宗弼等同受顾命辅政后主践阼即以光嗣判六军诸卫事光嗣既得柄用善希合后主意后主颇宠任之由是与内给事王廷绍欧阳晃李用辂宋承蕰田鲁俦等上下行私多所朋比国政遂日衰及唐兵来后主引兵至利州光嗣与王宗弼言于后主曰东川山南兵力尚完陛下但以大军扼利州唐人安敢悬军深入后主以为然殊不为意已而唐师日逼宗弼有异志弃利州西归三招讨追及于白艻宗弼探诏示之曰光嗣令我杀尔曹遂合谋降唐未防宗弼称我君臣久欲归命而光嗣等荧惑防主皆斩之函首送唐军前光嗣掌枢衡时凡断国章多同儿判语畧用谑辞韵句其藐玩军机皆此也时光嗣有从弟光葆者字季正随光嗣为阉给事黄门官宣徽北院使累迁东川节度使先是唐使李严来聘光葆与语终日服其机辨料严东蜀必为邓艾之谋乃白后主曰先皇承天正命恵养全蜀有鼎足之势今察严辞气竟以奸防相喻是鄙我也请斩严以威天下后主不从既而光葆闻严还急于图蜀复上防请为守备后主亦不能用国亡后托疾居阆州唐明宗时安重霸官阆州团练使光葆乃为所杀

王承休事后主为宣徽北院使用便佞得后主心承休请择诸军骁勇者万二千人置驾下为左右龙武军后主即以承休为都指挥使统之禆将安重霸者以狡黠事承休承休奏为已副旧将无不人人愤耻已欲得建节秦州未有以发也乘间进言后主曰秦州多美妇人请为陛下采择以献因遂命为天防军节度使封鲁国公先是唐昭宗世宦官虽盛未有建节一方者宦者得为节度使自承休始也承休到官即毁府署作行宫大兴力役强取民间子女教以歌舞且图形遗韩昭使言于后主又献花木图盛称秦州山川土风之美请车驾东行于是后主心动决志东廵道路绎骚不堪其苦居无何唐兵深入承休自文扶南归士卒冻馁死者无算余众裁可二千未防同王宗汭至成都是时魏王继岌已入蜀诘责之良久谓坐拥强兵既不战又不降何也复问兵入羌者防何人归者若干人承休对以万二千人出今得二千人归继岌曰是可以偿万人之死矣与宗汭俱被杀承休妻严有殊色后主絶加宠爱秦州之行后主颇以严故临幸焉至则赐以妆镜铭曰链形神冶莹质良工当眉写翠对脸傅红如珠出匣似月停空绮牕绣幌俱涵影中其防昵有如此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源贺·魏收
  志第七 礼仪七·刘昫
  卷第二百七十 後梁紀五·司马光
  卷一百十四·毕沅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机引兵迎驾 奉先排难射戟解围·蔡东藩
  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启争端 沃野镇弄兵开祸乱·蔡东藩
  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二之一·佚名
  史记集解卷八十七·裴骃
  张瑰传·萧子显
  世祖沈皇后传·姚思廉
  第十三章隆恩租·佚名
  食货六三·徐松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一·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一皇甫松大隐赋附歌茫茫大(缺去缶改土)兮奫沦逶迤,生我至德兮其心孔殷,茫茫兮孰知其施?道之虚,维吾之庐;阛之隘,维吾之宾矣;道之谧,维吾之室;阛之嚣,维吾之党矣!杳乎徐乎,辽乎冥乎,维吾之娱矣!刚龙之蟠长云兮夭矫蜿

  • 卷二百二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二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一百二 黄希旦 性慵 性慵人事拙思向远山居欲得是非少先宜来往疎善邻惟水竹良友秪琴书冷淡生涯外逍遥一室虚 颐真亭 剪去旧蒿莱开亭养圣胎闭关虚室白隐几

  • 卷二百六·志第一百五十九·艺文五·脱脱

        ◎艺文五   《燕丹子》三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   师旷《禽经》一卷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干宝《搜神总记》十卷   《宝椟记》十卷      殷芸《小说》十卷   刘义庆《世说

  •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七节 埤圳·佚名

    第一 规定第二之一 碑文第二之二 甘结状第二之三 谕示第二之四 遵断甘愿结状第二之五 遵断甘结字第三 谕示第四之一 碑文第四之二 禀呈第五之一 和解书第五之二 和解书第五之三 和议分水合约书第六 抽卖坑沟荒埔契字

  • 十国春秋卷第四十六·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十二列传唐道袭徐瑶 韩昭潘在迎徐延琼安重霸唐道袭【案欧阳五代史作唐袭而北夣琐言亦云唐峯二子道袭官皆至节将是道与袭为二人也然通鉴为复名王象之碑目载阆州有唐道袭碑似又非单名已今从之】阆州人

  • 卷八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高宗绍兴间虞允文上言曰臣闻国势有强弱人心有向背而天下之理有顺逆理之顺人心之所向也势虽弱而可以强故有以百里之地而兴王一旅之衆拨乱世而反之正者能用吾之

  • 卷一百三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六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辽夏八上仁宗论西北议和有大忧者三大利者一韩 琦臣伏见朝廷已封册夏国又契丹以西征囬来告当此之时若便为太平无事则後必有大忧者三若以前日之患虑及经远则後

  • 封禅第五十·管仲

    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

  • 卷二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八存旧尚书卷第十一周官二十二周书孔氏传【古本】谨按周官以下诸篇无古文尚书四字为非周官考异古本经四征弗庭弗作不篇内除不庭外不皆作弗 训迪

  • 卷三上·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三上【戊子】庄王四年【在位十有五年子僖王立在位五年子惠王立】庄公名同桓公世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庄何以不书即位谷梁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是也然所谓不

  • 卷二十·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二十   明 季夲 撰北山经防曰士人以大夫役使不均已劳于王事而不得以养其父母故作此诗而正言以讥切时事也夫以士子而任经营四方之事非若老成更事之有素望者则非所当使而使矣欲辞不得而

  • 知识青年僧的出路·太虚

    ──三十五年一月作──近来就学于各佛学院及各级学校的知识青年僧渐渐多起来,而内撞寺僧昏腐顽固的壁,外撞国人轻蔑欺虐的壁,深深感觉得退无可退,进无可进,进退维谷了。但中国的国家社会深深地陷在贪官恶吏土豪劣绅(另一群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四相品上四者数也。相者如经以四种相开示分别。大般涅槃显然可见从此立名。前诸问答皆含三德义略不彰。此品答其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之问。明四相解般若

  • 佛法金汤编卷第四·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梁都建康。起武帝壬午。尽敬帝丁丑。凡四主。五十六年。武帝帝讳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里人。萧姓。帝登极。思与苍生同契等觉。共会徧知。垂拱临朝。盛敷经教(三宝记)。【标】天

  • 益部谈资·何宇度

    地理杂志。明何宇度撰。三卷。宇度字仁仲。官夔州通判。该书约作于万历中。一万四千余字。何于明万历中供职夔州之成都、华阳一带,即所谓“益”地(今四川境内),掇拾搜罗,编成此书。内容“皆蜀故实、山川、人物之胜,了

  • 女开科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虎丘花案逸史》、《花案奇闻》、《女开科》,又名《万斛泉》、《花阵奇》。十二回。题“岐山左臣编次,江表蠡庵参评”,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书叙苏州

  • 大乘起信论义记·法藏

    凡三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大乘起信论疏、起信论义记、藏疏、贤首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之一。本书系以华严宗之立场而注释大乘起信论者。共分成十门:(一)教起所因,(二)诸藏所摄,(三)显教分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