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 中国人的家庭

朱先生有十六个家人,加上三个男仆和四个女仆,他身居高位这是可以想见的。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七个仆人算是相当简朴的了,四个女仆服侍一个妻子、一个妾,四五个孙子并不令人稀奇。作为一家之主,朱先生要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负责。即便他内心很不情愿担当这些责任,他也不得不去承担。这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的家庭制度植根于中国社会。这种制度形成于这样的观念中,男人并不是单独生活的人,而是生活在一个团体之中的人,一个人必须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就是要学会与男人融洽相处,而学习这些最自然的地方就是在家里。因此家是重中之重,一切都是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的。如果一个人发达,全家人都从中受益并发达起来;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他的家庭会帮助他。

像一棵大树,树的枝丫形成常见的树阴。一些枝丫死去,另一些枝丫又长了出来,因此树将永远地存活下去。如果有三个兄弟,其中的一个死了,还没有孩子,通过过继一个兄弟的孩子作为死者的孩子,这样香火得以延续,用中国的俗话说是“续香火”,在祖先的祠堂里,在无子的兄弟的墓碑前。

除了朱先生的直系亲属外,他还负责他家庭的其他几个成员,如今他们与他生活在一起,并靠他生活。其中有两个守寡的舅妈,一个没有工作的舅舅,需要他资助上学的二三个同族堂兄弟。

在中国,在父亲去世后,兄弟有时将家产瓜分,通常也不分家。常常有这样的观念,但如果没有或者有争议,在世的父母一辈的亲戚仍被作为财产的受益者。但是不管愿意不愿意,一个没有工作的舅舅总是有权利得到帮助的。

朱先生的爷爷并不喜欢有分家这样的想法,或在几兄弟中瓜分家产。所以事实也是如此。即使其中一个守寡的舅妈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已,她也有权利生活在后代的屋檐下。另一个守寡的舅妈已经过继过一个孩子给第二个舅舅做孩子,因为二舅舅没有孩子。想法并不重要,但是延续一个家族的血脉是最重要的。如今,当二舅舅去世后,他将继续有一个儿子来延续“香火”。当然,整个家庭就必须赡养这个舅妈。

在中国社会中,家庭是一种社会保险。需要帮助的人在家庭中获得帮助。通常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提供援助并不太难,如果所有的救助只是一张床或者餐桌,那么一张床仅仅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一张餐桌仅仅意味着“再放一个碗和再放一双筷子在桌子上”。

这句谚语来源于在餐桌上与大家分享食物的中国传统。任何人都一样,没有特殊服务。一个普通的宴会有三个或四个菜,一碗汤,所有的东百都放在餐桌中央。这不是为一个突然到访的客人做的额外食物。中国饮食的主食是米饭(在北方常见的是面条与馒头),肉与蔬菜仅仅“下饭”。如果仅仅是多了一个人,看看就可以判断出来,桌上的普通菜肴更少,只是能用米饭把肚子填饱而已。

中国烹饪习惯将肉和蔬菜烹任成各种花样——烹饪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艺术——大多数的菜经济实惠。蔬菜和肉一起烹饪能烹饪出更多的花样,蔬菜与蔬菜一起也能烹饪出更多的花样。反正,在中国饮食中有各种各样的菜。不需要大量昂贵的肉,点一桌非常像样的酒席是可能的。同时这份菜单中的菜营养丰富。

但是物质的帮助并不是中国家庭生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家庭的荣誉才是它的主心骨。这是儒教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儒教是中国三大哲学流派之一。在儒教的教义中和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惟一导向就是要维护家庭的荣誉,至少不能轻贱家庭。一个偷了邻人的男孩招来的是对这个家庭的社会鄙视,这件事表明这个家庭没有“教养”。如果一个男人粗鲁或者没有礼貌,这也说明他的家教不好,社会对他的指责还不及社会对他父母的指责多,因为父母没有在家里教他这些,责任在父母身上。依照儒家的教导,做一个善良的儿子是“首要的品德”。如果一个男人通过国家考试给家庭带来殊荣,他会被原谅以往的许多罪过。当两位年轻的华裔科学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其中一位科学家的母亲在佛罗伦萨的家中得到隆重的祝贺,因为她教子有方。

这种家庭荣誉感作为一种人生的目标有时会到不遗余力的地步。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一个远离家乡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人离中国大陆有1000英里远,自己情愿偿还病危的哥哥的债务,从而维护家庭的荣誉,尽管在法律上他并没有义务偿还债务。有时家庭责任感会到另一个极端。从前在我的家乡,一个犯罪者因为谋杀被处决,在最后还鞭打了他的母亲,只是因为在他幼年时他的母亲没有好好教育他。

因此当一个母亲打一个孩子的屁股,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每个人都明白她正在雕琢一块朽木,直到有一天他能自立。孩子也懂得这个道理。他长大之后,至少也能分辨哪些事情是正确哪些事情是错误的。

家族崇拜是中国家庭整体性的象征。在城市乡村有许多宗祠,大富人家还有单独的祠堂,正如在欧洲的城堡中,贵族还有私人的礼拜堂。祖先的牌位上没有图像,一块块修理过后像大角尺似的木片上面刻有祖先的名字,它们一排排地安放在祭坛和香火的中央。在纪念日或新年第一天,或任何重大的场合,如一个家庭成员荣升政府高官,燃香,点蜡烛,供品摆在祭台上,子孙们跪在牌位前祈福。这一天也是提醒后人向祖宗致谢的一天。

在日常生活中,从家庭的角度思考事情的习惯在许多方百都可以见到。一个男人的妻子被称为“媳妇”——“你儿子娶媳妇了吗?”——因为新娘是一家之长选定的。因而一个人参加婚礼就是去看一个男人娶一个“新媳妇”,新娘生下的不是“孩子”,而是“孙子”。

与西方家庭成员关系相比,中国的更加复杂。有各种的称谓,根据她是不是年龄大的哥哥的妻子、年轻的弟弟的妻子或妻子的姐姐。舅妈、舅舅和堂叔也用同样的方式称呼。因而,一个父亲的姐妹是

“姑”,一个母亲的姐妹是“姨”,一个叔叔的妻子是“婶”,诸如此类。

中国家庭制度的一个自然结果是:尊重老人,尊敬长辈。在美国,一个家庭通常由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组成,在中国和欧洲的许多地方,家庭成员还包括爷爷奶奶。

在这样一种统一的生活模式之中,有内在美存在。当孩子年幼时父母照料他们,他们长大之后又照顾他们年长的父母。生活如此轮回。当你是一个无助的婴儿时,年轻的妈妈照料你;当她年岁大,没有生活能力时,你照顾你的妈妈。在中国人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古代,妇女不参加公众的生活。如今随处可见中国妇女工作在政府部门、银行和商业楼里。与美国一样,妇女很少做高官。但是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前所未有地强调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一旦一个人认识到家庭在中国的重要性,他就能理解那个角色是多么的重要和多么的荣耀。即便儿子是丞相,当他母亲说话时他得立即闭嘴,如果他犯了大错甚至得下跪道歉。

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描写,小说中的所有妇女都是那么的伟大和迷人。对于如何去管理家务事,男人们知之甚少,如果要管、结果看上去总有点好笑。丈夫们和父亲们谈论家事时,他们能做的就是独断,理所当然就显得很好笑了。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会说妇女没有智慧。

在古代中国教育女孩就是培养一个淑女,在女性的技艺方面成为佼佼者,包括针线活、烹饪、文学、艺术和音乐,一如18世纪的欧洲。缠足是过度追求淑女化的一个恶果。因为其本质是性别追求的结果。妇女渴望拥有一双小脚,越小越好。所以母亲们预想和希望一双值得自豪的小脚,女孩子很小时大人就开始给她们缠足,不让脚自然地生长。在古代中国,缠过的脚才被认为是美的。另外,她们完全改变了走路的步态和妇女的仪态,一如妇女穿高跟鞋地的效果。现在妇女很少缠足了,但是纵然缠足的风俗还延续,拥有一双小脚的妇女也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纳妾制度提供了一种解决大龄婚问题的方式。在西方,婚姻破裂就通过离婚来解决。而在中国,丈夫通过纳妾来解决,妾通常是一个来自偏远地方或娱乐场所的女孩。法律上妻子的地位高过妾,妻子具有头人和母亲的地位,妾的孩子是合法的,与妻子的孩子一视同仁。依照中国的法律和传统,丈夫有权娶第二个妻子——即妾——假如在他四十岁时妻子还不能生子的话。

在中国也有离婚现象,便是特别少见。如果儿媳虐待公婆,或让他们挨饿,或歧视他们,丈夫可以理直气壮地在衙门中得到离婚的判决。在中国家庭中父母总是比了郪更重要。根据中国法律,在丈夫成为富人之后,是不允许他与曾经共患难的妻子离婚的。有一句中国谚语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即使你飞黄腾达。

祖宗崇拜和将家庭视为社会基础的观念成为儒家教义中的一部分。当然,比起家庭品德教育,儒教的内容更为博大。但是家庭道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其他社会品德的基础。孔子没有创立或者创造祖先崇拜,早在他之前的七百年,这种观念已经形成了。

猜你喜欢
  遵道第二十三·桓宽
  诫盈第三十四·佚名
  淮南鸿烈解叙·高诱
  洪范正论卷一·胡渭
  礼记析疑卷三十五·方苞
  卷六十六·山井鼎
  卷七·顺治
  孟子卷二·朱熹
  四书正误卷一 大学·颜元
  卷一·佚名
  卷四百二十·佚名
  宝庄严具品第九·佚名
  佛说盂兰盆经·佚名
  倒果觉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太虚
  杂宝藏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五·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五 明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九 王弼 送方石先生赴召分韵 忆昔拜公初我上南宫试开心念通家恩爱良独至我领溧水除公返桃溪睡中间十余年日月忽如遗昨

  • 刘希夷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希夷(约651—678 ?)字延之(一作庭芝), 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原有集,已失传。 公子行 刘希夷 天津桥下阳春水, 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

  • 卷五十三·志第六·天文六·脱脱

        ◎天文六   ○月犯五纬 月犯列舍上   月犯五纬   建隆二年十一月癸未,月犯岁星。三年二月乙巳,又犯。   开宝三年九月乙卯,犯填星。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己亥,掩荧惑。八月甲戌,与太白合。八年七

  • 卷一五五 梁紀十一·司马光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盡玄黓困敦(壬子),凡二年。   高祖武皇帝中大通三年(辛亥,公元五三一年)   春,正月,辛巳,上祀南郊,大赦。   魏尚書右僕射鄭先護聞洛陽不守,士衆逃散,遂來奔。丙申,以先護為征北大將軍。   二月,辛丑,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佚名

    嘉靖四十年十月丁巳朔时享太庙命驸马都尉李和代○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群臣○戊午 孝洁皇后忌辰 内殿行祭礼遣都督佥事沉至祭陵寝○庚申敕故南渭誉橎弟镇国将军誉枞管理府事○升浙江道御史莫如士为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 金佗稡编后序·岳珂

    金佗稡编後序岳鄂忠武王之孙有名珂者彚习王之丰功茂绩着为金佗稡编凡若干卷其版旧刋之嘉禾岁久版脱坏无存其文藏诸民间者又遗阙而无全书宥府经历朱君佑之乃为之徧求四方得其残编断简参互考订合其次第始克成书复得续集

  • 第70章 挥金如土的蒋介石·冯玉祥

    中国的财政,一天比一天困难,这是有根本原因的。因为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我对蒋介石力争过多少次,他总是满不在意。什么缘故呢?一个原因是他在上海交易所做惯了生意,他不懂得士兵有什么困苦,有什么艰难。还有一个原因,那是&ldq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三典礼志十六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五【堂子陈设供器 祭神器皿 供献物品 必用之项 坤宁宫陈设供器 祭神器皿 供献物品造做类 成造器皿 必用之项 马神室内陈设供器 祭祀器皿 必用

  • 卷七·胡彦升

    <经部,乐类,乐律表微钦定四库全书乐律表防卷七原任知县胡彦升撰攷器上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伦理也八音能谐不错夺】周礼太师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钟镈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

  • 春秋大全卷二十五·胡广

    明 胡广等 撰襄公上公名午成公妾定姒之子四岁即位在位三十一年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辟土有德曰襄周 鲁襄公二年简王崩子灵王立襄二十八年灵王崩子景王立郑 鲁襄公二年成公卒子僖公髠顽立襄七年僖公卒简公嘉立齐 鲁襄

  • 卷八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八成公十六年考异林直解传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之作矣正嘉同 君唯不以德刑正误以当作遗 子叔申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正误申当作声 足利

  • 卷一百三·佚名

    △初分摄受品第二十九之五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学此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时。不得布施波罗蜜多。不得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於布施波罗蜜多等无所得故。不为自害不为害他不为俱害。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

  • 卷二十九·赞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南宋钱塘灵隐寺智一传释智一者,不详何许人也。居灵隐寺之半峰,精守戒范,而善长啸。啸终,乃牵曳其声,杳入云际,如吹笳叶,若揭游丝,徐举徐扬,载哀载咽,飕餣凄切,听者悲凉,谓之哀松之梵。

  •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虚

    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立师范,试辄列前茅,既卒业,转上海月霞法师所

  •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佚名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优禅延国。住旃茶钵树提王园。其中多有诸娑罗树。多罗树。迦尼迦罗树。尼拘罗树。博叉树。优昙钵罗树。复有婆师华。陀腻迦华。阿提目多华。瞻婆华。阿叔迦树。波吒

  • 论心性·印光

    ● (以下论心性)夫心者, 即寂即照, 不生不灭, 廓彻灵通, 圆融活泼, 而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之本。虽在昏迷倒惑具缚凡夫之地, 直下与三世诸佛, 敌体相同, 了无有异。故曰: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但以诸佛究竟证得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二十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二十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十法品第十一之二 问青遍处定加行云何。修观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证入青遍处定。答初修业者创修观时。于此世界或取青树。或取青叶或取青花或取青

  •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佚名

    元或明陈伀集疏。本书鲜见其他传本。为孝帙《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之注,增入灵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