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年

(甲午)四十年清康熙五十三年

春正月

1月30日

○壬申,判中樞府事尹拯卒。壽八十六。訃聞,上下敎曰:「尹判府事,養德山林,夙負重望,寡昧之尊信,士林之矜式,爲如何哉?逮登台司,敦召愈懇,只緣誠淺,莫回遐心,觖然思想,未嘗少弛。何意一疾沈綿,凶問奄至耶?」仍命庀喪如例。拯字子仁,坡平人,文正公煌孫,文敬公宣擧子。天姿和粹淵厚,自幼承學家庭,一無外誘之奪。自《小學》以至大人之學,循級進步,專用力於內,臨履淵氷,八十年如一日。及其德性充養,和順外著,見者心醉,雖平日媢嫉者,自不覺其回心敬服焉。蓋容姿秀偉,氣象崇深,坐如泥塑,接如陽春,其稟於天者,旣特秀,而以誠敬涵養晬盎者然也。要其眞實心地,刻苦工夫,李文純後一人而已,文章溫厚懇惻,有中和之聲,後之知德者,有所考焉。然中遭父師罔極之變,處之或差於節度,君子惜之,而悲其意云。世稱明齋先生。弟推,敦厚淸嚴,在家有純行,治郡有異績,晩被徵拜掌令,不就。

二月

2月1日

○癸酉,草土人尹行敎上疏,陳其父拯遺意,辭禮葬及月廩,遣其子齎呈。略曰:

臣父平生,長抱至痛,不敢當官職之意,已盡於前後章疏,凡於恩數之以官而及者,亦不敢冒受,病革,語臣曰:「吾死後,送終諸具,一以士禮,朝廷援用大臣禮數,宜一切辭謝,以遂吾本分。生旣蒙上哀憐,終許退伏,不奪其志,其爲榮,視諸大臣禮數,奚翅百倍?異日可以一疏,達吾遺意。」臣旣於殮肂,不敢用卿大夫禮,題旌不敢用官爵。非不知隱恤之典,事異常例,而臣父平日自處之義如彼,臨歿丁寧之託,又如此,曾未數月,遽爾遺棄,則古人所謂:「不以爲有知者。」誠人子之不忍也。至若月廩,臣父旣不敢受於生前,今何敢冒受於身後也?祭需優給之敎,卽與常時食物一般,臣父曾於前後周急之恩,嘗辭謝不獲,未免拜受,今亦無說可辭,祗承德意云云。

批曰:「噫!先卿一疾彌留,奄忽長逝,震悼之懷,曷可盡諭?先卿平日之意,予豈不知?爾今陳疏,祭需外乞竝收還,固出於人子欲體遺意之意。第念先卿平日,撝謙雖切,未嘗不用待大臣之禮,則歿後安可不用大臣之禮乎?其在事體,不可允從。」初,拯自政府,移拜西樞,上命繼月廩,辭謝不受。本道欲稟啓,拯以煩瀆爲未安,固止之,積廩過五百斛,貯之尼山縣。至是始狀聞,竝命輸送,故行敎疏及之。及葬,遣官題主,行敎亦以遺意,不書官爵,題以徵士。

2月19日

○辛卯,有賊掛書崇禮門,語極不道。

三月

3月26日

○丁卯,湖南監賑御史洪錫輔,以統制使李宇恒,不送賑資,請推考。錫輔短於文,前後狀聞,不成文理,有曰:「流丐之類,扶携隨行,勸歸而不落。」時謂之不落御史。

3月29日

○庚午,戶曹判書趙泰耉請東萊蔘稅,令直納地部,潛商減以次律,告者給蔘之半,上令議大臣處之。

五月

5月17日

○丁巳,判尹尹趾仁有疾,命遣御醫視疾。遣醫視疾,非將相不得,趾仁以列卿得之。時,趾仁治京兆,勤公有聲,候班閱月,趾仁未嘗一日不進,上以此嘉之,施以異數云。

5月23日

○癸卯,《儀象志》及圖成。初,觀象監正許遠,入燕購得而來,觀象監刊《志》以進,書凡十三冊,圖二冊亦依唐本糢出焉。

○持平金在魯劾刑曹參判尹就商,以承候闕下,諉以病重,乘轎進來,請拿問定罪,從之,尋罷職放送。時,科獄遷延未決,人皆厭避,黨人以利啗就商,就商知其冤,終不聽。適患風痺,力辭秋曹,時輩疾之,有是啓。

5月29日

○己巳,諫院論忠淸水使具鳳昌,循私囑斫船材及不恤軍卒,請罷職不敍,不從。

六月

6月5日

○乙巳,領中樞府事尹趾完,因上疾入都。至是,留疏告歸,上遣史官留之曰:「自卿入城之後,病裏欣慰良深,不料一疏纔留,歸路遽尋,不覺愕然,如失左右手也。」趾完竟不留而歸。

○藥房入診。左議政金昌集同入曰:「濟州饑甚,令本道,移送米二千石、麰七千石。」從之。又言:「聞六鎭越邊胡人,作舍墾田開道路。令本道監、兵使,窺探動靜,江邊把守,亦令申嚴。」都提調李頣命曰:「皇朝時,天下一家,我民與華人,如隣邑,遼民或來耕於威化島,尙慮其防限不嚴,至立碑定界。況今日乎?」提調趙泰耉曰:「臣嘗往來西北,觀江邊形勢,江北皆空無人,樹木成林而已。近間沿江作舍墾田治道,其意誠不可測。聞淸人採蔘獵獸,往來無時,此必與我邊民,潛相買賣,以資其糧。今宜嚴飭邊臣,而亦宜伺察事機,無如前解弛矣。」頣命曰:「前頭齎咨之行,探於鳳城、瀋陽,果是私自往來者,移次請禁爲可矣。」上從之。

秋七月

7月2日

○辛丑,司書金有慶上疏辭職。以去年徽號時爭論,爲李濡、尹世綏等所反詈故也。答以從速察職。

7月13日

○壬子,先是,嶺南御史呂光周論:「鳥嶺山城,政當要衝,關國家勝敗,隨毁堅築,如京城脩補之規。」且陳竹嶺築城之便,事下廟堂,不施。

7月22日

○辛酉,江原道御史趙錫命,論嶺東海防踈虞狀。略曰:「詳聞浦人言,平海、蔚珍,距鬱陵島最近,船路無少礙,鬱陵之東,島嶼相望,接于倭境。戊子、壬辰,異樣帆檣,漂到高、杆境,倭船往來之頻數,可知。朝家雖以嶺海之限隔,謂無可憂,而安知異日生釁之必由嶺南,而不由嶺東乎?綢繆之策,不容少緩。」廟堂請依其言,飭江原道,團束軍保。

八月

8月6日

○乙亥,京畿幼學李世萬等,請寢故文孝公趙翼明皐書院,追享其子故判書復陽,其孫故副提學持謙綴享之命,上下其疏于該曹,覆啓勿施。

8月13日

○壬午,太學生黃尙老等,上疏辨判府事崔錫鼎所撰祭先正臣尹拯文事。〈原疏見上。〉

臣謹按,尊周正義,復讎大計,是天經地義,人得而爲人,國得而爲國者,戴天履地,疇敢非議,而但任是責者,當觀其人之如何耳,雖其人之可辨,而又當察其時勢之如何耳。苟不量已量時,而徒慕其名,虛騁妄作而已,又安可以大義之不可誣,而竝其人不敢議,議其人眞妄,又何關於時君哉?是故漢賊之討,前後一義,而諸葛亮任之,則出師未捷,貽恨千古,姜維專之,則譙周著論《仇國》,蜀亦隨以丘墟,豈非所謂觀其人如何者耶?宋之復讎,何日可忘,而朱夫子在隆興、乾道之際,則沫血言之,而在金雍之世,則不復言用兵事,豈非所謂察其時勢之如何者耶?然則宋時烈之自許以伸大義,其眞有諸葛亮之才智,朱夫子之經濟,而挺然任其責,終能出一卒於沙峴之北哉?淸人之乘運方興,其可以區區兵力,窺左足於鴨綠之西哉?觀於時烈之當國,伎倆不過愎諫好黨,旣無諸葛亮集思廣忠之洪規,又無朱夫子內修外攘之石畫,而但以大義二字中,孝廟奮發有爲之志,以林下一白衣,居然在賓師之地。若使孝廟,不中途崩殂,而益勵大志,責其傳檄天下,指日興師,當是時,時烈者,將何以塞是望,而贊是圖也?臣恐其本末殫露,黔驢技窮而已。由是論之,聖祖之大義,非不明揭日月,撐拄宇宙,而時烈之所自任者,不過虛騁妄作,卒不能爲姜維之所爲耳,其何以掩百代之公眼,而杜君子之正議也?然則空言之譏焉而强謂之非大義,時烈之評焉而勒歸於誣聖祖者,多見其欲衛而反辱,欲尊而反貶者也。然而黨人者,藉以爲御人之櫓楯,欺世之桅蠟,玆不得不一辨之,以竣來後云爾。

九月

9月13日

○辛亥,咸鏡監司李光佐,請罷城津防營,設端川獨鎭,備局議覆,止許城津事,〈狀與議見上。〉端川後竟設獨鎭。光佐有威望,在北路,殫心爲治,山川險夷,關防制置,無不窮覽精思,其所設施,多中機宜,六鎭互市,令行禁止。兵使趙相周,亦有聲績,商胡竝嚴憚之。後於中江〈義州地。〉來問曰:「李光佐、趙相周,尙在北路否?」蓋潛商輩,欲探其在無也。近來治北路者,前有閔鼎重、南九萬,後有光佐,童孺皆誦其名,而鼎重尙文敎,九萬善制置,光佐服人心,治各不同焉。

〈肅宗顯義光倫睿聖英烈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實錄補闕正誤卷之五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张廷玉
  卷第一百八·胡三省
  通鉴续编卷一·陈桱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二·徐乾学
  卷之六十一·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第二二三移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日一一五○八--二·佚名
  一〇 青年“老学究”·邹韬奋
  第一节 梁、唐盛衰·吕思勉
  建州女真问题·吴晗
  同治二年五月廿七日·曾国藩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时 间·林徽因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

  •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五·柯劭忞

      伯帖木儿 玉哇失 哈答孙 塔海 乞台 哈赞赤 答答呵儿 答失蛮 曷剌 不花 明安 忽林失 彻里   伯帖木儿,钦察人。至元中,充哈剌赤,入备宿卫,以忠谨,授武节将军、佥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二十四年,从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

  • 卷四·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四     无锡浦起龙撰内篇论赞【第九○论谓篇末论辞赞谓论後韵语】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谷梁子史记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旧作讃】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夀曰

  • 卷一 梁二十一條·陶岳

      太祖應讖  太祖朱全忠,黃巢之先鋒。巢入長安,以刺史王鐸圍同州,太祖遂降,鐸承制拜同州刺史[1]。黃巢滅,淮、蔡間秦宗權復盛,朝廷以淮、蔡與汴州相接,太祖汴人,必究其能否,遂移授宣武軍節度使以討宗權,未幾滅之。自是威福由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范延光传·欧阳修

    范延光字子瑰,相州临璋人。唐明宗当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没发现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还掌握着杨刘,梁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征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立即请求前去,于是

  • 或谓韩公仲·佚名

    【提要】 公仲即韩朋,是韩国的相国,在韩国权倾一时。他充分利用复杂的国际环境,挟外国势力而自保、自重。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自我发展的。在不妨害国家、团体利益的前提,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完全正当的。 【原文】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二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二年八月初八日河南布政使【臣】田文镜谨 奏为据实密陈仰祈 圣鉴事雍正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沽名袒护之意

  • 卷一三六·邱濬

    ▲遏盗之机(上) 《周礼》:士师之职,掌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相受,以比追(追寇)胥(搏盗贼)之事,以施刑罚庆赏。郑玄曰:“乡合者,乡所合也。” 贾公彦曰:“合其人民之什伍者,此即因内政寄军令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一·佚名

    宋 滕珙 撰孔孟类论孔孟相传之道文集读余隠之辩李公常语上此段谓李常之言不足以窥孟子之藩篱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此非深知所传者何事则未易言也夫孟子之所传何哉曰仁义而已矣孟子之所谓仁义者何哉曰仁人心也

  • 春秋大全卷十六·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僖公下【庚襄王二寅十一年】二十有九年【晋文五齐昭二衞成四蔡庄十五郑文四十二曹共二十二陈共公朔元年杞桓六宋成六秦穆二十九楚成四十一】春介葛卢来【左传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防馈之刍米礼也

  • 卷七·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七吴江朱鹤龄撰十七年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王应麟曰左氏载子罕分谤之事檀弓亦称之盖贤大夫也战国策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此即分谤之事司城宋

  • 阅陈撄宁孙女丹经注·太虚

    偶及陈撄宁君黄庭经讲义与孙不二女丹经注,兹注黄序谓:‘学识最精博者,当推陈君撄宁’。吾于阅陈君书后,以其所治仙学,亦无间然。顾于兹注之涉及儒、佛处,在陈君虽仅在偏扬仙道,然于佛法不无误蔽,故节取其文,略为评订。兹注凡例

  • 毗尼母经卷第八·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十夜相应法者。若比丘畜长衣。不作净施不过十日。畜长钵不作净施。亦不过十日。是名十夜相应法。半月相应法者。夏安居前一月求浴衣。得衣已要半月著。至夏安居中半月一用浴。若比丘尼犯

  • 四分律卷第十(初分之十)·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五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秋月风病动,形体枯燥又生恶疮。世尊在闲静处念言:“此诸比丘今秋月风病动,形体枯燥又生恶疮,我今宁可方宜使诸比丘得服众药,当食当

  • 卷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四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翠岩寺语录受建州黄岩寺请。上堂。师至法座前。拈帖云。文彩未彰。家音已达。文彩既彰。弩牙顿发。弩牙既发。且道箭头落在甚么处。递帖与维那云。便

  • 第十四品 学处分别·佚名

    一 对法分别五学处者,即远离断人命之学处,远离不与取之学处,远离欲邪行之学处,远离虚妄语之学处,远离宰罗酒、迷丽耶酒、末陀酒、放逸处之学处。(一)此中,如何为&ldquo;远离断人命之学处&rdquo;耶?于彼时,有欲缠善心之生起,以喜

  • 冥报记·唐临

    志怪小说集。唐唐临撰。作于唐高宗永徽年间。两《唐志》皆云二卷,宋以下不见著录,盖此书亡佚已久,今存残本。《涵芬楼秘笈》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唐钞卷子本,三卷。杨守敬据《法苑珠林》、 《太平广记》辑录佚文,分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