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
(庚申)二十四年清嘉慶五年
春正月
1月1日
○甲寅朔,御仁政殿,行祈穀大祭誓戒。
○展謁于宗廟、景慕宮。
○特拜判中樞府事李秉模,爲議政府領議政。
○以元子爲王世子,召見大臣、閣臣、吏、禮、兵、戶、漢城府諸堂。上曰:「今日卽月正元日也。曉拜眞殿,仍爲展謁廟宮。方欲以國家莫大之典禮,詢問於卿等,而此時鼎席,不可不備,故俄於宮門外,特降元輔重拜之命矣。冊儲之禮,卽國朝應行之典,擧國顒祝之情,而況今元子年紀已踰十歲,則雖以祖宗朝已行之例言之,謂之晩亦可也。予所以鄭重至今者,蓋出於遲之又久之意,亞歲請對之時,旣有諭及於卿等者,而今曉以前,尙未決定于心矣。祗拜廟宮,陟降孔邇,周旋出戶之際,予心自然相感,不啻若親承躬聆。回鑾之後,始爲仰稟于慈殿、慈宮。而今當元朝,日吉辰良,方欲下敎,而所欲詢問于卿等者,冠禮、嘉禮之與冊禮,一時倂行甚好。《文王世子篇》所謂:『行一物而三善皆得云者』,雖以齒學一事而言,而今此三大典禮之一時倂擧,足可以斷章取義,且其儀文之約而不煩,又合於乾坤易簡之道。體《大易》易簡之理,遵《禮經》三善之訓,冠禮、嘉禮之竝擧於今年,實爲合宜。且冠而字之,爲其成人,而列朝冠禮,皆在冊禮之後,故冠禮之日,例有訓書。而今旣與冊禮竝行,則以冊書兼訓書,亦合禮意。而禮旣至重,且係創行,不可不博詢而行之。大臣、閣臣、禮堂,各陳所見。」領議政李秉模曰:「泰山磐石之勢,萬億斯年之慶,自今伊始,歡忭蹈舞之忱,何以形容仰達?而至於一事三善之敎,天地簡易之義,有以仰爲天下法,爲萬世則矣。惟聖制禮,冠禮、冊禮、嘉禮之次第竝行,臣實莊誦欽頌之不暇,更何容議乎?」左議政沈煥之曰:「宗社億萬年無疆之慶肇自今日,臣民歡忭,八域惟均。至於三善之諭,簡易之敎,承聆以來,曷任欽頌。求之經而禮無不合,以其時則吉無不叶,臣無容贊一辭矣。」右議政李時秀曰:「當此三元吉日,承此下敎,宗社億萬年無疆之基,自今伊始。臣等蹈舞歡祝之誠,實無以言語形容。盛典之遲待今日,禮節之竝行一時,俱出弘遠之聖謨,臣實欽仰之不暇矣。」檢校提學鄭民始曰:「當此新元,輿情之顒望益切,今承下敎,誠不勝歡欣皷舞之忱。慶禮之合行,臣素昧禮意,未知於經如何,而卽今事勢,合行便當,在國家慶禮,尤爲大備矣。」禮曹判書徐邁修曰:「月正元日,爰定莫大之禮於廟宮展拜之餘,直欲起舞於筵前。而冊儲冠禮,均是無疆之慶,今日行一慶禮,明日行一慶禮,次第涓吉,各備儀文,恐似尤好矣。」上曰:「事係至重,當召問二品以上,而亦以簡易之意,雖不爲之,登筵諸承旨,亦各陳所見。」行都承旨李冕膺等曰:「八域臣民延頸顒望之餘,承此下敎,歡欣皷舞之忱,何可勝達?而至於慶禮之合行,允叶群情矣。」上曰:「僉議無異辭,是之謂大同,此正洪範所謂:『身其康彊,子孫其逢吉者也。』」仍敎曰:「月正元日,祗拜廟殿宮,親告元子冊禮、冠禮與嘉禮之由,令禮曹擇吉日,應行諸節,仍爲稟定。」
○領議政李秉模啓言:「王世子冠禮、冊禮、嘉禮,皆當次第擧行矣。冠禮則曾無設都監之例,而冠禮、冊禮,旣在同時,都監稱號,宜有稟定矣。」上曰:「冠禮後受冊,次第然矣,今番則稱號當以冠禮冊儲都監,而冠禮後則稱以嘉禮都監。」
○以金文淳爲吏曹判書。
○擢李晩秀爲正卿。
○命以文臣堂上正三品,差出司饔副提調,以宗臣乏人也。
○命兼輔德,以僚屬中堂上正三品差出。
○以李在學爲戶曹判書,洪良浩爲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徐萬修爲漢城府判尹。
○以李秉模爲世子師,沈煥之爲世子傅。李秉模爲冠禮冊儲都監都提調,洪良浩、洪檍、李晩秀爲提調。洪良浩爲左賓客,鄭民始爲右賓客,徐龍輔爲左副賓客,李晩秀爲右副賓客,宋煥箕爲侍講院贊善,金祖淳爲兼輔德,申絢爲輔德,朴吉源爲弼善,朴鍾淳爲兼弼善,金㙆爲文學,李寅采爲司書,趙得永爲兼文學,金近淳爲兼司書,洪命周爲說書,李存秀爲兼說書,宋稚圭爲諮議。李晩秀爲禮曹判書,宋稚圭爲經筵官書筵官。
○敎曰:「師傅之爲講院賓客,於禮可以遵倣。贊善雖已點下,山林諭善,亦以實贊善,單付啓下。懷德贊善則資高,以兼贊善,亦爲下批,文蔭僚屬,皆移拜講院衛司,而其中堂上僚屬鄭日煥,以予冑筵挾冊之人,今爲僚屬,豈可使之仍其品還鄕?戶曹參判除授。」
○以李城輔爲侍講院贊善,宋煥箕爲兼贊善,趙鎭寬爲兵曹判書。
○禮曹啓言:「冊禮翌日,百官陳賀,京外箋文,當依例擧行。各殿宮方物物膳,及世子宮方物物膳,一體封進之意,請知委八道四都。」敎曰:「皆欲節省,不敢一毫張大。況古例可據,實爲仰述之端。大殿箋文外,各殿宮箋文,大殿以下方物物膳,勿爲磨鍊。」
○禮曹啓言:「三元叶吉,萬祿攸同,惟我王世子冊禮之命,誕宣於是日,此實東方億萬年之基。凡諸擧行之節,自有定制,而至若供上物種,尤宜自今爲始。請以此分付各該司。」敎曰:「凡事皆欲從約。予亦於先朝有似此省約之例,今日則封進,待冊禮後擧行。」又啓言:「世子宮各道封進新産物膳及朔膳,請稟旨擧行。」敎曰:「亦爲待冊禮,更待下敎封進。而昔在先朝,亦有權除之敎,予當仰述。以此知悉。」
○命十三歲、十二歲、十一歲處子,禁婚。
○下綸音于八道四都。曰:「今於月正元朝,祗拜太室,仰念我列聖朝元元本本之盛德大業,重我民天,詒我太平,穆穆如見先王之熙際。大抵紀農協功,其原在上,而授時與咨牧,以至命我庤乃之詠,《詩》、《書》可按。況基命萬億年,鞏我邦本,其始自今,受福降康,綏我數千里民生,其始自今?農夫之慶,卽邦國之慶,農必有勸蕫用厥功,惟在方伯居留之臣所對揚,用副此日宣綸之意。」
1月2日
○乙卯,召見都監都提調李秉模、尙衣提調鄭民始、禮曹判書李晩秀。上曰:「今此慶禮,昨日以前,初未有預定者。昨於眞殿行禮之時,予心始定,仍行默告,又躬告于閟宮,始召卿等而決之,此豈非陟降之眷佑於洋洋如聞之際乎?遇慶則喜,人人常情,而以予情事,遇今日之慶,益覺孺慕之靡逮。雖不得對諸臣,形於辭色,而追憶冊禮事,實無以按抑此心。晝不能餐,夜不能寐,忽忽不知何以遣日。前則予每仰慰慈心,而近則慈敎以如此慶禮,何爲如此用心慰譬。小子聞此敎,豈不欲仰承,而予心不能自持。至於都監諸事,不無時急者,而亦無由照檢,卿等善爲之。」仍掩抑不覺玉涕盈襟。秉模曰:「當此慶禮,聖心之追慕,臣等豈不仰認。而仰慰慈心,保嗇聖躬,俱不出於按抑二字。此臣等區區之望也。」上曰:「三禮之一時竝擧,實合於三善之義,此意昨筵已悉諭。而至於嘉禮揀擇之本非美制,我東先正,亦有言之者。今若去揀擇之規,行媒妁之禮,博選名門,廣求淑女,豈不好矣?而俗亦有『國事依前例,家事從先祖』之語,雖不得決意行此,而事面當如是矣。」秉模曰:「聖敎誠爲允當。」上曰:「來後之悠悠萬事,莫有大於輔導,輔導之責,專在兩坊,兩坊不可不擇其人矣。予在春邸時,資益於宮僚者甚多。南有容、朴聖源等人姑無論,至如李普觀、李徽中、李崇祐之寄食水工,專意講任者,今則何處得來乎?」
○敎曰:「勸講之任,所重莫重,而賓客體貌自別,宮官則皆是堂下新進,亦豈若堂上僚屬乎?此等處當有拔例差擬。僚屬金羲淳輔德除授,李魯春弼善除授,每喜其人。前參議尹光普兼弼善除授。」
○以李在學爲延接都監提調。
○八路四都老職人下批,百歲老人十八人,竝加崇政。
1月3日
○丙辰,召見尙衣提調鄭民始、漢城判尹徐邁修、禮曹判書李晩秀。上曰:「嘉禮,是何等莫重莫大之事乎?外議則必以爲,予於搢紳家有注意處,而實未知誰家有處子。莫非天定也,豈可容人力乎?惟望皇天祖宗之所眷佑也。古例,四祖無顯官,自京兆置諸拔去秩,而今則各封單子,越送禮曹,以爲存拔之地。大抵處子,非可尋常自現者,故自朝家屢下飭敎,甚至有各家奴子推治之境,然後不得已修單以納。今則切勿推治奴子,卿等姻婭或親知中,轉相求問也。」
○禮曹,以己卯冊禮時儀仗,自尙衣院造成啓,敎曰:「轎輦之新造,依己卯年例,卽遵先朝爲予省約之聖意。儀仗之令尙方,亦依己卯例。」
1月4日
○丁巳,御春塘臺,行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脱脱 卷一百九十四·志第一百四十七·兵八·脱脱 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四十三·赵尔巽 卷二十七 前燕录五·崔鸿 卷一·常璩 康熙四十八年一月至康熙五十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九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五十四·佚名 八四四 谕内阁此次进呈《一统志》即将张照官秩出处事迹一并载入·佚名 四九七 谕以部属用散馆庶吉士梁上国等着再留馆三年·佚名 于休烈传·刘昫 捐款例·佚名 卷三百三十八·佚名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