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章

“道不远人”,与上章所引旱麓诗词原无二义。云峰谓上章言性体之广大,此言率性者之笃实,大是妄分支节。率,循也,言循其性之所有而皆道也。岂率性者之别有阶梯,而不必遽如性之广大乎? 

“以人治人”,观乎人而得治人之道也。“不愿勿施”,观乎人之施己而得爱人之道也。“庸德庸言之慥慥”,观乎人之得失而得治己之道也。盈天地之效于我者,人而已矣。一吾目之见鸢见鱼而心知其飞跃,鸢鱼之在天渊以其飞跃接吾之心目者也。而道不远于此,则亦何笃实之非广大哉? 

内顾,而己之愿不愿者,尽乎人之情矣。外顾,而人之宜尽第二节与其不克尽者,尽乎物之理矣。不能触处得理以择而执之,则必以私意为道,拂乎人而揉乱之矣。此“皆曰予知”而好自用之愚者是也。陈氏以老、庄当之,亦未为得。 

己所不愿,则推人之必不愿而勿施之,是恕。推己所不愿,而必然其勿施,则忠矣。忠恕在用心上是两件工夫,到事上却共此一事。 

章句云“忠恕之事”,一“事”字显出在事上合一。后来诸儒俱欠了当在,乃以忠为体,恕为用,似代他人述梦,自家却全未见影响。 

史伯璇添上己所欲而以施之于人一层,大是蛇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仁者性命得正后功用广大事。若说恕处,只在己所不欲上推。盖己所不欲,凡百皆不可施于人,即饮食男女,亦须准己情以待人。若己所欲,则其不能推与夫不可推、不当推者多矣。仁者无不正之欲。且其所推者,但立达而已。文王固不以昌歜饱客,而况未至于仁者哉? 

此章之义,章句尽之矣。其他则唯蓝田之说为允。或问改蓝田一段,不及元本“其治众人也”、“其爱人也”、“其治己也”分三段为切当。若双峰以下诸说,则一无足取。缘其所失,皆硬擒住“忠恕”二字作主。要以论语一贯之旨,横据胸中,无识无胆,不能于圣贤言语,求一本万殊之妙。朱子一片苦心,为分差等,正以防此混乱,何诸子之习而不察也! 

本文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只此是忠恕事。显然见此但为人之为道者,能近取譬,一入德之门而已。若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而曾子乃云“夫子之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而已矣”,则岂可哉? 

此亦可言忠恕者,如孟子言“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亲亲敬长可言仁义,其得以孩提之亲亲敬兄,谓仁义之全体大用尽于此乎?知此忠恕专在施上说,则其上之不足以统治人,下之不足以统自治,亦明矣。且本文所云“忠恕违道不远”者,就人心道体而言,所包犹广;而其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则指事而言,尤一节之专词耳。 

史伯璇心无忠恕,漫为指射,乃以末节为“推己所欲者施之于人”。举君父与兄而为众贱之词曰“人”,事君、事父、事兄而为下逮之词曰“施”,言不顺则事不成,其颠悖莫此为甚! 

故本文但于朋友言施,而尤必以先施为情礼之当。则朋友且不可仅言施,而况于君父?故可言施者,必谊疏而卑于己者也。其可言人者,必并不在朋友之科,而为泛然无交,特其事势相干、言行相接之人也。 

故自有文字来,无有言施忠于君、施孝于父者。至于上云“治人”,其所治之人,则已固有君师之任,事在教而不在养。治之之术,戒休董威,不问其可愿不可愿也。 

且末节言所求乎子、臣、弟、友,其所求之子、臣、弟、友,朱子谓为己之子臣若弟,亦以在己者痛痒自知,而其求之也较悉尔。实则天下固有年未有子,位未有臣,而为人之季弟者,其又将何所取则以事其上哉?是所求云者,不论求己之子、臣、弟、友,与从旁公论天下之为子臣、为弟友者,而皆可取彼旁观之明,以破当局之暗也。则抑知我之所求者,亦得其理于人,故曰“道不远人”。而非为在己之所欲,如史氏之所云者。人事人父以孝,于己何欲哉? 

要此三段文字,每段分两截。“伐柯伐柯”五句,言治人之道不远于人也;“以人治人,改而止”,则不远人以为治人之道也。“忠恕违道不远”,言爱人之道不远于人也;“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则不远人以为爱人之道也。“君子之道四”十句,言治己之道不远于人也;“庸德之行”以下,则不远人以为自治之道也。 

“道不远人”一“人”字,唯黄勉斋兼人己而言之之说为近。缘忠恕一段,谓以爱己之心爱人,故可兼己而言。乃施诸己者他人也,于人之施者,得勿施于人之道,则虽云以爱己之心为准,而实取顺逆之度于人矣。 

大抵此章之旨,本言费之小者,故极乎浅易。然于以见斯道之流行,散见于生人情理之内,其得失顺逆,无非显教,与鸢飞鱼跃,同一昭著于两间。故尽人之类,其与知与能,与其所未知未能,皆可以观察,而尽乎修己治人之理。盖以明斯道之充满形著,无所遗略,无所闲断,而即费可以得隐。则其意原非欲反求之己,而谓取之一心而已足也。 

中庸以观物而论天理之行,论语以存心而备万物之理。中庸致广大,而论语观会通。固宜忠恕之义,大小偏全之不一,而“不愿勿施”,但为忠恕之一端也。守朱子之诂,而勿为后儒所惑,是以读大全者之贵于删也。 

猜你喜欢
  卷之四·子华子
  卷之二·罗汝芳
  泾野子内篇卷十四·吕柟
  二程子抄释原序·吕柟
  卷二·陈经
  卷十三·叶梦得
  卷五·吕祖谦
  卷二·魏了翁
  复古第六·桓宽
  祭统·姚际恒
  卷四百一十二·佚名
  卷三百九十二·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玄奘
  楞严经卷第七文句·智旭
  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见曾公}·佚名

    『净』【金钱花】 春禾割了播秋秧田仔犁了又犁园。厝在北山住乡村。牵牛羊放早返。日头卜落是冥昏『生』 一路行来步,不觉日落西山。恨杀英台铁心肠我为伊相牵绊,那说珠泪弹,。『生』【相思怨】正是一更时候,月挂柳枝头,

  • 卷三十三·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三十三   宋 黄希原本黄鹤 补注太岁日【大历三年作】补注【鹤曰大历三年太岁戊申今题云太岁日则又是戊申日按旧史大历三年春正月丙午朔则戊申乃初三日或以巫山坐复春之句为在二年然二年太

  • 三恕第九·王肃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

  • 卷八十六 晉紀八·司马光

      起旃蒙赤奮若(乙丑),盡著雍執徐(戊辰),凡四年。   孝惠皇帝永興二年(乙丑、三O五年)   夏,四月,張方廢羊后。   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養子昌求救於外。昌詣司空越,越以太宰顒新與山東連和,不肯出兵。昌乃與故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十有二月己亥朔检校少保镇宁镇信等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岳飞迁招讨使 带御器械神武中军都统制权殿前司公事提举宿卫亲兵杨沂中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并中军隶殿前司沂

  • 第二十六回 随何传命招英布 张良借箸驳郦生·蔡东藩

      却说韩信灭赵,诸将入贺,乘便问及计谋。经韩信从头叙明,才知前时所遣的三路人马,都寓玄机。靳歙一路,是叫他夤夜出发,绕到赵营后面,暗暗伏着,等到赵兵空壁出战,便乘虚劫营,拔去赵帜,改竖汉帜。傅宽张苍两路,是叫他向晨出发,埋

  • 卷三·金履祥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三 夏后氏大禹【史记作帝禹】 丙子元岁春正月 夏小正曰【夏小正夏时之书见大戴礼戴德作传与正文合为一篇朱子仪礼别出之】春正月啓蛰【愚按今二月始惊蛰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六月丁丑朔以宣大二镇兵荒暂免居庸关商税○宣大山西督抚官杨博等条议备虏事宜宣府四事一分布士马令总兵李贤以正兵驻劄镇城五路参将各守信地巡抚标下及东路游击驻怀来新旧游兵驻左卫东城以防蔚州等处南下

  • 卷之一百五  海槎餘錄(明)顧■〈山介〉 撰·邓士龙

    (海槎餘錄一卷,明顧■〈山介〉撰。顧■〈山介〉,字匯堂,江蘇蘇州人。官至南安知府。是錄為■〈山介〉嘉靖初官儋州時所著。) 儋耳孤懸海島,非宦遊者不能涉,涉必有鯨波之險,療厲之毒。黎獠之冥頑無法,為茲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難其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六吉礼社稷歳祭社稷之礼以春秋仲月日用上戊先三日礼部尚书一人诣牺牲所眂牲如仪右眂牲致斋书祝版眂割牲眂祝版北  【仪均与郊同】先一日太常寺卿率属洁坛敷五土如其方色恭设神座太社位右

  • 职官三八·徐松

    节度使【宋会要】干德元年二月,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来朝,上欲使彦卿典兵,枢密使赵普以为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柄,屡谏不听。宣已出,普复怀之请见。上迎谓曰:「岂非符彦卿事邪 」对曰:「非也。」因别以事奏。既罢,乃出彦卿宣

  • 卷二十七·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七宋 真德秀 撰广大学易文言君子学以聚之说见前易大传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

  • 卷三十三·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三十三   明 湛若水 撰昭公【敬王四年】二十有六年【晉頃十年齊景三十二年衛靈十九年蔡昭三年鄭定十四年曹悼八年陳惠十四年杞悼二年宋景公欒元年秦哀二十一年楚平

  • 卷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一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天官上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言商之建国翼翼然乃四方之中正也惟王建极以立国设六官分六职以为民极极者度也中也天生民而予之度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圣人因之而制

  • 备内·韩非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杀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传赵王而饿主

  • 卷第十一·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一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十(已下密部) 述曰:&ldquo;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亦云遮持。本通显密二说,亦复遍于五时。但密坛仪轨,须有师承。设或辄自

  • 去了依赖性·佚名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剑南人氏,参龙潭崇信禅师悟道。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受点心婆子的教训,似乎牢骚满腹,在山门外大声叫道:&ldquo;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rdquo;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ldquo;你

  • 绛雪园古方选注·王子接

    医方著作。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三卷(又有十六卷本,内容相同)。清·王子接撰。刊于1732年。书中选录古代医家方剂予以分类整理。其内容主要有伤寒方、伤寒科、内科、内科丸方、女科、女科丸方、外科、幼科、痘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