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年
(辛卯)四十七年清乾隆三十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癸卯,上詣太廟展謁,仍詣昌德宮,先拜璿源殿,出御仁政殿,王世孫率百官陳賀。禮畢,詣毓祥宮展禮,還宮。
○上受賀,親製敎文,略曰:
「昨冬今春,邦禮稠疊,是誰之賜?受陟降賜,深悶稠疊,初則固拒,沖子誠懇,一言感回,仰謝受賜,其言若此,復何敢拒?其旣許也,必也正名,我孫誠孝,宜聞中外。」
仍令頒赦,左右通禮,竝加資。
○下勸農綸音,飭各道及兩都。
○是日上過鍾街,召市民詢問疾苦。回駕時,敎曰:「人君所重,在祀典。」仍歷臨奉常寺,命承旨奉審神室,又命斟祭酒看品,又取黍稷稻粱少許看審,敎曰:「此物還之不敬,棄亦不可。」命諸承旨,作飯以食。
○以金文淳爲司書、金應淳爲左尹、南泰著爲右尹、閔百興爲大司憲、尹正烈爲副校理。
○命放夜,以月正元日也。
1月2日
○甲辰,上御朝講,引見大臣備堂。左議政韓翼謩,仍陳禮當進宴之意,上謙抑不許。
○命中外婚嫁過時喪葬失期者,搜問顧助,領議政金致仁奏之也。
○命飭諸道,修築堤堰,嚴守分留之法,以備嗣歲之憂。
○令諸道道臣,毋論儒武,道內聲望茂著者,搜訪以聞,以待收用。
○憲府〈執義李顯祚。〉申前啓,不允。又啓請罷不參元朝賀班兩司諸臣職,從之。
○行別歲抄。
○陞潭陽、昌城爲府使,兩邑以大逆不道胎生鄕,降號已準十年之限,故復之。
○司諫呂善應上疏,略曰:
「屢移淸蹕,寔由追慕,頻御寒殿,專出爲民。而聖人之血氣,有時而衰,人主之動作,貴得其節,帝王之孝,與匹庶有異,大耋之齡,與昔年不同。至於日月干支,必寓聖慕,追感往昔,或過常度,此乃今日群下內懷憂悶,而不敢言者。伏願深思自寬,務在中節。禮大臣,所以尊國家也。雖有過誤,固當以禮進退,至於朝遞夕仍,至再至三,或乍胥命而旋登筵,氣像不佳,朝體漸輕。」
批曰:「爾言是,其宜自勉。」
○上命自今社稷祈穀祭,雖非親行,散齋二日,致齋一日,著爲定式。
1月3日
○乙巳,上御崇政殿,犒饋元朝隨駕禁軍。
1月4日
○丙午,命承旨及惠堂,招集四民,賜米於興化門外。
○以羅忠佐爲承旨。噫!爲王喉舌,出納惟允者承旨也,其職之淸要如此,故必自銓曹通擬,雖已經參議者,猶不許人人濫入矣。近來每以特旨補之,不待通擬,已有乖於古例,而況又不問地處之可否,才望之有無,一陞通政,輒必待窠,特除如忠佐者,亦得與焉,可勝惜哉。
○奉朝賀金尙翼卒。上親製文,遣禮官致祭,尙翼兄弟叔姪之入耆社者六人,世稱以福門。
1月5日
○丁未,上詣勤政殿舊基,行朝參,書下訓諭文,略曰:「嗚呼!昭昭在上,洋洋如臨,今日諸臣,乃祖乃父,俱侍陟降。乃祖乃父,曰吾嗣王,年今近八,臨此舊基,坐此舊門,行此禮於幾百年之後,乃子乃孫,行禮於舊庭,予心愴然,卿等之心若何?今日諸臣,若思乎此,朋比之心,浮囂之習,傾軋之風,宜若與春氷而自消。嗚呼!其果自消,誠朝鮮臣子也。不然卽忘祖忘先者,何心事君?海東臣子,豈心鐵腸石乎?今者此諭,豈特諭文蔭?亦諭我宗,不思其祖,皆行時體,陟降昭臨,焉敢逭也?」
○憲府〈掌令金蓍耉。〉申前啓,不允。又啓請祛文懋實,因言驟躐倖望之弊,浮囂躁競之習。校理金普淳,請崇儒術開言路,愼爵賞節財用,上竝嘉納。諫院申前啓,不允。
○奉常正李廷重,以新羅司空位之尙無設壇時祭之禮,爲欠闕奏之,上令大臣雜議,皆以事係重大,未敢臆對,命禮曹,問議於諸大臣及儒臣,博考以奏。仍詣思政殿舊基,行晝講,還御養性軒,行夕講,還宮。
1月6日
○戊申,行晝講。
○以咸鏡、慶尙兩道放未放狀啓中,稟秩之多,罷監司趙榮順、李瀰,以鄭存謙爲咸鏡道觀察使、李命植爲慶尙道觀察使。
○以金魯鎭爲大司諫、姜潤爲執義、李迪輔爲司諫、李台鼎爲掌令、金叙九、南冑寬爲持平、洪相簡爲獻納、李鎭衡爲校理、南柱老、李蓍廷爲副校理、柳義養爲修撰。
1月7日
○己酉,命取儒生到記,使設朝食堂於崇政殿庭,行試講,居首宋民載直赴殿試。
1月8日
○庚戌,上詣延和門,祗迎太廟春享及社壇祈穀祭香,仍齋宿典設司。
1月9日
○辛亥,上還內,仍詣緝熙堂,敎曰:「此堂,卽昔年銅闈初臨之處。而予侍講於此,純通《大學》,其時聖敎有曰,今登大科矣。今日與沖子同坐,豈不貴乎?」親筆書下御製,命世孫與諸臣賡進。
1月10日
○壬子,月暈廻火星。
○行晝講。
○正言韓光近上疏,略曰:
「噫!禮貌大臣,所以尊朝廷,而錫遞容易,譴怒頻煩,無異庶僚之驅使,裁抑近習,所以淸化本,而掖屬用情,貨賂公行,至有人命之殺越,驕蹇之邊帥,厭避歷辭,則罪罰宜加,而親臨督赴,朝體大虧,豪悍之宮奴作拏,法司則禁戢宜嚴,而臺章峻發,薄勘遄敍。是故命令,每患於嚴急,而邦法愈弛,憂勤或過於督責,而人心益狃,若此而紀綱之墜,何以立乎?土地爲衣食之源,而腴田膏壤,半歸豪貴,輒多侵漁之患,守令係生民之命,而雄府鉅邑,不擇吏才,絶無廉勤之操。動駕不時,而輿衛未遑於成列,賜賚無節,而府帑殆罄於尾閭。是故布練非不昭儉,而侈風莫禁,經用非不節損,而貪習益熾,若此而生民之困,何以救乎?賞典所宜愼重,而陞資過濫,未免淆雜之譏,初仕所宜簡擇,而承傳屑越,反啓�覬之心,崇尙儒術,卽我朝家法,而經學自修之士,未見登進,疏通仕路,乃聖上苦心,而中外抱才之類,率多淹滯,雖以科試言之,關節之相應,至發於鞫庭,士習已渝,廉防日壞,選擧太數,額員歲增,朝廷官秩之數,自有定限,而文武通籍之士,不啻倍蓰,得失之心,人皆較重,擠軋之習,勢所必至,若此而躁競之風,安得以禁絶乎?殿下若深察生弊之源,克盡導率之方,端本澄源,祛文懋實。憂紀綱之墜,則以重體統,審法令爲務,憂吾民之困,則以省冗費,擇字牧爲務,憂躁競之甚,則以奬廉操,杜僥倖爲務,則其於今日之弊,庶可救其一半分矣。且臣於此,不勝驚駭之至。噫!人雖微末,名忝內局,其於保護之道,固宜夙夜洞屬,小心謹愼,對候論劑,隨見稟改。而乃於坤聖所進之劑,旣承有頉之敎,而不告於提擧,不稟於診筵,一味掩諱,敢欲彌縫,及承下詢,始乃仰奏,論其罪狀,極爲可痛。其在懲後之道,不可罷職而止,臣謂當該醫官,竝施竄配之典,斷不可已也。
批曰:」初入臺地,三條附陳,意皆切實,深庸嘉之,其宜自勉。末附者,臺體則然,勘律事重,亦不可不敍而止。特施削職之典。「
1月11日
○癸丑,憲府申前啓,不允。
1月12日
○甲寅,上御崇政殿庭,行晝講常參。以吏曹判書李最中,兵曹判書李景祜,屢違召牌,特罷其職。
○以徐命膺爲吏曹判書。
○特除判尹具允鈺爲兵曹判書。
○以李長老、鄭景仁爲正言、金魯淳爲校理、李世奭爲修撰、元仁孫爲刑曹判書、李溵爲判尹。
○特補正言韓光近爲高山察訪,以違牌也。
○憲府〈掌令金蓍耉。〉申前啓,不允。又啓:「三甲六鎭,距京絶遠,武弁守令,政多苛酷,徵斂蔘茸,一依舊制,以文臣間差,仍令久任。」從之。諫院〈正言朴師亨。〉申前啓,不允。又啓:「日候尙寒,請退慕華館勸武科親臨日期。」上,下嚴敎,特遞之,仍命三軍門大將重推,蓋疑臺啓之出於勸武諸弁也。
○上命讀京畿歲饌啓本,至前同知李瀞,敎以尙今存焉,予心愴然,特爲加資,其中有過百歲人及八九十者,多被恩資,時上意專在優老,故冒年得資者,指不勝屈,一經賜饌,各邑穀物,多歸糜費,聞者惜之。
1月13日
○乙卯,親試文臣漢學殿講。
1月14日
○丙辰,上詣崇政殿庭,祗迎太廟望祭香。
○上御晝講,引見大臣備堂。
○行夕講。
1月15日
○丁巳,親試文臣製述。
○命放夜,以元宵有踏橋之戲也。
1月16日
○戊午,上幸慕華館,試才三軍門武士,以禁衛營入格者多。賜大將虎皮,以示嘉奬。上方試才華館,命駕登慕華峴,瞻望明陵,命承旨李碩載,馳往奉審明陵與弘陵。
○歷臨慶運宮,親書宮號以揭之,宮卽元宗故宮也。
1月17日
○己未,上御晝講,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金致仁,以旣行赦典,而忠淸道竄配罪人之全不疏釋,請推該道臣權噵。蓋國有大赦,則各道道臣,參量情法,或放或稟例也。而近或因放秩,道臣被罪者多,故忠淸道臣之無放秩,蓋慮此也。上取覽三南放未放狀聞,臺臣之以違牌被配者,竝放釋。
1月18日
○庚申,上御晝講,引見大臣備堂,仍行文臣殿講。時侍從稱在外者多,命以二十日行朝參於金商門,罷散人幷敍用,使之一齊進參。
1月20日
○壬戌,以金鍾正爲吏曹參判、黃柙爲大司憲、徐秉德爲掌令、丁範祖、李東遇爲持平、任希雨爲正言、洪樂仁爲副校理、洪檢爲輔德、元仁孫爲知經筵。是政以李宜哲首擬都憲,柳知養擬正言,權禛、李秉鼎擬春坊,上曰:「李宜哲何以入都憲望,而未敍用之,柳知養亦入正言望乎?此望勿施。權禛、李秉鼎擬春坊,是惹起戰場也。」仍敎曰:「文廟從享,事體何如?而且國是旣定之後,鄕儒雖無狀,位在國子長,焉敢挾雜?其所特放,意在參酌,而因小人之幸。雖曰敍用,頃者檢擬,已涉駭然,況都憲乎?」吏判徐命膺始命重推,俄而命罷職不敍。蓋宜哲曾以國子長,疏救放逐鄕儒,知養曾以臺官論時事,皆坐枳多年,禛亦慘劾秉鼎之父者也。
○特除判尹李溵爲吏曹判書。
○上御金商門,行朝參。
○特補前校理南柱老兼司書、李養遂爲畿驛察訪,以前日不參文臣製講也。
○憲府〈掌令李台鼎。〉申前啓,不允。又啓:「近來紀綱解弛,科場不嚴,雖以崔大中防口錢之說,昨冬合製亂入事觀之,奸弊之多端可知。請飭試官及禁亂官。」上曰:「劉三吾皮,卽皇朝故事,雖以鞫廳時鳳煥事觀之,可知其弊。今後若復踵此習,擧子及試官,一體充軍事,著爲定式。」蓋年前鳳煥親鞫時,囊中有一小冊,與朝士貴家子弟,陰作字標,欲爲行奸於科場事也。鳳煥本以賤孽,頗有文藝,交遊勢家,前後科奸,多出其手,現發於鞫獄,故上敎及此。
○以具庠爲義州府尹。
1月22日
○甲子,親臨文臣吏文製述。
○上幸彰義宮。
1月23日
○乙丑,敎曰:「諺云新法不若舊法,語雖淺近,可謂切實。吏文製述,國初定制,可謂詳備,舊法蕩然,昨日大覺。以夫子愛禮之意,今當從古例,皆令知悉。」
○上還宮。科次吏文製述,居首金蓍耉半熟馬一匹賜給。
1月24日
○丙寅,行晝講,引見大臣備堂。
○行夕講。侍讀官李鎭衡進曰:「今當歲首,連行朝參常參,飭勵諮訪之意,至及於禁旅,而許多備堂,無一人進前,奏事誠爲慨然。請伊日備堂,一倂推考。」左議政韓翼謩曰:「牛是農家所重,近來法禁解弛,不但閭里私屠,爲守令者,無不犯禁。方當農作,請嚴飭京外。」從之。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命童蒙敎官,率諸童蒙入侍,賜紙筆墨有差。蓋國典之設置敎官,責以作成之效,意非不美,近來爲敎官者,初無敎誨之事,每當入侍有命,東西求募,以免何爲幸,設官之意,豈如是耶?
○上御崇政殿,行夕講,召見陞補被抄儒生。
1月25日
○丁卯,以洪名漢爲刑曹判書、韓光會爲判尹、李亨逵爲執義、李蓍廷爲司諫、兪漢謹爲持平、宋聚行爲正言、趙㻐爲應敎、鄭好仁爲獻納。
○上御晝講,召見各道句管堂上,敎曰:「句管堂上,古無今有,而作一文具,故今日特召之矣。此後守令之或受由或差員上京者,必令往見句管堂上,堂上詳問本邑弊瘼,大者言于相臣以聞,可以消詳者,往復道臣,予當無時召問。非特飭勵也,實爲三百六十州暮年亦子也。」
○東萊、金山、濟州漂來人,令兩道守令,量給衣糧,待風還送,令本牧狀聞。
1月26日
○戊辰,上御延和門,召貢市人問疾苦,皆對以無弊。
○命備局,嚴飭譯官廛人,無得多貿廣織於燕市。
○敎曰:「幾萬兩銀貨,解於遼瀋之水。日後如有此弊,譯官當嚴治,此亦抑奢之一道也。」
○左議政韓翼謩,請停海西習操,上不許。
○上召見騎堂,飭跟隨一遵定式,勿許濫入。命禁王孫出入時,近仗軍士前導,及僉尉所帶權頭,未就第王孫,令敎傅勸課,已就第王孫,令宗學定式施行,蓋跟隨之規,自有定制,而大臣以下,不遵國法,前遮後擁,國門之紛挐,無異街市,故有是命。
○諫院申前啓,不允。
○特寢韓光近外補之命,復除正言,賜正言洪相聖大鹿皮。蓋二人,曾論宮奴之作挐法司,故上思其言而嘉之也。噫!近日臺閣以言爲諱,故上爲是之慮,旣奬而又賞之,自今以後,庶可見忠言讜論,交進於前矣。大禹拜昌之盛,周臣補袞之機,其在斯歟?
1月28日
○庚午,敎曰:「以人君之尊於講筵,猶讀前受,況王孫乎?恩全敎傅,待冠禮就第後減下。且古例,雖正一品宗臣,莫敢用牌,此後有王子然後,直用牌,雖有內宗,依舍人司例,稱典籤司用牌。今者此敎,豈抑王孫?誠爲等分紊,驕心起,敎道弛,此正孔聖惜小物愛其禮者也。
○以金致讓爲吏曹參議、李得一爲執義、李
猜你喜欢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柯劭忞 卷第二百八十二 後晉紀三·司马光 卷一九八 唐紀十四·司马光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一·焦竑 卷之八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三·杜大珪 卷四十八·温达 一四七 语丝的成立·周作人 废帝本纪·姚思廉 辛术传·李延寿 许远传·欧阳修 辛云京传·欧阳修 孙甫传·脱脱 南游记旧·曾纡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