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年

(甲寅)十年清雍正十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戊寅,太白晝見。

○下諭勸農于八道兩都曰:

勸農之道,其要有六,不奪農時也,使民奠居也,顧助農糧也,備給犁牛也,堤堰灌漑也,警飭懶惰也。夫民之安否,繫農勤慢,不飭則慢,飭則勤。若飭勵而無其效,是予言之不信。咨爾方伯守令,體予至意,益勵無怠。

仍命承旨問《農家集成》板本所在,印其書而廣布,使我聖祖爲民撰輯之盛意無替焉。

○命承旨招致各邑正朝戶長,採問民邑弊瘼,登對以聞。

○司諫趙明澤、持平南泰良因吏曹參議徐宗玉疏,批有耳目寂寥之敎,竝陳啓引避。泰良之啓略曰:「聖心悔悟,絲綸渙發,深戒訑訑之色,洞開直言之路,此宗社之福也。然而改繹容受,新工未孚,而疑阻譴怒,積畏已多,群臣之不敢盡言者,未必不由於此,而殿下方且望治於旬月之內,責人於一日之間。暫時志氣,不能無難繼之憂,一言評斷,依舊有輕視之病。臣恐耳目之地,轉相促迫,爭先鬪捷,苟焉爲塞責之計,而忠言至計,卒無以進於殿下之前也。」批勿辭。

○校理吳瑗、修撰金若魯、尹得和等上箚陳戒,略曰:

願殿下日新厥德,以體天運;夙夜寅畏,以謹天戒。發號施令,必當天心;擧直措枉,無違天則;明愼刑罰,以奉天討;敷求賢能,以共天爵。益勉儉德,節約財用,以愛惜天物,亟修廢政,釐革弊瘼,以保活天之烝民。

末又言:

沈建伊妖惡情節,不可以祈穀齋戒,而晷刻稽討,宜亟設鞫嚴覈。

上優批嘉納,設鞫事不從。

○命自今受講時,七書諺解,一從舊解。蓋諺解有新舊兩本,而傳謄之際,自致訛誤,故因承旨所達,有是命。

○政院陳戒,請體曾傳之訓,益懋新德新民之道,答曰:「勉戒切實,可不猛省?原本留中,以爲盤盂之銘。」

1月2日

○己卯,慶尙道大丘府有賊掛書於鎭營門外帿柱上。監司金始烱馳啓曰:

掛書中數轉語,極其凶悖。其下又有權裨、軍器等語,所謂權裨,似指臣幕裨權順性,而欲害順性凶悖之說,至及於不敢言之地,玆敢堅封凶書,使軍官親納于廟堂,罪人方譏捕云。

大臣拆見後,授備局郞,送于政院。承旨洪尙賓請對進之,上命政院火其書。尙賓曰:「今若焚之,則雖得罪人,無考據究覈之道,不可焚也。」上許令姑置。

1月3日

○庚辰,上詣社壇齋宿,將祈穀也。

1月4日

○辛巳,上祀于社壇,命自今諸執事上壇,由正路,下壇由夾路,永爲定式。命自今祈穀祭動鴐時,百官至夜珠街,下馬步從,回鑾時則到琮琛橋乘馬,侍衛將士勿爲下馬,永爲定式。

○太白晝見。

○以洪鉉輔爲大司憲,李宗白爲司諫,李壽海爲持平,李瑜爲禮曹參判,李壽沆爲忠淸監司,宋徵啓、朴弼均爲修撰,金尙奎爲承旨,李德重爲檢閱。

1月5日

○壬午,太白晝見。

○修撰鄭亨復奉命,致祭文純公李滉書院,旣復命,疏言:

其嫡孫前縣監李守謙家計旁落,無以供祭,宜令銓部甄錄。

從之。

○上御明政門,百官朝參如禮。前夜,肅章門傳漏軍失火燒死,以兵曹不能檢飭,命汰該郞,恤其死者。召諭禮房承旨曰:「其在重人命之道,今日朝參,不可行於仁政門,其令移設於明政門。」蓋以仁政門近於肅章門也。先是,祈穀祭將事之際,藝文館依幕火,延及社壇傍松木。至是,軍人又燒死於禁門之內。災異之警如此,而廷臣無陳戒者矣。

○以李著爲司諫,趙明謙爲副修撰。

○命減京畿、三南被災尤甚邑,癸丑條物故身布,從大臣之請也。

○奉朝賀李光佐白上曰:「臣曾以立聖志,擇守令,量入爲出三者爲戒,而聖志懈弛,國勢無可恃。只以言語感人,則必無實效,須行非常之事,然後可以大慰民志。」上迫問曰:「何事可以大慰?」光佐逡巡曰:「如俄者減布事是已。」〈史臣曰:光佐所謂非常之事,必有所指,而及上督迫詰問,則乃以減布爲對,其不誠如此。〉 ○領議政沈壽賢請以甲山府使李匡德擬差咸鏡監司。壽賢前已薦匡德,上許之,旋因儒臣金若魯言還寢。至是壽賢申請之,上勉而許曰:「第自廟堂議薦。」及薦望入不點,蓋匡德屢言宮房事,積忤上旨故也。

○戶曹判書宋寅明言:「三南魚鹽船稅,旣命本曹句管,而本曹諸道別將差人,不可不革罷。然則各宮房、各衙門別將,亦宜一體禁斷。」上曰:「此是李匡德之政,而亦多有弊。先自湖南爲始,以試便否。」

○上謂吏曹判書金在魯曰:「自古稱落點爲天點,稱銓官爲天官者,蓋以人君奉三無私,而銓官體行之也。爲銓官之道,要不出於公之一字。卿之短處,予姑不言,卿宜自反也。」在魯遜謝。上曰:「昨日湖西伯之望,亦未叶於予心矣。」仍命推考。在魯曰:「徐宗爕則曾經吏議,嚴慶遐則地望亦可合,故果擬望矣。」上曰:「地望雖可合,豈皆人材乎?苟其材也則雖通禮,亦可擬也。豈可以曾經吏議,盡擬於方伯乎?」

○憲府〈持平李壽海。〉申前啓,〈請還收尹邃減死島配,仍令嚴鞫,請還收南泰績島配,仍令嚴鞫,請逆坦孥籍,請明彦更令拿鞫,請還收金重器還發配之命,仍令嚴鞫,請還收權攝減死島配之命,嚴鞫,請物故罪人燁、

猜你喜欢
  武帝纪第一·陈寿
  宋史全文卷三十五·佚名
  卷七 奢十四案·丁耀亢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八·佚名
  卷二·王明清
  明儒言行録续编卷一·沈佳
  卷之九十五·祁韵士
  沈文阿传·姚思廉
  赵弘智传·刘昫
  何洪传·张廷玉
  卷二百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康海

    (〔孤扮赵简子引祗从上〕则俺晋国正卿赵鞅的是也。这一个是俺御车的王良,这一个是俺幸臣嬖奚。则今时遇秋天气候,俺带着虞人们,牵了犬,臂了鹰,架鸟号之弓,挟肃慎之矢,到中山地面打猎一回咱。〔狼上〕俺,中山狼是也!有那赵卿打围

  • 卷420 ·佚名

    吴泳 堰上行上周宪 堰上行,桃花灼灼春水生。 水才一石泥数斗,弥漫滮池浸渠口。 树以淇园竹,菑以汉堤石。 石填竹落知几丁,驾作青霓千百尺。 一夫搴茭前,一夫荷锸去。 旋烧香纸祭水庸,更酌村醪

  • 鲲溟诗集巻一·郭谏臣

    (明)郭谏臣 撰 春日游天池山和天水胡公韵 天半孤峰削出竒莲花倒影入天池晴云暖护池邉竹芳草春深石上碑霞彩荡空山欲动松阴满地日初移仙源坐乆浑忘倦莫怪游人归去迟 长荡舟行 芦苇烟消两岸青湖光浩荡水云平晴波逺弄青山

  • 卷之五百五十七·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三月。戊辰朔。上诣仪变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丁酉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学部奏、请将教育宗旨。宣示天下一摺。自古庠序学校。皆以明伦。德行道艺。无非造士

  • 卷二十五兵志五海军·黄遵宪

    日本古无海军,安政二年六月,和兰人始献蒸气船,德川将军家定遣矢田崛景、藏胜麟太郎等于长崎就和兰人学操汽船术,复遣梗本釜次郎、赤松太三郎等往和兰国习海军法,又购观光舰于和兰。其后相踵购幡龙、咸临、朝阳、富士山、开

  • 王褒传·令狐德棻

    王褒字子渊,琅笽临沂人。曾祖父王俭,曾在齐国担任侍中、太尉,封南昌文宪公。祖父王骞,在梁国担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封南昌安侯。父亲王规,在梁国担任侍中、左民尚书,封南昌章侯。在江东都享有盛名。王褒见识广博,气量通达,性

  • 秦攻韩之管·佚名

    【提要】 国家之间互相利用、陷害,完全是非道德的。当时秦国无疑是战国的祸水,所以谁都想把这个祸水引向外国,自己一定不敢沾染上。 【原文】 秦攻韩之管,魏王发兵救之。昭忌曰:“夫秦强国也,而韩、魏壤梁。不出攻则已,若出

  • 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十八钱币考【六】乾隆三十二年停运京局铅筋先是贵州每年办解京局白铅四百三十九万余筋又办解湖北汉口售供直隶等八省鼓铸白铅三百万筋俱由该省之大定府等府州雇马运至永宁交委员接收转运至

  • 卷一百四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七>馬鄉師以時辨其車馬之物均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縣師辨其六畜車輦之稽

  • 第十七章 1·辜鸿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 卷十八·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十八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文公【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夫人出姜諡慈惠爱民曰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周制遭丧即位踰年改元其改元时自当在既葬之後然或冬尽遭丧遽当岁首则虽未及葬而己即有改元即位

  • 卷六·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六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召南二采苹篇苹尔雅云苹萍其大者苹郭曰水中浮萍江东谓之薸○陆疏云水上浮萍麄大者谓之苹小者曰蓱季春始生可糁蒸为茹又可苦酒淹以就酒○本草唐本注水萍有三种大

  • 卷五·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五吴江朱鹤龄撰十二年荆尸而举荆尸陈法之名庄四年传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侵随方言云孑戟也盖参用戟以为陈法夷于九县疏九县庄十四年灭息十六年灭邓僖五年灭弦十二年灭黄二十六年灭夔文四年灭江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魏了翁

    杂记上一诸侯行而死其复之制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如于道则升其乗车之左毂以其绥复注云馆主国所致舎复招魂复魄也如于其国主国馆賔与使有之得升屋招用袖衣也如于道道上庐

  • 分别业报略经全文·佚名

    大勇菩萨撰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译最胜无上尊,知见悉具足。是故稽首礼,及法应真僧。我今撰安住,知见具足说。五趣所缘起,由净不净业。普为诸世间,开示契经义。随智力所及,分别业果报。佛以法自觉,诸天咸劝请。即至波罗奈,演畅真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二·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长阿含经二十二卷 玄应  中阿含经六十卷 玄应  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 玄应  杂阿含经五十卷 玄应  别译阿含经二十卷 玄应  佛般泥洹经二卷 玄应  大般涅槃经二卷 玄应 

  • 卷第六·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六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建州大仰宝林禅寺语录 结制上堂。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几幅素缣描不出。博山出世。亦为一大事因缘。一条白练蓦头穿。破颜老汉曾相委。多少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三·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法語付法偈無付即有法,有付即無法,有無付有無,付有無無法。示唐祈遠居士參禪到無參處始是參,有得力、有省,但屬想邊收,是明白路亦是門,須打無門路處入。且道:無門路處又如何入?若道入了,也還見石女生兒麼?參。參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