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三年

(己未)二十三年清嘉慶四年

春正月

1月1日

○庚申朔,下綸音于八道四都曰:「勸農之諭,先頒於歲前,而示祈年孔夙之意,惟勤惟慢,追當鑑別,何必更勞辭敎?今人雖不及古人,如曰不知農,何以做農官?昔我先朝,命方伯居留之臣及守令,各以土俗民隱,爲詩若文而進之,今欲叩其所存於明農,敢不修述先朝故事?咨爾諸道觀察使各都留守,先陳對揚之經綸,仍飭守土者,各陳意見。」又敎曰:「歲前綸音頒下之後,在分憂之列者,無一人應旨。今玆博詢之擧,卽仰述先朝諮訪民隱之故事,方伯邑倅,其各悉心對揚,文蔭守令,以經綸冊子,隨意條陳。」

1月2日

○辛酉,特陞前知敦寧府事洪應辰秩崇政,令京兆郞,賚傳官敎,以年九十也。

1月6日

○乙丑,判中樞府事李敏輔卒。敏輔字伯訥,副提學端相曾孫。昭朗豈弟,多識前言往行,爲儕友所稱,蔭仕至牧使。上,以其名家,特除承宣,與語大悅。遂屢擢至輔國階,賜號會心窩,一時榮之。國朝蔭官至輔國者,黃守身後,惟敏輔一人。至是卒,年八十。

1月7日

○丙寅,奉朝賀金鍾秀卒。鍾秀字定夫,右議政金構曾孫。少有氣岸,優於文學。英宗戊子登第,間經蹭蹬。上,在春邸,以宮官,一言而契,及御極,眷遇逈絶百僚,許以名義,托以心膂。歷內閣、文苑、銓任、戎垣,至己酉,身佩五營之符,未幾拜相,遭遇之盛,諸臣莫有比者。每筵奏疏,陳往往言人所不敢言。擧措每多劻攘,言論或涉偏係,而蓋亦好名慕義之士也。甲寅疏後,擧朝聲討,而上察其無他,乍竄旋宥。乙卯致仕,恩禮無替,雲章珍劑,相續於道。事親孝,居官廉,所居鄕廬,不蔽風雨。至是卒,配食廟庭。

1月8日

○丁卯,敎曰:「金奉朝賀又逝矣。所謂伊人惻傷何及?記昔三十年前宮筵一語,遂契曠千之遭逢,而慨然以義理自許之死靡悔。仗遇巷之殊眷,起當時之宿望,掌二銓綰五營,爰登黃閣,仍歸綠野。雖中間風霜之百變,夷險一節,輿人爲之謳誦。居家而孝,處官而廉,環顧廷中,受知最先,而今不可以復見矣。致弔恤孤,當自內閣,按例擧行,而第四日遣閣臣致祭,祭文當親綴。祿俸限三年輸送。仍令本家,卽速撰狀,送之弘文館議謚。」

○以尹弼秉爲江原道觀察使。

1月10日

○己巳,遞吏曹判書金華鎭,以金載瓚代之。

1月13日

○壬申,是歲,有輪行之疾,京外死亡,凡十二萬八千餘人。敎曰:「城內外貧殘病難療治者,死無以營葬之類,嚴飭各部,抄報賑廳,依筵敎擧行。三南及諸道,亦爲嚴飭造幕,救飢與顧助,一依京廳例擧行。邑治稍遠,未及遍察處,令洞里,出力相助。活得幾口,收葬幾口,令道臣狀聞。」

1月15日

○甲戌,敎曰:「近稽故事,雖非厲氣,凡屬無名之疾,輒皆別設癘祭於城隍山川,設壇郊場,慰祭死傷,昉於成周,疈磔遺制。以今爲民靡不用極之意,無於禮者,猶可義起而行之,況周公載之《周禮》,至于我列聖朝亦嘗行之,則不卽修而擧之,非所以和神人之道。問于大臣,僉議亦然,京中則北郊,遣京兆堂上,行別癘祭,東、西、南三郊,遣經幄之臣,行慰祭,兩西則癘祭慰祭竝設,其外諸道,皆擧疈辜之禮。合行條件,廟堂與禮堂,考據草記施行,祭文,令文衡撰進。」

○備邊司啓言:「列聖朝已行之例,雖有該道中央之地設行,而近例則或分送香祝,已熾盛處,卽爲卜日設行,不熾盛處,觀勢設行矣。見今輪行之症,姑不遍及於諸路,近例最宜倣行。香祝,預爲分送熾盛處,卜日設行,不熾盛處,觀勢設行,而諸道癘祭,則設行於道內熾盛處,兩西慰祭,則設行於中央之地,城隍發告祭,則竝前期三日,依例設行。祭官則熾盛處,若在營下,道臣行祀,若非營下,以秩高文臣守令差定,恐合事宜。」敎曰:「依草記施行,而考見前例,未必皆於中央邑爲之,只從熾盛邑近處設行。瑞興一邑,濟州一府,或以難名之疾,因特敎單擧別設,今亦遵故事。兩西則別癘祭慰祭,熾盛附近一處,道臣設行,各邑最甚處,使各該倅,設壇操文侑之。香祝只於道臣設行處,下送。」

○各司、各營,進戊午會薄。戶曹、糧餉廳、宣惠廳、壯勇營、訓鍊都監、禁衛營、御營廳時在,黃金八百二十六兩零,銀子四十二萬一千六百七十七兩零,錢文一百五十七萬七千七百九十九兩零,綿紬一百三十五同三十七疋零,綿布六千三百四十二同二十疋零,苧布五十七同四十九疋零,麻布一千五百三十同三十六疋零,米二十六萬四百二十三石零,田米七千五百十石,大豆三萬四千六百九十二石零,皮雜穀九千七百六十石零。

1月16日

○乙亥,停諸道春操。

1月18日

○丁丑,判中樞府事蔡濟恭卒。親製文賜祭,贈諡曰文肅。濟恭,故大提學蔡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欧阳修
  卷二百四十八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卷二百十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第五十六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西汉年纪卷七·王益之
  第四节 典权·佚名
  金佗续编卷十七·岳珂
  附录二·佚名
  青燐屑下卷·应廷吉
  秦起宗传·宋濂
  别里古台传·宋濂
  卷六十三·杨士奇
  野史无文卷三·郑达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二·王世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一卷,宋魏泰撰。泰有《东轩笔录》,已著录。泰为曾布妇弟,故尝托梅尧臣之名,撰《碧雲騢》以诋文彦博、范仲淹诸人。及作此书,亦党熙宁而抑元祐。如论欧阳修则恨其诗少馀味,而於“行人仰头飞鸟惊&rdqu

  • 卷三百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一 高棅 储御史光羲田家杂兴 野老安贫贱力作不辞苦把锄行晨风南山看禾黍今秋谷稍登方思广场圃归来茆檐下团团聚儿女落日

  • 卷七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七无名氏日暮山河清天高爽气晶驰景忽西倾山列千重静河流一带明想同金镜澈宁让玉壶清纎翳无由出浮埃不复生萦纡分汉苑表里见秦城逸兴终难系抽毫仰此情秋日悬清光【一作王维作】寥廓凉

  • 卷一百三十五 志一百十·赵尔巽

      ◎兵六   △水师   水师有内河、外海之分。初,沿海各省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辖境虽在海疆,官制同于内地。至光绪间,南北洋铁舰制成,始别设专官以统率之。   其内河水师,天聪十年,自宁古塔征瓦尔喀,以地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弘治十年十月己巳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游泰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庚午四川成都府州县及灌县守御千户所被水灾命所司赈恤之

  • 一四三一 山东学政翁方纲奏恳准翁树培赶赴盛京重阅全书折·佚名

    一四三一 山东学政翁方纲奏恳准翁树培赶赴盛京重阅全书折【真按:翁方纲与四库全书.翁树培与四库全书.】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山东学政臣翁方纲跪奏,为恭恳天恩事。窃臣前奉谕旨,详校文溯阁全书,于上年四月前往盛京

  • 南唐书卷十七·马令

    宋 马令 撰义死传下第十二皇甫晖山东人也事石晋为宻州刺史虏防中原晖与秦州刺史王建来归授神衞军都虞侯俄拜江州节度使周师伐淮南晖率江州屯兵防刘彦贞等以拒周师彦贞举止躁挠失大将体而晖独持重军阵整肃士乐用命虽

  • 读例存疑卷五十三·薛允升

    《督捕则例》上另戸旗人逃走窝逃及邻佑人等分别治罪另戸人不刺字十日内拏获不刺字逃人自回自首同逃先回携带同逃亲属首逃各主逃人前后通算次数逃人另犯他罪赦后逃人外省驻防属下人逃公主属下人逃逃人起除刺字逃人不实

  • 卷二十九·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十九盛事【五 数世同居】【臣】?谨案同居共爨之盛前代典重旌门然亦不过寛其繇役赐之粟帛以为宅里之荣已耳我皇上治洽同风教惇睦族天家之庆羡先於笃

  • 卷九·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      明 湛若水 撰 儆戒一 易干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臣若水通曰九三以阳刚居正故有能干干之象干干徤而不息之意敬也终日而

  • 卷三·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     宋 王与之 以九两系【音计】国之民郑康成曰两犹耦也所以恊耦万民系连缀也【○贾氏曰谓王者于国之中立法使诸侯与民相合耦而聨缀不使解散也】

  • 论语正义卷一·刘宝楠

    学而第一正义曰:《释文》及皇、《邢疏》本皆有此题。《邢疏》云:&ldquo;自此至《尧曰》是《鲁论语》二十篇之名及第次也。当弟子论撰之时,以论语爲此书之大名,《学而》以下,爲当篇之小目也。第,顺次也;一,数之始也。言此篇于

  •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佚名

    -----多行不义必自毙 【原文】 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生庄公及共叔段④。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披只国。妙华山中恐惧树间鹿所聚处。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人一切贤圣神通已达悉尊比丘。其名曰贤者了本际。贤者马师。贤者和波。贤者大称。贤者贤善。贤者离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七上·智顗

    释药草喻品此中具山川云雨。独以药草标名者。土地是能生。云雨是能润。草木是所生所润。所生所润通皆有用。而药草用强。有漏诸善悉能除恶无漏为最。无漏众中四大弟子。以譬领佛譬深会圣心。佛赞善哉甚为希有。述其得

  •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那谟(引)婆誐嚩帝(引)阿刍毗夜(二合引)野(一)怛他(引)誐多(引)野(二)阿啰曷(二合)帝(引)三藐讫三(二合)没驮(引)野(三)怛[寧*也](切身)他(引四)唵恶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四·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茶話住雲門,結制普茶,師云:今朝九月九,個個咸知有。芙蓉開口笑,黃花盡稽首。石女舂餈糕,木人捧盤走。愛喫趙州茶,不飲曹山酒。且道如何是趙州茶?滿酌淺斟皆具足,何須山野再來傾?僧問:如何是結制?師云

  • 四教仪集解·从义

    凡三卷。宋代天台宗僧从义撰。又作四教仪集解、四教集解、天台四教仪科解。阐解谛观之天台四教仪。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