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二年

(丙戌)十二年大明成化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甲辰朔,御勤政殿受朝賀,設會禮宴。王世子與領議政申叔舟、河東府院君鄭麟趾等,以次上壽。奏《定大業》、《保大平》之舞,五爵而罷。倭、野人亦與爲。倭、野人爭馬,相與鬪於道,野人被逐,馳馬突入光化門。命兵曹,鞫把門軍士。

○咸吉道都節制使許琮奉書于承政院以啓曰:「臣到會寧,見斡朶里馬仇音波,問尼麻車讎嫌之故,答云:『尼麻車每欲報復侵攻,故吾輩練兵待變。』臣因謂之曰:『汝等軍馬數少,難與之敵,未得安心居住,誠爲可怜。與之和解何如?』斡朶里扣頭謝曰:『節制使怜恤我輩,指示可生之路,感喜罔涯。然以予之力,雖欲和解,彼必不從。節制使語尼麻車云:「汝與斡朶里解仇,則彼欲以牛馬,贖蒲州人馬。」臣以此語亏豆,亏豆曰:『彼不還我牛馬,故欲攻伐。然彼居大國城下,若數數攻伐,則恐得罪於貴國,忍而不發。然彼欲和解,則吾輩亦從之。』」上命申叔舟、具致寬、黃守身等議之。叔舟等啓:「尼麻車與斡朶里相攻,救此則彼怨,不救則此怨,應接若失其宜,必一致紛擾。今因引見亏豆,命諭釋怨,各安其業。」上曰:「可。」

○命夏月停外方習陣。

1月2日

○乙巳,傳于兵曹曰:「曾敎云:『會禮宴後,勿罷陣而餉軍。』衛將、鎭撫及本曹郞官等,違命罷陣,且於宴時,使雜人橫行殿庭,其竝推鞫。」

○兀狄哈金亏豆等辭還。上欲使兀狄哈與斡朶里相好,作書諭之曰:「爾尼麻車,昔與斡朶里,構隙相攻,至今未解。予念天地之間,萬物各生其生,苟因小釁,自相殺掠,豈天意耶?況皆先世之事,不足追怨。予將諭斡朶里,聽爾和爾,亏豆亦往諭諸落,各相和解,以安生業,以答天地生生之意,以副予無外之仁。」

○諭咸吉道都節制使許琮曰:「今來兀狄哈金亏豆自言:『雇人毛多右,逃去二十餘年。今聞隱於河伊難兀良哈於虛里家。欲獨往推還,則彼必拒之;率軍而往,則又畏貴國,望刷還。』卿因便訪問以啓,實如其言,則諭以利害,令刷還和解,各安其生。尼麻車與斡朶里解和事,予親諭亏豆,亏豆欲將書往諭同類,今授書以送。卿審同封書草,亦諭斡朶里。」

○司憲府啓曰:日本國管提源義就使者,到慶尙道咸昌。軍籍使從事官李枰,先據東上房不出,客人將避宿驛館,爲通事所沮,宿於西上房。枰又作詩贈之,客人云:『詩中有輕蔑之語。』管提使者,自來厚待人也。枰先到客館,因仍不避,又私自贈詩,以致客人不平,甚爲不當。請推鞫。「命承政院,馳書于枰曰:」玆者,日本國僧到咸昌,汝寓東上房不避,使客人發怒。又作詩贈之,客人言:『詩中有輕蔑之語。』汝不計大體,輕薄如此,自今勿與客人,相見贈詩。「

○戶曹啓:「新築堤防內,各其主所自築,則分受以耕,可矣。至如聚軍防塞之地,所宜均給貧民。守令不顧國家本意,先給富豪,誠爲未可。請新築堤防,水田結負之數,置簿,其折給人姓名及元耕田地多少,幷錄啓聞,臨時差人糾摘。」從之。

○初,平安道順安縣人上言,請以永柔任內寧遠、柔遠、通海、延德,割屬本縣。下吏曹,令其道觀察使議便否。至是,觀察使啓:「寧遠、柔遠、通海三邑,與永柔相距二十餘里。其於順安,則踰永柔六十餘里,最爲隔遠。不可以一時魚鹽之利,割屬貽弊。唯延德與順安,境壤相接,故其居民,皆已割屬。但其地有永柔、永淸倉,故使居民四十三戶守之。然其倉非山城之例,在平野幽遠之處,以數少居民,防護爲難。請以倉穀輸入永柔,其四十三戶,屬順安。」從之。

1月3日

○丙午,上與中宮,御康寧殿,設世子生辰宴。孝寧大君補、臨瀛大君璆、永膺大君琰、密城君琛、永川卿定、永順君溥、龜城君浚、河城尉鄭顯祖、蛇山君灝、勿巨尹澈、領議政申叔舟、左議政具致寬、右議政黃守身、領中樞院事沈澮、判中樞府事沈決、左贊成尹士昐、右贊成朴元亨、判中樞院事成奉祖、工書判書尹士昕、左參贊崔恒、吏曹判書韓繼禧、知中樞院事金國光、戶曹判書盧思愼、大司憲梁誠之、西原君韓繼美、知中樞院事鄭軾、福川君權愷、巴山君趙得琳及承旨等入侍。崇義殿副使王循禮,亦承召侍宴。賜循禮御卓,命叔舟傳曰:「非予私恩于汝,以汝爲先代之後。世宗欲立王氏之後而未就,文宗始建崇義殿,以續其祀。今我丕承先志耳。」

○遣中樞院副使金乙孫,如大明,獻海靑一連。

○先是,賈人金得富與張有敬,同財殖貨。二人各取其半,以河允執筆,文繼生爲証,文契俱存。其後得富,又與一人殖貨,厥數頗多。有敬欲分之,誣言得富:「用與我共殖之貨,以殖此貨,我當同分。」遂訟于司憲府。憲府不察,以有敬爲是。事聞于上,命承政院更訊之。得富對曰:「初則與有敬共力殖貨,中分爲二,各取其一,明有契券。後之所殖,乃吾貨耳,有敬何與焉?」上御思政殿,召憲府官吏問曰:「得富以契券爲辭,汝等何不考其文案,妄讞獄乎?」命大司憲梁誠之外,執義李崇元、掌令柳輊、鄭佸、持平柳自漢、盧好愼,下義禁府鞫之。

○兵曹啓:「親軍衛本額三百,今加設咸吉道咸興、永興各十九,吉州、安邊各十八,德源、定平、北靑、文川、端川各十二,利城、高原各十,慶興、會寧、鍾城、穩城、慶源、富寧、甲山、三水各五,摠五百二十。分三番,每一番,以一百七十爲率。請令觀察使,悉抄閑良人錄啓。」從之。

1月4日

○丁未,御丕顯閤,召議政府及六典詳定宰樞,議定新官制。

○承政院奉旨馳書于忠淸道觀察使曰:

近內侍嚴敬之,齎進上笛竹、玉石,到嘉興驛,路上忽有强盜,成群擊傔從。僅得脫免,告于忠州牧使,判官云:「須呈單子,方可受理。」遂不追捕。强盜刦打,雖行路告之,亦當搜捕,況中使齎進上被盜,而不急急捕獲,甚爲不可。其推鞫以啓。

○日本國對馬州太守宗成職、關西道豐筑守大夫師能、關西路筑前州冷泉津尉兼內州太守田原藤源貞盛等,各遣人來獻土物。

1月5日

○戊申,賜宴于議政府。遣南陽府院君洪達孫,齎宣醞往赴。

○傳于戶曹曰:「自今二品以上野人,頒祿前上來者,例給祿。」

1月6日

○己酉,御康寧殿,召都承旨申㴐、吏曹判書韓繼禧、左參贊崔恒,問人賢否,親臨注擬。

1月9日

○壬子,義禁府啓:「司憲府官吏誤決張有敬獄,似涉受賄,而不以實供。請拷訊。」傳曰:「憲府官吏保放,有敬等拷訊。」

○命還給宦官金孝江告身。

○吏曹啓:「內直司樽院別監,皆已革罷,其所任諸事,請令兵曹,用忠義、忠贊衛差定。」從之。

○吏曹啓:「內直司樽別監、議政府知印、架閣庫、中樞院錄事,皆已革罷。然其積年仕到,虛棄可矜。請依成衆官別仕去官例,與乙酉年歲季中樞院錄事,仕日相准者,皆從自願,影職除授。其餘仕未滿者,各其仕日,本曹置簿,待他處入屬,通計去官。」從之。

1月10日

○癸丑,禮曹據戶曹關啓:「曾奉傳旨:『三品以上野人,頒祿前上來者,依例給祿。』今來兀狄哈知中樞院事金亏豆等、都萬戶非舍,皆是二品野人。然都萬戶,本是外任,例不給祿。請都萬戶受職者,勿給祿。」從之。

○傳于尙瑞寺曰:「勿用施命金寶,常用新造玉寶。」

1月11日

○甲寅,初,濟州三邑僧人所生人等上言:「號牌御史,以臣等爲僧人所生,悉令從賤。然臣等之父,非他僧人之例,載名軍籍,各供其役,一切從賤,冤憫莫甚。」下刑曹議之,刑曹啓:「《經國大典》:『僧人犯殺盜淫者,論罪後還俗。當差僧人,雖還俗後,所生皆從賤。奸良女所生,則屬公賤。』請依《大典》,屬公賤,本身還俗差役。」上曰:「濟州俗,僧人爲軍,對妻育子,與平民無異。其奸良女所生,勿令從賤。今後如法出家,不對妻育子,戒淨僧人,免軍役。」

1月12日

○乙卯,御思政殿,召三議政及諸司長官,示官案,俾各觀其僚屬,以議可否。

1月13日

○丙辰,承政院奉旨馳書于咸吉道觀察使、都節制使曰:「唐女萬伊等二人,供饋上送。其主時羅右,若更來尋,答曰:『已轉啓上京矣。』」

1月14日

○丁巳,平安道巡察使韓繼美,至江陰縣得病。命其弟吏曹判書繼禧,率內醫馳往救療。又命其妻,給驛往見。

1月15日

○戊午,以申叔舟爲議政府領議政,鄭麟趾河東君,鄭顯祖儀賓府儀賓,田畇崇政大夫河陰君,李石亨漢城府尹,李墅左尹,李坡右尹,愼承善兵曹參知,芮承錫辨定院判決事,申末舟司諫院大司諫,金永濡成均館大司成,韓致禮訓鍊院都正,權孟禧司憲府執義,成允文司諫院司諫。時,更定官制。議政府,改領議政府事爲領議政,檢詳條列司檢詳,只稱檢詳,錄事爲司錄,府院君只稱君。駙馬府稱儀賓府,置儀賓,秩正、從一品,承賓正、從二品,副賓正三品,僉賓正、從三品。經歷所經歷,只稱經歷;經歷所都事,只稱都事。漢城府,改判漢城府事爲府尹,府尹爲左、右尹,少尹爲庶尹,革少尹一兼參軍一。兵曹,改兼知兵曹事爲參知,秩堂上正三品;兼正郞、佐郞,竝爲祿官。刑曹,都官改稱辨定院,兼知刑曹事爲辨定院判決事,秩堂上正三品;正郞爲司議,佐郞爲司評,革正郞一,增置司評一。司諫院,司諫大夫改爲大司諫,秩堂上正三品;知司諫院事爲司諫。成均館,知館事改爲知事,大司成陞爲堂上官,秩正三品;注簿爲典籍,革兼大司成、兼司成、司藝、直講四,注簿五,博士一,進德博士三,學正、學錄各一,直學、學諭各二。藝文館,領館事改爲領事,直館爲典翰。春秋館,領館事改爲領事,知館事爲知事,同知館事爲同知事,充修撰官爲修撰官。承文院,判事改爲判校,知事爲參校,副知事爲校勘,著作郞爲著作,增置校理一。通禮門改稱通禮院,判通禮門事改爲左通禮,兼判通禮門事爲右通禮,作祿官。知事爲相禮,副知事爲奉禮,判官爲贊儀,奉禮郞爲引儀;革副知事一,通贊、兼通贊各一。奉常寺,判事改爲正,尹爲副正,少尹爲僉正,注簿爲主簿,錄事爲奉事;革直長、錄事各一,增置副奉事、參奉各一,九品官皆稱參奉,諸陵、殿直同。凡改判事、正、副正、少尹、主簿、錄事,他司同。繕工監,正改爲副正,副正爲僉正,副錄事爲副奉事;革錄事、副錄事各一,增置參奉一。凡改正、副正、副錄事,他司同。訓鍊觀改稱訓鍊院,置都正、兼都正各一,秩堂上正三品;使爲正,知事爲副正,副使爲僉正,錄事爲奉事;革副使二,錄事一,增置主簿一。凡改錄事,他司同。書雲觀改稱觀象監,掌漏爲直長,視日爲奉事,監候爲副奉事,司晨爲參奉;革司曆,增置判官、副奉事、參奉各一。司僕寺,革兼尹、兼少尹、直長,增置主簿一。內資寺,革直長一,增置奉事一。內贍寺,增置奉事一。禮賓寺,革主簿、直長各一。軍器監改稱軍器寺,革直長、錄事各一;增置判官、主簿、副奉事、參奉各一。司宰監,增置參奉一。軍資監,革錄事一,增置判官、主簿、副奉事、參奉各一。濟用監,革錄事一,增置參奉一。典醫監,檢藥改爲副奉事,助敎爲參奉,革兼正、直長各一,增置判官一。司譯院,知事改爲副正,副知事爲僉正,副直長爲奉事;革副知事一,增置參奉二。革導官署,改爲司膳寺,置正、副正、僉正、主簿、直長各一。尙衣院,置正、僉正、判官、主簿、直長各一。內醫院,置正、僉正各一,判官、主簿各二,直長三,奉事、副奉事、參奉各二。忠扈衛改稱典設司,置守一,秩正四品。豐儲倉,使改爲守,陞爲正四品,副使爲主簿,丞爲直長,副丞爲奉事,增置副奉事一。凡改副使、丞、副丞,他司同。廣興倉,使改爲守,革丞、副丞各一,增置副奉事二。宗親府,典籤司典籤,只稱典籤,副典籤爲典簿。忠勳府,經歷所經歷,只稱經歷,都事只稱都事。宗學,革兼博士,置導善一,秩正四品,典訓一,從五品,司誨二,正六品。尙瑞司改稱尙瑞院,兼尹爲兼正,丞爲判官,錄事爲副直長,革兼少尹。校書館改稱典校署,校書郞爲博士,著作郞爲著作,校勘爲正字,正字爲副正字,革著作郞一。司醞署,副直長改爲奉事。凡改副直長,他司同。義盈庫,使改爲令。長興庫,使改爲令。京市署改稱平市署,兼署令爲令,作祿官,革兼丞。社稷署,革兼丞,置署令一,秩從五品。東部儒學稱東學,兼敎授官改爲敎授,兼訓導官爲訓導,竝作祿官。南、西、中學同。典牲署,令改爲主簿,增置參奉二。五部,令竝改爲主簿。景福宮提擧司,改稱典涓司,革司涓二,增置提控一,參奉六。典獄署,革丞,置主簿、參奉各一。惠民局改稱惠民署,革錄事二,置主簿、訓導各一,參奉四。司律院改稱律學,屬刑曹,置明律,秩從七品,審律二,從八品,訓導二,正九品,檢律二,從九品。算學,屬戶曹,革博士,置算士二,秩從七品,計士二,從八品,訓導二,正九品,會士二,從九品。風水學改稱地理學,置敎授、訓導各一。天文學,置敎授、訓導各一。陰陽學改稱命課學,置訓導二。漢學,置敎授二,訓導四。蒙學、倭學、女眞學,置訓導各二。醫學,置敎授二,訓導一。內需所改稱內需司,置典需一,秩正五品,副典需一,正六品,典會一,從七品,典穀一,從八品,典貨一,從九品。忠翊司改稱忠翊府,置都事二。昭格殿改稱昭格署,置令一,秩正五品。慣習都監改稱掌樂署,置掌樂一。沈藏庫改稱司圃署,置司圃一。上林園改稱掌苑署,置掌苑一。分禮賓改稱司畜署,置司畜一。造紙所改稱造紙署,置司紙一,竝秩從六品。東、西活人院改稱活人署,置參奉一。都觀察黜陟使改爲觀察使。兵馬團鍊使爲某鎭道兵馬節制使,兵馬團鍊副使爲某鎭道兵馬同僉節制使,兵馬團鍊判官爲某鎭道兵馬節制都尉。知郡事爲郡守。開城府屬外官,置府尹、判官各一。楊州都護府陞牧,寧邊都護府陞大都護府。大丘、龜城知郡事,陞都護府。咸興、平壤府,革少尹,置判官各一。星州、光州、水原、南原,各置判官一。革麟山郡,置熊川縣。中樞院改稱中樞府,領院事爲領事。判院事爲判事,知院事爲知事,同知院事爲同知事,僉知院事爲僉知事。經歷所經歷,只稱經歷,都事只稱都事。五衛鎭撫所改稱五衛都摠府,都鎭撫爲都摠管,五衛兼部將,作祿官,秩從六品。兵馬都節制使改爲兵馬節度使,水軍都安撫處置使爲水軍節度使,兵馬都節制使都鎭撫爲兵馬虞候,水軍都安撫處置使都鎭撫爲水軍虞候,都萬戶爲水軍僉節制使。革兩界兵馬都節制使、經歷所都事,置評事,秩正六品。折衝將軍陞爲堂上官,果毅將軍改爲禦侮將軍。保義爲建功,威勇爲振威,宣節爲定略。忠毅校尉爲果毅校尉,顯毅爲忠毅,承義爲勵節,修義爲秉節。敦勇副尉爲迪順副尉,進勇爲奮順,進武爲効力,進義爲展力,餘皆仍。雜職,展力都尉爲勵力徒尉,効力徒尉爲彈力徒尉,餘皆仍。攝護軍爲副護軍,攝司直爲副司直,副司直爲司果,攝副司直爲副司果,攝司正爲副司正,副司正爲司猛,攝副司正爲副司猛,攝司勇爲副司勇,餘皆仍。

1月16日

○己未,親祭文昭殿。雨甚,命百官勿陪祭。王世子代行宗廟祭。

○命司宰僉正韓繼純,馳問韓繼美疾于江陰。

1月17日

○庚申,命召謝恩肅拜宰樞及丘從直、鄭自英、鄭蘭宗、兪鎭、魚世恭、兪希益,講論經史。至夜乃罷。

1月18日

○辛酉,禮曹啓:「今改官號,京外印信,姑用舊印,待鑄新印而用之。其始用日月,各其司置簿,仍移本曹謄錄,以憑後考。」從之。

1月19日

○壬戌,上與中宮,幸永膺大君琰第,設酌。賜琰米豆各五十石;貞懿公主及臨瀛大君璆,米五十石。

○以兵曹判書金礩爲忠淸、全羅、慶尙道軍籍使。命中使,齎宣醞,錢于濟川亭。其軍籍事目曰:

予自潛邸,常愍軍士艱苦。今思有年,莫若均其强弱,而精試才藝。其條如左。一,二丁爲一保。一,五結准一丁。一,有三保奉一保者,〈甲士〉有二保者,〈騎、正兵、吹螺赤、時波赤。濟州留京子弟同〉有一保奉一保者,〈破敵衛步、正兵、太平簫、騎船軍、鎭軍。濟州左、右衛防護軍、鎭撫、千戶、百戶、守城軍、四門直等,騎兵、水戰軍、舫水軍同。〉有獨保者。〈烽燧軍、防牌、攝六十、差備鎭軍。濟州左、右衛防護軍、守城軍、四門直等,步兵同。〉一,中格籍軍者,免奉足,待有漏丁、漏戶,則充給。一,奴子准奉足丁數者,不給他丁。一,告漏丁、漏戶者,雖數外給之,過三丁則五丁超資,四丁以下加資,一從附近定之。一,漏丁現出,滿五人,則守令罷黜。一,軍士過當收取奉足者,非道役使者,幷切隣,以軍法論,本身,作奉足。一,先作保,次給保。一,限事畢,漏丁、漏戶不告切隣里、正長,本身決杖一百,戶首全家徙邊。一,磨勘時,如有所犯,功臣、議親、觀察使、節制使、處置使外,幷禁身推鞫,有違端,杖鞫。一,書員、醫、律、譯生徒、算員生徒、道流生徒、速毛赤、畫員、諸色諸員、司僕理馬、諸司書吏、皀隷、羅匠、牧子、津夫、水夫、院主、諸邑諸驛日守、醫、律學書員,同居族親中一人,毋定他役。一,濟州牧子內,如良人不足,則公賤幷定。一,內侍府,勿論田之多少,長番二保奉一保,出入番一保奉一保。一,別侍衛騎船軍,已給奉足者,仍舊。一,弄法吏,杖一百,全家徙邊。一,府,書員四十人,日守三十人,醫學生十二人,律學生十人。大都護府、牧官,各書員三十人,日守二十四人,醫學生十人,律學生八人。都護府,書員二十人,日守十六人,醫學生八人,律學生六人。郡官,書員十四人,日守十二人,醫學生六人,律學生四人。縣官,書員十人,日守八人,醫學生六人,律學生四人。諸驛,日守,上等二十人,中等十五人。諸營、鎭螺匠,則主營、鎭二十人,巨營、鎭十四人,諸營、鎭八人。

○以居平正復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禮曹啓:「宗廟署官吏,以廟庭侍臣,凡朝賀、朝參,皆不與焉。請文昭殿官吏,亦依此例,勿隨朝班。」又啓:「遼東迎護送軍散料時,令旅帥、隊正、鄕通事,受而分之。如有不均,告義州牧使,報觀察使,啓聞治罪。或遼東散料不均,旅帥、隊正、通事,得告于都司。」皆從之。

○工曹據慶尙道堤堰巡察使宣炯啓本啓:「慶州北川水道,直向邑城,且城下海子,皆已塡塞。本州,非他官之例,集慶殿所在,且客人經由之處。請於明年農隙,抄發本州民,修築堤防及海子。」從之。

1月21日

○甲子,臨瀛大君璆往浴東萊溫井。御書諭京畿、忠淸、慶尙道觀察使曰:「臨瀛大君之行,守令躬親支供,抄給擔夫。忠淸道慰宴一度,慶尙道二度,凡其所需,惟言之聽。至於玉石、金銀、七寶所在,勿防採取。」又傳于兵曹曰:「臨瀛大君璆往東萊,所過諸邑守令,各於境上,以二隊軍迎送。溫井留連時,近處軍士,以二隊相遞護衛。如欲打獵,才人、白丁及驅軍,不拘多少,水陸諸將會獵,以習軍威。又諸驛,聽臨瀛發馬。」

○仁山君洪允成練而上謁。上御思政殿引見,令食肉。王世子與左參贊崔恒、工曹判書尹士昕、吏曹判書韓繼禧、戶曹判書盧思愼、工曹參判丘從直、輔德鄭自英、承旨等入侍。上曰:「予欲使世子詣成均館,與諸生齒讓何如?」從直對曰:「古有是禮,上敎允當。」自英曰:「古今異宜,不可行也。」上曰:「世子生長深宮,稼穡艱難,未嘗知之。豢養之餘,驕侈生焉。今欲世子齒讓者,一以抑世子驕侈之心,一以敦臣民孝悌之義。自英以爲不可,則是以驕侈敎世子,其可乎?」顧謂世子曰:「汝當記吾言,亦以此敎汝子孫。」遂傳旨禮曹曰:「親祀文宣王,御明倫堂,頒《周易口訣》。世子齒列,出題取士開宴。令移文諸道知會。」

○諭都體察使曰:「韓明澮曰:『平安道方山以下,地勢平夷,氷合則無所關限。沿江有土城舊址。』卿速審修築設關,以限邊人出入。」

○傳于兵曹曰:「遼東護送軍,到義州有故者,皆以義州人充送,義州亦利於買賣,或有冒送,故義州人來往最數。自今義州、麟山、龍川、鐵山、宣川、郭山、龜城人,依江邊諸州例,勿充護送軍。他有故者,亦不可充送。」

○京畿楊州民獻粟穗,兩岐一十餘枚。

○傳于宗簿寺曰:「舊例,宗親男年十四、女年十三以上,方許婚嫁。自今勿拘年限婚嫁。」

1月22日

○乙丑,上以廣陵君李克培、文城君柳洙喪踰小祥,遣注書權慄,勸肉解素。克培、洙皆上箋謝。命承政院馳書于慶尙道觀察使曰:「文川君柳溆在安東,已踰小祥,可遣其邑守令勸肉。」又馳書于京畿觀察使曰:「商山君黃孝源已踰卒哭,文原君柳泗已踰小祥,俱在龍仁,可遣其邑守令勸肉。」

○傳于刑曹曰:「今聞日暖氷解,婦人乘轎過路,梁丞及津夫不爲禁止,致令溺死。其推鞫以啓。」

○禮曹啓:「火剌溫兀狄哈上護軍軍有,資級已窮,然以遠人,累次來朝,請別授中樞府僉知事。」從之。

○兵曹啓:「巡將當次人員,分三番,每一番,五日相遞。」從之。

1月23日

○丙寅,忠淸道兵馬節度使居平都正復辭。特命加資遣之。承政院奉旨馳書于忠淸道前節度使徠曰:「卿齎去密符,交付節度使復。」

1月25日

○戊辰,以有舍利分身之異,百官陳賀。下敎,赦强、竊盜、濫刑官吏外流以下罪。

1月26日

○己巳,上以昌寧君曺錫文喪踰大祥,遣注書勸肉。錫文上箋謝。

○以沙運江住火剌溫兀狄哈護軍時伊可時,爲本處萬戶;毛伊乃,本處副萬戶。

○日本國雍、河、紀、越、能五州摠太守畠山右金吾督源朝臣義就、西海路豐州太守大友八郞源朝臣師能等,各遣人來獻土物。

1月28日

○辛未,幸西郊。駕至懿墓南山,圍虎,兼司僕太好時乃馳入,欲射虎,虎傷馬脚,僅而獲免。甲士朴他乃持槍而進,誤中,爲虎所噬,垂死。命都承旨申㴐,曲加救藥。遂還宮。翌日他乃死。上聞而憐之,賜賻加等,且命錄用其子。

二月

2月1日

○癸酉,御勤政殿,受朝賀。遂入御忠順堂,召領議政申叔舟、左議政具致寬、左參贊崔恒、右參贊尹子雲、漢城府尹李石亨、右尹李坡、大司憲梁誠之、中樞府同知事宋處寬、行上護軍金禮蒙、戶曹判書盧思愼、刑曹判書洪應、戶曹參判成任、吏曹參判姜希孟、工曹參判丘從直及諸將承旨等,設酌觀射。兼司僕、內禁衛騎射居首者人,賜馬一匹。

○召左承旨尹弼商,以事目諭平安道觀察使吳伯昌、節度使楊汀、都體察使韓明澮曰:「一,方山、義州、麟山沿江土墻,因土城舊基,削土成墻,其墮沒處,修築之。宜卽始役,不使中國先役,以爲後日之嫌。一,義州邑城,須令在土墻之內。一,明澮已往咸吉道,則伯昌與汀親審爲之。」

2月2日

○甲戌,日暈。

○承政院奉旨馳書于慶尙道觀察使曰:「臨瀛大君璆沐浴時安否,令隣近諸邑,因公上來者,啓達。」

2月3日

○乙亥,都體察使韓明澮,遣從事官李壽男啓曰:「前盧候孟得美,以一道副將,不恤軍士,多所聚斂。闕立者,徵紙若鐵,轉轉買賣,公然入己,至奪調習官馬,恣行無忌。理山郡守文孟孫、渭源郡守張瑞,萬戶吳衍、康敬、孫明曉、韓智剛等,一從得美之請,橫斂作弊。且孟孫抑奪官馬,以與得美。滿浦節制使鄭山暈,知衙吏爲得美斂於軍士,而不擧。請勿論赦前,收告身推鞫。」命議于領議政申叔舟、左議政具致寬、右議政黃守身。叔舟等啓曰:「請拿致得美、孟孫鞫之。山暈罪輕,勿鞫,瑞等收告身。」上以赦前,勿論瑞等,餘皆從之。壽男又上事目。

一,朔州治所,移小朔州。一,革隨川,移定州於隨川城。一,古理山博時里合排,移新理山。一,宣川城,周回一千八尺,至爲狹隘,今改築二千四百尺。義州城,高十二尺,今加築二尺。每一百五十尺,置敵臺,長十尺,廣五尺。碧潼、昌城、昌洲、渭原、江界、高山里,城高或七尺或八尺,皆低卑,今加築十二尺。行城頹圮處,亦漸次修築。江界楸坡木柵,周圍一千三百尺;龜城城基,周圍一萬七百八尺,皆於今春造築。一,平安道軍士,願受兒馬者多,請多下送。一,諸道觀察使遞代,請以二周爲期。

叔舟等議曰:「朔州治所,定州及合排移設,宜如所啓施行。城子則量人力審緊慢,先緊築之。兒馬則令司僕寺磨勘,待草長下送。觀察使遞代,依今詳定一周。」上曰:「可。但觀察使,隨時改差,不必一周也。」

○諭平安道觀察使吳伯昌、節度使楊汀曰:「前諭韓明澮,令審方山以下土城舊基,修土墻事。今聞明澮,已往咸吉道,卿等宜始役。今年不必盡修,欲急始事也。」

○兀良哈中樞府知事柳要時老等六人,來獻土物。

○咸吉道觀察使啓:「吉州牧使,軍官五;判官,軍官二。三處萬戶,軍官各二,摠十三,幷從者,三十八人。坐費軍需,誠爲不可。請牧使軍官二,判官一外,竝皆革除。」從之。

○都體察使韓明澮馳啓:「平安道義州、安州兩鎭,相距遙遠,其間要害處,須設關防。請革隨川郡移定州,合爲大鎭,與寧邊、安州,聲勢相援。且龜城今設重鎭,而不産魚鹽,請割隨川西都沒里二十三戶,以屬之。」從之。

○韓明澮啓:「龜城郡,以新設鎭,館舍、倉庫,皆不得營繕。請以平壤、寧邊、義州水營,當領船軍二百名,限三年供役。」從之。

2月4日

○丙子,諭平安道觀察使吳伯昌、節度使楊汀曰:「軍民逃漏流移者,率因官役苦重,自中憎嫌,而又無堅禁之者所致。監司、守令等,雖日日申令,而不得要領,故逃移之弊莫革。爲今計則當分作聚,或十家,或二十家,隨其家之多少,責定考察,莫得失莫得容。嚴諭法令,一罪衆受,則逃移者,不如昔日之輕慢易逃;容之者,不如昔日之自恣易容矣。此法可以行八道而無難,但軍籍號牌,事多竝擧,故姑停焉。然本道沿邊軍門,不可不急急施行,卿宜盡心。」又命兵曹,移文平安、咸吉道曰:「諸邑居民,互相流移,檢擧無據。今各以隣近作統,每五戶爲一統,統內有流移者,統人卽告里正,轉達守令、監司,每月季啓聞。有不告者,守令以下,杖一百論罪。

2月5日

○丁丑,上不豫。

2月6日

○戊寅,日暈。

○宗親府、儀賓府、議政府、六曹來問安。

○傳于禮曹,文武重試、別試,一時試取。

2月7日

○己卯,宗親府、儀賓府、忠勳府、議政府、六曹問安。

2月8日

○庚辰,宗親府、儀賓府、忠勳府、議政府、六曹問安。

○進鷹使裵孟達馳啓:「謝恩使李文炯,到通州暴卒。禮部奏,賜彩段四表裏,以慰其家。」上命議政府,議護喪致祭節次,政府啓請:「遣弟姪中一人,往遼東護喪。」上曰:「可。」文炯,性溫雅,有局量,沈默寡言。雖有劇事,處之安閑,容姿美邵,鬚眉如畫。無子又無妾媵,以姪爲後,閨門雍睦而嚴。又善爲文章,高古閑談,文雅擅于一時,人皆愛敬。聞其卒,莫不痛惜。

2月9日

○辛巳,宗親府、儀賓府、忠勳府、議政府、六曹問安。

○孝寧大君

猜你喜欢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列传第一 后妃上·李延寿
  卷一百二·列传第四十·脱脱
  卷一百五十九 慶曆六年(丙申,1046)·李焘
  卷一百二十三 寶元二年(己卯,1039)·李焘
  明名臣琬琰録卷六·徐紘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纪昀
  九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十·佚名
  学史卷七·邵宝
  卷三 高后纪 第三·班固
  宇文测传·令狐德棻
  札八儿火者传·宋濂
  卷三百十二·佚名
  卷一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三·彭定求

        卷703_1 【晨兴】翁承赞   晨起竹轩外,逍遥清兴多。早凉生户牖,孤月照关河。   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一尊如有地,放意且狂歌。   卷703_2 【题莒潭安闽院】翁承赞   祧宗营祀舍,幽异胜珠林。名士穿云

  • 卷一百六十·彭定求

        卷160_1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孟浩然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卷160_2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孟浩然   忽示登高作,能宽

  • ●卷十五·丁绍仪

    ○彭兆荪词“问何物金钱,恁无情、尽天上人间,坐他离别。”此镇洋彭甘亭上舍[兆荪]七夕洞仙歌後结也,意为人所同具,语则人所未有,一坐字意尤沉痛。所著小谟觞馆词,视之如古锦斑斓,仍运以疏宕之气。如点绛唇云:“

  • 沸热·刘半农

    ——国庆日晚间,在中央公园里沸热的乐声。 转将我们的心情闹静了。 我们呆看着黑沉沉的古柏树下, 点着些黑黝黝的红纸灯。 多谢这一张人家不要坐的板凳; 多谢那高高的一轮冷月, 送给我们俩满身的树影。

  • 卷三百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五橘类【附金橘】五言古古诗          【汉】阙 名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委身玉盘中歴年兾见食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人傥欲我知因君为羽翼橘  

  • 檀青引 (近人)杨圻 撰·张次溪

    ●目录 檀青引附《檀青传》 跋 ●檀青引【附《檀青传》】 江东杨圻云史 蒋檀青,京师人,其先越产也。善弹筝吹笛,工南北曲。文宗时,乐部推第一。长安名士宴宾客,非檀青在座则不欢。初,高宗建圆明园于京师西北,园景宏丽。时海

  • 宗室传第六·陈寿

    孙静字幼台,坚季弟也。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六·徐乾学

    宋纪一百四十六【起黓掩茂正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三年】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三年春正月癸亥防古修孔子庙成 丁卯命善谘嗣濮王 庚午诏曰赵普有翼戴之元勲则赐第宅于建隆文彦博有弼亮之伟绩则

  • 宋史全文卷一·佚名

    宋太祖一庚申建隆元年春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言契丹入寇,北汉兵自土门东下,与契丹合。周帝命太祖领宿卫诸将御之。太祖自殿前都虞候再迁都点检,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数从征伐,荐立大功,人望固已归之,于是主少国疑,中外始

  • 自序·陆以湉

    学莫贵于纯,纯则不杂。著之为书,可以阐渊微之蕴,成美盛之观。此必具过人之质,复殚毕生才智以图之。用力深,斯造诣粹,理固然也。余不敏,幼惟从事举业,弱冠即以是授徒。三十五岁通籍,宦游武昌,未逾年改官归,复理旧业。三十八岁为校

  • 八六七 安徽巡抚谭尚忠奏覆奉到毋庸查办《沧浪乡志》谕旨折·佚名

    八六七 安徽巡抚谭尚忠奏覆奉到毋庸查办《沧浪乡志》谕旨折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四日安徽巡抚臣谭尚忠跪奏,为钦奉谕旨,恭折覆奏事。乾隆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奉

  • 裴延龄传·刘昫

    裴延龄是河东道人,他父亲是裴旭,曾任和州刺史。裴延龄在乾元末年任汜水县县尉,遇到洛阳被史思明攻占,就避居鄂州,搜集裴马因注《史记》的缺漏,自称小裴。后来华州刺史董晋推荐他任防御判官;黜陟使推荐他的才能,调任太常博士。

  • 卷十八 大学五或问下·黎靖德

      ◎传五章   △独其所谓格物致知者一段   先生为道夫读格物说,举遗书"或问学何为而可以有觉"一段,曰:"'能致其知,则思自然明,至於久而后有觉',是积累之多,自有个觉悟时节。'勉强学问',所以致其知也。'闻见博而智益明',

  • 卷四·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四     宋 陈傅良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书救邢溃而迁夷仪也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有传】此公子友也其称季子何贤之斯不名之

  • 卷十四·曾国藩

    卷十四品格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品格是一个人能否立世的内在素养。《呻吟语》日:财、色、名、位,此四字考人品之大节目也。曾国藩说:君子当以不如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提升人格方能使人行为高尚

  • 卷三十五(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一开化长者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於室罗筏国雨安居。过三月恣举已,作衣服竟。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化诸国。是薄伽梵。成就广大微妙名称。出现世间。为诸天人之所赞颂。所谓如来应正等觉明

  •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佚名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lsquo;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

  • 唐璜·拜伦

    未完成的游记体叙事长诗。英国诗人拜伦的杰作。唐璜是一个漂亮的西班牙贵族青年。父亲死后,尽管他的母亲决心要培养他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让他学习军事、艺术、科学,并给予封建道德的教育,对他管束极严,但唐璜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