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十六      宋 许纶 撰七言絶句

题所藏二修禊帖後

昭陵脱手已非真石本流传喜似人澹墨似肥浓似瘦骊黄不见见精神

契师欲予隶书为此以赠

契师画得梅中趣急水溪头印月时昨夜卧披今起看自宜重坼向南枝

次韵薛奉常以诗送瑞荷花并图而花与图俱不至

并目莲房并根藕流传乐府已稀奇平分叶叶红兼白絶忆公家瑞绿漪

昨梦前尘假合来刻舟求剑记莲栽花图诗卷闻乌有犹望荷花旧处开

题画卷

平坡软草细芊芊碧树遥枝绿?圆羊豕自如知饱後牧儿箕坐得安眠

岩壑林垧景趣幽等闲鸥鹭亦夷犹承平人物佳公子游戱丹青翰墨侯

着莫池塘浩荡秋露荷风荻冷飕飂双鳬乘鴈自寻伴孤鹭无尘不解愁

弄色堦前各一家宾秋饯暑度年华道人落墨聊游戏认得真为金凤花

擎水端如治大兵儿曹何事解关情等间戱剧休成恶两个俱双莫挠清

钧有婴儿伉俪情山川其奈险难平如何一得戎夷俗长使中原不用兵

谏长之门人曾君三异作招隐图并赋二诗以招谏长之归亦赋二首

谢公雅志在东山其奈苍生债未还寄语故人专一壑不妨清梦落沧湾

能画能诗已可人迷途前畔更知津眼看益友如君少我亦归心动白苹

王晦叔惠听雨图次蔡韵奉寄【并序】

丙申仲冬予以告籴至天长令君王晦叔出所藏书画有蔡公天啓听雨图予击节爱之盖蔡所画者平冈老木远水归雁作蔡卧小舟听雨者滕公令戬笔也蔡又以二絶句作小楷凡二百五十七字跋其上以遗其叔祖王公彦舟皆精絶晦叔作字有徐季海风气暇日从予假金石刻酒行谓余曰予絶爱子唐开河碑顾未有以博此者予戱指屏间听雨图曰此足以当之晦叔笑曰非吾家旧物直不靳于子矣後月十三日晦叔还自淮隂渎头顿所苦暴下予是日亦往高沙转粟以书告别且曰开河碑或果欲之第意所欲捐者得一种足矣继有皂衣乘急骑追予舟至五里许出卧披画轴则听雨图也予既叹晦叔能割爱以取好明日舟行过小五湖水天相接雪意垂垂孤雁叫羣洪涛拍枕因感蔡跋语有自作诗画今六年而终践之语绍圣丙子至今复八十一年矣而予既得画宛如所更感慨久之乃次蔡韵以寄晦叔且为佐书蔡跋以当画记云永嘉许某深父

拂拭沧波远接天摩挱乔木老生烟题诗作画人何在万古蓬窗一觉眠

常日京华薮泽思六年身悟画中诗须知妙处无今古得画还如听雨时

题张野夫所藏顔持约大招图

顔君思似龙眠苦贾赋伤于宋玉悲万古忠魂元不没令人惆怅大招词

题洪子恂所画盘洲图三首

昔见园成今创始今为图就有闻孙长松钜竹知无恙直节清标想故存

摩挲指点经行处尽和诗篇二百余已是步趋瞠若後或看晚节在归欤

有笔堪耕须苦志无田可种莫忧贫细推方寸遗寛地有此孙枝亦可人

题浯溪图

山川自昔因人胜岂爱浯溪爱漫郎不得中兴摅老笔两章秋月漫争光

跋谏长画轴後五王按乐图

玉笛牀头取次横自吹头管按新声梨园旧谱今何在一段风流画得成

题晓莲图

生绡未展已生凉白白红红映两厢赖得转庵先着语几成虚送许文昌

闚蓬图

杨子长条玉作葩花光冻棘眩冰花短蓬几见空相似捕影图成试吃茶

游鯈图

碧草差差泛绿漪未施鱼影乐先知遥怜盘礴明窗下便是濠梁得意时

题瑞宁草虫

候虫微细欲何为却与鹏抟共一机须信人心关造化蜻蜓能点蝶能飞

题潘德久所藏杨补之竹梅

竹弟梅兄已可人老杨笔力更精神转庵不用持相恼买得梅坡入梦频

明日欲对通夕不成寐枕上赋墨梅诗还契师宿逋

师住一庵几何年山深更过灵隐前遗我江南几张纸中有寒枝真契禅

苍顔幸没黄尘里清梦忽堕孤山涯处士桥边卷蓬相痴儿莫讶得香迟

昔看滩头印明月今观海底拾玄珠自从迦叶天机浅不但花无笔亦无

春风不逐花光老心印自传圜契师师能写出梦中梦我却唫成诗外诗

听湘西许老弹琴

顔里常春鬓已秋抱琴时与破牢愁自言旧曲都忘却弹未终时且罢休

听德久弹秋思诗

潘郎胸次有经纶指下声如笔下真已是不禁秋意思更弹秋思苦撩人

十四弦

马上征人湿拥氊犹将愁思曲中传向来有句真成?小雨斜风十四弦

次韵才叔闻笛试灯二絶

叠石为山漫崛奇玉峰欣对似相知梅梢顶上吹霜笛却惜流香过别池

相逢一笑即衔杯梅与诗怀得共开但有灯光并月色不须元夕始重来

马上口占咏席帽

本是田间荷笠身不堪重戴压乌巾苦无谏语遮羞得其奈旁观冷笑人

送越牋与才叔次韵

剡藤分送意何如击鉢聊供腕脱书飞动要观亷蔺气此牋断不与曹蜍

铜雀台瓦砚

千年铜雀?歌尘张老澄泥解逼真我有古端钧玉德中涵雨露炳星辰

和人惠诗并素馨油

万桂丛中不记年行藏极处只由天朝囘若问南湖叟依旧山边复水边

晴窗一缕海南云彻骨风流自可人由作桂油膏面様不妨粉念混天真

刘知监端午前一日以诗送甜苦笋末章有谢絶香蒲与酒壶之句以五絶句送酒

感君亲与爱相兼世味谙来已属厌惠我西湖甜苦笋为言无苦只知甜

经月梅林扫迹晴照人湖水拍堤平软红尘里偷闲客处士桥边取次行

新来怀抱少人知自入修门未有诗鸠自呼晴蛙唤雨羡君湖上看西施

一沐未还旬日谒片言敢折累年囚杜门莫羡过僧夏多雨方愁损麦秋

湖光可吸太清孤渔父鸣鞭少得无幸自有诗醻午节不应无酒住西湖

中山酒

中山一醉百经旬鲁酒千盃不醉人莫恠近来风味薄中山久已杂边尘

次韵才叔屠苏絶句

底须却鬼写灵符一盏侵晨不可无老觉东坡翻倒置奚为後我酌屠苏

望商山

符离东望即商山画出江南见一斑社稷未能还汉旧岂容四老老其间

入泗州

越境张旃入泗州隔帘翁媪拜含愁可怜万折朝宗意误尔尸臣死亦羞

灵璧坝诗

入泗行来汴似渠坝成灵璧水全枯汴流可遏从渠遏思汉人心遏得无

临淮望龟山塔

几共浮图管送迎今朝喜见不胜情如何抖得红尘去且挽清淮濯我缨

渡淮

照眼清淮笑力微家人应喜近庭闱兹行莫道无勲绩带得星星白髪归

次韵德久舟行阻风

昨日颠风鸟雀喧牵夫寸步不能前今朝收缆张帆坐世事乘除只偶然

渡江【时礼物船被风】

扬子江头渡晓风一舟掀舞浪花中江神似恨频将币不许和戎出汉宫

题金山寺

水月光中全体现波涛涌处定珠圆每因王事参差过更羡仙山晻霭边

宿南京【询访实有戍兵三千人】

虚说营屯五万兵凄凉无复旧南京中天王气终当复千古封疆只宋城

钓台

敢将出处较秋毫未报君恩感二毛七里滩头停短棹细看渔父亦清高

过马当山

彭郎矶头晚更凉扁舟瞥过鮆鱼香买鱼斫鱠初传酒顷刻风帆过马当

登第一山

登临休作楚囚悲遮莫人心知汉思畴昔百闻今一见勉旃报国在男儿

几因护客数登临怅望神州久陆沉今日登临身是客经行应切此时心

净社山中即事二首

拾得闲身傍佛庐吟边不解着工夫晚来好处无人领净社山中闻鹧鸪

家童裹饭就僧家饭了僧来共点茶听雨轩中无一事蔷薇却有旋开花

游三茅忽得佳处留赠乡黄冠师

三茅观里僊为宅七宝山头玉作堆不尽经行奇特处只教留作等闲来

为山

叠石为山底用高经丘蓦岭欲平桥青林屈曲崎岖过疑有碧花无数桃

次韵薛奉常清凉山灵潭寒瀑二絶句

清凉山中冷难宅中有灵渊人莫测划开神秘奉常君万丈寒泉贮穹壁

田家要雨随即雨岂识潜珍在中止霏微不絶自成霖万古禾头不生耳

再和奉常灵潭寒瀑韵甚有同游之意

奉常如僧逃火宅天与渊泉谁识测我今亦是闲散人何日跻攀临峭壁

对床盍听风雨情同胞兄弟亦何止试於如梦境中听雨声水声风过耳

次韵诚斋寒食日雨中游上天竺

诗翁作意与春期寒食翁来春合知不是春工浑忘却好题诗是雨游时

晴即飞尘雨即泥乍教泥滑得行迟贪看花处篮舆舞静得句时流水知

可是前身住寺僧未经行处恰如曾松杉夹径当前导莫惜纶巾冒雨行

惊人诗句任人嫌诗得春来思转添莫道诗翁太奇崛思如春溜泻层檐

天竺精庐晻霭中篮舆初歇袖初通囘时管胜来时节屋角微微转相风

不比寻常梦阿连山中真个着行缠野花已放名花未囘施风光与少年

山花压溜水通池时有幽禽自在飞日脚忽随云脚露钟声恰与梵声齐

溪流来自宝峯头流到栏边不复流拔闸放泉聊戏剧怒湍平後一齐休

老僧雪顶接霜髭并日楞严手自题见得眉间多喜色定应行处有新诗

布地黄金间碧疏归依大士摄心初功名骨相元何有身口业中除得无

晴岚羃羃水潺潺归步花光夹道间中竺已游游下竺冷泉亭畔更登山

红满园亭绿满郊愁风愁雨岂天教留将画舫临湖侧认取青帘出杏稍

不枉皇都九十春春春行乐有谁贫休论旧雨兼新雨何限今人念昔人

诗句才成雨又催酧时只倚十分杯诚斋笔下诗何数不祗晴来雨更来

明时与物总为春乐处陶陶即是真胜赏不妨闲信马名园莫问属何人

玉勒金鞍问宝装少年有意竞春忙不妨系日寛门禁安得长绳尔许长

猜你喜欢
  第十出 嘱婢·李渔
  第一折·马致远
  ●卷六·先著
  提要·鲍溶
  草泽狂歌卷三·王恭
  寄怀实秋·闻一多
  后序·郭则沄
  第二十九出 天变(中吕调萧豪韵)·丁耀亢
  巻十六·胡震亨
  卷四十四·陈思
  南湖集巻八·张镃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四十三·佚名
  御选明诗卷七十一·康熙
  岑参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五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刊词人姓氏宋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人少依父友刘子翬寓建安後徙建阳之考亭从李侗诸儒游尽得程氏之学登绍兴进士第历事高孝光

  • 卷三百二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四十二 韩守益 过长风沙 长风沙风高沙濶天无涯红云画舫揺双橹宦游几见芦花飞芦花飞映晴雪身世飘零不须说四海皆兄弟无端对面分秦越丈夫莫学冷煖情襟

  • 竹斋诗集巻一·裘万顷

    宋 裘万顷撰五言古诗行役宿雾锁山椒落月挂林侧﨑岖歴冈峦髣髴辨阡陌秋高风露寒道逺时序迫安得归故园篝灯理书册武阳渡一舟小如叶横在波涛中纷纷川上人欲渡愁北风有帆天际来渐近葭苇丛寄声与问讯恐是陶朱公宿佛头塔孤村

  • 卷三十二·黄以周

      徽宗   △政和三年(癸巳,一一一三)   1、正月甲寅朔,(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同。) 议礼局奏:“州郡贡士有鹿鸣燕,古者宾兴贤能,行乡饮酒之遗礼,请易其名如古。”诏:“稽古者不必循其迹。州郡鹿鸣燕,乃古乡饮酒之意,可止以

  • 目录·杨陆荣

    1 自序2 凡例3 三藩纪事本末目录4 三藩纪事本末卷一5 三藩僭号6 四镇7 两案8 马、阮之奸9 三藩纪事本末卷二10 王师平南浙11 王师平闽12 金、王收江西13 李成栋平

  • 卷之七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十三册 天命七年正月·佚名

    第三十三册 天命七年正月十二日,汗往筑新城之地,筵宴而还。十三日,都堂、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按级赐给小旗、伞、鼓、喇叭、唢呐、箫等物件。汤古岱阿哥、达尔汉侍卫、栋鄂额驸、巴都里、杨古利、穆哈连、索海、车尔格依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八·阿桂

    正月己亥上谕军机大臣曰现在三路进兵应需粮饷最闗要昨据温福奏仅裹五人粮食用殆尽深为厪念今此路军粮曽否继运无悮着刘秉恬等妥恊赶办又曽头沟一路董天弼向由此进兵今小金川虽已荡平而此一带实为官兵后路万一逆酋潜

  • 晋纪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太元十年(乙酉、385)·司马光

    晋纪二十八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公元385年) [1]春,正月,秦王坚朝飨群臣。时长安饥,人相食,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 [1]春季,正月,前秦王苻坚祭祀太庙,宴请群臣。当时长安正值饥荒,人相残食,众将领回家以后,都把吃进去的肉吐出来

  • 卷八 太甲下第七·孔颖达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言天于人无有亲疏,惟亲能敬身者。[疏]“伊尹申诰于王”○正义曰:伊尹以至忠之心喜王改悔,重告于王,冀王大善,一篇皆诰辞也。天亲克敬,民归有仁,神享克诚,言天民与神皆归于善也。奉天宜

  • 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注宋卫未葬而称爵以接邻国非礼也【

  • 孟子杂记卷四·陈士元

    (明)陈士元 撰○字同民归之由水之就下由古之乐也以齐王由反手也由弓人而耻为弓王由足用为善其横逆由是也由己溺之也由己饥之也是由恶醉而强酒由射于百步之外也见且由不得亟由与犹同文王犹方百里起犹与由同辟土地朝秦楚

  • 《左 传》·佚名

    第一节 《左传》的传授过程前一章讲到《春秋》一书。因为《春秋》叙一件事,只是寥寥几个字,很不容易了解,于是后人有给它作解说的&ldquo;传&rdquo;。根据《汉书&middot;艺文志》,解说的《春秋》&ldquo;传&rdquo;有五家:(一)

  •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万二千五百人俱。是时有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从诸佛刹而来集会。是诸菩萨。皆具大智得大总持。具无碍辩悉证

  • 西山文集·真德秀

    一作《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诗文别集。宋真德秀著。五十五卷(一作五十一卷)。据《宋史》本传,真德秀著有《西山甲乙稿》、《对越甲乙集》、《经筵讲义》、《端平庙议》、《翰林词草》、《四六献忠集》、《江东救

  • 太上老君说解释咒诅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解释咒诅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尹喜真人说解除咒诅厌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请道士诵经,以解除恶人咒诅厌祷。   

  • 太平治迹统类·彭百川

    历史著作。南宋彭百川撰。30卷。《文献通考》载其前集40卷,后集33卷。岁久散乱,颇多讹阙,前集为《四库全书》著录,厘为30卷,即为是书;后集即《中兴治迹统类》,已佚。此书记载宋太祖至钦宗九朝典故,分门隶事,凡88门。

  • 菩萨逝经·佚名

    一卷,西晋白法祖译。逝童子经之异译。逝者,梵语童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