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四年

(己未)十四年清大正十年

春正月

1月1日

○〈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十二〉

一日。〈陰曆庚申十一月二十三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召見宗戚、貴族及本職長官以下高等官。以新年承候也。

○遣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于總督官邸。託轉奏新年祝賀。

1月2日

○二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3日

○三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4日

○四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5日

○五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6日

○六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7日

○七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8日

○八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9日

○九日。詣孝德殿,行朔祭。仍行晝茶禮、夕上食。

○王世子。詣葉山御用邸,謁見天皇、皇后兩陛下。

1月10日

○十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以「孝德殿禫事後,孝德殿景孝殿祔太廟時設主監日字,當爲豫先稟定。謹稽各年謄錄,則多有前期四朔設行之例。而正祖朝戊戌年及哲宗朝辛亥年,因特敎祥後設局;純祖朝壬戌年及憲宗朝丁酉年,問議大臣後,皆祥前設局矣。今番則何以爲之?」啓。命曰:「祥後設局。」

1月11日

○十一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12日

○十二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13日

○十三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14日

○十四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15日

○十五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以「祔廟之禮,謹稽《五禮儀》及《喪禮補編》,皆以遇時享乃祔載錄矣。列聖朝禫事,若値仲朔則皆於禫月祔廟,而英廟朝下敎有曰:『禫月若値四孟朔及臘月,兼行五享』,以遵禮文。若値仲冬,則兼行於臘享;春夏秋三季朔,踰月則一也,亦依仲冬例,待大享兼行。春夏秋仲朔,則將踰兩月,難以徒守禮文,一遵近規事,載錄於《補編》《受敎條》。丙寅年禫月在二月,故祔廟大享,仍行於禫月矣。今亦依已例,祔廟吉日,以禫月內擇入」啓。允之。

○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啓:「祔太廟吉日,令日官推擇,則陰曆二月二十二日爲吉云。以此日定行何如?」允之。

○發弔電于元帥伊集院五郞薨去。

1月16日

○十六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17日

○十七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特賜金一百圓于本職事務官尹世鏞。以其妻喪也。

1月18日

○十八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特賜金二百圓于前參奉趙命九〈豐恩府院君趙萬永嗣孫〉喪。

1月19日

○十九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20日

○二十日。詣孝德殿,行臘享大祭。仍行晝茶禮兼別茶禮、夕上食。

1月21日

○二十一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遣贊侍男爵韓昌洙于總督府,託轉奏寒中問候。

1月22日

○二十二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23日

○二十三日。詣孝德殿,行望祭。仍行晝茶禮兼別茶禮、夕上食。

1月24日

○二十四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1月25日

○二十五日。詣孝德殿,行晝茶禮、夕上食。

○特賜金三百圓于故判書閔泳翊妻貞敬夫人金氏喪。

1月26日

○二十六日。詣孝德殿,行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

○王世子自東京還次,拜謁于兩殿,仍詣孝德殿,展謁。

1月27日

○二十七日。詣孝德殿,行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王世子隨詣,行禮。

1月28日

○二十八日。詣孝德殿,行祥祭,仍行別茶禮。王世子隨詣,行禮。

1月29日

○二十九日。王世子詣孝德殿,展謁。仍行啓于東京別邸。

1月30日

○三十日。詣孝德殿,奉審。

1月31日

○三十一日。詣孝德殿,奉審。

二月

2月1日

○一日。〈陰曆庚申十二月二十四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3日

○三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4日

○四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5日

○五日。詣孝德殿,奉審。

○發祝電于賀陽宮恒憲王。以陸軍騎兵少尉任官也。

○朝鮮軍司令官大庭二郞進獻銀製萬歲置物巖上簑龜一個。

2月6日

○六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7日

○七日。詣孝德殿,行歲暮大祭,仍行別茶禮。

2月8日

○八日。詣孝德殿,行朔祭,仍行別茶禮。

2月9日

○九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10日

○十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11日

○十一日。詣孝德殿,奉審。

○遣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于總督官邸。託轉奏紀元節祝賀。

2月12日

○十二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13日

○十三日。詣孝德殿,行春享大祭。

2月14日

○十四日。詣孝德殿,奉審。

○賜朝鮮軍司令部金三百圓。以陸軍記念祭也。

○命曰:「太廟七室之制,歷代多有異同之例矣。孝德殿、景孝殿陞祔之禮,行將擧行,宗廟室數儀節,會議以入。」

2月15日

○十五日。宗戚、貴族等謁見于興福軒,議定祔廟儀節。

○詣孝德殿,奉審。

○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啓:「孝德殿、景孝殿祔太廟設主監,祥後設局事,命下矣。主監堂上、郞廳,卽爲差出,設主監擧行何如?」允之。又啓:「明成太皇后追上徽號議定吉日,令日官推擇,則二月十六日爲吉云。同日御親戚、貴族、本職長官同參會議何如?」允之。又啓:「孝德殿祔廟時,當有配享之臣。而取考謄錄,則皆於尊號議定日抄啓矣。今亦依前例,議號日,御親戚、貴族及諸員本職長官同參會議何如?」允之。

2月16日

○十六日。詣孝德殿,奉審。

○閔泳奎祔廟主監都提調,閔泳徽、閔丙奭、尹德榮、尹用求、金宗漢、朴容大、李載崐、金春熙、李愚冕祔廟主監提調,朴泳孝、李完用、李址鎔、宋秉畯、趙東潤、閔泳瓚祔廟主監顧問被命。

○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啓:「宗廟室數儀節,會議以入事,命下矣。問議于會議諸員。則子爵閔泳奎,病不獻議。侯爵李載完以爲:『宗廟之禮,至愼至重。竊謂商、周君臣,皆聖人也,一言爲萬世法程。漢以下至明世,議論擧多駁雜,無足依據。況我朝禮敎休明,五百有餘年,一遵三代遺制,列聖繼承,金石莫違。正祖卽位之初,敎曰:「宗統大繼序重,雖以孫繼祖、以弟繼兄,祖與兄,當爲禰。」大哉王言!卽垂裕燕翼之意也。在今日嗣王遺臣,敢不敬奉遵守乎?無容他見,伏願博詢而裁處焉。』子爵閔泳徽以爲:『顯宗二年,已有先正臣宋時烈疏奏,繼統確然定論,無容更陳矣。』子爵閔丙奭以爲:『七廟之制,自有先王正禮;繼統之重,已有先賢定論。無容他見矣。』子爵尹德榮以爲:『七廟之制,旣有正禮矣。素昧學識,更何敢妄議哉?惟願博詢而處之。』前贊政李容植以爲:『帝王家廟制,當從正禮。至於倫統之論,決不可遵矣。』子爵李載崐以爲:『七廟之制,商、周以來正禮也。繼序爲重,宗統斯正,已有先賢、先儒定論,則今此高宗升祔太室時,莊祖懿皇帝遷祔永寧殿之禮,允合古制,無容他見。』前判敦寧尹用求以爲:『太祖以下三昭三穆而爲七廟,三代以來已定之禮也。帝王家系統至重,故廟數已滿,則自當祧遷,莊祖皇帝祧遷,於禮當然矣。』侯爵李載覺以爲:『親盡祧遷,古聖遺禮也;繼統重嚴,我朝典禮也。遵聖訓、法祖宗之外,無容他議矣。』伯爵李址鎔以爲:『今此典禮,眞宗昭皇帝祧遷時,已有行禮,且有先賢之定論,無容更陳矣。』男爵李鍾健以爲:『帝王家廟制,已有定禮,無容更達矣。』男爵閔泳綺以爲:『旣有先儒定論,今又僉議同一,無容更達矣。』男爵李允用以爲:『僉議同一,無容更達。』前掌禮卿李愚冕以爲:『宗廟之禮,至愼至重。旣有先聖、先儒定論,博詢而處之。』前參政韓圭卨以爲:『廟制愼重,自有先賢定禮,無容他見。』男爵朴容大以爲:『宗廟典禮,必有先儒定論之可援,亦有歷代行典之可據。惟願博詢而採擇焉。』男爵趙東潤以爲:『帝王家廟制,至重且大,當從正禮矣。況有先儒正論,則無容他見矣。』子爵權重顯以爲:『親盡廟祧遷,邦禮已定,無容他見矣。』男爵成岐運以爲:『素昧禮學,何敢妄議?惟願廣詢而裁擇焉。』子爵趙民熙以爲:『帝王家廟制,至重至愼,無敢他見矣。』子爵宋秉畯以爲:『廟制已立,僉議詢同,無容他見矣。』子爵李秉武以爲:『已有先王古制,毋敢更議矣。』男爵朴箕陽以爲:『今此典禮,眞宗昭皇帝祧遷時,有已行之禮,從先之義,恐不可以遽變矣。』男爵金春熙以爲:『皇家典禮,最重系統。自有先儒正論,無容更議矣。』前正二品閔泳瓚以爲:『眞宗昭皇帝祧遷時,邦禮已定,且有先儒之正論,無容他見。』男爵閔哲勳以爲:『謹按帝王家宗廟之制,繼統重於倫統,卽三代之正禮,亦先儒之定論,無容更議矣。』前特進官姜友馨以爲:『僉議同一,無容他見矣。』典祀鄭萬朝以爲:『倫統王統之輕重,眞宗昭皇帝祧遷時,已有邦禮之行矣,恐今不可遽變。且況有先儒之正論,無容他見矣。』前典製官尹喜求以爲:『若以三昭三穆兄弟同室之制論之,則廟數雖滿,在所不祧。然兄弟同室之制,自有先儒定論,已謂非禮之正』云矣。上裁何如?」命曰:「僉議旣如此,莊祖懿皇帝祧遷之節,照例擧行。」又以明成太皇后追上徽號望:『齊徽烈穆』議定以入啓。敬依。又以太廟高宗室配享功臣會圈,以右議政文翼公朴珪壽、右議政文敬公申應朝、左贊成文貞公李敦宇、參政忠正公閔泳煥抄入啓。

2月17日

○十七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18日

○十八日。詣孝德殿,奉審。

○祔廟主監啓差明成太皇后徽號玉冊文製述官李載完,書寫官金春熙,玉寶篆文書寫官閔泳徽,改題主官趙東潤。

2月21日

○二十一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22日

○二十二日。詣孝德殿,行望祭,仍行別茶禮。

2月23日

○二十三日。詣孝德殿,奉審。

○祔廟主監提調,趙民熙;顧問,李載完、閔泳達被命。

2月24日

○二十四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25日

○二十五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26日

○二十六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27日

○二十七日。詣孝德殿,奉審。

2月28日

○二十八日。詣孝德殿,奉審。

三月

3月1日

○一日。〈陰曆辛酉正月二十二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2日

○二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3日

○三日。詣孝德殿,奉審。

○子爵閔泳徽景孝殿上徽號冊寶官被命。

○賜前宮內大臣男爵中村雄次郞記念品及金一百五十圓。以其退官也。

3月4日

○四日。詣孝德殿,奉審。

○祔廟主監都提調閔泳奎等〈提調閔泳徽、閔丙奭、尹德榮、尹用求、李載崐、顧問李載完、長官李載克〉請對。引見于熙政堂。命曰:「以何事請對乎?」泳奎曰:「高宗聖德神功,卓越百王,誕膺大號,久道化成。允宜崇奉世室,百世饗之。而列聖朝已有因山前豫定之例,今禫期將迫,伏乞博詢擧行何如?」敎曰:「都提調之懇旣如此,予甚感歎。提調顧問之意何如?」載完曰:「洪惟我聖考盛德大業,卓越百王,親賢樂利,於戲不忘之思,惟在百世饗之。則尊奉世室,允合情文。而宗廟之禮,極愼且重。伏願博詢裁處焉。」泳徽曰:「惟我聖考聖德神功,有辭於天下後世。且有列聖朝已行之禮,今此請尊世室,尙云晩矣。豈容他議乎?伏願亟擧縟儀焉。」丙奭曰:「高宗聖德神功,卓越百王,今此世室之請,猶云晩矣。宜卽擧行,允合輿情。」德榮曰:「欽惟我高宗宏德偉烈,光膺不號,今日於戲不忘之思,宜有廟室不遷之儀。伏願誕擧縟禮,百世饗之,以光聖孝,以慰輿情焉。」用求曰:「欽惟高宗聖德神功,宜定世室。斯乃萬世之公議,無容他見。」載克曰:「洪惟我高宗聖德神功,卓越百王,今此世室之議,允合輿情。而事體愼重,伏願博詢裁處焉。」載崐曰:「洪惟我高宗誕膺新命,德崇業廣,允宜尊奉世室。今此都提調所懇,寔大同之願。而典禮愼重,伏願博詢而裁定焉。」命曰:「事體愼重,詢議于會議諸員以入。」

○四日。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啓:「高宗世室事,收議于會議諸員。則侯爵李完用以爲:『高宗洪功大德,宜奉世室,天下之公議也,無容他見矣。』伯爵李址鎔以爲:『高宗神功聖德,允合世室之尊,無容他見矣。』前參政韓圭卨以爲:『高宗崇奉世室,大同之願,無容他見矣。』前贊政李容稙以爲:『經患難多歷年,則入于世室,自是不可易之典。今此高宗世室之奉,允合物議,無容他見矣。』男爵李鍾健以爲:『高宗聖德豐功,邁越前古,世室崇奉,允合大同之願,無容更達矣。』前判書閔泳達以爲:『高宗聖功神德,允宜世室之崇尊,無容更達矣。』子爵趙民熙以爲:『高宗洪功聖德,沒世不能忘也。崇奉世室,允合典禮,僉議攸同,無容更達矣。』男爵朴容大以爲:『惟我高宗五紀治平,豐功偉烈,史不勝書。而今大僚援國朝豫定世室之禮,仰請於孝德殿禫期之前,此誠擧國之大同也。伏願亟擧縟儀焉。』子爵李秉武以爲:『高宗聖德神功,宜奉世室之尊,允合禮典,無容他見矣。』前掌禮卿李愚冕以爲:『世室豫定,我家禮已有因山前議定之例矣。今此孝德殿禫期將屆,世獻之大僚仰請,寔出擧國大同之情矣。』男爵成岐運以爲:『今此高宗世室之奉,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何敢更有異議焉。』子爵權重顯以爲:『高宗聖德弘功,允合世室之典,不敢異議矣。』男爵閔泳綺以爲:『高宗巍勳聖德,卓越百王,崇德世室,允合輿情,無容更達矣。』前掌禮卿尹容植以爲:『世室尊奉,迺先王成憲也。洪惟我高宗至仁大德,允合百世不遷,無容他議矣。』男爵趙東潤以爲:『高宗聖德神功,宜奉世室之尊。而況列聖朝已行禮乎?無容他議。』前特進官金甲圭以爲:『世室,國家重典。洪惟我高宗至仁盛德,沒世不能忘,今此不祧之議,式循大同之情,無容他見矣。』男爵金春熙以爲:『我高宗聖德洪烈,宜有世獻之禮。今此大臣筵請,允合輿情,惟願亟降處分焉。』前贊議金晩秀以爲:『欽惟我高宗洪功大德,允合世室尊奉。今此下詢之地,無容他議矣。』前贊議趙英熙以爲:『欽惟我高宗世室崇奉之節,允合輿情,無容更議。』前提學金昇圭以爲:『高宗聖德神功,當爲百世不祧之廟,無容更達矣。』男爵閔哲勳以爲:『高宗聖德巍蕩,無能名焉,於乎百世不忘。今此崇奉世室,允合情文,無容更議矣。』前正二品徐相勛以爲:『洪惟我高宗盛德大業,當爲百世不遷之廟。豫定世獻之禮,允協神人之望,無容他議矣。』前正二品閔泳瓚以爲:『高宗聖德洪功,允合世室之禮,無容更陳矣。』前贊議南奎熙以爲:『欽惟我高宗五紀至治,治于民心。而今此大僚建請豫定世室之禮,無容他見矣。』典祀鄭萬朝以爲:『高宗承重熙之業,定大寶之位,古昔帝王所未有也。今於禫祔將邇,宜有世室崇奉之儀。伏願亟擧縟儀,上以光聖孝,下以副輿情焉』云矣。上裁何如?」命曰:「高宗崇奉世室之節,詢謀僉同。應行儀節,卽爲擧行。」

3月6日

○六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7日

○七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8日

○八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9日

○九日。詣孝德殿。行告由祭〈景孝殿追上冊寶〉。

○攝上徽號冊寶于景孝殿。玉冊文曰:奉璋瓚而升侑,怳如慈顔之復承;勒琬琰而晉號。式循邦禮之自有。祗增怵惕。曷云揄揚。洪惟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洪功誠德明成皇后。配體聖人,母儀宗國。善慶文吉,生毓元敬后、仁顯后名門;貞靜塞淵,世稱摯任氏、太姒氏令德。六宮之歌頌普洽,復見關睢之仁;九族之恩澤惟均,尙嚴濯龍之戒。一再遭極艱之會,默運陰功,三十年內助之治,方凝新命。何羊歲之孔禍,遽翟褕之閟輝。彤管之美空傳,下民無祿;寸草之暉莫報,小子何堪?荐此鞠凶之恫心,嗟奈典禮之棘手。雀珠封合,庶安陟降之靈;駟隙流過,忍卒祥禫之制。躋祔之縟禮載擧,七世可觀;中壼之懿範難忘,四字追闡。若迺太號之從上,卽是歷代之美規。齊敬爲載德之基,維烈無競;徽柔是承乾之象,於穆以臨。謹遣使臣奉冊寶,追上徽號曰『齊徽烈穆』,后號曰『太皇后』。誕受休稱,俯格微悃。播芳寶牒,揭鴻號而光前;綿慶瑤圖,迓駿命而裕後。〈侯爵李載完製〉

3月10日

○十日。詣孝德殿,行朔祭。

○特賜金一百圓于尹郁榮〈王妃近族〉。以其子婚也。

3月11日

○十一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12日

○十二日。詣孝德殿,奉審。

○下賜金三百圓于自由討究社。以古書刊行奬勵也。

3月13日

○十三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14日

○十四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15日

○十五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16日

○十六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17日

○十七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18日

○十八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19日

○十九日。詣孝德殿,行禫祭。仍行酌獻禮。

3月20日

○二十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21日

○二十一日。詣孝德殿,奉審。

○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啓:「今此祔廟時,莊祖懿皇帝祧遷之節,照例擧行事,命下矣。謹稽《五禮儀》,則祔廟前一日,告祭後奉遷。而英祖朝丁丑,問議于大臣,依《大明會典》,以合享乃祧,著爲受敎,載於《補編》;憲宗朝丁酉景宗大王祧遷時及哲宗朝辛亥眞宗大王祧遷時,敬遵《補編》,稟定擧行矣。今亦依此擧行何如?」命曰:「依此擧行。」

3月22日

○二十二日。詣孝德殿,奉審。

○璿源殿新建于昌德宮後苑〈舊北一營址〉,奉安太祖〈舊璿源殿奉安本〉、世祖、元宗〈舊永禧殿奉安本〉、肅宗、英祖、正祖、純祖、文祖、憲宗〈舊璿源殿奉安本〉、哲宗〈舊天漢殿奉安本〉、高宗〈中和殿奉安本〉御眞。仍行酌獻禮。

3月23日

○二十三日。詣孝德殿,展謁。

3月24日

○二十四日。詣孝德殿,行望祭,仍行別茶禮。

○特賜金一百圓于前判事尹泌〈純明皇后內舅〉。以其子婚也。

3月25日

○二十五日。詣孝德殿,奉審。

○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啓:「太廟高宗室配享功臣,今旣抄啓矣。依已例,遣官致侑何如?」允之。

3月26日

○二十六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27日

○二十七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28日

○二十八日。詣孝德殿,奉審。

3月29日

○二十九日。詣孝德殿,行豫告祭。

○政務總監水野鍊太郞獻上羊羹四重箱一具。

3月30日

○三十日。詣孝德殿,行告動駕祭。攝行告動駕祭于景孝殿。

○高宗神主奉安于神輦,進詣太廟。詣敦化門內,祗送。

○明成太皇后神主奉詣太廟。

3月31日

○三十一日。詣宗廟,行省牲、省器。

○祔高宗于太廟第十八室,明成皇后同祔。仍行祔廟大祭。

○莊祖懿皇帝神主祧遷于永寧殿,仍行安神祭。

○廟庭配享功臣:右議政文翼公朴珪壽、右議政文敬公申應朝、行左贊成文貞公李敦宇、參政忠正公閔泳煥。敎書曰:先王制不敢過也,奄終祥於嚴廬,世臣勞從與享之,宜配侑於太室。猗先朝功德之盛,自今百世不祧,眷當時風期之親,疇可一體同祀。故右議政文翼公朴珪壽,識時俊傑,經世文章,鶴駕枉韋布之門,荷殊知於巷遇。燕巖授箕裘之業,得實學於家傳。漢文淵之晩成,已過古人强仕之歲;殷阿衡之先覺,早有天民自任之思。膺使星於四方,原隰忘行邁之役;觀民風於西路,山河見坐鎭之量。得榜中人最多,久典衡於玉尺;無天下事不做,遂膺卜於金甌。近値六洲多事之時,每切九原難作之想。故右議政文敬公申應朝,朱子門路,玄翁家庭。佩郡紱而久淹蔭途,始歎百里之枳鳳,通仙籍而滾至卿列,已仰一代之蓍龜。採民俗而旬宣,播棠化於東伯、西伯;贊皇猷而潤飾,摛藻華於弘文、藝文。謝羈縻於名場,豈樂居東銓要地?遠聲勢於戚畹,遂賦歸上黨故山。用作楫濟川之材,固欲置諸納誨;矢考槃在澗之志,終不幡然改圖。惟其德邵而年高,得正於九旬六歲。迨玆經殘而敎弛,獨扶此三綱五常。故左贊成文貞公李敦宇,自場屋之馳譽,已朝野之屬望。早襲乎忠良之訓,寔爲松郊肖孫,每稱有宰相之才,不愧桐漁猶子。重友道而輕爵祿,可使警於淆風;試吏事而展經綸,必欲行乎實政。三輔釐而二道按,民口有碑;六部長而兩館提,帝心惟簡。以貳相而兼貳師之職,資輔養於沖年;歷三朝而居三達之尊,許退休於晩節。至今有風流餘韻,何處見老成典型?故參政忠正公閔泳煥,豈意王室肺腑之親,迺有天生智勇之士?身都將相,非因戚聯以致之;義重君臣,不擇夷險而進者。一區鰈域,必欲措之於泰磐;萬里鯨濤,亦嘗視之如袵席。蹈白刃而靡悔,光薄日霜;質蒼天而無疑,忠貫金石。此義理不可磨滅,顧今日何等時耶?若仕宦殆遍淸華,在斯人無足道耳。用金管,而豈悉其美?瞻綠竹,而終不可諼。屬先帝治敎休明,若五星之聚宋;有宗臣績庸懋著,類四寶之照齊。感契遇之昭融,應無幽明之少異;議腏享之遴選,自有士民之大同。肆當淸廟升祔之期,爰擧大烝咸秩之禮。玆以卿等,配享高宗廟庭,神人胥悅。情文俱隆,式禮莫愆,幸縟儀之旣備。功宗丕載,嘉茂烈之益彰,長依日月之末光。龍樓昵侍,重見風雲之際會;魚水共懽,迪先后崇降吉祥,佑後人克享永世。故玆敎示,想宜知悉。〈製述官鄭萬朝製〉

夏四月

4月1日

○一日。〈陰曆辛酉二月二十三日〉接見政務總監水野鍊太郞。

4月2日

○二日。王世子行啓于東京府下埼玉縣。以演習也。

4月4日

○四日。詣洪陵,親祭。

4月5日

○五日。詣璿源殿,展謁。

4月10日

○十日。臨于仁政殿,受宗戚、貴族、本職高等官祝賀,仍賜宴陪食。間因諒闇,誕辰祝賀退行於今日也。

4月13日

○十三日。詣宗廟、永寧殿,展謁。

○遣本職贊侍男爵韓昌洙于總督府,託轉奏問候。以天皇、皇后兩陛下,自葉山還幸也。

4月18日

○十八日。特賜金七十圓于曾我可哉。以王世子學友故曾我滿墓表竪立也。

4月20日

○二十日。接見總督男爵齋藤實及其夫人。仍有進獻物品。

4月25日

○二十五日。接見總督男爵齋藤實、政務總監水野鍊太郞、軍司令官大庭二郞、各道知事、總督府及本職高等官于仁政殿。仍賜午餐陪食。

4月28日

○二十八日。賜每日申報社金二百圓。該社爲宣傳文化政策,發行朝鮮文,可有錄也。

4月30日

○三十日。遣附武官康弼祐于倭城臺公園,三招魂祭時參列,仍供幣帛料。

五月

5月2日

○二日。〈陰曆辛酉三月二十五日〉賜金二百圓于朝鮮體育會。

5月4日

○四日。詣健元陵,展謁。詣綏陵,行親祭,仍詣景陵,展謁。

○福寧堂阿只〈德壽宮梁貴人誕生王女〉,賜號曰德惠。

5月5日

○五日。特賜金二百圓于前總辦金宅鎭。以其子婚也。

5月9日

○九日。遣贊侍男爵韓昌洙于總督府,託轉奏謝禮。以李堈公被命軍司令部附也。

○詣宗廟、永寧殿,展謁,仍行夏享大祭。

5月31日

○三十一日。特賜金二百圓于閔光植〈故忠正公閔泳煥子〉。以其婚禮也。

六月

6月6日

○六日。〈陰曆辛酉四月三十日〉詣璿源殿,行朔焚香。

6月8日

○八日。接見總督男爵齋藤實及其夫人。仍有進獻物品。

6月15日

○十五日。特賜金五十圓于子爵閔泳徽。以其七旬也。

6月16日

○十六日。接見政務總監水野鍊太郞及其夫人。仍有進獻物品。

6月19日

○十九日。發弔電于侯爵鍋島直大〈王世子妃外祖父〉薨去。

6月20日

○二十日。詣璿源殿,展謁;仍詣懿孝殿,展拜。

○王妃行收繭式于後苑。

6月21日

○二十一日。詣宗廟、永寧殿,展謁。

○贈送賀餠料二千疋〈五圓〉、松魚折料三千疋〈七圓五十錢〉于賀陽宮。以其婚禮也。

6月22日

○二十二日。特賜祭粢料金一百圓于前掌禮卿金興圭。以其妻貞夫人趙氏練祭也。

○內殿重建時從事關係各員,賜記念品,有差。

6月23日

○二十三日。遣贊侍男爵韓昌洙于總督府,託轉奏問候。以天皇、皇后兩陛下,自沼津還幸也。

6月28日

○二十八日。特賜金一百圓于前侍從洪奎植〈永明尉洪顯周祀孫〉。以其妻金氏喪也。

秋七月

7月10日

○十日。〈陰曆辛酉六月初六日〉親祝電於王世子。以王世子妃妊娠,本日着帶式擧行也。

7月14日

○十四日。特賜金二百圓于侯爵朴泳孝。以其回甲也。

7月15日

○十五日。賜金五十圓于附武官金應善。以其父喪也。

7月16日

○十六日。特賜救資金一千圓于滿洲奉天省瀋陽、新民兩縣居留朝鮮民人。以年來亢旱、早霜爲災也。

7月23日

○二十三日。遣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于朝鮮總督府,託轉奏暑中問候。

7月26日

○二十六日。特賜金三百圓于京城日日新聞社。

7月28日

○二十八日。特賜祭粢料金一百五十圓于前掌禮卿金興圭。以其妻貞夫人趙氏祥祭也。

八月

8月1日

○一日。〈陰曆辛酉六月二十八日〉特賜祭粢料金二百圓于閔庭植。以其祖母貞敬夫人李氏祥祭也。

8月5日

○五日。特賜金五十圓于總督府通譯官藤波義貫。以其母喪也。

8月13日

○十三日。特賜金百五十圓于伯爵李址鎔。以其子婦喪也。

8月18日

○十八日。王孫誕生。

8月19日

○十九日。命李達鎔,以宗親代表,前往東京王世子別邸,祝賀王孫誕生。

○獻上祝品于皇室。以皇太子殿下自歐洲還朝也。

8月22日

○二十二日。特賜金七十圓于本職技師金倫求。以其父喪也。

8月24日

○二十四日。王孫命名曰晉。行命名式于東京別邸。

8月25日

○二十五日。遣本職贊侍男爵韓昌洙于總督府,託轉奏謝禮。以王孫命名日有下賜品也。

8月28日

○二十八日。詣璿源殿,行酌獻禮。以高宗太皇帝七旬誕辰也。

九月

9月1日

○一日。〈陰曆辛酉七月二十九日〉特賜金二百圓于男爵張錫周喪。

○特賜金一百圓于雅樂師長明完璧。以其久勤有勞也。

9月3日

○三日。遣本職贊侍男爵韓昌洙于總督府,託轉奏祝詞。以皇太子殿下自海外巡遊歸京也。

9月6日

○六日。賜特別賞與金六千圓、葡萄酒一打于本職次官國分象太郞。以其病篤也。

9月7日

○七日。特賜金一千圓于故男爵張錫周遺族。以家計困難慰恤也。

9月8日

○八日。特賜羽二重四束及御料理于本職次官國分象太郞喪。又賜金一萬圓于其遺族。

9月10日

○十日。特賜金五十圓于耆社老人前正二品尹忠求喪。

○特賜葬需金五千圓于侯爵李海昇。以其曾祖母貞敬夫人金氏〈故永平君夫人〉喪也。

9月12日

○十二日。特賜金一百圓于前局長李容世。以其女婚也。

9月16日

○十六日。上林敬次郞被任本職次官。

9月19日

○十九日。賜金二百圓于影山義朗。以進獻朝鮮文化書籍也。

9月21日

○二十一日。遣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于總督府,託轉奏問候。以天皇、皇后兩陛下自日光還幸也。

9月22日

○二十二日。賜王世子附職員賞金,有差。以王孫誕生也。

9月25日

○二十五日。王世子以航空第二大隊附勤務,出張于岐阜市。

冬十月

10月1日

○一日。〈陰曆辛酉九月一日〉遣贊侍玄百運于京城神社,行始政記念祭時參列,仍供幣帛料。

○賜金二百圓于朝鮮矯風會。

10月3日

○三日。特賜金五十圓于耆社老人前判書金炳翊喪。

10月5日

○五日。特賜金千圓于愛國婦人總會。

10月10日

○十日。遣本職長官男爵李載克于總督府,託轉奏問候。以天皇陛下不豫也。

10月11日

○十一日。特賜金一百圓于前祕書丞金定鎭。以其子婚也。

10月15日

○十五日。遣附武官康弼祐于京城神社,行神嘗祭時參列,仍供幣帛料。

10月31日

○三十一日。駕臨于總督官邸。託轉奏天長節祝賀。

十一月

11月4日

○四日。〈陰曆辛酉十月初五日〉詣宗廟,行冬享大祭。

11月5日

○五日。發弔電于內閣總理大臣原敬喪。

11月8日

○八日。特賜金一百五十圓于子爵閔忠植。以其女喪也。

11月19日

○十九日。詣懿孝殿,行奠酌禮。

11月22日

○二十二日。特賜金一百圓于贊侍李喬永。以其母貞夫人洪氏喪也。

11月26日

○二十六日。遣本職贊侍男爵韓昌洙于政務總監官邸,託轉奏問候。以天皇陛下患候,皇犬子攝政也。

十二月

12月1日

○一日。〈陰曆辛酉十一月初三日〉發祝電于山階宮武彦王。以海軍中尉陞進也。

12月8日

○八日。特賜金六十圓于李�鎔〈完恩君李載先之子〉。以其負傷治療也。

12月16日

○十六日。發弔電于伏見宮博恭王妃。以德川伯爵夫人喪也。

○政務總監水野鍊太郞進獻銀製置物一組。

○命供玉串料于京城神社。以皇太子殿下攝政就任奉告祭也。

12月26日

○二十六日。總督男爵齋藤實進獻白金時計一個。

12月27日

○二十七日。發弔電于有栖川宮威仁親王妃。以前田伯爵喪也。

12月28日

○二十八日。特賜金釦一組于陸軍步兵少佐黑野米吉。以王世子在學中大學敎官,爲滿洲戰跡實査出張途次入京也。

○高宗太皇帝御葬儀竝祔廟儀軌編纂諸員,施賞有差。

〈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八·张廷玉
  卷二百六十二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松漠纪闻·洪皓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五·杨仲良
  卷之一千九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四八七 湖广总督三宝奏请严刊刻书籍之禁折·佚名
  何序·沈有容
  范岫传·姚思廉
  乐逊传·令狐德棻
  奚斤传·李延寿
  李茂贞传·欧阳修
  孙一元传·张廷玉
  67.卫青和霍去病·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四十四·彭定求

        卷644_1 【水仙操】李咸用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琴心不喜亦不惊,   安弦缓爪何泠泠。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   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檿丝相纠成凄清,   调和引得薰风

  • 卷六百零八·彭定求

        卷608_1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皮日休   (王夏之歌者,王出入之所奏也。四章,章四句)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厥明御舒,如王出焉。   爣爣皎日,欻入于地。厥晦厥贞,如王入焉。   出有龙旂,入有珩珮。

  • ◆李参政源道(仲渊集)·顾嗣立

    源道,字仲渊,号冲斋,关中人。宦学三川,历四川行省员外郎。与弟叔行乐成都风土,卜居蚕茨,买田百余亩,因所居植竹十万个,覆以白茅,颜曰「万竹亭」,兄弟对床吟哦其中。后入为监察御史。延佑中,迁翰林直学士,出为云南肃政廉访使。累迁

  • 巻十四·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十四眀 胡震亨 撰乐通三琴曲高宗白雪曲【显庆中帝以琴曲失传令有司修习太常丞吕才言琴曲本宜合歌请依琴中旧曲以御制雪诗为白雪歌辞又古今乐府奏正曲后复有送声亦君唱臣和之义请以羣臣长孙无

  • 十一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十一集序且夫戏也者,戏也;固言乎其非眞也。而世之好为昆腔者,率以搬演故实为事,其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奸谗佞恶,悲欢欣戚,无一不备。然设或遇乱头粗服之太甚,豺声蠭▲之叵耐,过目遇之,辄令人作数日恶。无他,以古人之陈迹,触

  • 列传第五十七 凉武昭王(子士业)·房玄龄

    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晋并历位郡守。

  • 卷六十五·表第三·公主表·脱脱

        ◎公主表   《鬏》之法,王姬下嫁书于策,以鲁公司之国为之婚主故尔。古者,妇讳不出门,内言不出梱。公主悉列于《传》,非礼也。然辽国专任外戚,公主多见《纪》、《传》间,不得不表见之。礼,男女异长,不当与皇子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九·佚名

    嘉靖元年十月癸酉朔时享太庙○工部覆南京户科给事中陈江等奏南京各卫快船并各行铺户差遣繁难今富猾之家或投充庙户及牺牲所神帛堂各监局差役内外守备写字军办名目倚势影射独累贫户朋贴如神帛堂原额四百四十四户今该监

  •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成化九年十二月丁巳朔 上视郊祀牲 己未复除山东布政司右参议吕铎于浙江 刑部左侍郎曾翚以疾奏乞致仕许之 巡抚山西右副都御史雷复奏罢贪懦老疾官太原府通判胡清等六十一员 辛酉命金吾右卫带俸都指挥佥事李茂子泰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弘治九年十月甲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黄镛齐世美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丙子升南京刑部员外郎张赞为山西按察司佥事○赐岐王德安府观滩店田三百顷

  • 黄巢传·欧阳修

    黄巢,曹州冤句人。世代为盐商,富有资财。擅长击剑骑射,略通书牍奏记,颇有口才,喜爱招养亡命之徒。咸通末年,年岁依然不好,河南一带盗贼蜂起。乾符二年(875),濮州的名盗王仙芝自长垣发难,有徒众三千,践踏曹、濮二州,俘万人,势力日

  • 卷五·萨囊·彻辰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蒙古源流卷五 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等源流 朱葛住南省三年与彼处八十八万汉人固结盟好乃摺奏云遵汗之旨已徵收赋税携带前来阍人见有财帛不胜欣悦使之入奏云满载九万车财帛而至检查賫至之物据称前

  • 少牢馈食礼·佚名

    少牢馈食之礼:祭日用丁日或己日,如以先月下旬之丁日筮来月上旬之丁日,则以丁日筮并筮日之日数共计十一天。在庙门之外卜筮。卜筮之时,主人衣朝服,面朝西,立于门的东边。家中主筮事者史亦衣朝服,左手执蓍草,右手揭开韇盖,而后与

  •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上·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吉迦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耆年舍利弗。便从座起偏袒右肩。更整法服在佛右面。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唯天中天。今日现在诸佛世尊进止康常。今

  • 阿育王经 第八卷·佚名

    阿育王经 第八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下优波笈多因缘尔时舍那婆私于大醍醐山起寺已。即便思惟。卖香商主名笈多。生已未生。见其已生。其儿名优波笈多。世尊所记无相佛。我入涅槃百年后

  • 卷第三十二·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二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世界名体志第十五之二东土震旦地里图区域之兴帝喾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舜十二州(以冀州土阔增置并幽营三州)夏禹平水土分别九州。周大封建。盖千八百国。春秋之世见于

  • 陶庵全集·黄淳耀

    明代诗文别集。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著。为黄淳耀门人陆元辅所编,初由张懿实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刊刻,有《陶庵文集》7卷、诗集8卷、《吾师录》1卷。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又在张刻本基础上重修,增加《谷帘学吟》1卷

  • 太虚大师全书·太虚

    太虚著。六十四册,计七百余万字。1947年太虚逝世后,在浙江奉化雪窦寺成立“太虚大师全书编纂委员会”,由印顺法师负责,历时一年编纂完成。初以分编出版,1954年在香港完整出版。现行本为台湾善导寺佛经流通处印行本。全书分